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對於印度而言最致命的弱點在哪裡

對於印度而言最致命的弱點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5-21 17:41:43

❶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尼泊爾敢於收復印度侵佔的355平方公里領土,背後靠的是什麼?



筆者認為,尼泊爾之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領土,背後靠的不僅有自己的底氣,實際上也有印度自身的原因。尼泊爾自己的底氣所在,大家可能都很清楚,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北方鄰國支持,這里就不展開分析了。下面我們來仔細的分析一下印度自身的原因,使得尼泊爾敢於從印度手中收復侵佔的那355平方公里領土。



而尼泊爾這個國家雖小,但尼泊爾卻不是一個軟弱的國家,了解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英國當年幾乎統一了南亞次大陸,但英國殖民者從來就沒有佔領過尼泊爾這個國家,究其原因就在於尼泊爾人非常的驍勇善戰,就算是當代尼泊爾的雇傭兵,也是非常出名的。尼泊爾人深知,印度想把尼泊爾變自己的一個邦,而要想保住自己的生存權,就只能主動出擊,讓印度知道自己是是不會向他們屈服,再加上由於印度此前到處煽風點火,與多個鄰國之間同時發生沖突與摩擦,這就給了尼泊爾一個收復那355平方公里土地絕佳的機會,既然機會來了,尼泊爾收復領土也就很自然了。

❷ 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印度的死穴在哪裡

科技發展到現代,單純從地理環境上看,很難再找出一個國家,因為現代戰爭根本不再局限於陸地進攻,海洋、空中都可以藉助,一個國家只要科技、軍事比印度發達,那印度處處都是,所以這個問題更應該講講歷史上的印度次大陸在哪裡。

從公元前2世紀初開始,先後入侵印度次大陸的就有雅利安人、希臘人、塞種人、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突厥人、英國人等,除了後來的英國人是從海上進入印度次大陸之外,其他都是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的,這也是印度人膚色駁雜的原因,也是歷史上印度分的原因。不過還是開有那句話,現代科技早已經不再是古代的冷兵器,一說放到現代已經不再適用。

❸ 中代印度為何經常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或者被外族長期統治

因為歷史上的印度被其他國家視為「軟柿子」,強國為了增加自己的地位,總喜歡侵略一些弱國。

因為印度比較窮,兵力薄弱,而且印度有大量的財富,其他地區很容易覬覦。他們想為自己獲得印度的財富。

  1. 地形和資源豐富。印度半島,幾乎是一個馬平川,缺少一個緩沖區。北方山區一旦被突破,後方平原沒有危險,沒有迴旋餘地。熱帶季風氣候,以及三面環海的特點,也讓外來移民更容易在這里生活。2.印度的文化建設不夠。很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作品不能形成深遠的凝聚力。況且印度的宗教太成功了,還不成熟,人們更聽天由命。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幾乎沒有什麼歷史情節,誰都可以管。他們也覺得冷漠,缺乏擰成一股繩的向心力。3.侵略者的實力太強了。從中亞到印度的入侵者,很多都很絕望,很絕望。印度地方城邦戰鬥力不強,四分五裂。外人往往可以不經意地以數萬大軍分而治之,建立一個偉大的王朝。

  2. 印度之所以經常受到外國人的攻擊,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第二,印度位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第三,印度的分散統治導致印度沒有強大的凝聚力來對抗外敵入侵。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第一,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文明在形成的初始階段是脆弱的。此時閉環的地理環境有利於保護文明的發展。沒有地理環境的阻隔,即使產生了先進的文明,也有可能被落後的文明淘汰。在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文明是最脆弱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雖然在地理上是分離的,但卻有著「致命的缺陷」。其中,古埃及東北部與外界相連,也是外敵入侵的重要突破口。古印度的南面是大海,東面是鬱郁蔥蔥的雨林,北面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但西北角的缺口卻有著嚴重的「缺陷」。印度西北部致命的地理「缺陷」導致印度在歷史上多次被入侵。大部分外來者沿著西北的這個缺口進入印度,征服了印度。比如摧毀古印度文明的雅利安人,比如亞歷山大的入侵,還有蒙古人的入侵等等,基本都是沿著這個地理縫隙進入印度的。第二,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除了地理上的缺陷,印度還經常遭受外敵入侵。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也讓印度經常遭受外來入侵,那就是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在東方文明中,中原的農耕文明經常與北方的草原文明發生沖突。北方的草原文明一旦被中原的農耕文明打敗,就會選擇融入中原文明或者西遷選擇新的生活地點。比如戰敗後的大月氏,比如戰敗後的匈奴,還有蒙古人,戰敗後有的選擇西遷,有的選擇繼續西遷,有的在中亞分道揚鑣後選擇南下。在西方文明中,一旦強大了,也選擇了東征,比如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東征,比如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和波斯帝國。他們強大起來之後,印度也遭殃了。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很容易受到東西方文明的入侵。第三,印度的分散統治導致印度沒有強大的凝聚力對抗外敵入侵。歷史上,自從雅利安人毀滅了古印度文明之後,印度就沒有自己體系的土著文明了。雅利安人開始創造的等級制度逐漸固化了印度的統治,然後他們經常受到不同文明的攻擊,造成了印度的文明混雜和文化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導致印度更加分散,不同的小地區之間形成了不同的統治形式。他們的獨立性很強,很難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沒有這種凝聚力,就難以抵禦外敵入侵,造成惡性循環,經常遭受外來打擊。

