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最大的海峽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峽是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帶大家認識一下世界上最大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的簡介
莫三比克海峽(MozambiqueChannel,葡萄牙語作CanaldeMocambique)是西印度洋的一條水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東為馬達加斯加島,西為莫三比克。葛摩群島(ComoroArchipelago)橫列海峽北端,印度礁和歐羅巴島位於海峽南口。
莫三比克海峽全長1670公里(一說1760公里),呈東北斜向西南走向。海峽兩端寬中間窄,平均寬度為45 0公里,北端最寬處達到960公里,中部最窄處為386公里。峽內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在北端與南端超過3000米,中部約2400米,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深度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峽內海水表面年平均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上,炎熱多雨,夏季時有因氣流交匯而產生的颶風
莫三比克海峽的歷史發展
早在10 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經過莫三比克海峽,來到莫三比克地區建立據點,進行貿易。13世紀,海峽地區曾經建立過經濟、文化相當發達的馬卡蘭加帝國。明初鄭和下西洋也曾到過莫三比克海峽。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莫三比克海峽歷來為殖民者所垂涎。從十六世紀起,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先後染指該地區,之塵友乎後,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淪為葡萄牙和法國的殖民地。為了擴大殖民利益,葡法兩國分別在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修建了大量港口,包括東岸馬達加斯加的馬任加、圖萊亞爾,西岸莫三比克的馬普托、莫三比克城、貝拉、克利馬內等。其中,莫三比克城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發現時期的古老港口,它曾經在海上交通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從該港口出發,鐵路與非洲內陸的鐵路網相連接,可以橫貫非洲大陸南部,直抵安哥拉位於大西洋岸邊的港口。
莫三比克海峽的形成原因
據地質學家研究,約在1億多年以前,馬達加斯加島是和非洲大陸連在一起的。後來在東非地殼運動時發生斷裂並與非洲大陸分離,島的西部下沉,形成的巨大地塹海峽。才形成了這條又長又寬的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的氣候
海峽屬熱帶氣候,位於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脊和赤道低壓之間,受東南信風控制,並受北印度洋季風影響派悉。南部,全年盛行東南信風,風力穩定,月平均風速在6米/秒以上。北部,12~2月,受北印度洋冬季季風影響,盛行東北風,月平均風速為5~6米/秒;3月和11月,風向多變,風力較小;但7~8月可達7~8米/秒。海峽終年少大風,6級(10.8~13.8米/秒)以上大風頻率不到10%,8級(17.2~20.7米/秒)大風頻率僅 1%。12~3月有熱帶氣旋過境,但為數甚少。 氣溫北高南低,2月分別為28C和27℃,8月為25℃和22℃。氣溫年較差南大(5℃以上)北小(不到4℃)。年降水量,北多南少。東北岸的馬任加為1553毫米,海峽南部的尤羅帕島為 553毫米。西岸的克利馬內為3000毫米,馬普托為750毫米。降水量1~2月最多,約佔全年總降水量的30%,8~11月最少。
莫三比克海峽的地質
海峽兩側陸架狹窄,陸坡陡峭。海底由戴維海嶺、莫三比克海盆、馬達加斯加邊緣台地和葛摩海盆組成。戴維海嶺縱貫海峽中部。海嶺的西南面為莫三比克海盆,因有戴維海嶺的屏障,海盆北部沉積物較厚,南部則較淺。海峽底部的沉積物隨地形而不同。東西兩側陸架以沙為主,從陸架往外到2000米等深線處,以粉沙為主,中部2000米以上的深海主要為粉沙質粘土。
莫三比克海峽的自然資源
浮游植物的主要種類是硅藻,以努貝西島附近為最多。其次是甲藻和顆石藻,後者多分布於海峽的南北兩端。浮游動物的生物量,7~9月一般不超過10毫升/米(以0~200米垂直網每平方米計算),10~11月海峽中部和西北部為10~20毫升/米。主要種類有撓足類和端足類甲殼動物、磷蝦、有殼翼足類和腹足類軟體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量,北部多於南部,各為 15~20和 3~5克/米。莫三比克海峽全為遠洋性魚類漁場,東北部為近岸魚類漁場。金槍魚產量為印度洋最告梁高產區之一。
