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洋季風時間
一月盛行東北季風;7月盛行西南季風。
㈡ 北印度洋盛行什麼風
印度洋冬季盛行東北季風
夏季盛行西南季風
由於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變化 夏季東南信風帶北移 越過赤道 由於地轉偏向力方向的改變相右偏轉 成為西南季風
冬季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 風從陸地上冷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吹向海洋相對低壓地區 同時印度也受東北信風帶控制
地理這種問題真是不好搞懂啊
㈢ 印度半島夏季盛行什麼風
西南季風。印度大部分處於北緯10°~30°的低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北有高山阻擋亞洲中部的冷空氣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熱帶季風氣候最顯著的特徵是一年可分為三季。3至5月的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至10月的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雨水,降水量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到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印度的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雨、旱兩季。
印度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為旱季。
㈣ 印度洋盛行上升流是什麼季節
印度洋盛行上升流早夏季。
索馬里半島南部沿岸上升流拆槐最強烈的時候,北印度洋地區的季節是夏季。
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或運風,西南季風帶走表層海水,海底海水上旅團友升補充形成索馬里寒流。
㈤ 北印度洋季風環流
成因:北印度洋由於受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夏季在西南季風的影響下形成順時針大洋環流圈,冬季在東北季風的影響下形成逆時針大洋環流圈。
方向:北印度洋海區因受季風環流(熱帶季風)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海水向東流動(順時針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動(逆時針方向)。
影響:冬季風,寒冷乾燥、降水少;夏季風,溫暖濕潤,高溫多雨。
具體成因:
在印度洋北部,由於海域狹窄,東北信風不十分發達,因而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以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所造成的熱帶季風卻佔了優勢地位。
從10月至來年的3月-4月,亞洲大陸被強大的高壓所籠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東北季風,孟加拉灣的海水流向西南,南繞斯里蘭卡島,與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道,形成了東北季風洋流。
隨後,它沿索馬里半島沿岸南流,形成索馬里暖流,並匯合北赤道暖流,在赤道附近轉折,沿赤道東流至蘇門答臘島,形成相當明顯的赤道逆流。於是,在北印度洋海水呈反時針方向流動,為氣旋型的大洋環流。
從5月到9月,西南季風盛行,海水運動的趨勢大致與冬季相反,向東或東北流動,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風作用下越過赤道,進入北印度洋,沿索馬裏海岸向東北流動,形成索馬里寒流。
爾後,海水從阿拉伯海向東繞過斯里蘭卡島西海岸南下,與南赤道暖流匯合,使其得到加強,而赤道逆流就不復存在了。於是在北印度洋,海水沿順時針方向流動,為反氣旋型的大洋環流。
㈥ 推測北印度洋季風洋流使馬六甲海峽表層海水流向具有什麼樣的季節變化
1、終年由東南流向西北 馬六甲海峽溝旁慶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潮汐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潮波的雙重影響,以印度洋潮波為主。馬六甲海峽的海流,從近年來我國和新加坡出版的航路指南看,海峽中的海流流向一年之中西北流占優勢,11—4月流向較穩定,南北流頻率佔33-66%,5—8月流向穩定性差,西北流頻率約佔33%。在海峽東口,由於島嶼較多,水道縱橫交錯,海流較復雜,海峽西口,在韋島與布臘斯島、珀鳥納蘇島之間的孟加拉海峽,寬約11海里,水較深,是西來船隻到馬六甲海峽的最佳航道,通常有西北向海流。據近年英國出版的印度洋航路海圖,給出了1—12月份的水文氣象資料來看,除海峽兩端的東、西口,易受季風的影響外,在海峽內影響甚小。東北季風時期:東口附近流向向南,西口附近的北部,流向西南。西南季風時期:東口附近流向偏北;西口附近剛北部,流向偏東或東南。在海峽內,一年四季為西北向流,流速冬季較大,夏季較小。2、馬六甲海峽洋流為補償流
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度洋和我國南海之間,會受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和我國南海沿岸流的共同影響。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大家很熟悉:11月-次年3月冬季洋流呈逆時針,5月-10月夏季洋流呈順時針。北赤道流自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附近向西,向斯里蘭卡南緣和阿拉伯海南部流,馬六甲海峽出現補償流,但補償流主要還是赤道逆流。南海的冬季洋流靠越南和馬來半島近岸向南,絕大部分海流經卡里馬塔、卡斯帕海峽流入爪哇海,少部分海水進入馬六甲海峽。夏季與冬季相反,洋流到蘇門答臘附近,大部分越過赤道向南匯入南赤道流,小部分進入馬六甲海峽,同時南海的沿岸流隨西南風向東北,造成馬六甲海峽的海流由印度洋流向太平洋。應該指出的是馬六甲海峽地處赤道無風帶,風平浪靜的時間很長,所出現的洋流不應歸入風海流一類,而是補償流才對。3、馬六甲海峽洋流流向季節變換
登宇地理工作室:有一年高考題出現過,根據學生的能力,只能作出一般的推斷:作為季風洋流的補償流而存在,流向夏季表現為從西北向東南,冬季相反。4、馬六甲海峽的海流
