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怎麼查看歷史

印度怎麼查看歷史

發布時間:2023-05-24 22:06:43

『壹』 請告訴我印度的歷史謝謝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貳』 印度歷史的簡史年表

1、原始公社(公元前1500年) 史前期 (前2500 年前)
哈拉帕(印度河谷)文化時期(前2500—1500年)
(相當於我國五帝、夏、商)
2、奴隸社會(公元前1500—公元4世紀)
吠陀時期(前1500—前700年) (商後、西周)
恆河流域列國(前700—前400年) (東周)
孔雀王朝 (前322—前185年) (東周末、西漢初)鼎盛時代:阿育王統治(前273—前232)
外族入侵(前150—公元300)(東漢、三國)
外族入侵時期由外族建立貴霜王朝(公園100—公元300)鼎盛時代:迦膩色伽統治(公元120—162年)
3、封建社會(公元4世紀—18世紀)
笈多王朝(320—600年) (晉、南北朝、隋)鼎盛時代:旖陀羅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 (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 (唐 宋)
德里蘇丹王朝(1206—1526) (元、明)鼎盛時期:蘇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兒王朝(1526—1757) (明末、清)鼎盛時期:阿克巴統治(1556—1605)
奧郎則布統治(1658—1707)
4、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757—1947年) 英國統治

『叄』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想要了解7世紀時印度的歷史可以查閱《唐律

錯誤:《唐律疏議》
理由:想要了解7世紀時印度的歷史可以查閱《大唐西域記》;

『肆』 印度歷史上有哪些朝代及歷史概況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4000年前曾經獨立發明過一種文字,摩亨殊達魯文字(Mahenjodaro),印度是世界三大國際宗教之一佛教的起源地,具有悠久的歷史。

但印度始終沒有完全統一過,是英國入或做侵才統一了印度。

印度人又不重視記錄歷史,研究印度歷史必須藉助古代希臘、羅馬、中國和 *** 國家的文獻,近代印度歷史則要依靠英語文獻。

印度歷史上最大的國家其中衫明衡大概分為以下各時期:

史前印度

公元前2300年以前

印度河文明時期

公元前2300—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吠陀 時期

梨俱吠陀時期 Rigvedas(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

後期吠陀時期(公元前1000—公元前500年)

摩揭陀帝國

哈爾揚卡王朝 Haryanka(約公元前545- )

難陀王朝 Nanda( —約公元前324年)

孔雀王朝 Maurya(約公元前324—約公元前187)

巽伽王朝 Sunga(約公元前187—約公元前75)

甘華王朝 Kanva(約公元前75—約公元前30)

笈多帝槐灶國

Gupta(約公元320-約570)

普西亞布蒂王朝

Pushyabhuti(約400-約647)

拉其普特時期

Rajput(公元7世紀-12世紀)

朱羅王朝

சோழர் குலம்(846年-1279年)

遮婁其王朝

Chalukya (543年-1156年)

伽色尼王朝

Ghaznavids([[967]年]-1185年)

德里蘇丹

奴隸王朝(1206年-1290年)

卡爾吉王朝 Khalji(1290-1320)

圖格魯克王朝 Tughluq(1320-1413)

薩依德王朝 Sayyid(1414-1451)

洛提王朝 Lodis(1451-1526)