在贊比西河口附近陸架上,表層沉積物含3%的重礦物,砂礦中含1.4%的低質鈦。馬達加斯加的西岸中部和西南近海還有磷鹽岩和石油。
莫三比克海峽的經濟地位
僅馬達加斯加在2007年外國入境遊客人數就達到344000人次,旅遊收入達2億歐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2000個,各種國家公園共接待遊客99萬人次。莫三比克海峽的經濟價值日益凸顯。
莫三比克海峽的交通要道
早在10 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經過莫三比克海峽,來到莫三比克地區建立據點,進行貿易。莫三比克海峽是從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波斯灣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要通過這里運往歐洲、北美,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別是蘇伊士運河開鑿之前,它更是歐洲大陸經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東方去的必經之路。蘇伊士運河開鑿,一些巨型油輪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而需從該海峽通過,海峽的平均寬度有450公里,北端最寬處達960公里,最深點為3533米,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因為莫三比克海峽既寬又深,所以能通過巨型輪船。從波斯灣駛往西歐、南歐和北美的超級油輪,都是通過這條海峽,再經好望角駛往各地,因此它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
莫三比克海峽地處熱帶,莫三比克暖流處北向南流,終年炎熱多雨,海中多珊瑚礁。海峽北口中部的葛摩群島和西南岸的馬普托港(屬莫三比克),都是船運的戰略的要地。
Ⅱ 印度洋的五個主要海峽
海峽的話有霍爾姆斯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曼德海峽、土耳其海峽
Ⅲ 世界上最大的海峽是哪個呢
海峽是指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海或洋的較狹窄的水道。它一般深度較大,水流較急。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海峽往往都是重要的交通水道。據統計,全世界共有海峽1000多個,其中適宜於航行的海峽約有130多個,交通較繁忙或較重要的只有40多個
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在哪
海峽之間在長度、寬度和深度等方面相差懸殊。世界最長的海峽是位於馬達加斯加島和非洲大陸之間。溝通南、北印度洋的莫三比克海峽,全長1670千米;最寬的海峽是位於南美洲火地島和南極半島之間,溝通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德雷克海峽,最狹窄處的寬度達900千米;深度最大的海峽也是德雷克海峽,最大深度達5840米。
船隻通過量居首位的海峽是位於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顛島之間,連接北海和大西洋的英吉利 海峽和多佛爾海峽。其次是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洋之間,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 ;位於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位於伊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連接波斯灣和阿拉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
除上述海峽外,世界上較重要的海峽還有:位於俄羅斯東北部和美國阿拉斯加州之間,溝通 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白令海峽;位於我國台灣島和菲律賓呂宋島之間,溝通太平洋和南海海域 的巴士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南非和非洲大陸之間,溝通印度洋、亞丁灣和紅海的曼德 海峽;位於土耳其的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之間,溝通黑海和地中海的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 海峽、馬爾馬拉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總稱),等等。
我國的海峽主要有3個:溝通東海和南海的台灣海峽,全長380千米;溝通渤海和黃海的渤海海峽,全長115千米;溝通南海和北部灣的瓊州海峽,全長70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海峽是哪個?
