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的世界各國探月計劃
在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提出了探索月球的「嫦娥工程」。在中國的刺激下,美國迫不及待地在2004年1月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在2015年到2020年間再度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人工站。隨後俄、歐、日、印也先後提出了探月計劃。
【美國:重整旗鼓】
美國是最早的月球開拓者。1961年5月25日美國啟動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八年後的1969年7月,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羅11號」登上了月球,實現了人類的登月夢想。1972年後,因探月活動耗資巨大,探月工程曾一度放緩。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正式宣布了美國新的探月計劃:第一階段,計劃於2007年通過一顆環月人造衛星向月球發射數枚採用「地堡剋星」科技的穿透導彈來穿透月球數米深的岩石地底,導彈內部高能炸葯將會換成高科技儀器,當導彈深入月球極地地底後,儀器將馬上進入工作狀態,尋找月球冰存在的直接證據,以利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適合生存發展的基地。第二階段,計劃在2010年前完成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工作,2008年前先完成開發與測試「 乘員探索飛行器(CEV)」,2014年前投入首次載人飛行,用新一代的太空飛船取代太空梭。第三階段,首先於2008年前將無人駕駛探測器送往月球,2015年到2020年美國航天員重返月球並建立月球基地。
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意義重大,不但可以利用月球基地開發月球的豐富資源,而且也是美國「火星之旅」的前奏。美國計劃於2030年之後將航天員送上火星,載人火星探險將是一項極為困難的挑戰,而利用月球基地可能有利於完成火星探險的一系列難題。鑒於美國於2004年初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先後在火星登陸,並發現火星上曾有水存在的證據;之後「卡西尼」號飛船又順利進入土星軌道,成為第一個繞土星飛行的探測器,這些都將有力地加速美國探月計劃的步伐。
【俄羅斯:欲振雄風】
1959年9月12日,蘇聯發射探測器「月球2號」,首次抵達月球。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其航天衣缽,但由於資金缺乏,俄羅斯政府叫停了許多發展計劃。但蘇聯太空探測及研究領域的發展計劃卻成為俄羅斯政府重點發展的項目。
2005年7月14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安納托利·佩爾米諾夫在政府工作會議上宣布了一項令全世界關注的決定:俄羅斯政府已完全批准了俄羅斯 2006年至2015年航天計劃。這是一項發展創新的計劃,它將使該行業擺脫停滯不前的局面。根據2006年至2015年的航天計劃,俄羅斯擬於2008 年前製造並發射26顆衛星,今後10年內製造並發射70顆新一代衛星,其中包括通信衛星、地球遠距離探測衛如鏈星、氣象衛星等,2010年建造月球基地,2015年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這個時間比美國預期的時間提前了整整15年。計劃預算為3050億盧布。
在該計劃中,俄羅斯的目標是研製一種新的太空飛船「快帆」,替代已經使用了38年的聯盟號飛船。據來自負責「快帆」飛船研製工作的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的好猜消息稱,該飛船長約為10米,發射重量超過14.5噸。新型飛船最多可搭載6名航天員和700千克重的貨物,同時,其返回艙還可重復使用。俄航天部門計劃在今年進行模擬載人火星飛行實驗:6名志願者將在一個地面太空艙里生活超過一年,以便模擬載人火星探索飛行時面臨的各種壓力和挑戰。
【歐洲:奮起直追】
