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富士康去了印度建廠結果怎麼樣了

富士康去了印度建廠結果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2023-05-24 04:57:23

⑴ 印度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豐富,為何富士康在印度工廠卻遭「滑鐵盧」

郭台銘想的很好,印度人比較多,用工成本低,可他只算到了利卻沒把弊算出來,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笑話,一個印度人在揚沙子,把沙子跟石子分開,在我國也就分分鍾的事,在印度可不一樣,印度人懶散慣了,一個男子坐在地上,拿著一個小工具一點一點的揚,估計能揚幾天,就這一點都足夠他“滑鐵盧”了。印度人,印度國情導致富士康根本堅持不下去,我們是只要賺錢干什麼都行,哪怕加班,哪怕辛苦,印度人非常懶散,要麼也不會如此落後了,我們一個人做的事他們要十個人做,就算這樣還總覺得工作累,所以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並不賺錢,甚至是賠錢的狀態,還要增加物流成本,人力物力都增加的情況下,印度工廠最後只能面臨著停工狀態。

⑵ 富士康印度工廠停擺 ,此舉對富士康造成了多大的經濟損失

在最初的合約中,富士康計劃在印度建廠投資五十億美元,已經有三億美元到賬,這次的工廠停擺事件必定會造成三億美元左右的損失,若是有飛來橫禍,可能損失的更多。除此之外,還有工廠的員工的薪資和已經運營的工廠所需要的成本,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是為這次經濟損失雪上加霜。

這么看來,富士康海外製造蘋果手機之路遙遙無期了。這次的印度工廠停擺事件也讓富士康懸崖勒馬,提早看清不利形勢,還好只投資了三億美元,再加上之前僱傭員工所支付的工資,富士康損失並不大。

⑶ 為何印度與富士康建立工廠的計劃,會面臨取消的結局

因為這里得不到富士康想要的勞動力,本來富士康是覺得在這里能夠得到廉價的勞動力,沒有想到在印度建廠他們的成本更大了。中國現在的人口紅利逐漸褪去,人工成本在不斷的上漲,富士康為了節省成本採取印度建廠的。但是沒有想到印度這里的人勞動力素質太差,根本就滿足不了富士康日常生產的需求,富士康在這里建廠的成本反而比國內還要高,富士康也漸漸的在撤回自己的資源。

富士康的工作壓力很大,中國的一些工人都不能忍受,更不要所印度人。富士康打好的如意算盤就這么泡湯了,富士康是多麼的無奈,想要降低人工上的成本,結果成本反而上升了,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活,哪一個公司也不願意去干,印度的員工是非常不聽話的也是讓富士康決定逐漸的收回資源。

⑷ 富士康將聯合印企在印度設晶元工廠,投資約1358億元,此舉將有何影響

近日,富士康公司發布了這樣一則信息,富士康鴻海公司將與印度礦業與工業集團維丹塔的合資企業,將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投資設立晶元生產工廠,而且據了解此次生產項目投資約19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就是1,358億元,這樣一筆大金額的投資,相信富士康肯定是對於印度有過觀察和了解之後才決定進行投資的。這樣的一個合作從分析的形式看來是可以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

⑸ 富士康在印度投10億美元後,疫情來了,員工感染,產量下滑50%

創業這種事情,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固然重要,但是運氣會占更高比例。

天時、地利、人和不僅僅在戰場上缺一不可,在商業上同樣如此。

但凡在商業上擁有突出成績的人,都不可能是只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的。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富士康在大陸的代工生意做的是風生水起,成為了多家 科技 硬體公司的首選代工廠。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的身家也接近了百億美元大關。

不過,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減弱,富士康早就開始為自己規劃退路。美國、印度都是富士康的備選項。

印度屢創新高的感染人數讓郭台銘意識到了海外一點也不好混!