❹ 從地圖上看,為什麼說印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國家

從地圖上看,印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國家,原因如下:

當今世界,中美俄歐四強並立,各有優劣。四強之外,還有一個獨立的,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就是印度。印度東西兩面都是海洋,北面是喜馬拉雅山脈,天生能夠阻隔大部分敵人的入侵。在古代,入侵的游牧民族都是從印度西北方,翻越興都庫什山脈或沿著喀布爾河谷攻入印度的。印度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卻地理位置極佳,基本獨霸印度次大陸,南部深入印度洋。唯一的弱點就是連接印度東北部各邦的古里西里走廊,如下圖雖然印度內部問題重重,但是印度的人口、領土、政治、經濟實力、文化底蘊、發展潛力、軍事實力等都是唯一一個與中國相匹敵的國家,擁有世界影響。從歷史和文化方面來講,印度歷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產生婆羅門教(古印度教)和佛教兩大影響世界的宗教。婆羅門教除了影響印度周邊,還對東南亞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佛教的影響更是廣泛,對中國、日本、蒙古、東南亞都產生重要影響。相比之下,中國本土只產生了道教和一個准宗教,影響主要在中國內部及少數藩屬國。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衰落,雅利安人從北方進入印度河和恆河流域,成為古代印度的統治者。由於雅利安人人數太少,在印度屬於外來少數民族,為了更好的統治古印度,雅利安人創立了婆羅門教(古代的印度教),把印度人分為等級森嚴的四個種姓,如下圖:前兩種人是雅利安人貴族,第三種人是雅利安人的平民階層,第四種人是非雅利安人,以原住民為主,數量最多卻不擁有土地,大多是奴隸和僕人。四種種姓之外還有一個地位更為低下的賤民階層,以犯人、戰俘及其後裔為主。不同種姓之間不能通婚。印度的種姓制度一直持續到現在,依然影響巨大,成為制約印度發展的一大因素。古代印度雖然文化多次出現繁榮,但是卻很少統一,而且多次遭受外敵入侵並建立宗教、文化完全不同的政權。印度文化的發展多次被打斷。古代印度多數時間都處於分裂狀態,內部經常處於混戰狀態。英國人正是借其內部分裂用很少人就統治了印度。當然,古代印度和現代印度並非完全是一回事,「印度」在古代更多指的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不是一個國家。英國的殖民統治才使得印度獲得統一,甚至把周邊很多小國都納入了印度版圖。1947年,印度獨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印度的發展雖然落後於中國,但是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為重要的是,印度因為落後和建立了民主制度,讓美歐認為印度暫時對其沒有威脅,成為美日歐等平衡中國影響力的重要砝碼。它們爭相拉攏、吹捧印度,印度就成了世界上人緣最好的大國。印度也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左右逢源,賺足了 利益。印度雖然落後,卻不可忽視,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在某些方面加以利用和合作的國家。

❺ 對印度來講,最致命的七寸在哪裡

個人認為,對印度來講,最致命的七寸是沒有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下面具體分析:

印度近年來發展很好,但印度有天然或人為的弱點,可以稱之為印度的“7英寸”。那麼,發展勢頭快的印度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7寸呢?