歐空局於2003年9月28日將 SMART-1月球探測器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踏上了奔月航程,經過13個月的飛行後,終於進入環繞月球軌道,開始向地球傳送月球表面各種觀測數據,從而揭開了歐洲探月計劃的序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聯合使用太陽能推進系統和月球引力的空間探測器,其中安裝了一部解析度為40米的光學照相機、一架紅外分光儀和一架X射線分光儀用於探測月球。據歐空局「SMART-1」項目科學家貝納特弗因對《泰晤士報》、《朝日新聞》等傳媒記者宣稱,「SMART-1」有三大使命:測量月球地貌,分析組友橡型成月球表面礦物質的化學成分;使用紅外分光儀觀測月球南極附近的冰,這是美國的月球探測器發現的,科學家估計這是撞擊到月球的彗星殘留物;勘察月球南極附近幾個火山口,科學家估計這里也可能有冰。「SMART-1」將為科學家繪制一張月球地形、地貌圖及礦物分布圖,並通過X射線分光儀確定月球表面岩石的化學成分。歐空局已決定2008年前再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隨後在2009年或2010年實現月球表面著陸,並計劃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同時完成月球基地的建設,讓登月航天員入住基地。
【日本:雄心勃勃】
日本是第三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1990年1月,日本率先打破了美俄壟斷,成功發射了「飛天號」月球探測器。該探測器重182千克,用於地—月軌道環境探測。1993年,「飛天號」撞上月球,結束工作。
1996年,日本提出建造永久性月球基地的計劃,預計投資260多億美元,30年內建成月球基地,包括居住、氧和能源生產廠以及月球天文台等,並計劃在2005年將漫遊車送上月球。
2003年由於接連發射衛星失敗,日本當局曾正式表明「十年內不會進行載人太空計劃」,這等於是宣布放棄送人上太空的計劃。
在美國新探月計劃的帶動下,目前日本正在啟動新的探月計劃,設想於2006年發射 「Selene-A」衛星和「Selene-B」衛星。其重點是研究月球構造和演變過程,同時為日本自己資源貧乏尋找出路。據稱「A」衛星(或稱「月球八號」)進入月球軌道時,探測器會發射兩個魚雷狀的小探測器,打入月球表面下2米深處,其中一個將被安置在面向地球的一面,另一個被安置在背向地球的一面,都帶有地震儀、檢波儀和熱感測器,用來探測月震和監視月球熱輻射,收集月球內部信息及月核繪圖;「B」衛星(或稱「月亮女神」)是比「A」衛星更大的軌道器,它將繪制更詳盡的月球圖,使用儀器包括X射線和伽馬射線光譜儀、地形攝影機、激光測高儀和雷達探測器等。探測器將拍攝高分辨照片及時向地球傳輸數據,為科學家研究月球內部結構以及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線索與依據。
近日,日本宇航局(JAXA)又提出在比月球更遠的「宇宙深處」建造觀測宇宙和探測行星的「深宇宙港」的中期報告。內容涉及數十年後日本宇宙開發的長期目標,即在月球表面建立無人宇宙基地,並在比月球更遠的地方建立「深宇宙港」。
【印度:邁出步伐】
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2003年8月15日宣布了印度首次探月計劃Chandrayaan-l,計劃2007年到2008年用「北極星」運載火箭發射一個軌道探測器(即無人登月飛船一號),它將攜帶X射線與伽馬射線分光儀,以探測月球的組成並繪制一張解析度為5米的數字月面高度圖,探測月球礦藏資源。它是繞月衛星,將在月球表面上空100千米處對月球進行研究。如果首次探月計劃成功,繼後再發射登月機器人,計劃在2015年讓印度航天員登上月球。
這股探月熱潮始發於中國的「嫦娥工程」,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第一次探月熱潮相比,無論是參與國的范圍,還是探月活動的規模,都要大得多。各國競相提出探月計劃,不僅有政治原因,更有深層的經濟和軍事因素。
『貳』 未來航天計劃(各國的)
各國未來的航天計劃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即將發射,標志著中國將向宇航大國再邁進一步。面對這一勢頭,各國都給予了「神六」極大關注,特別是那些已經或即將在太空中爭得一席之位的國家地區。那麼未來的航天爭奪戰將是什麼樣子?中國將在未來的航天戰場中如何維持突飛猛進之勢?這就需要我們來關注一下各國的未來航天計劃。
★美國:登月——登陸火星計劃
美國在航天事業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實現了宇航員登月似乎遠遠不夠,美國航空航天局前不久還雄心勃勃地重申了自己的再次登月計劃。而登月只不過是美國未來航天計劃的前奏,好戲還在後面。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總部宣布了新的太空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並以月球為中繼站登陸火星。而在今年9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親自上陣印證布希總統的太空計劃,揭開了美國計劃在2018年送4名宇航員再次登月的神秘面紗,並展望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廣闊前景。美國正在以太空探索前20年征程中的領軍人物布朗提出的 「循序漸進」方式,從發射環繞地球衛星開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太空,再以月球為跳板進軍火星。