莫卧兒帝國

1526年-1857年

英屬印度

1857年-1947年

印度共和國

(1947-

『伍』 查古印度瑜伽的歷史資料去哪個網站

親,印度之窗,有印度瑜伽欄目和印度教欄目

『陸』 印度的歷史簡述

印度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文明的地區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發源地。這個條目是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歷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區和尼泊爾。1947年後,印度的領土僅包括今印度共和國部分。
古代史
吠陀文化(公元前3000年 到 前600年)
印度十六雄國時期(前600年前後)
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外族入侵時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笈多王朝(公元320年~540年)
後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後)
拉其普特時期(7 到 8世紀)
伊斯蘭時期(11世紀 到 16世紀)
近現代史
殖民地時期
包括: 英屬印度、法屬印度、葡屬印度
印巴分治
印度共和國
印度歷史的史料學問題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史(即穆斯林征服以前的印度史);這段時期的可靠史料 往世書
極度匱乏。相對而言,伊斯蘭教時期的史料就非常豐富。各穆斯林王朝都留下了很多官方文件、編年史和邸報,可供歷史學家查閱研究;一些統治者的傳記也是十分寶貴的文獻(如著名的巴卑爾回憶錄)。不那麼可靠的史料,還包括此一時期到過印度的外國人的游記等等。關於英國統治時期的歷史,則有許多政府檔案可以利用。 搜尋穆斯林征服以前的的史料是印度史料學的主要困難。這主要是由於,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視對於歷史的記載;印度人沒有構造起一種有效的保存重大歷史事件的制度。11世紀到過印度的穆斯林學者比魯尼(Al-Biruni)評論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歷史次序;他們在述說國王的年代系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阿爾-伯拉尼的話是非常接近於事實的。在印度不存在類似其他國家的相對可靠的官方史書,卻存在著大量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許多歷史事件就混在這些東西裡面流傳下來。所以關於古印度歷史的史料,必須從各種來源中搜集,有時甚至要到文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去考證古代印度的歷史事件。 常見的史料包括:
印度本地的歷史文獻
各種王朝世系表。這是一種常見體裁,但是大多數印度王表的可靠性與可考性都不高。許多這種表是夾在哲學和文學作品的段落中。往世書和史詩都經常追述古老的印度王朝(如摩訶婆羅多的附篇訶利世系裡詳細地追述了日種王朝和月種王朝的系譜)。考慮到往世書的實際創作時間及其宗教目的,不能把它裡麵包含的古代王朝世系當作可靠的歷史記載。 編年史。最著名的此類作品是完成於12世紀的《諸王流派》(或譯為《王河》),這是一本克什米爾的王朝史,以克什米爾地區的歷史為中心。此書可能是由作者(迦爾訶那)根據王室檔案編輯而成的,對於12世紀以前的幾個世紀的記載堪稱信史;但是它對更古老時期的記載的可靠性很低,比如它竟把克什米爾諸王的世繫上溯到前20世紀。 一些介於史實和傳說之間的歷史故事,如吠羅曼伽本行,勇健王九所行贊等等。它們具有演義性質,但是仍然反應了一些歷史事件。

『柒』 印度近代歷史,有誰知道

近代印度(1757~1947)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購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繼之而起的是荷蘭。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 。在52年內(1766~1818) 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訂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 ,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 、那格浦爾(1853)和詹西(1854)。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 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捌』 古代印度歷史的列表

古印度歷史簡述

多種姓的古印度文明

一、多分裂少統一的文明進程

自然環境 古印度的地理范圍不限於今天的印度,而是指整個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在古印度,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以「印度」作為自己的國名,但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稱印度河以東地域為印度,我國的《史記》和《漢書》稱之為「身毒」,《後漢書》稱之為「天竺」,唐代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記》中改稱為「印度」。顯然,這個名稱是從印度河的名稱引申而來的。

古印度三面環海,北背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所以在地理上是一個獨立的三角形半島。其北部有平原,還有兩條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恆河,這對農業的發展有利。南部有高原,有富饒的森林和礦藏,這對手工業發展有利。由於次大陸地域遼闊,境內自然環境好,古印度人就用不著全力冒險向海洋挑戰。

古印度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遠在140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的祖先臘瑪古猿在活動。舊石器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半島的北部。新石器文化的遺址則遍布次大陸。約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3000年代,半島進入金石並用時代。約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進入文明。因此,整個史前時代直到文明的出現,次大陸一直有居民活動。

居民 古印度可謂世界人種的大熔爐。主要有矮黑人、原始奧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說得確切些,就是三大人種(黃種、黑種、白種)都有,方言竟多達200種以上,所以古印度居民的構成比較復雜。

如果說中國文明是長期統一,短暫分裂的進程,那麼,古印度文明則是多分裂少統一的發展趨勢。縱觀其文明進程,大致有如下幾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約公元前2300—1750年)。這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兩地,故稱「哈拉巴文化」。但這個文明是直到1921—1924年才被人們發現的,它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一樣,曾長期埋藏在地下不為人們所知。所以,1922年《劍橋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時,還認為古印度進入文明是從公元前1000年代的「後期吠陀時代」開始的。哈拉巴文化的發現,使古印度文明的時間一下子向前推進了1300年。