1

印度工廠疫情肆虐


早在去年印度疫情爆發的時候,就有專家預警:印度疫情可能成為本次疫情的王炸。

說實話,印度當時也很爭氣,並沒有讓疫情的嚴重程度超過美國。只是,疫情並不會因為你一時的努力就離開,印度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始全面接種疫苗的情況下,爆發了第二輪疫情。

奇怪的是,第二輪疫情爆發後,印度議員竟然親自示範喝牛尿防新冠。這種荒誕行為也被網友經常拿來開涮。

5月7日,印度對外發布了過去24小時的新冠感染情況,單日新增感染人數41萬,創下單日感染人數新高。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印度過去一周的感染人數佔了全世界的41%,由此可見,疫情的嚴峻程度。

隨著印度第二輪疫情的侵襲,在印度開展業務的公司「人人自危」,其中富士康就是受害者之一。

據路透社報道,由於疫情形勢嚴峻,富士康印度工廠多名工人感染,工廠目前只允許工人出去,不能進來,工廠的iPhone手機產量下降了50%以上。

路透社表示,這家工廠位於泰米爾納德邦,工廠生產的手機主要供應於印度本地市場。工廠所在地恰恰是印度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之一,目前該邦已經全面封城。

受印度疫情肆虐的影響,富士康母公司鴻海公司股價從3月下旬開始下跌,目前跌幅已經超過18%,市值蒸發了3200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740億元左右)。

早在2016年的時候,蘋果就有考慮在印度實現量產,不過當時只是想法。隨著近幾年貿易形勢的變化,蘋果督促富士康到印度建廠,富士康也按照要求照做。

2020年7月份的時候,媒體傳出富士康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建廠,准備復制在大陸創造的奇跡。

只是沒想到,富士康的「印度夢」剛剛開始,就被第二輪疫情徹底打亂。富士康為了不耽誤自己的賺錢節奏,還是寄希望於富士康的大陸工廠。

有媒體報道,富士康鄭州工廠數碼產品事業群發布招聘信息,新員工只要入職滿90天,在崗55天,就可以拿到獎勵7500元。

之所以富士康要提高獎勵,為的就是不耽誤iPhone 13的生產進度。


2

富士康在美國也有點慘


富士康雖然在大陸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郭台銘的野心絕不止於此,他想要成為全世界壟斷型的代工廠。

為此,富士康進行了不少嘗試,其中在美國投資建廠成為了郭台銘不願回首的往事。

2017年7月,郭台銘在「川建國」的邀請下前往白宮,並且決定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建造一座世界領先的液晶面板生產工廠,這將為該州創造13000個就業機會。富士康可以得到15年內免稅的優惠政策。

就在富士康准備在美國建廠的時候才發現困難接踵而至。

首先,富士康建廠的土地從哪來 ?由於威斯康辛州與富士康簽約的時候並未經過當地農民的同意,盡管有個農民因為賣地賺了1800萬美元,但是當地居民依然認為價格太低,甚至將州政府給告了。這就導致富士康建廠規模無法達到預期。

其次,工人從哪裡來 ?在富士康建廠的時候,威斯康辛州承諾幫助富士康招工,可是當地的工人也不想進工廠呀,工人招不夠自然就很難完成最終目標。

最後,當地沒有完整的液晶面板產業鏈,生產成本過高 。富士康在美國建廠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可是富士康發現,液晶面板在中國或者墨西哥生產之後,再到美國組裝的成本要遠遠低於在美國本土生產和組裝,這是無法繼續下去的生意。

最終,隨著「川建國」同志的敗選,富士康美國工廠也就擱置了。富士康在美國100億美元投資的承諾變成了6.72億美元。

相當於富士康花了6.72億美元買了一個教訓!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媒體思維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

⑹ 這幾年富士康去海外建廠,效果究竟如何

效果並不是很好,本來中國的代工廠已經成規模了,卻要開辟海外市場,根本就不現實,印度工廠現在已經停工了,什麼時候開也說不準,除了中國跟印度沒有更適合富士康的工廠了吧,第一要想人力,人的工資要低,第二要看場地費用,建廠是需要買地皮的,其他國家是不是更貴呢?第三就要看進出口稅了,唯獨稅這一點中國不適合富士康建廠。我想郭台銘絕對不會放棄中國的所有市場,也就說說而已,想把富士康建在海外是需要時間的,沒有幾年根本不現實,可是換句話說,幾年以後蘋果還會像曾經那麼輝煌嗎?我們的手機依舊會落後嗎?也不見得吧,富士康終究會被淘汰,淘汰他的不是他自己,也不是美國蘋果,而是市場,中國市場。

