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移動互聯網怎麼來的

印度移動互聯網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2023-05-25 22:28:38

1. 印度將於10月推出5G商用服務,這會給當地互聯網帶來哪些改變

印度推出5G技術商用服務,將會有助於提升印度當地互聯網的運行速度,同時還會給民眾帶來更多的便利,除此之外,還能夠有效提升印度互聯網的質量。

由於5G技術受到了各個國家的重視,這使得很多國家都推出了有關於5G技術的商用服務,而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自然也非常看重5G技術的發展,所以印度才會推出有關於5G技術的相關服務。

一、印度推出5G技術商用服務,將有助於提升印度互聯網的運行速度。

大家之所以如此看好5G技術的發展,就是因為5G技術的運行速度要遠遠大於4G技術,而如果民眾想要獲得更多的內容以及知識,那麼就必須要盡早使用5G技術。而印度之所以想要快速推出5G技術商用服務,就是希望能夠盡快提升印度國內網路的運行速度,因為只有這么做,才能夠有效促進印度國內的網路發展。

2. 印度研發5G速度比華為快20倍美企狂砸上百億,背後隱藏什麼秘密

「到了2047年,印度將趕超中美!」

日前,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作出了這樣一個大膽預測。安巴尼究竟哪來的底氣說出這樣的話?

許多人都知道,在5G技術領域,中國華為處於絕對領跑的地位。目前,華為累計獲得3147項有關於5G技術的專利,5G基站遍布全球各地。

同時也占據許多國家的5G市場份額,許多非洲國家將華為當作合作的主要對象。另外,華為的安全性能也已經獲得德國的檢驗,也就是說獲得德國的認可。

可以毫無疑問地說,華為是一家成功的企業,但不得不提的是,華為並不是一步就能達到現在這個高度的。

為了能夠擁有5G話語權,華為為此付出了10年的努力。2009年,大家都還在普遍使用3G時,華為已經開始為研發5G謀篇布局。

長達10年的時間里, 華為累計投資超過40億美元 ,還投入了 數不勝數的時間、精力 ,這才有了今天站上5G巔峰的機會。

8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劉鬱林透露, 截止至今年6月底,中國5G基站遍布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數量達到 96.1萬 個。

有 3.65億用戶 使用5G手機終端連接,占據了 全球份額的80% 。5G工業項目更是達到 1600個 ,5G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中 最活躍的一塊 。

在固定寬頻用戶中, 其中有 94%用戶 使用光纖網路, 1.64億戶 家庭使用千兆光網。

目前中國已經 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移動互聯網,5G已經全面完成IPv6升級改造,成為全球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路。

如今比如愛立信等全球知名供應商也肯定華為在5G領域的地位,然而,這在向來心高氣傲的印度媒體看來似乎不值一提。

印度媒體甚至叫囂著: 印度企業6個月就可以實現5G部署, 這相當於 印度企業研發5G的速度比華為快20倍 ,印度媒體到底是哪來的資本口出狂言?

如果將 科技 和印度連接起來,想必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班加羅爾,班加羅爾也被稱為「亞洲矽谷」,它是整個印度 科技 的中心。

當前蘋果、谷歌等諸多企業都在班加羅爾設置有公司,這里也擁有著世界上最優秀的 科技 人才以及研究團隊,軟體開發能力毋庸置疑。

全印度35%的IT人才聚集在這里,他們能夠給印度帶來巨大營收,所產生的收入是印度GDP主要構成之一。

另外, 美國谷歌等諸多互聯網巨頭掌門人大部分都是印度裔 ,比如谷歌的CEO桑達爾-皮查伊,就連大名鼎鼎的諾基亞領導人也是印度裔,可見這一切或許不是巧合。

不可否認的是,印度是個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的國家,有著數不勝數的貧困人民,也有不少佔據 社會 頂層的IT精英,可見印度還是具備一定的 科技 實力。不過在5G領域建設方面,印度的起步比中國更晚。

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研發5G國家之一,中國華為又通過努力掌握了先進的5G技術,使得中國國內5G布局遠遠快於其他國家,華為也因此被西方國家所嫉妒,遭到了西方國家的惡意打壓。

在被西方國家打壓之前,人們更多了解到的是華為的手機業務,等到因西方惡意打壓,手機業務有所下跌之後,人們才更多注意到, 華為其實也是一家運營商

前面已經提到華為在5G領域投入了大量心血,也正是有了這些日以繼夜的努力,華為才可以取得今天的成就。

這也讓大眾開始真正意識到,想要研發5G,不單單要靠金錢,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當下印度媒體卻揚言,印度企業只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便可以達到同樣的成就。

該消息一出,許多人都認為印度媒體過於狂妄自大,但此時印度媒體卻不慌不忙地放出了另外一個消息:

美國的資本也在投資印度的5G技術,谷歌、臉書、高通三家互聯網巨頭為了搶佔印度5G先機,直接往印度jio公司砸了100多億美元。

然而許多人依舊不相信,印度可以花幾個月的時間建成5G網路?甚至連印度民眾也看不下去了。

許多印度民眾在社交平台上否定印度當前的5G實力,直言不諱地指出 印度目前的4G網路速度同其他國家的2G網路速度沒有任何差別,既然這樣,5G也不會有什麼進步之處,畢竟只是 打著5G的名號,實際上還是處於2G的速度 。

可以肯定的說,5G技術的研發以及部署是一項漫長的工作,而印度無論是設備還是技術都有所欠缺,所以對於印度揚言成功研發5G還是要持懷疑的態度,不過也不能夠小看印度的實力。

如今已經有許多美國企業前往印度投資,美國企業在5G領域主要是投資Reliance Jio公司。該公司是一家電信公司,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不起眼的存在。

但是這家公司卻宣布在6個月的時間里成功研發5G技術,還能夠吸引美國互聯網巨頭大量投資,瞬間成為印度規模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它又有什麼過人之處?