世界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南北全長1670千米,號稱世界海峽之最。它也是個十分寬闊的海峽,平均寬450千米,最寬達960千米。多數地區水深大於2000米, 最深處為3533米。
莫三比克海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於非洲大陸東南岸與馬達加斯加島中間,溝通著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自1492年歐洲探險家第一次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駛入印度洋春棚以來,莫三比克海峽就成為歐洲和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必經之地。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莫三比克海峽曾一度被冷落。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油輪的噸位越來越大,載油20萬噸以上的超級油輪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莫三比克海峽因其寬廣又重新受到青睞,逐漸成為世局拿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世界最重要的16條海峽都是哪些海峽
1.麥哲倫海峽:位於南美洲大陸南端同火地島等島嶼之間。在巴拿馬運河開航前,為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上要道。該海峽由在兩班牙供職的葡萄牙探險家費爾南多·麥哲倫在首次環球航行時,於1520年發現並率隊通過。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發現,便將此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2.德雷克海峽:在南美洲南端同南設德蘭群島之間的深水道,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1577年~1580年英國入德雷克率領英國探險隊環球航行時通過此海峽,後海峽因此得名。3.直布羅陀海峽: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與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兩國之間,是溝通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公元711年摩爾人伍麥葉王朝的軍官塔里哥率7000人渡海扒臘則攻打西班牙,塔里哥親率軍隊強行登陸,並站在今直布羅陀一岩壁上指揮作戰,大勝10萬西班牙軍隊。塔里哥下令在該處修建城堡,並將此登陸處命名為“傑貝勒塔里哥”,阿拉伯語意為“塔里哥山”,英譯名為直布羅陀。後古城之名也就成了海峽之名。 4.英吉利海峽:法國稱為拉芒什海峽,位於大西澤東部的英國和法國之間,因海峽東窄西寬,如同衣袖,故名。而英語中英吉利的意思為“英格蘭的(海峽)”,因其位於大不列顛島英格蘭東南,故名。5.多佛爾海峽:法語名為加來海峽。在英吉利海峽東部,介於英法兩國之間。多佛爾海峽得名於流經海港城市多佛爾的同名河流。多佛爾在威爾士語中和愛爾蘭語中均為“水流”之意。 6.莫三比克海峽:在印度洋南部偏西馬達加斯加島與非洲大陸上的莫三比克之間,海峽名稱即源於莫三比克國家的名字。莫三比克在斯瓦希利語中為“光明來到”之意,充分表達了莫三比克人民熱愛自由和獨立,並對未來充滿信心的願望。 7.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因其位於土有其境內,故稱為土耳其海峽;又因其是地中海誦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為黑海海峽。土耳其海峽位於土耳其的亞洲部分與歐洲部分的領士之間,故又是亞歐兩大洲的分界。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黑海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以及位於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達達尼爾海峽。8.曼德海峽: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是紅海和印度洋之間的唯一水上通道。曼德海峽名稱全譯為巴布·厄申·曼德,阿拉伯語中巴布意為:“門”,曼德意為“流淚”,全意即“流淚之門”。因為這裏海峽水道窄,風浪大,水流急,暗礁險灘多,航行困難,故帆船到此常傾覆,使航海者心驚膽寒,再加上聽到兩岸懸崖間風嘯凄歷的可怕聲音,常常催人淚下。 9.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端與伊朗之間,是波斯灣出入印度洋的水上要道,又是海灣石油航運出口的必經之路。海峽中有霍爾木茲島,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島上建立霍爾木茲王國,海峽因此而得名。霍爾木茲系薩桑王朝第四任國王的名字,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神”。10.馬六甲海峽:位於亞洲東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西北連安達曼海,東南接南中國海,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海上航道。馬來半島上一個古代城堡,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稱滿刺加、麻六甲、馬拉甲,海峽因此而得名。其城名馬六甲,源於梵語,意為“大的島嶼”,而實際馬六甲城所在的只是一個大的半島。 11.台灣海峽:位於台灣島和中國大陸福建之間,因台灣島而得名。明朝中葉前,原安平地方有一土著民族叫“台窩灣”,其發音接近閩語“大員”、“大灣”、“台員”,後經官府正式命名為“台灣”。台灣海峽具有重要的國際航運價值,東北亞各國與東南亞、印度洋沿岸各國間的海上往來,絕大多數從這經過。12.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東北部楚科奇半島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半島之間,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水上通道。公元1728年,丹麥航海家維圖斯·白令奉彼得一世之命,為查明亞洲和北美洲大陸在北方是否相連接,白令乘船從堪察加河口出發,抵達北緯67°18’處,證實亞洲和北美洲大陸並不相連,為了紀念這一重大發現,後人以他的名字將亞洲、北美洲之間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13. 對馬海峽:是朝鮮海峽的一部分,位於北太平洋西緣,日本群島西南端,對馬島與壹歧島之間的水域,是日本海通往中國東海、黃海和進出太平洋的要沖,交通戰略位置重要。大陸架十分發育,峽底比較平緩。14. 宗谷海峽:是俄羅斯與日本之間的國際水道。