第二個時代是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600年)。這個時代又分為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1000年)和後期吠陀時代(公元前900—600年)兩個階段。所以分兩個階段是因為,輝煌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原因不明的毀滅後,古印度的歷史近200模糊不清。大約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陸,但這些雅利安人是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人,所以在整個早期吠陀時代,即在公元前1500—1000年期間,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時代。從公元前900年開始,雅利安人才進入文明,或者說古印度才第二次進入文明。學者們把公元前900—600年這段時期稱之為後期吠陀時代。不過,這個時期的文明與哈拉巴文化相比,實在是個可憐蟲。

第三個時代是列國時代(公元前600—400年)。有時也稱「早期佛教時代」。這是古印度列國並舉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戰國紛爭,逐步為統一打基礎的時代,其中恆河流域的摩揭陀國最為強大。此時,古印度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東移,即恆河流域成為文明中心,至於印度河流域,不僅失去重要地位,而且在公元前518年被波斯帝國佔領,成為其一個行省。

第四個時代是孔雀帝國時代(公元前324—187年)。這是古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時代和帝國,但統一者不是列國時代的強國摩揭陀,而是已失去重要地位的印度河流域的一位出身孔雀族的起義領袖。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帝國後,印度河流域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領土,但亞歷山大一離開印度後,這里就爆發了起義,起義領袖旃陀羅笈多不僅趕走了亞歷山大的守軍,而且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了帝國。由列國並舉到統一,一方面是世界各文明古國的發展趨勢,一方面也有利於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所以到帝國第三代王阿育王統治時期(公元前269—232年),帝國進入繁盛時代。但這個帝國維持了137年後,於公元前187年被巽伽王朝(公元前187—75年)代替,巽伽王朝已不是帝國,初期統治整個恆河流域,以後就成了偏安於摩揭陀的小朝廷。到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末帝被甘華所殺,但甘華王朝(公元前75—30年)既偏安,以不鞏固,45年間有四個國王統治,平均一個國王統治11年。公元前30年,這個小朝廷也被南印度的一個小國安度羅給滅亡了。總之,孔雀帝國滅亡後,古印度的歷史一是長期模糊不清;二是外族不斷入侵。先後有大夏的希臘人、塞種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其中只有中國的大月氏人在古印度西北部建立了穩固的政權。

第五個時代是貴霜帝國時代(公元1—3世紀)。貴霜帝國的建立者是居住在中國敦煌與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人的一支。公元前2世紀,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擊敗,西遷至中亞,進而占據大夏,逐漸從游牧轉為以農業為主的生活,社會制度也逐漸從原始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張騫於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時曾到達此地。這時大月氏人分五個部落,酋長稱「翕侯」,約在公元1世紀初,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丘就卻(公元15—65年)消滅其它翕侯,統一五部落,建立起貴霜國家。丘就卻還向南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克什米爾地區,初步奠定了帝國的基礎。丘就卻死後,其子閆膏珍(65—75年)繼位,他又向南進兵印度,佔領恆河流域。到第三代王迦膩色迦(78—102年)時,貴霜帝國進入盛期,都城富樓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此時帝國地跨中亞和南亞,與羅馬、安息、中國的東漢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的四大帝國。同時,在公元90年,貴霜派7萬大軍進攻駐守西域的班超,漢煙軍人少,甚為驚恐,但班超利用貴霜軍勞師遠征,軍糧不足之缺點,「收谷堅守」又派伏兵襲殺其向龜茲求援糧草的部隊,迫使貴霜軍退回蔥嶺以南,並與東漢保持和平關系。

迦膩色迦征戰一生,擴大了帝國的版圖,但也使百姓飽償戰爭之苦,以至無法忍受他的擴張政策,所以當他卧病在床時,人們就用被子蒙住他,使他窒息而死。他死後,帝國開始衰落。到3世紀,帝國已分裂成若干小公國。古印度歷史又進入模糊不清的階段。直到4世紀笈多帝國的興起。425年,貴霜在大夏的殘余勢力也被啞噠人(白匈奴)滅亡。

從以上幾個時代不難看出,公元前2300年直到笈多帝國的興起,古印度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國和近100年的貴霜帝國是統一強盛的帝國外,其餘則都是諸國分裂時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時代。