說到這家公司還要提到印度信實集團。

信實集團是印度國內一家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在金融、通信等諸多高利潤領域占據壟斷地位,信實集團的大老闆名為穆克什·安巴尼,此人性格高調,行事風格張揚。

安巴尼 去年擁有683億資產,憑借683億資產成功成為亞洲首富 。Reliance Jio是信實集團旗下公司之一。

Reliance Jio成立後, 在短短5年的時間里已經收獲3.4億用戶,從零用戶到一億用戶,該公司只花費了170天時間 ,同樣的用戶量臉書需要花費852天,而這一切離不開其背靠的信實集團。

谷歌等諸多互聯網巨頭之所以會投資該家公司,是因為看準了背後的信實集團,也看好安巴尼本人。

雖然沒有多少基礎,但安巴尼對Reliance Jio開發5G擁有絕對的自信,甚至親自給Reliance Jio做宣傳,還依靠一些花言巧語將許多美國企業忽悠得團團轉,這些美國企業為了占據先機,毫不猶豫地將錢砸給了這家公司。

不過這些美國企業在互聯網領域摸爬滾打已久,想要獲得這些企業的投資也不容易,這也說明了安巴尼的計劃還是有吸引到美國企業的地方。

有網友分析稱,對於安巴尼以及信實集團來講,花費6個月的時間成功研發5G技術並不是什麼難題,因為只要能夠拋開專利,在屬於自己的平台上,打造屬於自己的5G網路,這個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

直白一點來講, 該公司不將專利當回事,直接復制5G技術,然後將這些技術占為己有 ,其實這種做法同印度仿製其他國家的葯物沒有什麼差別。

在沒有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印度貿然擠進5G行業,到最後很有可能不止無法實現5G網路全覆蓋,還有可能只有少數精英階層能夠使用到5G服務,這將會進一步加大印度的貧富差距。

說到貧富差距,貧富差距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普遍存在的,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貧富差距產生的 社會 矛盾,在一些國家開始越發突出。

去年新冠爆發後,印度國內疫情一直都處於比較緊急的狀態,許多印度民眾在面對生命威脅時,還需要接受經濟衰退的打擊。

5月份,印度國內一高校出爐一份數據,該份數據指出,印度有數百萬人面臨貧困,然而就在許多平民為了吃飽而愁眉苦臉時,印度富人的資產卻在不斷增加。

印度首富安巴尼的身價與去年相比上漲150億美元,總身價已經突破800億美元大關,再次穩當地坐上了亞洲首富。

2020年,安巴尼父親去世之後,安巴尼成為信實集團的領導者,在他的帶領下,信實集團很快發展,成為印度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 安巴尼也成為了印度最富有的人。

無獨有偶,印度第二富人阿達尼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也迎來了身價大漲, 原先阿達尼的身價僅為130億美元,而如今他的身價已經達到了550億美元,成為亞洲第四富有的人。

安巴尼和阿達尼兩人的資產加起來,甚至比一些國家的GDP還要多,這種情況的出現意味著印度貧富差距的問題越發嚴重。

不過這種情況在印度出現並不令人意外,現在印度許多行業基本上都被一兩家企業所壟斷,整個行業的利潤也會流入這小部分企業的口袋中, 印度排名前15的企業每年所賺取的利潤占據印度全國利潤的90%。

同此形成截然對比的是,印度的貧困人口越來越多,吃不上飯的人不斷攀升。

對於安巴尼和阿達尼這種富人來講,每天損失個幾十億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印度許多地區已經因為貧富差距變得越發動盪,民眾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苦。

根據美國媒體CNN報道, 去年印度增加的貧困人口占據全球增加貧困人口總數的50%。 如今許多印度的家庭因為貧窮被迫減少食量,售賣手頭上所剩不多的資產等等。

截止至去年年末, 印度全國40.5%的財富掌握在1%的人口手中,印度中產階級人數銳減3200萬,每天收入在2美元以下的窮人增多了7500萬

要知道,如今對於 貧困的定義是:收入在5美元以下 ,印度卻有7500萬元收入還不到2美元,可見印度的貧困問題有多麼嚴重。

目前基尼指數是衡量貧富差距的主要指標之一, 2000年印度基尼指數是74.7,而去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了82.3。

許多印度家庭每天只依靠著幾美元度日,而印度的富豪卻變得更加富有。

去年印度封鎖的時間長達4個月之久,印度的經濟也遭受重大打擊,雖然進入今年,印度的經濟已經有了明顯復甦的跡象,但是隨著第二季度疫情再度惡化,印度經濟局面迅速變化。

原本在種姓制度下,印度人出生就是不平等的,許多女性甚至沒有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機會, 如今疫情更是直接導致大量男性勞動力也被迫失去工作,女性在勞動力市場沒有一席之地。

雖然印度官方明面上說是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印度的階層一直都存在於代代相傳的觀念中,思維已經固化,難以突破,低種姓的底層的人民無法往上走擠進高階層,這也決定了 印度很難將人口數量變成人口紅利。

可以肯定的說, 貧富差距過大是阻礙印度前進的一大「攔路虎」 ,但是印度短時間內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問題,只能夠繼續硬著頭皮在貧富差距過大的基礎上發展下去,可這也只會導致貧富差距問題越發嚴重。

如今受貧富差距過大、新冠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 即使印度真的推廣價格更高的5G服務,也只有少數富人能夠享受到5G服務,普通民眾很難獲得享受5G服務的機會。

然而各個國家開發5G網路是為了讓民眾能夠享受到更好的網路服務,從而轉變成為生產的推力。

如果無法實現5G網路的全覆蓋,自然無法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印度企業和海外企業的投資,很有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企狂砸上百億背後隱藏著的秘密令人好奇:

這些資金究竟流動到了哪依然令人不解;

為何在疫情之下印度富豪卻能越來越富也令人迷惑;

印度是不是真的有打算研究屬於自己的5G也依然不確定;

印媒屢屢口出狂言究竟是誰給的勇氣也無人知曉;

... ...

