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延至2024年,目前印度航天器研發發展如何
印度航天器的研發發展並不理想,並且還存在嚴重依賴國外技術支持的問題,除此之外,印度航天器還存在研發速度過於緩慢的問題。
在看到印度推遲載人航天發射計劃後,很多人也對印度的航天器研發水平有了一些了解,雖然印度這些年大力發展航天事業,但是卻並沒有取得過太多明顯的效果。
由於印度的基礎工業發展非常脆弱,這使得印度在航天器的研發發展上,也並不可能取得太理想的水平。因為航天器的水平是一個國家整體工業的集中體現,正是由於印度的基礎工業水平較為薄弱,所以才導致印度的航天器總是出現問題。
⑵ 印度作為最神奇的國度,他們的航天技術到底如何
我認為印度的航天實力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占據第二梯隊的頭把交椅。
絕大多數人在關注航天技術的發展時,都會把主要目光聚焦在中美俄這三個國家上,但實際上,在中美俄之外,印度的航天技術發展也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水平。不過大多數人對於印度的航天技術發展並沒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導致大家對於印度航天技術發展才會感到如此陌生。
在航天技術領域,中美俄三個國家絕對屬於第一梯隊的檔次,而在這三個國家之後,其他國家在航天技術領域確實存在著很多的缺陷。不過這並不代表著印度的實力就沒有亮點的地方,憑借著多年的快速發展,印度的航天科技實力完全能夠躋身世界第二梯隊的水平。
⑶ 印度一箭36星成功發射,它為何如此痴迷一箭多星技術
因為印度航天局希望能夠在航天技術領域一蹴而就,就如同我國一樣,在航天技術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航天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需要依靠國家的綜合實力來體現。單單依靠模仿其他國家完全是無法做到的,模仿其他國家的製造,只能夠起到短期之內的效果。因此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方面的研究,完全是獨立自主完成的。一方面是考慮到國家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西方歐美國家對我國展開技術封鎖的主要原因。
根據印度時報媒體報道,印度航天局在近期成功發射了衛星火箭。不同以往的衛星發射,此次衛星發射火箭做攜帶的衛星數量已經達到了36個。並且成功發射到了太空當中,也已經到達了預定的軌道。因此印度航天的技術,相比於之前而言,的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⑷ 從一箭104星到一箭36星,印度航天究竟摻雜了多少「水分」
我個人認為印度航天並沒有摻雜水分,因為這次發射的36顆衛星,每顆的重量都比之前發射的104顆衛星重。
總的來說,印度的航天技術沒有摻雜任何“水分”,印度的航天技術的確是不錯的,不要以為印度真的一無是處。
⑸ 印度是個窮國,為什麼感覺航天技術發達
因為印度和俄羅斯聯手了。
在開發高推力火箭發動機方面,俄羅斯具有強大的能力,包括美國開發的運載火箭模型,以及從俄羅斯購買的發動機。印度在太空技術上的長期發展與俄羅斯的合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美國不希望看到這種合作。美國在美蘇之間的太空霸權時代取得了勝利,其中包括月球和太空梭的發展,這使美國在太空探索方面超過了蘇聯/俄羅斯。印度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大國之一,高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發展是最大的法寶。從GSL-MK3運載火箭的發展來看,與俄羅斯的合作是最便捷的方式。近年來,印度在許多高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進展,其中包括戰斗機的開發。目前,印度還計劃在未來發展隱形戰斗機。印度還具有發展核潛艇和航空母艦的能力,並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突破。推力火箭發動機和地外天文探測器的發展使印度充滿信心。
⑹ 印度整體不那麼發達,為什麼感覺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在2019年的「月船2號」失敗以後,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啟動「月船3號」計劃。「月球3號」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實施,以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我國之後,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事實上,印度的經濟還很不發達,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整體工業實力也不強,但印度的航天技術能夠排在世界前5名。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第二,印度一直有一個世界強國夢想;第三,印度在建國以後,學習蘇聯模式,對軍工業與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投入很大。
1.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以2018年為例,印度人均GDP只有不到2000美元,GDP總量卻有2.73萬億美元,並連續5年取得了7%以上的高速增長。航天計劃動輒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投入,能夠支撐得起的國家並不多。嚴格地講,航天技術與科學技術水平有關,更與經濟總體實力有關。盡管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總體經濟實力不弱,有錢投資到航天領域。
4.印度航天領域發展現狀。觀察室為何認為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能夠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在航天領域確實卻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個區域衛星導航系統IRNSS,共計有7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印度本土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進行導航與定位。此外,印度達萬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實現了「一箭104星」,雖然有101顆衛星都是納米衛星,但這種向太空撒大豆的行為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
⑺ 印度航天技術有多牛
在科學界中,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載人飛船的技術可以說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期待和要求加入這強大的工程之中,但是限於自己的科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的缺乏性,所以想要加入一個航天大國的夢一直是大問題。而印度就是一直想加入該行列的人,印度的航天技術有多牛?