第一,沒有獨立的國防工業體系。

可以說,近幾年印度經濟之所以能保持高發展,主要得益於人口多、勞動力豐富、低廉的人口紅利。但是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印度,與中國相似的人口,加上印度的工農業發展落後,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水平處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均GDP只有約2000美元左右,我們已經達到了10000美元,這就是印度和中國的差異!

❻ 印度有什麼強項和弱項

印度經濟發展中的弱點遠大於中國

現在,許多西方媒體,總是在拿印度與中國進行比較。有不少西方人認為,印度經濟發展的後勁和模式,將超過中國,並真正成為世界上的超級經濟體。發表這樣言論的人,大部分不是經濟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更多的是一些政客、記者和非經濟類的所謂「政治學者」。那麼究竟印度是不是真就比中國強,或者說比中國更有後勁,更有前途?可以肯定的說:決非如此。

第一,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從來沒有超過中國。按照西方自己講的,中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發展速度一直保持在9%以上,這個速度超過戰後六、七十年代日本連續十年保持的8.4%記錄。超過了亞洲四小的持續發展水平。而印度不論是在其改革前還是改革後,經濟發展速度從來也沒有超過中國。2005年,中國的發展速度是9.4%,而作為印度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年份,仍只有不到8%。而且據西方一些權威經濟學家預測,中國這種發展速度至少還將持續20年左右。如果印度不能在發展速度上超過中國,那就談不上超越中國。

第二、印度的經濟模式並不具有創造性。目前印度採用的是混合所有制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於上世紀初英國的發展模式。即強調以服務業為主,拉動其它產業發展。這種模式雖然有經濟效益水平較好的優點,但在解決基本工業發展水平和規模、建立國家工業體繫上,並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解決就業和為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不能發揮根本性的作用。這也是印度雖然有效益比較好的公司、產業,但去不能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根本性作用的主要原因。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所提供的只是少數人就業的先進產業,而大多數人並不能夠進入國家的基本發展領域,那對整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此外,印度的中小民營企業也不強大,沒有形成一種群體性的發展勢頭。大部分企業技術落後,規模偏小,不能參預國際競爭。

第三、印度的投資體制不適應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目前印度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銀行自主投資方面,也就是說,大部分投資來源於金融資本而非產業資本。這種投資體制確實比較先進,屬於西方後工業時代的特徵。說白了,就是是一種非常理性的投資體制。而中國目前的投資是以產業資本為主,即以相關產業的資本及產業鏈擴張為主的投資體制。這種體制的弱點是盲目性強、風險性大,資本的投資收益率小於金融資本。但產業資本投資的最大優點是:資本與產業的結合非常緊密,資本運行的規模大、速度快,投資積極性高,對經濟發展和就業的直接拉動作用非常明顯,而且極易形成規模性產業基礎/。按照西方一些經濟學家的話說,印度的投資可能更理性,效益更高,但卻顯得過於理性了。如果一個資本的運行過於謹慎,按照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資本運行基本規律來看,風險很小的資本,它的收益率就不可能是最高的。尤其對那些需要以規模投資取得效益的資本來說,這種體制不具有吸引力。這也是印度在吸引外資方面,始終落後於中國的原因之一。如果印度每年吸引的資本始終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那印度就不可能超越中國。

第四、印度的基礎設施嚴重滯後,而其投資體制又影響大規模資本的進入。據西方估計,印度要使其基礎設施達到中國目前的水平,大概需要8千到1萬億美元的投資。而目前印度每年投資於基礎設施的全部資本,不過百億美元。以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印度的基礎設施只能是越來越破舊不堪,根本不能適應經濟高速發展的可能。印度不僅在航空、水運和陸路運輸的規模、水平上遠遠落後於中國,就是被印度自詡為世界最大的網路的鐵路看,其運輸量和效率也根本不能和中國相比。印度的鐵路死亡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第五,印度的經濟發展沒有使廣大的農民和城市貧民得到好處。由於印度經濟的所謂「貴族化」特點,雖然促進了印度的白領階級的擴大和提高,但由於印度經濟對就業和農村人口的轉移並沒有產生太大的作用,因此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和城市貧民並沒有享受到這種經濟發展的好處。由於印度人的觀念問題,在世界幾次經濟轉型期,都沒有主動吸引到以勞動密集型轉移為主的資本,印度經濟發展沒有大規模的促進人口就業。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印度經濟對人口就業的規模拉動作用明顯不足,因此印度在解決人口大面積貧困化的問題上也沒有多少進展。從國際經驗來看,要解決人口貧困的最主要做法,不是什麼經濟發展質量的高低,而是就業。只能大規模的促進就業,才能從根本上縮小貧困面。而印度經濟發展恰恰是在這方面沒有明顯作用。