俄羅斯薩哈林島(庫頁島)南端與日本北海道島西北端之間,扼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的要沖,是日本通向太平洋的北方出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第一島鏈上最北的海峽。15. 望加錫海峽:印度尼西亞群島中段的海峽。位於加里曼丹與蘇拉威西兩島之間(東經117度30分,南緯2度零分),北通蘇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與弗洛勒斯海。既是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美國軍艦來往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長約800公里,一般寬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望加錫海峽是亞洲和歐洲間的重要洲際海上航道,是從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東南亞區際間航線的捷徑。16. 巽他海峽:位於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印度尼西亞語作Selat Sunda。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狹窄水道(東經105度40分,南緯6度0分),寬26-110千米,溝通太平洋的爪哇海與印度洋。海峽中有幾個火山島,最著名的是喀拉喀托島(Krakatoa)。1942年3月日軍和美軍在此發生遭遇戰。由於巽他海峽水深,峽底多為泥、沙、石、貝質,因而非常適於潛艇的水下航行,但由於航道狹長,最窄處僅有3.3千米,戰時也極易遭到封鎖。美國海軍對巽他海峽的使用日益增多,它已經成為美海軍第7艦隊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海上航道之一,也是北太平洋國家通往東非、西非或者繞道好望角到歐洲航線上的航道之一。
Ⅳ 溝通南北印度洋,世界最大的海峽是什麼
溝舉擾孫通南北印度洋正鏈的--莫三比克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南北全長1670千米,號稱世界海峽之最。它也是個十分寬闊的海峽,平均寬450千米,最寬達960千米。多數地李做區水深大於2000米, 最深處為3533米。
Ⅳ 世界上十大海峽
世界十大海峽,你知道嗎?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世界十大海峽是?
世界上十大海峽
1、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馬六甲海峽因沿岸有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而得名,西岸是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面積為65000平方公里。海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3國共管。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海峽底質平坦,多為泥沙質,水流平緩。
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馬六甲海峽東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運繁忙,每年約有10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這里運往國內的,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由於海運繁忙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
2、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呈人字形,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由於它是海灣與印度洋之間的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航運地位。
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因而西方國家把霍爾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稱之為“石油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的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做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霍爾木茲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入侵該地區,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
3、望加錫海峽
望加錫海峽是印度尼西亞群島中段的海峽,位於加里曼丹與蘇拉威西兩島之間,北通蘇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與弗洛勒斯海,既是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美國軍艦來往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海峽長約800公里,一般寬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
望加錫海峽是亞洲和歐洲間的重要洲際海上航道,是從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東南亞區際間航線的捷徑,是世界上有重要軍事和經濟意義的八大海峽之一。它與龍目海峽相連,成為連結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東北部的戰略通道。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艦艇常常經由望加錫海峽和龍目海峽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爭奪海峽控制權,日本聯合艦隊與盟軍曾在1942年1月在望加錫海峽進行過聞名於世的望加錫大海戰,是各國激烈爭奪與控制的海上要道。