⑺ 印度工廠遭爛尾,富士康趕回中國挽回正式工,但收效甚微,你怎麼看

富士康與蘋果中間的關聯不用再多講,堅信大夥兒應當也全是十分掌握的,一直以來,富士康被稱作是蘋果的得力助手,針對富士康而言,蘋果自然是較大 的總裁,有吃有喝服侍著,還需要隨處遵從蘋果的話,活生生把自己活變成一副舔狗的樣子。

富士康遷移總體目標但針對蘋果而言,富士康並並不是唯一的選擇,這促使富士康更為在意蘋果這里的念頭,當時蘋果和富士康在我國市場賺得盆滿缽盈,但由於搞清楚生雞蛋不能夠放到同一個竹籃里,因此 蒂姆庫克作出了一個決策,那便是將在我國的加工廠轉移到別的的地區去,而那時印度和越南地區就變成 了蒂姆庫克的總體目標。

實際上 在本人來看,富士康可以從聖壇墜落,最關鍵的想要便是由於富士康太過度小瞧我國市場,要不是由於當時郭台銘的一句話,堅信後邊富士康回到我國也不會遇上招人難的狀況。自然,針對蘋果訂單信息的過多依靠是富士康較大 的硬傷之一。要是沒有針對蘋果太過度依靠,那麼憑著別的的訂單信息,富士康仍然能活。針對蘋果來講,富士康的根基早已被自身把握在手上,富士康的存亡,也不知道從何時逐漸,由蘋果來定了。

⑻ 如何看待現象製造業大轉移:富士康50億美元印度建廠

筆者上周就知道蘋果的SE未來將在印度的新工廠製造。與富士康計劃在印度西部Maharashtra州投資50億美元建設工廠和研發中心的相互印證。來自印度的消息:該州工業部部長SubashDesai稱,富士康與州政府周六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該項目將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筆者認為,蘋果與富士康一起把目光轉向印度是看到了印度的市場。畢竟印度是人口大國,如果印度1億人購買蘋果,對於蘋果來說這就是大市場。

但是建廠的話還將遇見大問題,因為蘋果與富士康一個是最終的客戶,一個是集成組裝的客戶,要為他們建廠配套的將是一大群上游下游的配套供應商,以及一大群熟練的技術工作人員與技術。印度教育水準較高,但是製造技術卻並不高,對於配套供應商來說,目前都是從國家進口零部件在印度組裝為主。

過去10年,印度在美國的IT(虛擬空間)獲得很大成功,但是在製造技術,國內的硬體投入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界的水平。如印度的 汽車 工業可以收購路虎,但是自己製造就是塔塔的一般車。而且生產技術與研發遠遠落後世界。所以之前,豐田也曾經大量投入資金開廠,卻最後遭到失敗,不得不撤退。一個國家的基礎,整個國家的製造配套水平沒有到這個程度,卻要去拔高,最後的結果並不一定會好。

最後橋本還想說一個問題,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中,製造業會不斷轉移,會前往有市場,或者前往工資成本低的地方,這沒有特別令人吃驚的地方。但是,工廠在印度並不是一定會成功,還要看上下游的供應產鏈的協同,以及印度市場的支撐,如果印度一直保持目前的低端市場,未來蘋果與富士康還將重蹈豐田的覆轍。

50億美元印度建廠是舊聞,2016時富士康就與印度簽署此協議,2017年底終於落成,當地政府稱能夠提供約40000個就業崗位。

然而,卻顯示了一些端倪,國際大廠紛紛轉移印度,印度迎來一波強化產業鏈地位的機會

前一陣,三星在印度諾一達新建手機工廠,據官方說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機廠,也是三星在印度的第二家,每年將實現最高1.2億台手機的產量。

三星在中國內地也投入不少,然而隨著市場的放緩,其戰略重心移至印度。

不僅富士康,三星,蘋果,幾乎所有中國手機廠商,包括小米、vivo、OPPO、金立等,都紛紛在印度投資建廠。

可以看到,印度在未來幾年極可能轉移中國的部分手機製造產業鏈,從而消弱中國手機製造業的競爭力,加強其自身的手機製造、研發能力。

造成的原因可能包括:

中國市場已經飽和,增量空間不大,換機需求放慢,但印度市場人口紅利尚巨大,因而成為手機巨頭們的必爭地。

印度有13億人口,看到一個數據,智能手機佔有率才30%,需求量極大。

當然,從大環境看,也離不開印度政府的努力,吸引外商投資,解決當地就業,為外商提供便利。

此外,印度無論是土地租金,人力,設備,都比較低,而國內的房價、人工、物流、廠房都比較貴,加上市場需求放緩,導致這一趨勢成為必然。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國的人口紅利時代結束了。