第六、印度的經濟相對封閉性,也不可能促進印度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據一些理性的西方經濟學家分析,印度經濟的封閉性遠大於中國,就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其封閉性也是比較高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印度的政治體制。雖然印度是所謂的民主體制,但由於當選的政治領導人,要顧慮到自己選民的利益,也就是說他們只能選擇保護印度落後的產業,以免造成民族產業的大面積破產和政治動盪。從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看,封閉就意味著落後,如果一個國家的產業和技術不進入國際競爭體制,不能積極的解決好保護與推動競爭的關系,那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進步。同時,這種封閉性,也極大的限制了資本的進入,特別是勞動形態轉移資本進入印度。

第七、印度的受教育率大大低於中國,這對印度經濟的發展來說是個致命的弱點。據聯合國統計,中國與印度的國民文盲率分別為5-10%、40-50%,這種差異反映了整個國民毒素的基本情況。從亞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經驗看,國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30%以上。隨著經濟發展質量的不斷提高,這種制約作用會越來越大。印度雖然在高等教育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基礎教育的嚴重落後,必將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經驗是,在大力發展基礎教育,不斷擴大國民基本教育覆蓋規模的同時,大力發展高等教育。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教育發展道路,是符合國際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僅從數字統計上看,中國不僅在國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規模水平上大大高於印度,就是在高等教育與科技發展的整體進步上,也要高於印度。同時,從國家對國民教育的重視程度上看,中國的投入也遠高於印度,並且這種投入的水平還在不斷的提高。如果印度不能改變大部分國民是文盲的狀況,不改變每年以近20%的財政收入,用於到處引進和購買各種互不兼容的武器系統,即使印度的高等教育再精、再尖,也談不上與中國進行競爭。

第八、印度的人口增長率將為印度經濟發展付出沉重的代價。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千分之十到十五,而中國的人口增長率為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中國將在2050年左右,進入人口平衡期,到那時,中國的人口規模大約在16億左右。而印度目前的人口為11億,據西方估計,大概在2020年,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如果印度不實行計劃生育,那麼印度何時進能進入人口零增長,將不得而知。印度的國土面積大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二,雖然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約多百分之十,但印度的農業仍以小農生產為主,還不能完全滿足印度的基本糧食安全需要,仍需進口糧食。按照國際通用的經驗,一個國家正在進入工業發展時代時,人均GDP每提高100美元,糧食需求率就增長千分之二。如果印度不能控制住人口的增長,那印度不僅人均GDP的增長速度提高不了,就是農業、交通業等基礎服務業,也將不堪重負。當然,如果印度仍處在目前這種基本的困狀態,對這些需要的壓力可能會感到不大,可隨著印度經濟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就會越來越感受到這種人口壓力的特別沉重性。如果一個國家不能解決大面積的貧困狀態,那就談不上超越。從西方發展的道路看,如果人口不進入零增長,那就意味經濟增長對資源與環境仍具有破壞性和增長的不穩定性,仍可能產生不可預見的後果。

第九,印度的經濟發展環境也不能和中國相比。中國所在的東亞,經濟發展水平成階梯狀陣形,但整體起點較高,已基本形成促進良性增長的循環體系。在東亞,中國可以直接面對經濟發展水平很高的美國、日本,又可以依託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同時,又能和馬來西亞、泰國等中等發達國家形成互補、轉移、投資、市場、協作、服務等多種經濟聯系和貿易合作。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健康性和促進性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這種拉動作用還會越來越大。而印度經濟從根本上說,還沒有融入亞洲,印度對亞太經濟的依賴度遠低於中國,而它周圍的國家又一個比一個窮,經濟發展水平一個比一個低。這反而讓印度人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它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高於中國。雖然印度想融入東亞,但已經落後中國很多了,不論是從地緣優勢,還是從宗教、文化與民族融合性來講,印度也無法與中國競爭。