按照美國的計劃,登月實現以後,美國航空航天局將在2020年左右開始細化火星登陸計劃。目前美宇航局對此的初步構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運載火箭把火星飛船和其它硬體設備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個宇航員基地,再把6名宇航員送上火星,進行為期500天的科學考察和研究,美國的太空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俄羅斯:空間站——商業航天計劃
雖然在太空戰場上,美國表現得很英勇,但是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上,美國卻當了「逃兵」。由於太空梭接連出事,美國暫停了對國際空間站的貨物供給和宇航員輸送。相對於美國的「逃兵」行徑,同為國際空間站發起國和建設國的俄羅斯就頗顯責任感。在今年7月份的俄2006至2015年聯邦航天計劃草案中,俄羅斯方面就明確提及,未來十年內,建設國際空間站仍然是俄羅斯主要航天計劃之一。
按照當初的計劃,國際空間站應該在2010年建成。對此,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安納托利-佩爾米諾夫在7月份的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將在2007年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多用途試驗艙、2009年發射能源艙,爭取在2010年時完成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建設。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將在2011年前製造出「快帆」多次往返式載人飛船,保證為國際空間站服務並用於將來的星際探索任務。
與美國更加不同的是,俄羅斯將更注重地球上的發展。據佩爾米諾夫介紹,俄羅斯將在今後10年內發射70顆新一代衛星,包括通信衛星、地球遠距探測衛星、氣象衛星等,建立更加堅實的商業航天服務基礎,鞏固俄羅斯在全球航天服務市場上的地位,尤其是亞太和拉美地區。
★歐洲:探測器——星際探索計劃
和其它航天勢力不同的是,歐洲空間局太空探索重點不在載人航天上,而是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作為太空中一支越來越惹人注目的奇葩,歐洲空間局向深空邁進的腳步正在把同行們甩得越來越遠。
2003年6月,「火星快車」出發飛向遙遠的火星,順利進入火星軌道並展開了一系列探測活動;2003年9月, 「智慧一號」起飛了,沖向了月球,進入月球軌道,並開展了各項探月工作;2005年,「惠更斯」在「卡西尼」的搭載下順利著陸,在「土衛六」上觸地得分;如今,「羅塞塔」也在飛往彗星的路上;不久,「金星快車」也要上路;期待中,水星探測器將要在2009年啟航……歐空局的一系列太空活動使人們看到的是更多的科學探索精神,而不是太空競爭色彩。
未來十年裡,歐洲航天局還將於2009年至2012年間發射兩顆GAIA衛星,用於精確測量太空中十多億顆恆星的位置,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歷史;於2013年左右發射埃丁頓衛星,尋找遙遠星系的小行星;於2010年後啟動達爾文計劃,在距地球幾光年之遙的太空尋找生命存在的蹤跡;並於2010年啟動「莉薩」計劃。發射3顆衛星,組成一個邊長為500萬公里的巨大三角形,它們之間將以激光束相連,獲得引力理論的事實證據;歐空局還將開展太陽探索計劃,獲得太陽極地變化活動的清晰圖像,了解太陽兩極的有關情況。歐空局的深空探索步伐將越走越遠。
★印度:探月——載人航天計劃
在發展中國家裡,印度的航天腳步算是比較快的。單就衛星發射而言,雖然發射衛星數量不是很多,但是發射成功率卻極高,這使得印度成功擠入衛星發射市場。而印度未來最大的航天夢想就是趕超中國,在中國之前登上月球,不論是探測器還是宇航員。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03年曾經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載人登月計劃,批准耗資8300萬美元的無人探月計劃,計劃於2008年向月球發射登月探測器,並在2015年前向月球送去宇航員。而如今,印度更是宣稱,當其它大多數國家的月球計劃都處於紙上談兵階段時,印度的探月計劃「月球飛船1號」已經正式起步,計劃在2007年到2008年間向月球發射軌道探測器,圍繞月球兩極而不是赤道運行,給月球拍照、繪制地圖和探測礦產資源。據悉這艘登月飛船將重590公斤,攜帶重20公斤的「沖擊者」登月艙。