令人不解的地方很多,但不少現狀卻能很清晰地看到:

美元大放水之下美元霸權搖搖欲墜;

部分印度人認為4G基站會散播新冠肺炎,所以強行拆除;

印度窮人越來越窮,越來越多,印度富人卻越來越富;

印媒依然懟天懟地,不斷叫囂「印度第一」。

... ...

「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

印度富豪拉著美國富豪大佬要在6個月內造出5G,印度窮人卻拿著2美元貧困度日。

在印度,極少數人掌握著國家大部分財富,印度富豪能請幾百個人來伺候自己,印度窮人卻連伺候富人的機會都要用搶。

貧困,飢餓,疫情等等,死死纏繞著一直想要成為大國的印度,源頭究竟是什麼並不是那麼值得探究,因為印度人顯然比誰都更清楚。

如果國家無法讓民眾對未來有期待,那生活對民眾而言,最大的意義除了苟且活著還有什麼?

3. 科技巨頭排隊入股,印度的「Jio」打造第四種互聯網模式

已關注

Jio的崛起之路。

編者按:在收購了Jio後,印度首富安巴尼帶領從電信業務起家的Reliance Jio Infocomm在印度的互聯網一路乘風破浪。Jio通過為印度人提供免費電話和極為便宜的4G網路逐漸壯大起來,目前從用戶數量計算,Jio已經是印度最大的運營商,據統計,Jio在過去的12個星期內得到了157億美元的注資,相應的,Jio在這段時間內共計交出了自己25.24%的股權。本文作者知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認為,Jio走的是美國、中國、歐洲之外的第四種互聯網道路。原文標題《India, Jio, and the Four Internets》

互聯網的分裂加劇:美國模式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默認模式,但歐盟和印度正越來越多地追求自己的道路。

美國模式

美國的互聯網模式是一種自由放任政策的模式,很難否認它的有效性。多年來,不僅科技行業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而且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占據了主導地位,傳遞著美國的軟實力,就像麥當勞和好萊塢。但這種做法有明顯的弊端:互聯網缺乏競爭,既導致壟斷企業主導市場,又形成了良莠不齊的社區。

美國的做法的優點和弊端如下:

優點: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美國自由經營,使其擁有龐大且有利可圖的用戶基礎,為海外擴張提供資金。

新的美國科技公司面臨的進入壁壘相對較少,尤其是在內容或數據收集的監管方面。

美國政府向這些美國公司徵收絕大部分稅收,包括來自海外的收入,也看到美國整體的世界觀通過美國科技公司對外輸出,同時也能獲得非美國公民的數據。

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不過對私人公司收集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盡管對私人公司或美國政府收集由此產生的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美國和其他效仿美國做法的國家自由經營。

缺點:

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控制有限,對其收入的獲取有限,對信息傳播的控制有限。

我的偏向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為美國的做法是最好的。當然,很多人站在新公司的角度提出質疑,因為大公司傾向於主導他們的市場,而其他人玩家則專注於數據的收集;我擔心提出其他的解決方案比目前的情況更糟糕,特別是考慮到數據工廠的消費者利益。不過,我相信歐盟法院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即美國政府從非美國公民那裡收集數據的能力是一個嚴重的隱私問題。

這些爭論凸顯了我們都能同意的一點: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霸權有很多合理的抱怨。

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的驅動力首先是對信息的控制。同時,中國的做法對中國的經濟效益也是不可否認的。中國是唯一一個在規模和廣度上可以與美國相媲美的國家,這得益於龐大的市場和缺乏外部競爭的結合。此外,這也導致了各種創新,因為中國向移動領域的跨越式發展避免了PC時代的包袱,而這種包袱仍然限制著許多美國公司。

注意到這一點,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模式的可復制性到底有多大。如果沒有中國這樣的龐大市場,實現中國模式可能就要難得多了。

歐洲模式

歐洲通過GDPR和新版著作權法案(Copyright Directive)等法規,以及近期法院判決駁回歐盟委員會和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談判的隱私保護框架(包括之前判決駁回安全港隱私原則框架),歐洲正在分裂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互聯網。

不過,這個互聯網,感覺是所有可能的結果中最糟糕的一個。一方面,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是贏家,至少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是的,所有的監管的繁文縟節都增加了成本(對於目標廣告來說,可能會減少收入),但對潛在的競爭對手的影響要大得多。用一種比喻的說法,歐盟正在限制城堡的大小,雖然它大幅挖深加護城河。

歐洲的競爭者似乎也不太可能填補這個空白。任何希望實現規模化的公司都需要先在本國市場實現規模化,然後再走向國外,但對於那些已經完成了數據迭代和實現產品與市場契合的公司來說,歐洲作為二級市場似乎更有意義,因為歐洲市場對實驗更開放,監管負擔更輕。更高的成本意味著你需要一個更大的成功預期,這意味著一個經過驗證的模式,而不是一個投機的模式。