第十、印度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與世界,也不可能打開自己的視野。印度人在面對世界其它發展時,總是採取一種非常可笑的心態。比如,在對待西方先進技術與發展水平的時候,印度人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殖民地心態。即一切以西方的發展模式為好。在面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時,印度人總認為自己的發展水平、模式和速度好於中國。印度人最經常的就是拿他們優勢,來與其它國家進行比較。比如印度人最常拿的就是他們的軟體產業水平來與中國進行比較,而對中國在基本信息產業規模、移動通信保有量、個人計算機保有量和網路人口上的巨大優勢卻視而不見,聽而不信。絕大部分印度人並沒有來過中國,而印度人卻十分聽信媒體對其孟買、班加羅爾好於中國的上海、深圳的說法。一些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出於一種妒忌和傳統封閉的心理,也不能正確的報道中國的發展與進步。這反映了印度人不能正確的看待世界和自己。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認識這一點,那他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科學的發展觀念和清醒的選擇,也不會形成發展的緊迫性和持續動力。

最後,印度人並沒有形成民族發展的基本共識和正確道路。由於印度的政治體制決定了,每一個上台的政黨都要代表不同的利益。這就使不同階層、地域、民族,對不同政黨的發展觀和執政理念,產生不同的信任度。如果印度不能在發展道路選擇、發展速度緊迫等方面形成民族共識,那就不能凝聚全民族的思想,不能發揮出從中央到地方的多方面發展經濟的合力,所制訂的政策就不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和針對性。如果印度是一個發達國家,這種政治體制也許比較合適。可偏偏印度是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說印度的政治體制如何先進,檢驗的標準是什麼?只能是看其對國家、人民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有沒有作用。而恰恰在這方面,印度的政治體制非常缺乏說服力。一個充滿著赤貧的國家和人民,民主對他們來講是一種諷刺,因為你的制度並沒有幫助你改善生活,那你拿什麼來說服人家啊?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印度的制度不民主,只是說民主應該是促進人權與經濟發展的武器,如果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那民主就是一種鴉片,它只能讓人們心安理得的享受落後!

❼ 從印度的歷史來分析,你發現印度的弱點是什麼了嗎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到現代,單純從地理環境上很難找出一個國家的「死穴」,因為現代戰爭不再局限於陸地攻擊,而是可以在海上和空中使用。只要一個國家在科技和軍事上比印度先進,印度就充滿了「死穴」,所以要問印度的弱點在哪裡,絲血在哪裡,應該更多的是指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死穴在歷史上的位置。

綜上所述,這就是印度的一些「死穴」,不過,在世界文明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死穴」也已經不再適用。

❽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超越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從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2018-07-16 21:43

中國古代很是相信「命運」,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更是如此,我國從古至今歷來都是大國,強國,這是命運,而很多國家註定無法強大這也是命運。最典型的就是印度,而且從下面兩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註定無法超越我們。


現在印度的發展,很多人拿來對比我國,尤其是在我國進行調整的這幾年,印度國家經濟增速,超越了我國。而且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不斷超越俄羅斯,法國等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很多人於是推測,印度將很快超越世界大國,中國,甚至是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大國家。但是其實,印度的命運是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的,從兩個國家的例子就可以看到。


這兩個國家就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從體量上來看,巴西國土面積有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億多,而且資源豐富,縱深廣大,比印度的條件更好,比印度更加具備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的條件。而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超過190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接近2.7億,論區位和體量也絲毫不亞於印度。


而且在歷史上,巴西和印度尼西亞曾經發展非常迅速,巴西曾連續幾十年增長,其勢頭曾一度說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很快巴西就陷入停滯,內部紛亂不止,通貨膨脹嚴重,陷入發展困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身上,印度尼西亞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最有成為大國條件的國家,曾經發展也是非常猛,大有爆發之勢,但是很快就熄火了。


現在整個就是個失敗的領土大國,影響力甚至不如小國新加坡。而看到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的發展,就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最為關鍵的就是一點,地緣位置,印尼和巴西,還有印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處於熱帶地區,處於熱帶地區,最為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的懶散,這對一個國家長期的發展那是致命的。


我們看到,世界發達國家和世界發達的地區,基本上處於溫帶,而熱帶地區,除了新加坡例外,沒有強國,也沒有大國,更沒有大的發達國家。世界絕大部分經濟集中在溫帶,這一點決定了熱帶地區很難出現持續發展的大國,強國,因為後勁嚴重不足。我國之所以能夠幾千年長盛不衰,成世界強國,最為關鍵的是,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勤勞程度,這是發展的基礎。