橫亘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13667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最為著名的當屬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這三條海峽是穿越印度尼西亞群島,溝通兩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4、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的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平均深度約30-50米,最狹處約85千米;峽內島嶼羅列,包括代奧米德群島(約16平方公里)及海峽南邊的聖勞倫斯島(約2560平方公里)。兩側的大洲分別是亞洲、北美洲,美俄國界在此穿過。這個海峽連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它的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的維他斯·白令,他在1728年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是第一個穿過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人。
海峽連接了楚科奇半島與阿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與白令海(太平洋),太平洋和北冰洋間的惟一通道。
白令海峽所在的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部的海域。西面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部為美國的阿拉斯加,南面是阿留申群島,北面通過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白令海的形狀接近一個三角形,東西寬、南北長,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千米。白令海的水深約為1640米。白令海的底部平坦寬闊,坡度很小,東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架,水深不過150米。西南部為深水海盆,一般水深3600米。白令海峽海底的的峽谷長400千米,寬32千米,有50多條小分支峽谷組成。科學家認為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峽谷。
5、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連接紅海和亞丁灣、印度洋。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成為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曼德海峽長50千米,海峽寬約26-32公里,平均深150米,其間分散著一些火山島,丕林島將海峽分成小峽和大峽,小峽在亞洲一側,寬約3.2公里,水深30米,是紅海進入印度洋的重要航道;大峽在非洲一側,寬約25.8公里,水深 323米,因暗礁、險灘多不便航行。
靠近非洲海岸還有索瓦比群島,也叫七兄弟群島。由於海峽內暗礁和淺灘眾多,風力強大,給古代航行船隻帶來很大的危險和困難,使來往的旅客不禁畏懼而淚下,故阿拉伯語意為“淚之門”。
曼德海峽及其附近地區在地質構造體繫上屬東非大裂谷的東支北端,第三紀時因受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分離作用發生地層斷裂沉陷而成。地峽形成後仍然在不斷地擴張、加寬,500萬年來每年擴張約2厘米。
6、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三部分,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兩岸主權均屬於土耳其。冷戰時期,美蘇均將黑海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黑海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
海峽自西而東由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3部分組成。東連黑海,西通愛琴海,全長361千米。達達尼爾海峽長65千米,寬1.7-7.5千米,水深57-70米。馬爾馬拉海是個內海,南北寬約70千米,東西長約266千米,面積1.1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7米,最深處1355米。博斯普魯斯海峽長約30千米,東北部最寬處3.7千米,中部最窄處僅747米,水深27.5-124米。
土耳其海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通往黑海的咽喉。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都將是兵家必爭之地。近兩個世紀來,歐洲列強為爭得海峽的控制權進行了長期激烈的斗爭。其中俄國為此曾幾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英法軍隊也曾佔領過海峽地區。1936年,有關國家召開了土耳其海峽問題的國際會議,並達成協議。它規定了各國的船舶可以自由通過海峽,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也可以通過,唯航空母艦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過則有一定限制。如今,蘇聯解體,華約不復存在,北約積極東擴,土耳其加盟北約,成為北約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地位日益突現,它對世界列強的全球戰略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俄羅斯來說,土耳其海峽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戰略屏障。因此,土耳其海峽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
7、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長58公里,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公里。直布羅陀一名源於阿拉伯語,直布羅陀海峽得名於東北側的塔里格建造的直布羅陀港。直布羅陀海峽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爾角與南部的斯帕特爾角之間,寬43公里;海峽東端,在北部的直布羅陀岩赫丘利斯柱與南部的休達正東的阿科山之間,寬23公里。海峽是北非阿特拉斯山與西班牙高原之間所形成的弧狀構造帶的一個缺口,平均深度365米。由於海峽具有重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早期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