最糟糕的是,至少從歐盟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對歐洲政府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這就是過分監管的問題:如果不注重增長,就很難創造雙贏的局面。

印度模式

印度市場一直有點獨特:在數字商品領域,外國公司通常不受約束,導致谷歌和Facebook等美國公司以及TikTok等中國公司在印度擁有大量用戶,但在實體科技層面,印度卻管得更嚴。從對電子產品徵收大量的關稅,到禁止外國直接投資於電子商務等領域。此外,在互聯網接入和物流方面,印度一直是最具挑戰性的市場之一。

同時,印度市場對於美國和中國的科技公司來說是世界上最誘人的市場,中美的本土市場已經基本飽和。這導致外國科技公司與印度監管機構之間經常發生一些碰撞,無論是Facebook試圖在印度引入Free Basics(免費上網服務)或WhatsApp支付遇到的困難,還是加大對亞馬遜和Flipkart電商業務的限制。

不過,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美國科技公司已經看到了一個正視這個圈子的方法,它預示著第四種互聯網:投資Jio平台。

對Jio的賭注

印度佔主導地位的電信網路Jio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體現了建設的力量,以及押注技術驅動的顛覆所帶來的巨大回報。我在4月份描述了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打賭經濟學原理(the economics of the bet )。

理解安巴尼賭注的關鍵在於,印度現有的移動運營商都和全球的移動運營商一樣,是建立在語音通話基礎上的數據公司,而Jio從一開始就被打造成一個數據網路公司,特別是4G網路。

與2G和3G不同的是,4G不支持傳統的電路交換電話服務;相反,語音呼叫的處理與其他數據一樣。

因為一切都是數據,所以4G網路可以用商品硬體來構建,而2G和3G網路則不能。

由於Jio提供的是數據網路,所以帶寬相對較低的語音通話是最便宜的服務,而且容量實際上是無限的。

換個角度來說,Jio是一個賭注,賭的是零邊際成本,或者說,至少比競爭對手的邊際成本大幅降低。這意味著,最佳策略是, 花費大量的前期資金,然後尋求服務於最多的消費者,以獲得前期投資的最大杠桿。

這正是Jio所做的:它花了32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印度的網路,推出了三個月的免費數據和免費語音服務,一旦服務期滿,就還是保持免費語音服務,同時只對千兆位元組的數據收取幾塊錢。這是典型的矽谷賭局:先花錢,然後在數量上補回來,因為技術的零邊際性造就了優越的成本結構。

這個故事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與Facebook的免費上網服務Free Basic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終的結果是扎克伯格所說的必須要做的事情: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該國最貧困的地區,他們連接到了互聯網。不過與Free Basics不同的是,這是Jio提供所有的互聯網服務。

對印度人來說Jio,比Facebook的Free Basics要好得多。扎克伯格並沒有計劃顛覆印度舊的移動秩序,在那裡,運營商將大部分投資集中在印度最大的城市,並爭奪社會上最富有的階層,收費如此之高,以至於知名投資人Andreessen可以直截了當地宣布,不提供Free Basics是 "道德上的錯誤"。在那個世界裡,印度的窮人也許可以使用Facebook,但不會有更多的東西,相反,有了Jio,他們不僅有整個互聯網,而且從印度到中國到美國的公司都在競爭為他們服務。

我寫過Facebook投資57億美元入股Jio平台10%,結果那是對Jio眾多投資中的第一筆:

5月,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投資Jio 7.9億美元獲得1.15%的股份,General Atlantic投資9.3億美元獲得Jio 1.34%的股份,KKR投資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

6月,穆巴達拉和阿迪亞阿聯酋主權基金和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分別投資13億美元獲得1.85%的股份,8億美元獲得1.16%的股份,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銀湖資本增資6.4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08%,TPG投資6.4億美元獲得0.93%的股份,Catterton投資2.7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此外,英特爾投資2.53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

7月,高通投資9700萬美元,持股0.15%,谷歌投資47億美元,持股7.7%。

憑借這一連串的融資,信實工業徹底還清了為打造Jio而借來的數十億美元。不過,越來越明顯的是,該公司的野心遠遠超出了單純的電信提供商的范疇。

Jio的願景

上周三,在信實工業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穀歌投資Jio平台後,安巴尼表示:

我想首先與大家分享一下Jio當前和未來舉措的理念。數字革命標志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顛覆性變革,可與大約5萬年前地球上出現的具有智慧能力的人類相媲美。之所以可以相提並論,是因為人類現在開始將幾乎無限的智慧注入到周圍的世界中。

我們今天正處於一個智慧星球進化的初始階段。與過去不同的是,這種進化將以革命性的速度進行。在21世紀剩下的80年裡,我們的世界與20世紀前的世界相比,將發生更多難以察覺的變化。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機會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大問題。這將為所有人創造一個繁榮、美麗和幸福的世界。印度必須引領這場變革,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此,我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企業都必須通過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能力來實現和賦權。這就是Jio的目的,這就是Jio的雄心。

朋友們,Jio現在是印度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擁有最大的客戶群、最大的數據和語音流量份額,以及覆蓋我國縱橫交錯的世界級下一代寬頻網路......Jio的願景站在兩個堅實的支柱上。一個是數字連接,另一個是數字平台。」