而熱帶的領土大國,短期的繁榮可以有,但是難以持續,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就是例子。因此,鼓吹印度將成世界強大國家,甚至要超越我國的觀點,顯然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且印度面臨的問題比印尼和巴西還更加的嚴重,如種姓制度,龐大的貧困人口,內部民族矛盾復雜,封建的殘余太多等。隨便一個爆發,印度的發展就要徹底停止,而且國家甚至無法穩定,這些都是致命的。

印度,它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國,但印度歷史上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華民族這么長久的人口整合的過程,印度龐大的人口遠遠沒有中國人那種高度的,我們叫「文化同質性」,沒有這種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我們比是沒法比的,我們比他凝聚力要大很多。那麼印度歷史上也出現過自己古老的哈拉塔文明,到後來中斷了。而且後來你看印度的歷史動亂不斷,比較長的統一時期是19世紀開始的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外來的英語成為他今天的主要的官方語言。但今天真正能夠說英語、懂英語、掌握英語的人,實際上不到印度人口的10%。整個西方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而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0%,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特別是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受過教育和培訓的人民是我們「文明型國家」最大的財富。中國現在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的人數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的總和,中國的製造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的旅遊、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物流行業、城鎮化、高速鐵路、人工智慧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實際上都體現了這種規模效應。

從一個更廣的意義上看,由於人口效應,中國一旦改變自己,往往就能產生改變世界的效應,甚至引領世界的發展,引領有關的標准和規則的改變。

現在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中國的人口數量和教育水平都意味著我們的大數據遠遠多於其他國家。有一種說法,認為工業文明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石油,那麼信息文明時代的最主要的資源就是大數據,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的移動支付現在是美國的70多倍,中國人每天創造大數據,無論是深度、廣度、厚度,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沒法比的。這個對於5G也好,對雲計算也好,對人工智慧也好,對新一代的新工業革命、新技術革命意味著什麼?對未來許多世界上的這種產業的標準的確立意味著什麼?對世界和人類未來的影響又意味著什麼?你懂得!

第二就是超廣闊的疆域國土,中國幅員遼闊的疆土也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步形成的「百國之和」成百上千個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今天的世界版圖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比中國大,加拿大的國土面積也比中國大,但是這兩個國家從來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國「文明型國家」意義上這種整合歷程。前蘇聯時候曾經嘗試過創造叫「蘇維埃民族」,但隨著蘇聯的解體而化為烏有。少數民族為主的各個共和國很快就獨立了,如果不是普京上台扭轉了俄羅斯繼續崩潰的趨勢,照西方模式做下去的話,那對不起,俄羅斯將繼續不斷地解體,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人還是很尊重普京的。

印度也是個人口大國,但它的國土面積實際上只有中國的1/3,它疆土內的整合程度也遠遠不如中國,很多地方反叛力量還遠遠沒有平息,還有種姓制度也是個大的問題,阻礙了印度人口流動和社會活力。

中國學者錢穆曾經比較過古代中國和古希臘,還有後來的古羅馬,他說古希臘是「有民無國」,古羅馬是「有國無民」,而古代中國是「有國有民」。古希臘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由一大批規模比較小、比較中等的城邦組成,有的人口就是上千人就算一個城邦,有的是十來萬人,小於中國秦漢時期任何一個郡縣的人口規模,而且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的中央政府。羅馬帝國是「有國無民」,帝國常年征戰,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是350多萬平方公里,和中國西漢相當,但在國家治理上,古羅馬始終沒有形成像秦漢時期那種內部的人口的整合。中國當時已經有了戶籍制,有郡縣制,有編戶居民等等,但羅馬帝國最後是由於經濟衰退,政治動盪,日耳曼游牧蠻族的入侵,最後走向解體和滅亡。

之後的東羅馬帝國一般就說不算是歐洲國家了,羅馬帝國解體後多數史學家認為,歐洲進入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時期」,一般認為到了16世紀的「文藝復興」歐洲才開始擺脫漫長的「黑暗時期」。中國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縣制,奠定了維持中國統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礎,包括當時的朝鮮也被中國統一進來了。之後的中國雖然經歷了很多次的分裂,但歷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尋求統一歷代的政治制度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正如毛澤東說過的「百代都行秦政治」,中國「大一統」的傳統自秦同意之後就一脈相承下來了。