直布羅陀海峽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道的咽喉,和地中海一起構成了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天然分界線。海峽的北岸是英屬直布羅陀和西班牙,南岸是摩洛哥。對於大西洋和地中海來說,直布羅陀海峽真像它們的咽喉一樣重要。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尤其是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西歐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是大西洋與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間海上交通重要航線。每天有千百艘船隻通過海峽,每年可達十萬艘,是國際航運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8、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是南美洲大陸南端同火地島等島嶼之間的海峽。因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首先由此通過進入太平洋,故此命名。峽灣曲折,長563千米,寬3.2-32公里,最深處達1170米,是溝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當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在海峽航行時,夜晚曾見南邊島嶼上升起一個個火柱,這是印第安人點燃的烽火,因此這個島嶼也就被稱為“火地島”。火地島是海峽南邊的最大島嶼,面積4.8萬平方公里,東部屬阿根廷,西部屬智利。
海峽東端與阿根廷相接,東起大西洋畔的維爾赫納斯角與聖埃斯皮里圖角,西至德索拉西翁島皮勒角抵太平洋。海峽主要港口阿雷納斯角在伯倫瑞克半島,為智利羊肉集運港。兩側岩岸陡峭、高聳入雲,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懸掛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壯觀,每逢崩落的冰塊掉入海中,會發出雷鳴般巨響並威脅船隻航行。東段開闊水淺,主航道最淺處只有20米,兩岸是綠草如茵的草原景觀,海峽處於南緯50多度的西風帶,強勁而飽含水汽的西風不僅給海峽地區帶來低溫、多雨和濃霧,而且造成大風、急浪,是世界聞名的猛烈風浪海峽,不利於航運發展,但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前,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間的重要航道。
麥哲倫海峽的一些港灣可停泊大型艦只。因為航道曲折艱險,自從巴拿馬運河通航後,來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隻一般不再經過這里。
9、英吉利海峽
英吉利海峽又名拉芒什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里,寬240公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萊隔海峽相望,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狹長海灣,分隔英格蘭南部海岸和法國北部海岸,自西向東漸窄,東端有多佛海峽接北海。面積約75000平方公里,在歐洲大陸棚的淺海中最小,平均深度由120公尺向東遞減至45公尺。對歷史上由歐洲入侵英國的人來說,英吉利海峽是通道也是障礙,這使之成為早期水道測量的重要地區,其海底是全世界探勘最頻繁的海床,近岸邊的海底陡降十分厲害,西部通常平坦,東部起伏。約4000萬年前形成的英吉利海峽在科學上有顯著特色,尤其是關於強大潮汐的影響。
英吉利海峽屬於溫帶海洋氣候,海峽區氣候冬暖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常年溫濕多雨霧,降雨均勻,日照甚少。多佛爾海峽的法國海岸一側,全年有200多個雨日;在英國海岸一側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3天。海峽地區多霧,經常灰霧茫茫,又加白浪滔滔,嚴重影響艦船的航行。
10、莫三比克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是西印度洋的一條水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東為馬達加斯加島,西為莫三比克。葛摩群島橫列海峽北端,印度礁和歐羅巴島位於海峽南口。峽全長1670公里,呈東北斜向西南走向。海峽兩端寬中間窄,平均寬度為450公里,北端最寬處達到960公里,中部最窄處為386公里。峽內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在北端與南端超過3000米,中部約2400米,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深度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
據地質學家研究,約在1億多年以前,馬達加斯加島是和非洲大陸連在一起的。後來在東非地殼運動時發生斷裂並與非洲大陸分離,島的西部下沉,形成的巨大地塹,才形成了這條又長又寬的海峽。
峽內炎熱多雨,夏季時有颶風。由於水深峽闊,巨型輪船可終年通航。海峽盛產龍蝦、對蝦和海參,有莫三比克暖流南下,氣候濕熱,多珊瑚礁。贊比西河從西岸注入,為東非重要航道,旅遊資源豐富,莫三比克海峽的經濟價值日益凸顯。
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莫三比克海峽歷來為殖民者所垂涎。從十六世紀起,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先後染指該地區,之後,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淪為葡萄牙和法國的殖民地。葡法兩國分別在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修建了大量港口,包括東岸馬達加斯加的馬任加、圖萊亞爾,西岸莫三比克的馬普托、莫三比克城、貝拉、克利馬內等。其中,莫三比克城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發現時期的古老港口,它曾經在海上交通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從該港口出發,鐵路與非洲內陸的鐵路網相連接,可以橫貫非洲大陸南部,直抵安哥拉位於大西洋岸邊的港口。這不僅使得莫三比克海峽成為溝通印度洋及大西洋最便捷的交通要道,而且也使海峽地區成為殖民者向東非和亞洲侵略擴張的基地。為了獲得獨立,海峽地區的人民進行了幾個世紀英勇頑強的斗爭,馬達加斯加於1960年6月26日宣告獨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於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海峽北端的葛摩群島也於1975年7月6日正式獨立,海峽地區逐漸擺脫了殖民統治。
Ⅵ 美國,倫敦,沙特,埃及,印度主要海峽,主要海洋是什麼
美國:白令海峽,太平洋。
倫敦:英吉利海峽,大西洋。
沙特:我還真不知道。霍爾木茲海峽是伊朗和阿聯酋之間,曼德海峽是葉門和吉布地之間。亞喀巴灣也不是海峽呀?