有個問題就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直在壓縮預算,與全球的同行相比較,印度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對於未來的火星任務來說,預算僅只有7800萬美元,低於典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和營銷成本,可想而知印度在這方面的資本復出可能是不足的,還是令人擔憂成功性,如果ISRO的預算預測成立,它的第一次人類太空飛行將消耗大約相當於NASA在單一太空天文台上花費的七分之一,即96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成本,我們是不敢想的,低到嚇人,我們也期待印度如何去實現
⑻ 印度航空水平差,為什麼能夠一箭多星甚至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呢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老厲害了,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我國之前有過一次火星 探索 計劃,但是搭乘的是俄羅斯的火箭,後來變軌失敗沒過去。
如果這是「看誰飛得遠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顯然印度贏了。
印度還有一箭104星的成就,如果這是「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那麼也是印度贏了。
但是如果比較「誰家火箭運載能力大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抱歉,印度最厲害的火箭相當於我們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運載能力和我國長征二號捆相當,後者於1990年7月首次成功發射,於1995年退役。印度目前最大運載能力是近地軌道10噸;我們的長征五號是近地軌道25噸;美國剛發射的獵鷹重型是60噸;美國的土星五號是近地軌道120噸。
哦對了,補充一下,雖然人家運載能力低,但是人家起飛重量大,基本上全球頂尖了。也就是說,大塊頭,小力氣。
這么比,我們的確落後美國幾十年,印度嘛,呵呵。
哎?運載能力是啥,不是飛得越遠越厲害嗎?你要這么比,那麼美國的大力神運載火箭把旅行者一號早就飛過冥王星了,幾百年以內估計美國都是完勝的狀態。
而送旅行者一號飛那麼遠的大力神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概只有13噸。換個說法,我們要想把印度發射的那堆跟磚頭塊一樣大小的衛星呼啦啦送到火星,也做得到。但是沒啥意義,既浪費錢也打亂了計劃。
而且印度至今沒有自己的載人航天,沒自己的空間站,也沒有自己的登月。原因就是沒錢,錢都去哪了?當然花在「看誰飛得遠,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啦。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的確有很大的優勢,他的技術來源很廣泛,基本可以吸收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所以只要印度經濟跟上來,有錢了,那麼是非常有能力超過我們的。這不是么,最近人家說要玩太空梭了。
印度航天 科技 水平並不算差,前兩年創下了一枚火箭發射104顆衛星的記錄,打破了俄羅斯之前保持的37星的記錄,在未來也可能成為他們的一個特色。
說起印度一般人印象可能不怎麼好,實際上很多牛人也確實覺得印度不怎麼好,他們至今沒有統一度量衡,工業化基礎薄弱,很多裝備主要靠進口,國內環境還比較混亂。但印度與西方國家關系還可以,很多設備造不出來卻可以買回來。航天 科技 的發展,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是分不開的,印度雖然完成了一些成就,但以後航天 科技 的發展個人不大看好。
印度目前有能力自行發射衛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航天實力是不錯的。一箭104星很厲害,不過實際上只是發射了一枚700多公斤的主衛星,其他103枚衛星加起來也就600多公斤,是很小的衛星。這對以後印度商業航天發射有一定的幫助,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功能多樣體積龐大的衛星,一箭多星發射「納米衛星」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工業基礎的薄弱很大的限制了印度航天的發展,印度最大的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噸,我國長征五號目前是25噸,是現役世界第二(或第三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印度運載火箭的起飛質量卻快趕上我國長征五號了,也就是說印度的火箭很笨重,塊頭大力氣小。這就是整體技術水平和工業化基礎不足的體現。
印度之所以有時叫開掛民族,似乎一直對這個稱呼情有獨鍾。開掛民族有時候真的會做出許多讓世界驚掉下巴的事。
所謂一箭多星,是指航天火箭發射時一起攜帶多顆衛星。一箭多星的發射運用,打破了傳統一箭一星的傳統,是一種高效的,大大節省經濟的發射方式。 。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志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幾個國家。
2017年2月15日,印度一箭多星打破俄羅斯創下的37顆衛星世界記錄,打破中國2015年一箭20顆衛星亞洲記錄,為104顆,目前世界最多記錄。
其實,印度能一箭發射104顆,並不能說明印度在航天領域就超越了我們老牌大國。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笑,印度一箭104顆衛星, 雖然衛星數量非常多,但實際上那麼多衛星加起來總重僅有1.38噸,要知道我們的天宮一號就重達8噸,這些衛星中只有三顆是自主研發,其它都是來自國外。
其中最大的一顆是印度自主研發的遙感衛星,重量700多千克,其它的衛星都屬於幾十千克甚至幾千克大小的微小型商用衛星。有網友戲稱,印度的衛星就像些玩具。
所以印度目前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型運載火箭,但不可否認的是,開掛民族在多彈頭分導上還是比較牛的。
要是把我們的天宮一號質量全部換算成這些小型衛星。那麼我們可以發射它最起碼六倍數量的衛星。數量多並不代表就領先世界。水分含量太多。
科學疑惑篇@ 印度航空發展情況怎麼樣?