簡而言之,Jio決心實現其他國家電信供應商長期以來未能實現的夢想:從固定成本的基礎設施向高利潤服務的升級。安巴尼的願景是全面的。

Jio利用其投資成為印度電信服務的壟斷供應商。

Jio現在是印度政府的一個籌碼,既可以對互聯網實施控制,又可以收取自己的收入份額。

Jio成為外國公司投資印度市場的可靠介面;是的,他們將不得不與Jio分享收入,但Jio將撫平許多的監管和基礎設施障礙。

這種做法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好處和壞處的邊界變得模糊了,一方面,Jio為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帶來了互聯網,而這些印度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互聯網,隨著Jio的服務和合作關系的上線,這種投資的好處只會增加。另一方面,鎖定一個壟斷性的玩家,尤其是在政府已經表現出希望對信息流進行更多控制的情況下,這確實是一個不利因素。

如果一個有效的市場意味著所有的利潤都流向矽谷,印度又何必特別在意效率呢?在以Jio為中介的市場中,美國的科技公司賺得更少,印度不僅在國內收了更多的稅,從長遠來看,對印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印度的抗衡

在不考慮利害關系的地緣問題的情況下,評估科技行業,越來越不可能,或者至少是不負責任。考慮到這一點,我歡迎Jio的野心。美國期望印度在技術上成為某種附庸國,不僅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尊重印度的,Jio考慮的是美國科技公司經常忽略的問題,這不僅對印度很重要,對世界其他大部分國家也很重要。

歐洲的互聯網與美國、中國、印度的願景不同的是,缺乏願景。除了不斷說 "不 "之外,什麼都不做,導致只剩下蒼白的模仿,結果就是金錢比創新更重要的現狀。

(譯者:蒂克偉)

4. 小米在印度為什麼這么牛,因為有「蠻牛」

眾所周知,印度的人均GDP較低,大多數人買不起電腦。不誇張地說,印度人幾乎沒有經歷過PC的互聯網時代,就借著功能機轉智能機、3G轉4G的浪潮一躍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印度手機市場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佔比僅37%左右,線下運營商市場極少。而小米在國內的時候就開創了線上線下結合的輕資產營銷模式,到了印度游刃有餘:以線上為陣地,向線下延伸,直接打破三星常年身居第一的局面。

本地化

不管是硬體生產還是人員管理,小米都採取了本地化的措施。

小米在印度直接建立了本土的生產工廠,在印度的本地供應鏈系統,也為小米快速鋪貨及售後服務提供了保障。

售後方面,小米在印度建立超過500家服務中心、維修工廠,以及兩家大型的零部件倉庫,這些設施和機構使得小米在印度的售後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

人員方面,任用Manu Jain作為小米印度CEO是小米在印度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在加入小米之前,Manu Jain就已經是印度互聯網界的明星人物。自帶流量廣告和資源的Manu Jain在業務管理之外,還通過樹山岩姿立小米植根印度,在印度研發,印度生產的本地企業形象,加深印度人對小米的好感。

不光是這樣總理莫迪也接見雷軍,雷軍也送小米的手機給莫迪使用,使得小米這個品牌在印度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題外話:現在很多印度人認為,小米就是印度品牌。

產品性價比高

目前,印度手機市場的主流產品價格範圍在 5000 -20000 盧比之間,摺合人民幣大約為500 - 2000 元。

而小米在這個價位內有不少手機型號可以選擇,加上小米進軍印度時互聯網處於早期階段,享受了不少印度電商競爭補貼的紅利。在排燈節期間,電商進入瘋狂打折季,僅僅18天就銷售出100萬台智能手機,小米手機一騎絕塵,幾乎壟斷印度智能手機線上市場約50%的份額。

總的來說,小米在印度市場能夠取得成功,不僅是因為自身的實力,把握機遇也同樣重要。最近這段時間,國際政治局面變得有些動盪了,而許多國家原本比較要好的關系,同樣是變的比較僵硬起來。就像是現在我們中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也算是兄弟國家了,以前我們國家也沒少援助過印度,但是現在二者的關系卻是有些差了,甚至於現在印度都開始大幅度的抵制「中國製造」!

其實之所以會如此,都逗絕是繞不過兩個,那就是「利益」了。因為我們中國一直都是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製造業已經是深入海外,可以說國外許多的產品都是繞不過中國製造業,而帶來的收益自然是非常可觀的。而印度同樣是有著大批的廉價勞動力,自然是看中了這一塊肥肉。

也是因為如此,如今許多中國製造的商品都是遭到了眾多印度民眾的摔砸,尤其是那些高 科技 的產品更是主要被針對的目標。原本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在印度是非常歡迎的,畢竟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不但功能十分的齊全,價格也並不算是非常的昂貴,因此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國產的手機自然是首選了。

不過現在國內許多品牌的手機都是受到了抵制,只有一個品牌除外,那就是小米了!可能許多的對此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小米獨獨就例外呢?其實印度的銷量本來就占據小棗敏米在海外銷量的一大半,而為了不損失這個銷售渠道,小米也是特意的將

「Made in India」的標語打在店門上,以此來打感情牌!