不過就載人登月而言,印度國內卻批評連連。不少專家認為這項工程高投入低回報、花大錢卻效果不明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甚至承認,載人航天有其獨特的魅力,但花費太大。看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人將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於月球軌道飛行和遙感探測砂鍋內,印度科學家認為,印度今後也應該按這條路子走,所以印度目前還有載人航天計劃。但是這不排除印度將來派宇航員登陸月球的可能,因為一旦「月球飛船1號」發射成功,印度很可能將在2015年前進行更多的登月活動。
★日本:登月——月球基地計劃
日本的野心,不僅體現在軍事政治上,在太空競技場上也一樣。雖然日本的航空航天技術不像其經濟技術一樣惹人注目,但是其在航天事業里做出的種種舉動宣言卻令人不得不關注。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布了其航天發展長期計劃的制定,其中甚至包括開發載人航天飛行和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的構想。
按照日本這項雄心勃勃的未來航天計劃,日本將在未來5年內研製出能夠在月球進行探險的機器人,並在10年內,開發出能夠使人類在月球長期停留的一整套技術。日本還計劃在20年內,即在2025年,開始在月球上建造進行科學研究的基地。為了建設這個基地,日本航天部門計劃在2025年之前開發出類似美國太空梭、能夠反復使用的太空飛行工具,並打算在此之前開發出太陽能發電衛星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同時,日本航天部門還打算將距離地球150萬公里以外的太空定位為「深太空港」,計劃在那裡安裝光學望遠鏡和X射線望遠鏡為人類探測木星和土星提供方便。如果上述計劃獲得政府批准,日本宇宙航天研究開發機構的預算就將增加6倍,達到6萬億日元(約合570億美元)。
★韓國:飛天——航天「十強」計劃
看著東亞和南亞諸國都在航天事業上邁大腳步,經濟發達的韓國自然也不能落後。為了縮短與亞洲航天國家的距離,韓國科學技術部在2004年10月宣布,該國將在俄羅斯有關方面的幫助下,於2005年挑選兩名宇航員前往俄羅斯接受為期18個月的培訓,並於三年後的2007年前往太空,進駐國際空間站並在那裡停留10天,進行各種實驗。兩名韓國宇航員的太空之旅將花費2273萬美元。
目前,韓國正在與俄羅斯積極展開太空領域的合作。合作協議是2004年兩國總統親自會談後雙方簽署的,根據這份協議,俄羅斯還將為韓國太空計劃提供幫助,主要幫助韓國發射衛星。而韓國本國也在加強自身航天素質,科技部官員今年9月宣稱,韓國今後十年將投巨資發展航天事業,力爭躋身世界航天大國「十強」。從2006年至2010年,韓國計劃投資1.3958萬億韓元,用於開發衛星、研發運載工具、建立航天中心、進行航天技術開發和開展國際合作等航天項目。
『叄』 詳細回顧一下印度登月探測器的失敗過程及原因
時間回到,北京時間2019年7月22日17時13分,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的斯里赫里戈達島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
搭載印度「月船」2 號月球登錄器的GSLV Mk.3 M1 火箭准時發射,GSLV Mk.3(GSLV:Geostationary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是印度國產最強推力的火箭,1000秒後器-箭成功分離,發射成功。月船二號著陸器在54天後抵達月球,原以為會成為繼美國、蘇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完成月球軟著陸的國家,一次完成「繞、落、巡」任務。
「維克拉姆」登陸器,以印度航天之父維克拉姆命名,重量1.471噸,五個主發動機。月船二號登錄器里搭載的是普拉岡月球探測車(Pragyan rover),「普拉岡」月球車,以梵文智慧Pragyan命名,重量僅有27公斤,為中國玉兔二號重量的20%,所以科學載荷較少,其設計壽命僅為一個月晝(14天地球日,不過月夜),遠低於月兔二號的三個月,最大行駛距離約500米。
其實這個登陸器是個有故事的主。2007年,印度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月船2號」。探測器的設計早在2009年就已經完成,但發射日期一推再推:先是推遲到2013年1月,然後又推遲到2015年。而隨著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墜毀,俄羅斯的太空計劃顯著放緩,不能按期完成「月船2號」登陸器的製造。莫迪政府見狀,索性放棄了與俄羅斯合作,自己製造登陸器。
月船二號由軌道飛行器、「維克拉姆」登陸器著陸器和「普拉岡」月球車三部分組成,集軌道探月、著陸登月的功能於一體(「繞落巡」),類比我國登月工程的話,月船二號相當於一次性完成了嫦娥二號加上嫦娥三號的任務,大步邁入「月球軟著陸」俱樂部。但是,步子邁的太大,因為月船1號僅僅完成了繞月飛行。
中間經過5次地球引力彈弓加速,之所以加速那麼多次,是因為印度的火箭不行,不能直接把登月設備直接送到地月轉移軌道中,只有多次變軌才能進入月球轉移軌道,所以消耗燃料較多,科學設備的載重肯定不行。這種方案即發射22天後月船二號奔向月球軌道,發射50天後,軌道飛行器與著陸器分離,發射54天後既定著陸南極月表。當時,月船二號攜帶者在探測月球南極水資源,為印度宇航員登月進行技術與信息儲備的重磅任務。