馬六甲海峽海水的總體流向是終年從東南向西北流動,但流速較慢,平均流速2海里/時。馬六甲海峽褲啟喚海流的流向是建立在赤道附近洋流自東向西流的大環境下,是赤道暖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馬六甲海峽地處赤道低氣壓帶,風力微弱。在6月~8月盛行東南季風的日子裡,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風,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從阿拉伯海到孟加拉灣,甚至部分進入到馬六甲海峽西北部,這時是馬六甲海峽海流最弱的時候,大約1~2海里/時,在12月~次年2月的時候,西北季風使北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馬六甲海峽海流補償北印度洋海水增強,這時正是馬六甲海峽海流最強的時候,流速2~3海里/時。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馬六甲海峽海流在吹東南季風時,即順風時,海流更慢,逆風時,反而更快。但胡凱是,總體上,海流速度差別不大。多數時候仍顯得風平浪靜。
㈦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冬季風是東北季風,是由於大陸冷高壓底部的東北風形成的;夏季風是西南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西南風和南半球越赤道氣流疊加形成的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哪個對印度南部影響大夏季風對印度南部影響比較大,因為冬季從北部來的冬季風,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擋,大大削弱了冬季風的強度,而且印度南部靠近海洋,從海洋吹來富含水分的空氣,遇到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形成地形雨,造就了世界雨極-乞拉朋其。年降雨量是世界第一。
夏季風冬季風分別源於哪裡?夏季來源於赤道兩側,冬季來源於地球兩極
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和夏季風分別來自?亞洲南部沒有真正的冬季,不能用冬季風和夏季風來說明。
10月到第二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來自亞洲內陸,6到9月盛行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
什麼是冬季風和夏季風?冬季風與夏季風是由於大陸和海洋在冬夏兩季的氣壓差所造成的
夏季:海水溫度低海面氣壓高陸地溫度高氣壓低風由海面吹響陸地為夏季風
冬季:海水溫度高海面氣壓高陸地溫度低氣壓高風由陸地吹響海面為冬季風
冬季風是指季風地區冬季由大陸冷高壓吹出的風。東亞的冬季風現象最為典型,風力較夏季風強。在北半球的冬季由於西伯利亞高壓與阿留申低壓的相互作用影響而盛行西北風,即冬季風。
夏季風是指季風地區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的盛行風。由於夏季亞洲大陸上為一巨大的熱低壓控制,海洋上是高氣壓,氣流由高壓區吹向低壓區。南海夏季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海夏季風的爆發標志著冬季環流向夏季環流的轉變,也預示著東亞夏季風的來臨和中國雨季的開始。[1]它的活動不僅會對亞洲季風系統,而且會對北半球的環流和天氣產生重要影響。南海夏季風爆發日期成為每年全國/華南「汛期氣候趨勢會商」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而且隨著經濟、農業的發展,南海夏季風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特別是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
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和夏季風分別來自哪裡亞洲南部的冬季風來自亞歐大陸內部。(原因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冬季亞歐大陸上形成高壓,吹來自內陸的東北季風,特點是高溫少雨。)
亞洲南部的夏季風是來自印度洋。(原因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的影響,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特點是高溫多雨。)
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夏季風來自印度洋
海南屬於什麼亞的?東亞?季風是夏季風強還是冬季風強?是夏季風,因為太平洋的水汽會由夏季風帶到中國,降水受夏季風的影響.而海南離太平洋最近降水時間最長.
夏季風&冬季風中國的冬季風\夏季風中國位於地球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南部。由於海陸的物理性質不同,特別是熱力作用的差異,冬季亞洲大陸是冷空氣的源地,形成冷高壓,冷空氣從大陸向四周輻散;夏季陸地加熱迅速,形成熱低壓,暖濕空氣從四周海洋吹向低壓中心。這種冬夏相反的盛行風向的變化,帶來了明顯的氣候季節變化,這一變化就形成了中國的季風氣候。
冬季風大陸上的冷高壓於9月形成,中心位於蒙古。由此吹出寒冷乾燥的西北或東北季風,最先到達中國北方,很快就向南推進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冬季風隨季節變化而逐月加強,1月最強盛,每隔7~10天冷空氣爆發南下,至華南地區24小時可降溫12~16℃,有時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島亦可降溫8℃以上。冷空氣到達南部沿海一帶常有低雲形成,並伴有毛毛細雨。冬季風強盛時可吹到澳大利亞北部,亦即冬季風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氣經常混合於此輻合帶或熱帶輻合帶,這時從亞洲大陸吹來的冬季風與太平洋上副熱帶高壓吹來的涼濕氣流相遇後形成一條南北向的輻合線,在這些輻合帶上降水量較豐沛。冬季風只盛行於低空(3000米以下),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氣很難越過青藏高原,冬季風沿高原東側及其以東流向中國東部地區。冷空氣常隨冷鋒南下,在北部多大風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區運行緩慢;在雲貴高原地區常形成一條靜止鋒,表現為大范圍的陰雨天氣。
夏季風4、5月亞洲大陸升溫迅速,形成熱低壓,其中心位於青藏高原西邊。而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輻散的暖濕氣流從東南沿海地區以東南或西南季風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帶,其氣候特點表現為濕熱而多雷陣雨。