然而這件事也是引起了國內許多網友的熱議,不少的人就認為小米這樣的做法真的是為了賺錢節操都不要了。但同樣也有人認為,小米在印度本就有著代工廠,製作的零件大部分也都是來自於印度,說是

5. 印度軟體很厲害嗎常見的軟體哪些是印度的

印度不是軟體很厲害,是軟體外包很厲害,印度沒有幾乎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產品,不過大家所熟知的WINDOS確實主要是印度人寫的,只不過微軟拿下之後占據了主導地位,大家對這些不了解而已。

一分為三看待中美印IT互聯網行業

總體來說,美國是軟體行業厲害、互聯網行業也厲害,美國人不論是做系統軟體、應用軟體,或者我們換個話說,就是不管是做行業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應用生態搭建,美國都是當今世界工業水準最高的。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教育和人才引進計劃,全世界的頂尖人才都願意前往美國學習、生活、工作。

我國是傳統軟體一般,互聯網網厲害,這跟我們不善於創新但善於模仿有很大的關系,加上我們國家是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市場,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同時我們在互聯網行業採用相對封閉的政策,這就讓很多國外的互聯網巨頭比如Google、Facebook就不能很好的進入中國市場發展,反過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可以很好的模式創新,所以我國互聯網發展好。傳統軟體創新難度比較高,因此我們也很難發展起來。

印度是傳統軟體很強,但互聯網一般。印度傳統軟體很強的原因是印度的外包很厲害,反過來印度採用相對開放的互聯網策略,國際巨頭進入印度市場之後不受政策的限制,巨頭紮根之後,創業公司就很難從這些領域殺出來。因此印度傳統軟體行業不錯,但是互聯網行業一般。

印度是軟體「富士康」,准確地說是外包厲害

印度的軟體行業就跟我們國家的代工廠一樣,在性質上有類似的地方,只不過從產業結構來說,軟體產業更像是智力密集型企業,而代工領域更像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的軟體外包廠商,比如大名鼎鼎的TCS、Infosys、Wipro、HCL等等,都是行業里非常著名的,可以說就是軟體領域的富士康。

經過40年的發展,印度已經成為美國之外的第二大傳統軟體生產基地,全世界最大的外包軟體生產基地,行業收入規模在2014年就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金,佔到了當年印度GDP的7.5%,這些收入佔比中,海外收入佔到了691億美元。

在美國微軟、甲骨文、IBM等眾多傳統軟體巨頭的影響下,美國軟體行業基本上很難誕生太多原創軟體巨頭,只能盡可能尋求做巨頭的外包,做行業的補充,這一點跟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同樣由於印度採用的是相對開放的互聯網策略,導致了印度很難發展起來自己太多的互聯網企業,這一點印度跟除我國之外的國家也類似,Google、Facebook、Amazon等巨頭已經在印度很好的紮根,很難殺出一個競爭者。

印度有個大名鼎鼎的IIT、印度擅長培養職業經理人

不是說印度理工真的比美國名校強,但是印度理工的教學體系和美國無縫連接,同時印度理工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工程師文化,這讓印度人在美國矽谷如魚得水。

印度之所以擅長培養軟體和互聯網人才,主要還是因為印度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IIT,印度理工是全世界錄取率最低的學校之一,在印度有個謠言說,只有沒辦法被IIT錄取的學生,才會去美國的MIT、Stanford、CMU、UCB等著名的IT名校。即使是謠言,這也側面反映了印度理工在印度人民眼裡的地位。

IIT之所以強,主要還是兩個因素,印度是全英文授課,甭管人家讀音多麼怪異,他們的學生都是直接使用英文教材,縮小了跟英美教育的差距。同時IIT有著強大的工程師文化,幾乎就是以培養工程師為主要目標,印度的工程師文化是要遠遠超過國內的,甚至很多方面比美國還要瘋狂,要知道工程師文化在MIT、Stanford已經很強了,但是這一點在印度更為明顯。在印度人眼裡做工程師,就意味著可以去美國矽谷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不少的印度人眼裡,在印度IIT、班加羅爾大學為代表的學校讀完本科,接著去美國Stanford、MIT為首的名校讀個碩士,最後在去一些商學院拿個MBA的學位,基本上就是沿著工程師向職業經理人轉變的過程。微軟CEO納德拉、Google CEO皮扎伊都是印度人。

生活在中國的吃瓜群眾其實很多時候看不上印度的,但是不得不說在軟體領域,甚至IT領域,印度挺厲害的。且不說微軟、谷歌等知名的互聯網公司CEO都是印度裔人(這點上就已經領先中國,目前沒有華人或者華裔擔任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聯網 科技 公司CEO),更重要的是據說美國的軟體50%交給了印度外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印度人,美國軟體公司會停業。

但是網路上卻有另外一種聲音,說印度的軟體業發達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為什麼這么說呢?

1 .缺乏巨頭公司和頂尖人才

不管是微軟還是谷歌,或者阿里巴巴等,都不是印度的公司,而是中國和美國的。而且在頂尖人才這塊,不管是谷歌的CEO,微軟的CEO,其實都只是印度裔,並不是印度人,說到底已經算是人家美國的了,不是印度的。

印度雖然號稱「世界的辦公室」,軟體業確實非常的發達,服務於世界。但也不要過於拔高,畢竟從事的基本都是一些低端的軟體外包業務,缺乏核心競爭力。

2 .要稱霸軟體業,不僅是外包,更要看產業鏈資源

簡單講,想要再軟體業領跑全球,必須吸引真正掌握軟體核心技術的人才,以及培養或者孵化出像微軟和谷歌這樣的軟體公司。同時對軟體業的產業鏈掌控能力也要夠強,比如軟體業息息相關的半導體等產業。但實際上,而要完成這些對中國來說都困難重重,更何況印度呢,簡直就是難於登天了。

3. 人才外流到美國非常嚴重

印度確實能夠年產數十萬軟體行業人才,尤其是碼農,但是可惜的是,印度並不具備匹配的軟硬體歡迎吸納人才,往往頂尖的人被吸引到美國去了,甚至未來還可能被吸引到中國來。

培養人才和能用到人才是兩碼事,前些年不也在討論中國人才外流到美國去,但實際上對著中國經濟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有迴流了,甚至還將研究院建到美國。但目前印度還做不到,還需要時間。

4. 但並不意味著印度沒有優勢

尤其是在美國,印度人和印度裔更團結,喜歡抱團作戰,這其實是一大優點。

簡而言之,一個國家的產業水平和綜合國力密切相關,只有經濟實力強的國家才能培養和留住人才,畢竟教育交通和醫療的配套,甚至是居住環境都和經濟實力密切相關,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軟體業不能形成氣候的根本原因。

上初中那會,地理老師給我說,你們千萬不要小瞧印度。實際上,我們中國就硬體厲害,反而沒有印度在軟體方面的優勢。 確實,印度的軟體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頗有地位的存在。甚至於,你會發現,微軟,谷歌等等CEO都是印度人,並且還畢業於很出名的一所印度學府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IIT!