二、失落的印度河文明

文明的發現 如前所述,1924年以前,學者們講古印度文明的第一章是從吠陀時代開始的,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1921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印度河上游發現了哈拉巴遺址,1924年,他們又在下游發現了摩亨佐·達羅遺址。經科學測定,這是一些處在公元前2300—1750年的遠古文明。比吠陀文明早出1千多年。印度傳來的消息震動了當時全世界的學術界,因為這些遺址的文明程度不僅令人吃驚,而且使人們發現,吠陀文明簡直是一個黑暗的大倒退時代。

文明的規模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是城市文明遺址,兩城周長都有4.8公里以上,城市都是由衛城和下城(居民區)兩部分組成,其居民數各自約有35.000人。兩城相距644公里,形成兩個中心,這顯然是兩個彼此獨立的國家都城。以後,考古學家們又陸續發現類似的大大小小的遺址數百處,其分布范圍也不限於印度河流域,其地域比早期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古文明遺址的分布范圍要大得多。顯然,這是一個分布范圍比較大的文明時代,但也是一個被人們徹底遺忘的時代。如果說蘇美爾文明還能從神話傳說中找到影子的話,那麼,印度河文明則連個神話傳說的影子也沒有。好在考古學家發現了它,使這些在地下長眠了3千多年的大大小小的遺址得以重見天日,也使我們能夠了解其文明的大概情況。

文明的特點 印度河文明是青銅器文明。銅制的不僅有匕首、箭鏃、矛頭等武器,也有鐮刀、鋸子、斧、鑿、魚鉤等生產工具。農業是當時的重要生產部門,栽培的作物主要有大麥、小麥、豆類、芝麻蔬菜,在水源好的地方也種稻。此外還有椰棗、果樹、棉花,所以印度是棉花的故鄉。居民也從事畜牧業,馴養的動物有牛、豬、狗、驢等。家禽和魚類也食用。

手工業比較發達。除青銅器外,也掌握了對金、銀、鉛、錫等金屬加工技術,且熱加工和冷加工已有較高水平,尤其是還會用焊接法製造金屬器。制陶業和紡織業也有較高水平,如紡錘和紡輪在話許多遺址中都有發現,染缸的存在說明當時已掌握了紡織品的染色技術。陶器的坯由陶輪製成,再由陶窯燒制。陶窯設計也非常合理,火焰可燒到頂層。陶製品也有一些飾以圖畫精品。此外,手工藝品的製作也十分精美,如項鏈、戒指、手鐲、臂鐲、足鐲、耳環等首飾,既有金銀製品,也有象牙和寶石製品。印章是其特產,章上刻有文字和圖案,文字約有四、五百個符號,這是進入文明的標志,但這些文字現在還沒有釋讀通。

商業也很活躍。遺址中發現有印度河文明中心以外的東西,如印章在兩河流域也有發現,同樣,兩河流域的圓形印章和金屬製品在這些遺址中也有發現,這說明與兩河流域有商業貿易往來。學者們認為,這種遠程貿易是由海路進行的,印章也有船的圖案。此外,遺址中還有石制的稱錘,並有二進法和十進法,這說明其度量衡制度也

這個網址繼續看,有七頁http://www.xueshubook.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18&Page=1

『玖』 印度的歷史

佔西女王
章西女王(Rani of Jhansi, 1835~1858. 6.18)

印度民族女英雄,1858年民族大起義領導人之一。一譯佔西女王。原名拉克希米·巴伊(Lakshmi)。自幼學習騎術、射擊,聰穎,勇敢。1842年嫁給章西王,為王後。1853年丈夫去世後,因無子嗣,以養子監護人身分登基。1854年,英國殖民當局以「絕嗣喪權」為由兼並章西王國。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後,於6月4日在章西發動起義。1858年3~4月指揮起義軍保衛章西。她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失敗後退往加爾比,與唐底亞·托比率領的起義軍會合。6月1日奪取瓜廖爾後,整頓軍隊,部署城防,負責防守東門。6月17~18日指揮抗擊英軍進攻,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斗,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年僅23 歲(一說28歲)。瓜廖爾今存章西女王墓。
章西女王葩依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於印度的貝拿勒斯。在三四歲的時候,她隨從父母前往馬拉塔最後一個首相巴吉·拉奧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奧二世的養子納納·薩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結成了好朋友。葩依從小精通武藝,7歲就學會了騎馬。1852年,她17歲時嫁給了比她大二三倍的佔西王公甘加達爾·拉奧,成了佔西王後。