印度「月船」2 號(Chandrayaan-2)探測器的「維克拉姆」(Vikram)著陸器按規劃下降到距月球表面2.1千米的高度時,因登陸控制軟體的速度計算有誤,致使著陸器因「硬著陸」損毀,導致印度首次月面軟著陸任務失敗。
著陸位置是東經20度南緯70度附近的月面,曼濟納斯C與辛普路斯N(Manzinus C & Simpelius N)兩座環形山之間的高地平原,比嫦娥四號的著陸點(南緯45.5度)更靠南,如果登月成功,它將創下首個人類探測器軟著陸月球最南端的壯舉。
軟著陸是印度最大的敗筆,因為沒有完全掌握變推力發動機的技術,而是選擇採用5台800N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作為著陸器動力,最後階段再關閉一台發動機,五台發動機的推力不均[11]或者脈沖響應特性偏差,如果控制不到位,很容易產生一個較大的傾覆力矩,這也是阿波羅飛船當年放棄的方案。
「月船」2號探測器的任務是印度深空探測領域有史以來最復雜的探測任務。「月船」2號由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擬一次性執行「繞、落、巡」等多項探測任務,以 探索 人類從未觸及的月球南極地區。
該任務的工程目標是驗證月面軟著陸能力及相關技術,其科學目標是通過研究月面地形、月球礦物及月球大氣成分,加深人們對月球起源和演化的了解。
「月船」2號探測任務總成本為 97.8 億盧比(8.6億人民幣),其中探測器成本為 60.3億盧比(5.3億人民幣),發射成本為 37.5 億盧比(3.3億人民幣)。2018年,印度的人均GDP僅為2000多美元,而印度航天部2019-20年度的預算僅為1247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24億元)。「月船2號」完全由印度自主研發,但只花費了1.44億美元,在燒錢無數的太空競賽里,屬於相當低成本的工程。
五十年前,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總成本為254億美元,根據美國NGO組織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的計算,這筆錢折算成今天的美元價值,高達2600多億美元。如果登月飛船的花費仍像幾十年前那樣巨大的話,印度是無力進行月球探測工程的。所以說,印度是真省錢。
與 2008年印度首次執行的月球探測任務相比,印度自主實施的「月船」2號探測任務更為復雜,其目標是下降與著陸技術、熱控技術、原位探測技術、月面移動技術、巡視器導航與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此次著陸任務雖然失敗,但為印度後續月球、火星乃至其他天體探測技術突破積累了寶貴經驗。
印度很久以來一直想在太空佔有一席之地。印度的太空計劃在60年代早期就已經開始,今天發射的「月船2號」也已經是印度第二次嘗試探測月球。2008年,印度發射了「月船1號」繞月人造衛星,並在月球上發現了水分子。
莫迪曾經為印度載人航天制定了時間表,計劃在2022年首次用載人飛船將印度航天員送上太空,最終將實現載人登陸月球的目標,但是這個牛估計再得等很多年。
『肆』 印度月亮神是男身有28個妻子
印度學者認為:月亮之神是個男性,有四隻手,一隻手拿著權杖,一隻手拿著長生不老的仙露,第三隻手拿著蓮花,剩下一隻手處於防禦狀態。他駕馭的三輪戰車由羚羊或十匹白得像茉莉花的馬拉但錢書同開口,卻讓穆顯珂哭笑不得,這老頭兒竟然是個結巴!動。
『伍』 印度計劃在明年6月發射第三次探月任務「月船3號」,此舉將有何影響
如果此次探月飛船能夠發射成功,那麼標志著印度的確已經開始進入了航天時代。但是在這之前,印度發射的所有探月衛星,基本上都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
航天科技的發展程度,可以直接說明一個國家的航天科技以及綜合實力是否有所提升。我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的領域,可以說已經取得了領先的地位。並且我國已經開始全面建設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航天站,截止目前為止,中國航天站的建設成功已經初步完成。所以中國在航天領域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畢竟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
印度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度,一直以來都將自己標榜為世界軍事強國。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印度的所有軍事裝備都是通過向其他國家購買。尤其是在航天領域方面,印度計劃在明年的6月份發射第3次探月任務,也就是幾年前的月船3號。