環顧周邊,川普喊話製造業迴流美國,一些企業美國建廠,富士康、蘋果、三星等印度建廠,當然都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需求。

但不得不說,這對中國的製造業是個預警。

本人是2015年大學畢業入職鄭州富士康,當時可以說是滿腔熱血,揮頭顱灑熱血擼起袖子加油干,但是兩年時間過去了,自己的干勁也沒了。

鄭州富士康可以說是蘋果的製造基地,首先人工費不廉價了,在富士康內部版本中,一個普通工人的平均支出為5433元,當然很多人拿不到那麼多,可能計算中把富士康對你的投入也加進去了。所以說勞動力並不廉價。

其次,製造業利潤低,沒有核心技術,除了代加工和最新收購的夏普,富士康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沒有核心沒有話語權,相信這也是很多製造業的為難之處。

最後就是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了。鄭州富士康最初建廠的時候提出五年免稅,但是從2012到2017這一段時間里,五年之約已經結束。盡管當地政府也提供給富士康許多便利,但還是增加了更多的額外支出。

綜合以上闡述,富士康製造業的龍頭老大,核心是其所需要的,政策上的支持也是發展的必備。至於人們一直說的廉價勞動力,百萬機器人計劃一直在實施。所以說國內沒有好的環境的話,轉向國外也是必然的

當前,功能機仍占據印度市場主導地位,智能手機普及率約為45%。因此, 印度市場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廠商必爭之地。不僅是因為當地人口眾多,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當地的通信技術正處在特定階段,很多國產手機的舊款機型都可以在當地滿足用戶需求。

因此,不論是從生產、製造,還是銷售的角度來看,國產手機廠商都不能不重視,富士康選擇在當地投資建廠,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當地市場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持續降低生產成本。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ARM、EDGE、3G等8項愛立信持有相關技術專利,當時上升勢頭迅猛的小米被訴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自此,深埋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中的專利炸彈正式引爆。

當時,愛立信首先祭出了必殺技——申請銷售禁令。

愛立信向當地法院提出的「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推廣、製造及進口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的相關產品,並要求小米和其印度當地的電子商務合作夥伴Flipkart,暫時停止銷售愛立信起訴的涉案專利產品」臨時禁令申請,獲得了法院同意。

一般來說,申請銷售禁令也需要申請人繳納保證金,以免因錯誤申請,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隨後,小米公按照「每台設備預繳 100 印度盧比於法院提存」的條件,臨時獲得使用高通晶元手機的繼續銷售,對國產手機來說,這只是開始。

當然,起訴的不是愛立信而是被杜比公司。

與愛立信訴小米案類似,OPPO和vivo向法院交納了每台設備34盧比(3.44元)的保證金,並承諾繼續與杜比公司進行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專利許可談判。

來自《印度知識產權年度報告》顯示,印度非本土公司或單位專利申請人中,也就是來自外國主體的申請中,高通以1884件專利申請位列第一,三星、華為和愛立信分列第三、第四和第六。

因此,在未來的3-5年內,包括富士康在內各類手機廠商,要想抓住印度3G4G升級轉換的換機商機,必須提前布局和卡位,包括投資設廠、生產本地化以及銷售渠道本地化。

當然,也包括更好的應對來自各方的專利訴訟。

算不上製造業大轉移,這是我國工業化完成以後,往更高的高端工業化發展。而像富士康這樣勞動密集型及低端製造業的外溢效應,是這次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現象,不足掛齒!

總之只要我國在這次工業轉移定型以後,那麼外溢企業那是微不足道的!