遼闊的統一的疆域使中國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都難以比擬的這種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中國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強大的國防能力,使我們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百餘年的「挨打」的問題,中國可以在超大規模的國土內進行戰略布局,可以實現行西氣東送,可以實現高鐵「八縱八橫」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現代工程。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國外,而在中國自己的內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的梯度轉移,一般製造業可以從發達板塊轉移到新興板塊但仍然留在中國,就延長了中國製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明型國家」所形成的的地緣優勢也使我們具有其他國家難以企及一種「地緣輻射力」,中國推動的開放政策是非常精彩的,從沿海開放到沿江開放到延邊境開放,到今天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已經把中國的邊境省份都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特別是現在歐亞鐵路的建設,包括渝新歐鐵路,連雲港、義烏到歐洲的鐵路,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從雲南通向東南亞的鐵路大通道,把整個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都連成了一片,中國這種地緣優勢是日本這樣的缺少地緣優勢的經濟大國所難以比擬的。

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大家看到中央政府發揮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和中國的規模有關,這么大的地域,這么多的人口,所以他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的經濟學家說,中國縣級政府的良性的競爭是中國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中國超廣闊疆域國土,實際上是一個「洲」的概念,就是飛機飛三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還在自己的國家內,在歐洲這么長時間肯定是走了十幾個國家了。所以你還是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到另外一個地方還在中國境內,還是講中國話,吃中國菜,享受豐富的中國文化,這是少有的精彩。結合著人口與地域,這兩個「超」帶來的挑戰,一旦你能夠克服這種挑戰,你創造的一定是世界的奇跡,為什麼我們的高鐵技術是世界最好的,很簡單,因為首先你要能夠應對中國巨大的人口壓力,一個春運30來億人次,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多的人口從一個地方投送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再看你如果實現了這個突破,克服了人口和地域的挑戰,那意味著什麼?你這個高鐵技術要能夠適應東北的凍土,要能夠適應江南密集的河網,要能夠適應雲貴高原,如果這些條件都能適應的話,你的技術肯定是比其他國家技術更加完備,所以一般國家沒法比的,我們確實是領先的。

第三是超悠久的歷史傳統,5000年延綿不斷的歷史,使中國在人類知識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的傳統,我們在政治、哲學、宗教、語言、教育、藝術、戲劇、文學、建築、軍事、體育、醫學、飲食等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的東西,這種豐富的傳統性、內源性、原創性、連續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點兒難以望其項背的,由於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環境復雜等因素,中國人在治國理政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傳統,一個是「民本主義」,「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相信的「民以食為天」,我們相信「治國先治吏」,我們相信的「居安思危」,我們經常講的「宰相比起於州府,猛將必發於卒伍」等理念,實際上都是我們傳統的智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甚至在中國的遠古時期,許多中國獨特的治國理政的傳統就開始形成了,如領袖要率先垂範,政治組織要能夠組織大規模的治水工程,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更是開創了治理超大型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後實際上也離不開中國傳統中崇尚平等 等重要的基因,比方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摧毀了血緣為基礎的土地壟斷,推動了土地的自由流轉,這也導致了後來一些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等問題,所以歷史上我們很多朝廷都採取「常平倉」的方法來儲糧備荒,也運用價值規律調劑糧食的供應,穩定價格,糧價低的時候收購,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價處理,避免「谷賤傷農」,也避免谷價(漲)以後傷害老百姓 傷民。

閱讀全文

與對於印度而言最致命的弱點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脫歐程序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690
義大利舊綠卡長什麼樣 瀏覽:356
原油寶事件中國損失多少 瀏覽:587
中國錄音師協會如何加入 瀏覽:526
伊朗用什麼交易石油 瀏覽:990
中國平安為疫情捐款多少 瀏覽:476
義大利買表哪裡最便宜 瀏覽:374
伊朗怎麼運貨到敘利亞 瀏覽:718
印度的經濟是怎麼樣的 瀏覽:799
義大利是什麼宗教國家 瀏覽:861
怎麼看中國平安 瀏覽:191
印尼ldr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中國春城在哪個國家 瀏覽:997
今日新鮮伊朗有多少人口 瀏覽:943
印尼耐克jx什麼意思 瀏覽:549
哪個印度電影多 瀏覽:430
伊朗跟俄羅斯哪個面積大 瀏覽:15
3美元和多少越南盾 瀏覽:500
印度成為什麼 瀏覽:161
明斯克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