實際上,印度軟體雖然在很早之前表現出色,然而現在的印度軟體事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曾經的優勢已經漸漸的消失。

雖然,在1999年印度成立了IT產業部,也就在那幾年,印度造就了各種軟體奇跡。

然而,你必須要看到,印度看似軟體出色,實際,印度只是軟體外包產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為有無數個軟體產業園,全球各大軟體巨頭遍布於此,主要承包軟體開發業務,這並不是他們軟體厲害,只是形成了產業規模。

可是,我可以給你說:

實際上,印度的fosys、薩迪亞姆計算機服務公司和HCL技術公司,基本都是印度的外包軟體公司,確實他們很強,可惜就像富士康一樣,天天在給外國品牌打工而已。 我實在找不到,我熟知的印度軟體。

前段時間印度封殺上百款中國的APP沸沸揚揚,很多印度人那時發現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那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那麼多的常用軟體背後居然都是中國血統,印度本土企業居然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不過不得不承認印度的軟體產業還是相當具有實力的,但是也只局限於項目外包,至於其他方面則是爛的一塌糊塗。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

本土經濟依舊非常落後

如果大家對互聯網行業關注比較多就會發現,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 科技 的進步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比如我們最有優勢的移動支付,如果不是4G網路以及手機走進千家萬戶,那麼我們很多人依舊只能使用現金,移動支付也很難發展的起來。

印度國內目前是什麼情況呢?從整體上看經濟建設依舊十分落後,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還處於沒電的地區;不少人還在貧困線附近掙扎,每天只能維持溫飽;截止到2019年,印度的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也不足30%,買不起智能機的更是占據絕大多數。沒有智能手機和電腦,那麼這也就意味絕大部分的印度人都無法成為印度互聯網公司的有效用戶,

這個因素嚴重的制約了印度互聯網企業的發展。

如果本土企業不能在國內站穩腳跟,並且積累到足夠的用戶資源以及資金,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實力向國外發展,這也是其他國家很少有印度軟體的重要原因。

印度的人才大量流失

這也算是印度本土網路企業發展不起來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人才大量的流向國外。據相關數據顯示印度是全球人才外流最多的國家,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才流向了國外,並且大部分都不再回來了。人才的流向主要是美國,許多行業巨頭內部都有印度高管的身影。

其實這也比較好理解,一個人才如果留在國內,本土的企業基本上沒幾個像樣的,最多也就是把一個外包公司做大做強。如果去國外呢?不止意味著更高的薪酬,並且還有更大的舞台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兩者取其一的話,肯定是出國更加讓人心動。

不過這也算沒辦法的事情,現在擺在印度面前的就兩條路,選擇快速發展本國經濟或者是給人才提供足夠多的福利政策。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上印度並沒有對人才流失表現出足夠高的重視,自然也就對這兩條路興致缺缺。印度的互聯網人才如果不想在國內做外包,那就只能出走國外,那麼人才流失的現象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印度本土企業缺乏創新

其實從大局上看印度的軟體外包雖然每年從國外賺取了足夠多的利潤,但是也對印度互聯網行業造成極大的傷害。

軟體外包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我認為是缺乏創新性。只需要拿到客戶的需求,全部按照要求來就完事了,完全沒有什麼需要創新的地方。印度互聯網企業參與外包的數量越多,能夠自主研發的企業自然越少,空白的國內市場自然給過其他國外的企業可乘之機。

在印度封禁我國數百款APP後,印度出現了大量的山寨APP,不止在功能上完全相同,甚至連產品的logo都大體一致。比如我圖片中展示的就是我們熟悉的茄子快傳的山寨版,基本上十多個APP在logo上都沒明顯變化。能這么沒臉沒皮的完全復制,也就是沒創新性的印度企業能乾的出來了。

總的來說印度能出現互聯網巨頭的概率遠小於中國,除非未來印度國內的互聯網環境能夠得到極大的改善,企業也能更加註意國內市場,否則他們的互聯網企業永遠都是被外包的打工仔。

印度軟體外包業務很多,在美國很多 科技 簽證給了印度的IT工程師,微軟和谷歌有不少印度的IT工作者。印度軟體主要於出口銷售。由於大力發展外包軟體,本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

常用的軟體,windows有印度編程人員參與開發。

印度的軟體並不厲害啊,軟體設計流程中比較重要的架構和函數庫印度都不行,軟體相當於蓋房子,中國的高級程序員做的是設計、規劃、架構方面的工作,但這些工作做完了,還需要和水泥、需要搬磚、需要壘磚、需要抹灰……這些工作誰來做呢?當然就交給印度的程序員來做。