中國已經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完全不需要這些低端製造業,中國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他們盡快,盡可能全部搬走。讓我大中華能更好,更快,更多的發展房地產。富士康請你快搬,不留也不送。

這不是什麼新聞,早在15年8月時,富士康50億美元印度建廠的消息就被高調的公布了,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富士康還因為這一行為遭到印度一些輿論批評,這是一種不兌現投資承諾的舉動。這能稱為製造業大轉移嗎?三年了都沒什麼動作,好像還不能,還不如中美貿易關稅引起的動作大。充其量只能說有製造業轉移的苗頭,苗頭到成為現實中間的距離有多遠,誰也不知道。

低端製造業的轉移是一種趨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低端製造業從歐美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為什麼?因為低端製造業的技術含量低,對企業員工要求不高,企業的利潤低,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低端製造業為了某求生存,需要在成本上下工夫,歐美發達國家的人工、土地、稅收成本高,不適合這一類企業生存了,就要轉移到適合的地方去,於是來到了東南

亞。當東南亞不適合這一類企業生存後,就需要再找新的生存地,適者生存,這是客觀規律。

中國現在的製造業環境,已經到了低端製造業無法生存的地步了嗎?

當然沒有,我國經濟體量是上去了,但主力還是低端製造業。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變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國2025計劃這才提出幾年的時間,距離計劃實現的時間都還早,這中間歐美國家還會給我使絆子,延緩我們向高端製造業轉化的過程,真實實現的時間恐怕還要延後。

在高端製造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之前,就把低端製造業放棄那是自尋死路。美國加息、徵收高關稅的目的無疑也存在這樣的目的,把企業從我國趕走,將對我國的經濟產生釜底抽薪的作用。因此,我國在高端製造業壯大之前,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現象出現的,從國家為企業降稅減負,定向降准等政策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製造業會大量遷走嗎?

會,但那是在將來,附加值低的製造業在將來的中國很難立足。這和在歐美一樣,本身利潤就低,但工人工資成本、土地成本、稅收成本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只會提高不會降低,這將導致附加值低的製造業必將遷走,但不是現在。

現在印度市場還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與國內相比,我們國內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製造業的零配件可以就近解決;完善的公路、鐵路、港口等運輸網路,這都為企業的生產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龐大的中產消費階層,讓企業即靠近商品的源頭,又靠近市場,這些都是印度所沒有的。另外,印度是一個政教分離很嚴重的國家,宗教的影響力甚至大過政府,政令不通是印度政府一直以來沒有解決的問題。和這樣一個威信力不高的政府合作,會遇到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低端製造業大轉移是早晚的事,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但不是現在,與我國來說,現在高端製造業還沒有成型,還需要低端製造業支撐經濟,短時間內不會放棄對低端製造業的支持;與印度來說,基礎設施幾乎沒有, 配套的零部件都需要進口,源頭上存在諸多的不利;貧富差距巨大, 中產階級還沒有成長起來,消費市場沒有成型,企業遠離市場;政教分離,政府的威信力不夠。因此低端製造業大轉移現在還只是個苗頭,成為現實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去過印度工作過的人,比如我,會告訴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首先,你要理解一個問題。印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英語不是印度人的母語。在印度,有超過200種語言和文字,官方語言和文字共15種。印度的鐵軌到現在還有寬窄兩個軌距。秦始皇2000多年前解決的問題,印度到今天沒有解決。

這對於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是致命的。不統一的方言口音尚且可以用文字說明書培訓員工操作,但是連文字都不統一,你怎麼培訓?

日本台灣在2000年前後有過一段南向政策,政府主動引導企業把特別低端的服裝業等產業轉移到南亞和東南亞。最後只有越南的轉移真的成功了。其他全部完蛋。

印度的工人連培訓組織他們大規模生產鞋子帽子都費勁,你現在讓他們生產手機電腦?

異想天開。

其次,印度沒有足夠支撐大規模組裝電子產品的上下游產業鏈。

印度在上個世紀被美國人忽悠了,自認為自己是要做21世紀的「地球管家」,以軟體立國。當時美國人許諾給印度的願景是,中國給世界做苦力,印度人坐在辦公室里給大老闆美國人管帳。然後印度人開開心心的就去做軟體外包了。結果,過去20年,印度在微電子機械製造等領域的投入非常有限。這個領域,他們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當然,進口可以解決需求。不過,進口無法創造利潤,促進產業鏈延伸。因此在印度想要做電子產品組裝業,就面臨「從零開始」困境。

從最基本的零部件倉儲,物流,流水線管理,QC,成品出貨,稅務所有這些,富士康這些品牌過去了,都要從頭創造一套體系和配套設施。

當然,有人會說,啊你放屁!印度有自己本土的品牌,自己也在造手機,你怎麼說人家什麼都沒有呢?!你是個印黑!!