影響中國的夏季風來自3個源地:第1支源於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經過印度半島影響西南及華南地區;第2支源於澳大利亞北部的東南信風,越赤道經印度尼西亞或馬來半島與第1支氣流及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匯合成赤道輻合帶;第3支氣流源於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即為主要影響中國東部地區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它們深入到中國東北地區的西北部及內蒙古的北部,亦即為中國夏季風的北界,它與從西北來的冷空氣相遇後形成一條大雨帶,帶來了充沛的降水。通常以這條大雨帶表示夏季風的活動。東亞夏季風進退有兩次急進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風盛行到華南,此時即為華南季風雨的開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區;6月中夏季風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為江淮流域梅雨季節的開始。7月中夏季風再次北躍到華北與東北地區,即為北方地區雨季的開始,同時亦為華中梅雨季結束進入伏旱天氣;到8月中下旬為夏季風鼎盛時期,此時推進到達中國最北和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風活動從華南到華北以北地區約需4個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變,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氣開始加強,即冬季風開始建立。冬季風的來臨只需1個月的時間,很快從北向南抵達華南或沿海地區。中國夏季風的進退與另一著名季風區的印度季風進退速度恰好相反,印度夏季風的來臨呈爆發式,從南到北只需1個月,而它的退卻需4~5個月的時間。
季風氣候特徵中國氣候的形成與演變受大氣環流(包括季風環流)及其季節變化的影響。其基本特點如下:
①干濕季明顯,四季分明。冬季受高緯度來的偏北季風控制,氣候乾冷、風大。夏季主要受來自海洋的偏南氣流影響,氣候濕熱、多雨。過渡季節即為這兩種控制氣流相互作用,天氣冷、熱、晴、雨多變。
②雨季起迄規律性明顯。南方早,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雨季結束,北方早,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
③由於受季風影響,東部近海多雨,西部乾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季風雨的多少及來臨遲早均對農業生產產生深刻影響,甚至會引起大范圍的水旱災害。
④中國北部冬乾冷、夏濕熱,溫度年變化與日變化比南方大。中國南北各地溫度和濕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⑤冬季中國東部地區北同緯度世界各地氣溫低,如:北京1月平均溫度比同緯度美國的紐約和希臘的布爾薩氣溫各低4~10℃;漢口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低10℃左右。夏季的氣溫比較高,但不如冬季的差距大。
㈧ 北印度洋海區冬季,夏季,季風環流分別受哪些洋流
北印度洋冬季盛行東北風,所以洋流呈逆時針,自東向西流;夏季盛行西南風,所以洋流呈順時針,自西向東流;
㈨ 地理大神來幫忙
順風順流,因為北印度洋夏季吹西南風,洋流呈順時針方向,從波斯灣駛向馬六甲海峽當然是順風順流。來到太平洋,我國南海存在有一支向南的沿岸流,此時船就逆水。如果再北上的話,可能又受日本暖流影響,呈順流狀態。
在6月-8月盛行東南季風的日子裡,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風,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整體上是自西向東流,從阿拉伯海到孟加拉灣,甚至部分進入到馬六甲海峽西北部,由西北向東南方向流動。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雖地處赤道低氣壓帶,但由於海陸熱力差異的亞洲沿海,仍然盛行季風,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馬六甲海峽的季風在古代成為過往船隻經過海峽的重要動力。以鄭和船隊從我國東南沿海到印度半島航行為例,從廣東沿海——舊港(今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巨港)選擇在冬季出海,到達舊港一帶停留下來,在附近與當地人進行貿易往來,並作休整,等待夏季的東南季風。在6-8月盛行東南風時又起程順風經過馬六甲海峽,然後在南巫里(今蘇門答臘班達亞齊即南浡里)停留下來,繼續沿途的貿易,秋後,當北印度洋東北季風起時,再繼續西行到錫蘭(今斯里蘭卡),全程大約一年半。返程時,利用同樣的道理,花一年半返回。鄭和的七次下西洋,多次航行都是9月出發,第三年的6月返回,歷時接近三年。
㈩ 印度洋季風環流方向
印度洋海區因受季風環流(熱帶季風)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海水向東流動(順時針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動(逆時針方向)。
在世界洋流中,北印度洋海區因受季風環流(熱帶季風)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海水向東流動(順時針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動(逆時針方向)。
世界洋流按成因可分三類: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從成因上看屬於風海流。
在印度洋北部,由於海域狹窄,東北信風不十分發達,因而由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以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所造成的熱帶季風就佔了優勢地位。
它沿索馬里半島沿岸南流,形成索馬里暖流,並匯合北赤道暖流,在赤道附近轉折,沿赤道東流至蘇門答臘島,形成相當明顯的赤道逆流。於是,在北印度洋海水呈反時針方向流動,為氣旋型的大洋環流。
從5月到9月,西南季風盛行,海水運動的趨勢大致與冬季相反,向東或東北流動,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風作用下越過赤道,進入北印度洋,沿索馬裏海岸向東北流動,形成索馬里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