為什麼印度人搬磚會發達呢?全靠歐美給印度定向做的產業轉移,把軟體搬磚業外包給印度來做,而且是給印度的班加羅爾做,其它地區的人民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即便如此印度人幹得也並不怎麼樣。從產品角度來說,蘋果的iOS和Mac OS外包給印度人開發之後bug滿天飛,被用戶戲稱為咖喱味系統。從答主本人的生活經驗來說,印度碼農簡直就是災難,代碼寫得一點都不標准,維護難度直接上天,溝通又十分困難,操著奇怪的口音,態度又十分懶散,發他們郵件,從來沒有當天回的,拖個二三天不是個事,即便聯繫上了也是各種扯皮,說真的,印度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沒有契約精神的種族。

至於在矽谷的地位,例如在微軟,寫程序的不是代碼寫得好就行了,同時還需要處理好和團隊成員溝通並且向上級主觀解釋自己工作價值的任務。阿三哥程序員代碼寫的雖然不怎麼樣,但人家阿三哥能夠在職業上一心往上爬,會表達會展現自己,而且非常抱團和排外,只要有一個阿三混到了高層,馬上手下就會全部變成阿三。阿三的IT工程師編程能力不強沒關系呀,人家只要會和上面的高層領導做好溝通,然後按照理解把這些任務具體分配給底層的碼農去完成就OK。

很多人對印度的印象就是臟亂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的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極其出色。

據相關數據統計:矽谷的工程師中三分之一的都是印度裔,美國的高 科技 公司中有7% 的總裁就是印度人。

全球500強的企業中,印度籍的CEO是外籍CEO中數量最多的。包括谷歌、微軟的CEO。而印度人在矽谷創建的公司占矽谷公司的比例是15.5%。

印度的大學;印度理工大學,世界上最難考的大學之一,只是很多畢業生畢業後都去了美國矽谷深造。

印度的軟體公司,大多都是外包,從事著軟體外包的工作。比如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中很多部分都是印度人開發完成的。也就造成了印度軟體的落後。

印度比較大一點的軟體公司有Infosys、薩迪亞姆計算機服務公司和HCL技術公司等。但是其軟體產品卻是不怎麼出名。

正好對你這一行比較了解。

印度的IT行業比較發達,而且例如新加坡、美國很多IT企業的高管、部門的Leader也都是印度人。印度人一個特點是無論英語說的怎麼樣,非常敢說,而且比較抱團。

再說說印度的IT,他們貧富差距比較大,這個行業也是比較賺錢,而且能往外走的行業,所以有些大學生甚至高中生會參加IT的培訓。學習努力刻苦。但他們開發軟體的效率不如中國,一個很小的需求要很多天才能完成。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的速度是遠遠快於他們的,無論是從電商還是從社交等方面的軟體來看。

那常用的軟體中國人用的比較少,他們的軟體開發的交互體驗,不一定適合中國本土的用戶。

印度是軟體服務業發達。

windows等美國軟體或許就有印度程序員編寫的代碼,但windows並不屬於印度軟體。以程序員身份進入軟體公司編寫軟體代碼,和作為公司老闆經營一個軟體品牌,完全是兩碼事。

中國國內確實沒有見過印度品牌軟體。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本身有很強的it需求,用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些都是由中國本土it企業完成,沒印度什麼事。

印度所謂的軟體業其實就是歐美軟體公司的苦力,干最臟最重最沒技術含量的活。

6. 印度主要的運營商主要是什麼網路

印度主要的網路運營商有airtel,vodafone,跟聯通移動差不多,從16年12月份開始有4G了。還有idea,TATA,類似於電信。

Bharti Airtel運營商是印度3G和4G速度最快的,其3、4G速率分別是4.77mbps和11.53mbps。而運營商Reliance Jio的網路擁有最高的4G網路可用性評分。而印度沃達豐則擁有最低的網路時延。

Bharti Airtel4G平均下載速度為11.53Mbps,沃達豐的為8.59Mbps,Jio的為3.92Mbps。沃達豐4G和3G的網路時延分別為54.27ms和83.7ms。

(6)印度移動互聯網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擁有 4.6 億互聯網用戶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線上市場。它還是擁有第二大移動用戶數量的國家和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且新互聯網用戶數量也在快速增長,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啟用數據功能的手機的普及。

該地區移動端鏈接的覆蓋率是86%,並且在2018 年,移動設備在網路使用時長上的佔比將漲到73%——2017年這個數據是 70%。

在政府對市場競爭的扶持和對消費者的補貼支持下,擁有一款智能手機對於用戶來說的負擔越來越小。根據TRAI數據顯示,該國移動數據使用量在三年間增長了15倍,從2014年底的平均每人每月 0.26 GB提高到2017年底平均每人每月4GB以上。

閱讀全文

與印度移動互聯網怎麼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和中國錢哪個貴 瀏覽:339
越南的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瀏覽:248
印尼狗頭是什麼樣的 瀏覽:178
伊朗意外擊落飛機會有什麼後果 瀏覽:723
印度冰鎮芒果怎麼樣 瀏覽:325
杭州英國本科留學費用多少 瀏覽:917
印度比英國大多少年 瀏覽:42
中國在哪個省有豬肉 瀏覽:491
中國空心村人口多少 瀏覽:713
越南軍隊經商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210
伊朗100紙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755
塔巴尼奧港在印尼的什麼位置 瀏覽:327
越南話說普通話怎麼說 瀏覽:844
印尼草本沖劑怎麼樣 瀏覽:21
印度光伏為什麼要強制認證 瀏覽:265
中國發射中星9b衛星有什麼意義 瀏覽:374
紙幣中國紅怎麼樣 瀏覽:818
英國王室資金怎麼來的 瀏覽:542
英國偽造身份判多久 瀏覽:478
英國最容易找什麼專業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