嘿嘿,我這么說,是因為印度從來沒有經歷過富士康和蘋果這類企業,以及在如此復雜的生產流程下還對工期要求如此之高的需求。在這個領域,印度是徹底空白。印度的本土品牌的配置普遍都非常低,生產流程很慢,工期也不趕。

中國之前也沒有經歷過。但是,中國有4個億統一語言統一文字受過最低9年制義務教育的年輕勞動力,可以配合富士康和蘋果們的要求迅速培訓學習調整。

印度能拿得出幾百萬還是幾千萬統一文字統一語言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勞動力?

最後,印度的政治體制決定了這個國家無法適應工業化和現代化國家的競爭。

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行政部門內部搞民主」的神經病。

一般來說,行政部門的上級出一個決策,立法機構和司法機構出來平衡是正常的。印度不僅立法司法要出來平衡,行政體系內部也互相制衡。一個決策下來,行政機關哪怕是最高權力機關下的決策,底層一個部門不蓋章不認可,這個決策等於沒有。他就是不執行,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換言之,一個現代化的企業想要在印度完成生產工作,除了要從零開始,克服人力資源的種種困難和配套的缺失,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戰勝整個印度政府。

總的來說,去印度投資的口號吹吹騙騙股民拉拉股價可以。真的去干,那是要賠掉褲衩的。

按著所謂磚家的說法這是發展的必然結果。如果中國物價在一定范圍內不算太貴。樓房沒有那麼讓人望塵莫及富士康能走嗎。中國的高物價就是被一群所謂的精英磚家忽悠壞的。一個抓大放小把小薇企業一夜之間蒸發了。一個規模經營把農民老百姓的雞狗徹底干沒了。小微企業的消失,鑄就了多少土豪大款。老百姓雞狗的消失。徹底的把物價集中在大小資本家手裡。他們說漲就漲。豬肉當時幾塊錢一斤。到後來的十幾塊一斤。這就是精英磚家叫獸們忽悠的結果。

工廠搬到哪裡是人家老闆的事,資本都是逐利的,為了討好銷量潛力巨大的印度也正常,只要有利潤就可以了從美國轉移到日韓和台灣地區,再從台灣地區轉移到中國大陸,現在轉移到印度越南有什麼不可以的

⑼ 轉到印度建廠的富士康為何又大力回到內地擴張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加,人們工資得到普遍的上漲,但有些企業做坐不住了,紛紛搬離了我國轉向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這些主要搬走的企業主要是因為在華的利潤下跌,不想把多餘的利潤給員工加工資,為此越南、印度成為了這些在華企業的辦理的首選,不過也有不少的企業願意在國內發展,畢竟我國的不管是消費能力以及勞動力的效率是得到認可的。

但是富士康之前卻不這樣想,前些年富士康一直想著能夠徹底搬離國內,而事實上富士康確實在印度建廠,根據相關的報道富士康擬定印度投資10個億,進行建廠組裝蘋果手機,預計增加5000多個崗位來增加當地的就業率。

之所以進入印度市場只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印度的廉價勞動力能夠讓富士康賺得盆滿缽滿,因為在龐大的市場人口上有很多低價成本勞動力供給選擇,雖然在收到突發事件上,但富士康仍舊還想繼續在印度進行投資建廠。

二是,蘋果將戰略轉移到印度,近年來中國占據了蘋果銷售大半個市場,但隨著我國 科技 的發展,很多知名的品牌在技術上漸漸趕超蘋果,比如華為,而且我國的手機市場的價格也相當於來說較低,這成為了蘋果的主要阻力,但印度的手機行業仍舊還是較為落後,並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令富士康沒有想到的是想著在2021年繼續進行投資建廠,卻發現印度出現了較大的突發事件,這不得不暫停合作,為何富士康又大力回到內地擴張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我國勞動力效率快,其實我國的人們在工作中腳踏實地,而更多的人願意加班來賺取金錢,而富士康的模式就是喜歡能夠加班的勞動力,因為在蘋果出新款時富士康招收人員也較快,同時員工的效率是其他比不了的,為此這就成為了建廠的原因。

二、印度突發事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這就影響到了富士康的效率,今年9月蘋果公司擬定5000萬手機要全球發布,這無疑對於富士康來說是個重大的任務,而在印度突發事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只能依靠國內的工廠進行製造。