埃及:蘇伊士海峽,印度洋。
印度:馬納爾海峽,印度洋。
Ⅶ 印度洋的五個主要海峽
保克海峽(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阿拉伯半島)、曼德海峽(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莫三比克海峽(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
Ⅷ 世界最大海峽
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峽是什麼海峽嗎?答案就是莫三比克海峽,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莫三比克海峽(Mozambique Channel,葡萄牙語作Canal de Mocambique) 是西印度洋的一條水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東為馬達加斯加島,西為莫三比克。葛摩群島(Comoro Archipelago)橫列海峽北端,印度礁和歐羅巴島位於海峽南口。
形成原因
據地質學家研究,約在1億多年衫搭以前,馬達加斯加島是和非洲大陸連在一起的,後來在東非地殼運動時發生斷裂並與非洲大陸分離,島的西部下沉,形成的巨大地塹海峽。才形成了這條又長又寬的海峽。
水文
海峽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時盛行東南風。潮汐屬正規半日潮。潮差南北兩端較小,東西兩岸較大。溶解氧以600米層為最高(在5.0毫升/升以上),表層次高(約5毫升/升)。
地質
海峽兩側陸架狹窄,陸坡陡峭。海底由戴維海嶺、莫三比克海盆、馬達加斯拆塌穗加邊緣台地和葛摩海盆組成。戴維海嶺縱貫海峽中部。海嶺的西南面為莫三比克海盆,因有戴維海嶺的屏障,海盆北部沉積物較厚,南部則較淺。海峽底部的沉積物隨地形而不同。
氣候概況
海峽屬熱帶氣候,位於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脊和赤道低壓之間,受東南信風控制,並受北印度季風影響。南部,全年盛行東南信風,風力穩定,北部,12至翌年2月,受北印度洋冬季季風影響,盛行東北風。
自熱資源
浮游植物的主要種類是硅藻,以努貝西島附近為最多。其次是甲藻和顆石藻,後者多分布於海峽的南北兩端。浮游動物的生物量,7-9月一般不超過10毫升/米(以0-200米垂直網每平方米計算),10-11月海峽中部和西北部為10-20毫升/米。
發展狀況
為了獲得獨立,海峽地區的人民進行了幾個世紀英勇頑強的斗爭,馬達加斯加於1960年6月宣告獨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於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成旅卜立,海峽北端的葛摩群島也於1975年7月6日正式獨立,海峽地區逐漸擺脫了殖民統治。
Ⅸ 印度洋里的海峽及地圖
暫無地圖。
印度洋里的海峽主要有:
巽他海峽,巴厘海峽,龍目海峽 ,阿拉斯海峽 ,松巴海峽 ,巴斯海峽,馬六甲海峽,十度海峽 ,保克海峽 ,八度海峽 ,一度半海峽 ,明打威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 ,曼德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 ,奔巴海峽, 桑給巴爾海峽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