王公死時沒有兒子,葩依在王公臨死時所生的一個兒子不久之後又死去了,所以,按照當時英國所定的規矩,哪個王公死後,如果沒有兒子繼承王位,那麼就要廢除他的領地,收歸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經領養了一個兒子,並已經以養子的監護人的身份行使王權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這些,強行兼並了佔西。葩依拒絕英國人的無理要求,佔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表示願意和女王一道,與英國殖民者作堅決斗爭。

1857年,印度爆發了反英民族大起義,全國上下都與英國侵略者展開了積極的斗爭。佔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領導下參加了起義,配合其他地方的起義軍抗擊英殖民強盜。6月4日,女王率領佔西起義軍佔領了軍火庫,打死了英國在佔西的最高指揮官鄧洛普,並最後重新佔領了佔西,7月8日,英軍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女王重新執政後,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爭,葩依率軍南征北戰,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者。

1857年9月,英軍攻陷德里,起義軍遭受重大損失。當英軍有了喘息的機會後,便調軍隊撲向佔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軍總指揮羅斯將軍率軍來到佔西。佔西女王葩依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備。

女王葩依親率起義軍抗擊英軍,但終因寡不敵眾,女王率軍棄城而走。英軍佔領了佔西。

1858年6月1日,女王葩依所率起義軍同托比的部隊匯合,進駐瓜遼爾。瓜遼爾是印度中部的一個軍事重鎮,應該說,義軍佔領瓜遼爾後,對其他地區的起義軍也非常有利。但由於德里的莫卧兒王朝已投降英軍,各地起義軍群龍無首,盲目作戰。鑒於這種情況,葩依和托比推舉他們的另一位好朋友、當時也是起義軍一個重要領導人的薩希布為起義軍領袖。同時,還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擔任起義軍總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將全力以赴,擊潰英軍!」

羅斯看到起義軍到瓜遼爾,就立刻率軍前來圍剿。女王奉命鎮守東門,抗擊英軍。女王和她的女友曼達爾、卡希縱馬戰斗。起義軍們見女王如此驍勇,信心倍增,士氣高昂,多次打退了英軍的進攻。

6月18日,英軍發動總擊,女王與以往一樣,率軍襲擊攻城英軍,她本人身著男裝,多次迎著敵人的炮火英勇殺敵。然後迅速回馬城內。英軍看到女王所守的東門不易攻克,就派兵襲擊其他守軍,直到最後,才包圍了女王。

在突圍過程中,女王身受重傷,最後因受傷過重、流血過多而犧牲。犧牲時年僅22歲。佔西女王死後,起義失敗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國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統治的精神,她的事跡不斷地被印度人民傳頌著,鼓舞著印度人民同殖民者進行頑強的抗爭。

與印度怎麼查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駕照能駕車到多少歲 瀏覽:123
越南明星捐款多少 瀏覽:692
在義大利哪裡買mrmrs 瀏覽:143
五萬以上存款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86
怎麼打開英國省錢快報的鏈接 瀏覽:415
中國西南三省哪個省最富 瀏覽:892
伊朗怎麼還不反擊美國 瀏覽:165
印尼重臉上怎麼洗掉的小妙招 瀏覽:351
印尼巴士怎麼買小轎車 瀏覽:824
如何撥打中國駐西班牙求助電話 瀏覽:621
義大利面怎麼做用哪些材料 瀏覽:872
2021伊朗核協議對原油有什麼影響 瀏覽:325
住在義大利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171
印尼女孩收到多少封信 瀏覽:580
中國紀念幣在哪裡買 瀏覽:880
薩摩亞有哪些中國公司 瀏覽:35
中國對印尼男籃怎麼樣 瀏覽:815
向伊朗禁運什麼 瀏覽:655
中石油在越南92號汽油賣多少 瀏覽:34
越南比柬埔寨人多多少 瀏覽:834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