三、印度的基本措施並不能夠滿足富士康高效的效率,別的不說,印度的電力是很難得到保障的,更關鍵的是有些時候的交通並不方便,這會影響到材料的運輸受到影響,重點是很多工人都是重新開始做,未必能夠向國內的工人能夠熟練的操作。

郭台銘試著想要將工廠搬移走,但沒有想到的是這場計劃還是落空,因為在綜合考慮下,我國更適合富士康的發展,不管是在工人數量上,還是效率上,都讓富士康賺得盆滿缽滿,而很多企業想要搬離國內,就是不想給工人高薪,難道還是你們壓榨工人勞動力的時候了?異想天真。

⑽ 富士康在印度「爆雷」:超50%產能被砍!緊急加薪欲重返大陸

2020年6月,富士康曾透露將把投資重點放在印度,還被傳投資10億美元(約65億元人民幣)擴建其在印度南部的一家工廠; 可不料,這一代工巨頭押錯了寶,隨著近期印度疫情的第二次暴發,富士康也在印度市場「爆雷」; 甚至有消息爆出,富士康欲重返大陸,目前已經在鄭州工廠大幅漲薪。

外媒5月12日最新報道,富士康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100多名工人已經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該公司目前也按照當地規定實施封鎖禁令, 由此 富士康印度工 廠的運轉也大受影響,據稱 超過50% 的產能 已經被砍掉 ,尤其影響最大客戶蘋果公司的訂單 針對「iPhone減產50%」的消息,富士康在5月11日回應:不針對客戶及產品發表評論。

當時不少業內人士也都看好富士康的決定,稱其轉戰印度將帶來新的機遇和優勢。可如今, 印度第二輪疫情暴發導致的大規模感染和停產, 顯然已經 富士康的「 藍圖 蒙上了陰影。

事實上,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資計劃就曾傳出過「爆雷」消息。2020年初,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工業部代表人士宣布, 與富士康在當地合作建立電子產品製造工廠的計劃取消, 盡管並未透露具體緣由,但這也意味著富士康「砸下50億美元(約322億元人民幣)」的擴張計劃宣告泡湯。

印度的擴張道路不好走,富士康似乎又將目光轉移回大陸市場。《南華早報》消息指出,富士康5月7日的一份內部公告顯示, 富士康鄭州工廠新員工若工作90天且到崗不少於55天,將獲得7500元獎金,此獎金數額較3月底已經翻倍。 市場分析認為,結合iPhone 13即將在秋季發布的傳聞,富士康此舉或是為了降低損失、穩住產量而將訂單轉移至大陸工廠生產。

重返大陸市場,或許是富士康已經意識到:海外市場的「飯」真的不太香。要知道,富士康2017年給美國「畫餅」如今已經持續生變——過去3年, 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投資已經縮減至6.72億美元(約43億元人民幣),與此前「投資100億美元」的承諾相差甚遠。

好不容易走出國門,富士康又為什麼沒能走遠?原因主要有三:中國是全世界少有的三重勞動力紅利(大量熟練技術工人、大量高等教育大學生、大量工程師紅利)的密集市場;中國有著對於企業的市場保護優勢;中 美文 化等軟性條件的本質差別。

對於富士康來說,國內優渥的環境讓其忘記了市場的殘酷本質,這次美國的鎩羽而歸也反映出:走出國門到了美國、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場,除了考慮大量除了投資金錢之外,還有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旦盲目就很容易碰釘子。

文 | 劉蘇林 題 | 黃紫鎵 圖 | 盧文祥 審 | 陸爍宜

閱讀全文

與富士康去了印度建廠結果怎麼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
印尼盾五百條是多少 瀏覽:309
為什麼軍演時空襲伊朗 瀏覽:554
在超市裡買的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65
越南在哪裡修建飛機場 瀏覽:269
如何做越南海鮮醬 瀏覽:956
孟晚舟為什麼賣原件給伊朗 瀏覽:790
大新縣城哪裡有越南小商品賣 瀏覽:640
印尼普頓券商是什麼意思 瀏覽:465
中國聯通機頂盒變磚怎麼修復 瀏覽:894
恆河上游多少水來自中國 瀏覽:481
印尼簽證怎麼延期 瀏覽:831
南寧如何到越南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