『陸』 目前世界上實現了,探月計劃的國家,他們各自取 的哪些成就 (>_<
目前,已經進行過探月活動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蘇聯(俄羅斯),歐洲,中國,日本,印度。其中,最早實現人類登月夢想的是美國。
人類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於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軌道之後,人類便開始闖入太空並著手探測月球。
美國和蘇聯曾展開了一場以月球探測為中心的空間科學技術競賽。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聯共向月球發射了32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或逼近或登陸月球,取得了豐碩成果。期間,美國也向月球發射了21個探測裝置。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實現了人類登月之夢,在月球探測中取得最輝煌的成果。
1972年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以後,由於探月活動耗資巨大,月球探測一度有所降溫。
20世紀90年代後期,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美國於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設想,並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別發射了兩個探測器。其中,1998年1月發射的「月球勘探者」,以繪制月球表面地形圖、分析月球地質結構和尋找月球存在冰或水證據等為目的,於1999年7月完成使命。
美國還於2006年4月提出一項撞擊月球南極的計劃。美國航天局希望這一項目能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證據,以有助於未來宇航員登陸月球並建立長期基地。這一項目將利用美國航天局計劃於2009年發射的「月球環形山觀測與感知衛星」來撞擊月球,以探測月球是否有水存在。
2003年9月,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能1號」順利升空,並在完成觀測使命後,於2006年9月成功撞擊月球。歐洲還計劃未來讓宇航員登陸月球並分階段建立月球基地。
2008年7月,美國、印度、韓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簽署了聯合探月協議,共同發起了名為「國際月球網路」的探月活動,計劃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數個科學站。
2009年6月18日,美國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運載火箭將兩個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這標志著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正式啟動。
航天大國俄羅斯也制定了本國的月球探測計劃。俄計劃2025年前實現載人登月並建立永久基地。
2007年10月,中國「嫦娥一號」衛星踏上「奔月」旅程,並在一年多後成功撞月。我國有望在2013年有望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20年前完成對月球的無人探測。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計劃將於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上半年發射,而「嫦娥三號」計劃將於2012年或2013年發射。
2007年9月,日本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發射升空。它取得多項成果,包括描繪出世界首幅高精確度月球全球地形圖;發現月海底部存在彎曲的層狀構造;發現月球表面正面和背面重力存在差異等。
2008年10月,印度發射首個無人探月器——「月船1號」,它利用攜帶的各種儀器收集月球地理結構、化學構成及礦藏等數據,並收集月球地理數據以繪制高精度的三維月球地圖。但到2009年8月底,「月船1號」與地面失去聯系,任務被迫終止。印度科研人員正在研製新的無人探月器——「月船2號」,預計2013年上半年發射升空。
『柒』 四個掌握月球探測技術的國家
目前為止,一共有6個國家實現過月球探測,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印度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至今,前蘇聯/俄羅斯、美國、日本、歐洲航天局、中國和印度先後進行了月球探測.