從1963年印度建立發射場,到1967年印度發射第一顆衛星,再到1968年印度建立空間研究組織!印度這個被譽為開掛的民族,在上世紀對航空的發展就非常的迅速與強勁!雖然早前多數衛星的發射都是由美國,歐洲國家等代為發射,但是印度也確實在一些領域默默趕超著各國!比如2013年印度成功火星探測衛星,以及2017年成功發射了一枚"一箭104星"火箭,也是震驚了不少國家哈!
在這里解釋一下什麼是"一箭104星"火箭?簡單地說就是發射一枚運載了104顆衛星的火箭!此前的記錄還只是由俄羅斯保持的"一箭37星"!印度直接運載104顆!還有印度居然可以發射火星探測器?要知道絕大數國家都還沒敢嘗試!
那麼可不可以說印度的航空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了呢?
科學解疑篇@ 印度航空 科技 水平整體怎麼樣?為何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和一箭多星?
先說說印度的"一箭104星"情況!當年印度發射的一箭多星,攜帶的是一顆印度自己的重達700多公斤的衛星和103顆共計664公斤的納米衛星,印度本身只有3顆,美國多達96顆,其它是別國衛星!國際空間專家表示發射一箭多星能夠節約一大半的運載費用等等!而且這種技術也被一些國家認為是沒必要的做法!
因為一箭多星技術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而且運載能力也低,火箭推力也低!我國專家曾經表示過這種技術運載的推力只有1.5噸而已,涉及多星分離,只要不發生碰撞就可以了!而且印度利用這種技術給外太空製造了很多的"太空垃圾"!換句話說就是,印度發射的很多衛星似乎不都是有用的!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競爭而為之的做法!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提倡!
如果以低廉節儉的角度去看印度航空,那麼確實能夠做到以低於其它國家60%左右的價格運載衛星!但其實這也是印度國內勞動力太過於廉價而導致的!其實我們國家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只是沒必要運用而已!畢竟我國外太空空間站已經有相當規模,沒必要運用這種小規模,低運載的方式去應對火箭的發射!
而且印度有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是依靠美國,歐洲等國家的(以及上面提及的火星探測器也是),並非自家技術,所以和中國的獨立自主相比弱太多了,只是印度啊三喜歡炫耀而已!我國比較低調,默默發展!
所以綜上,印度沒有全球定位,沒有大推力火箭,更沒有載人航天等等!所以最多隻能算是國際第二階梯的航天領域國家,比起第一階梯的中國,美國,俄羅斯!
科學科普篇@ 關於航空的知識:
1丶航空與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航空是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具為飛機。航天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太空中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是為火箭、太空梭等。
2丶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包括導彈)製造,比反復多次重復使用的飛機製造要相對容易些。
3丶印度在航天領域為二流國家,在航空領域屬不入流的國家。
科學家早就說了,我們的航天 科技 水平,和世界頂級水平還差20年。換句話說,國足水平也差不多。我們音樂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歌曲,落後標榜20年,我們的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還差20年。我們的頂級大學和世界頂級名校還差多少年?
說明一箭多星並不是什麼多牛逼的技術,基本上能發射衛星的都會,至於發射探測器到火星,難點在於遠程測控,這個問題美國幫他解決了,其他工作,就和發射一個普通衛星差不多,並沒有很大的難度
這個問題不能只看錶面。雖然能一箭多星,那也要看成功率,你發個幾十次,難道不能成功一兩次嗎?只吹那成功的一兩次,那些失敗的呢?
再說發射探測器去火星,我覺得,外表意義多過實在意義,沒什麼用,只能騙騙國內民眾,浪費錢財!
人家的水平哪裡差?差在哪裡?你從新聞上看到的嗎?
⑼ 印度航天發展突飛猛進,一箭36星成功發射,這是個什麼概念
這個意味著跡大沖國家發展的越姿殲來越好,同時也說明了印度的航天技術有很強的發展,這證明仿升了印度的航天實力可以領先世界
⑽ 印度多次一箭將29顆衛星送入太空,印度為什麼如此痴迷於一箭多星技術
這標志著印度航空工業的進步,全球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無非就是中美俄、印度、日本以及歐空局,所以,這是一種強大能力的標志,對於這種標志,印度作為亞洲國家,一心想著要爭第一,這不,一箭發射29顆衛星,不僅創下了他們自己國家的記錄,也創下了亞洲記錄,打破了我國一箭20星的發射記錄。
不僅是印度喜歡一箭多星,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有商業發射的需要都會優先選擇一箭多星發射方式,這可以將利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到火箭的運載能力的剩餘餘量,另外一個就是商業發射的衛星通常為微、小衛星,質量在1000kg之下,也只能選擇一箭多星的方式,否則太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