【中國是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美國最先發射月球探測器,但沒有成功;
蘇聯第一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俄語:Луних-1)綽號「夢想」,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是蘇聯的第一個月球探測計劃「月球計劃」的第4顆無人月球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
格林尼治時間2003年9月27日23時17分(北京時間28日7時17分),歐洲航天局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由阿麗亞娜-5型火箭搭載從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發射中心升空.
日本的月亮女神比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發射升空的我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提前了40天.
印度月船1號(Chandrayaan-1)「月船1號」於當地時間2008年10月22日上午由印度國產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C11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距離印度南部城市欽奈90公里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
『捌』 印度"月船2號"拍下首張月球照片,印度的科技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嗎
不能相提並論,畢竟中國的科技發展現在還是非常快的。自7月22日「月船2號」升空後,可以說是寄託了印度航天的未來。第一張月球照片拍攝於據月球表面2650公里的地點,「月船2號」第一張月球照片出爐。
在「月船2號」發射成功後,中國是在第一時間向印度表達了祝賀。中國的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中國願意在月球探索領域與印度合作,兩國共同促進月球探索。按照計劃,「月船2號」將於9月7日登陸月球,如果成功,那麼印度將是全球第四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但是這仍然不足以證明印度的科技可以和中國差不多。
『玖』 印度航天
印度航天工業是一個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下的航天機構的縮影,通過獲得精密的箭載儀器設備、火箭發動機等核心裝備來彌補其自主航天工業、航天工藝上的不足。
航天技術包括:製造運載器技術、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
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運載火箭,印度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還相當有限,目前尚不具備發射超大載荷的能力。其最先進的運載火箭在其他國家提供發動機和精密儀器的情況下也落後中國10年以上。
看一則新聞:
作者:nealyan 提交日期:2004-10-4 12:54:00 訪問:97399 回復:1573
印度總統卡拉姆2日在南部城市金奈表示,印度將在2007年將一艘飛船送入月球軌道,將用於研究月球地形以及結構的用途。卡拉姆稱,印度目前早已具備向地球軌道發射衛星的能力。
印度人喜歡計劃,卻不務實。
最讓我討厭的是他們簡直自戀到極點。
LCA戰機大家都知道幾乎是萬國聯合製造的。
而我們的殲十除了發動機以外全部國產。
可是印度人竟說我們的殲十是靠別國,他們的LCA是完全國產。
就跟"印度的成績是雙倍的,因為絲毫沒有依靠外國技術。我們的月球探測器實際上是唯一純粹由亞洲研發的探測器,因為日本和中國擁有國際支持,並且能向其他國家購買材料,但是印度僅僅利用獨有技術和較少的資金開展一切工作」 這段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覺得印度的航天技術落後我國有15年,如果加上製造工藝(他們的製造業相當差,很多好點的零件只能設計出來卻造不出來),相差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