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棉花幾月份種植
印度北部棉帶在4-5月種植,中部棉帶5-6月種植,南部棉帶6-7月種植。印度棉花幾乎全靠自然降雨生長,因此棉花生產受品種、土壤、降雨多少和氣候變化影響很大。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三面臨海,大部分地區屬於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宜棉區范圍廣,棉區遍及整個印度半島。
印度棉花的分三個品種:短纖維(含短纖維、中纖維)屬印度土種棉;中長纖維(含較長、長纖維)屬美種陸地棉;特長纖維屬陸地棉和埃及棉品種。
2. 古代印度人為什麼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
主要因為棉花原產於亞熱帶 所以地處亞熱帶的 古印度人和中美洲民印第安人比較早培植出棉花。
根據目前的材料,在舊大陸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棉花種植技術,並用棉花紡線織布。在哈拉巴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一些棉布殘片,雖然做工還很粗糙,但從棉布上的各種顏色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織染技術已經有所發展。古印度的棉紡織技術到孔雀王朝時已非常發達,大量的手工紡織者和紡織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貨物之一。後來,古印度人從中國學到了養蠶和絲織技術,到芨多王朝時他們已經可以織出薄如蟬翼的絲織品了,並配有各種色彩和圖案。
但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才知道中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現在佔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3. 古印度人為什麼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自然環境對其有什麼影響
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時代之前,棉紡織品的使用傳到了地中海地區。公元一世紀,阿拉伯商人將精美的細棉布帶到了義大利和西班牙。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實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現在佔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中世紀棉花是歐州北部重要的進口物資,那裡人自古以來習慣從羊身上獲取羊毛,所以當聽說棉花是種植出來的,還以為棉花來自一種特別的羊,這種羊是從樹上長出來的,所以德語裡面的棉花一詞直譯是「樹羊毛」。
4. 棉花原產於哪裡,什麼時候被傳入我國的
我國古代有絲綢之路,為了絲綢出口而開拓,更是以絲綢文明世界,但是如今我們更多的是使用棉麻製品,那麼其中的棉花是從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呢?原產地又是哪裡呢?棉花原產於印度和流域,在我國大概元代時期開始普及。
棉花雖然原產於印度,卻在漢魏時期流入我國之後,經過元明清等千百年朝代的繁衍種植,已經成為我國的主要植被之一,我國更是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供給國。
5.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古代居民培植出了棉花
世界歷史上印度和阿拉伯的古代居民培植出了棉花。
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可見棉花的傳入,至遲在燃猜南北朝時期,但是多在邊疆種植。棉花大量傳入內地,當在宋末元初,關於棉花傳入中國的記載是這么說的:「宋元之間岩段塌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粗圓,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
6.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印度。
古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種植者,由於最早種植棉花,古印度也成了棉花紡織的發源地。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我國棉花產區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魯西北、豫北平原、江淮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等地區。
棉花是全世界農作物中,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按經緯度劃分,世界產棉區分布在北緯38°~46°到南緯35°之間,這個緯度區間大概是從黑龍江到南沙群島的,也就是說涵蓋了神州全部土地。
在我國棉花自東北到海南都在廣泛種植,近四十年,神州穩居棉花產值大國的座位。國內有三大棉花種植區,分別是西北地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棉花原產地屬於亞熱帶,在中東印度一帶。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印度,據此約七千多年的歷史。 而棉花傳入我國的歷史卻並不長,至少在2000年前,廣西、雲南等西北邊境一帶才開始種植。
因此,棉花應該在南北朝時期正式傳入我國,而棉花向中原移植的時間在唐宋之際,但當時棉花的用途還未被中原廣泛採用。如9世紀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游記》一書中記述,在今北京地區所見到的棉花,還被栽在花園里當做花卉來欣賞。
7. 棉花最早是在哪個國家種植的
棉花最早是在印度種植的。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印度,古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種植者,由於最早種植棉花,古印度也成了棉花紡織的發源地。我國棉花產區主要分布在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華北平原、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
棉花的科普:
一年生草本,高0.6—1.5米,小枝疏被長毛,葉闊卵形,直徑5—12厘米,長、寬近相等或較寬,基部心形或心狀截頭形,常3淺裂,很少為5裂。
中裂片常深裂達葉片之半,裂片寬三角狀卵形,先端突漸尖,基部寬,上面近無毛,沿脈被粗毛,下面疏被長柔毛;葉柄長3—14厘米,疏被柔毛;托葉卵狀鐮形,長5—8毫米,早落。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通常較葉柄略短;小苞片3,分離,基部心形,具腺體1個,邊緣具7—9齒,連齒長達4厘米,寬約2.5厘米,被長硬毛和纖毛。
花萼杯狀,裂片5,三角形,具緣毛;花白色或淡黃色,後變淡紅色或紫色,長2.5—3厘米,雄蕊柱長1.2厘米。
蒴果卵圓形,長3.5—5厘米,具喙,3—4室;種子分離,卵圓形,具白色長棉毛和灰白色不易剝離的短棉毛。花期夏秋季。
8. 棉花是何時出現的呢
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實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
我國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廣西、雲南、新悄源疆等地區已採用棉纖維作紡織原料。但是在中原地區,起初人們只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並未認識到它的經濟價值。9世紀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在其《蘇萊曼游記》中記述,在今北京地區所見到的棉花,還是在花園里被作為"花"來觀賞的。《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由此可見,現今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當作花、草一類的東西看待的。
棉花傳入我國,大約有3條不同的途徑。根據植物區系結合史料分析,一般認為棉花是由南北兩路向中原傳播的信運沖。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亞洲棉,經東南亞傳入海南島和兩廣地區,據史料記載,至少在秦漢時期,之後傳入福建、廣東、四川等地區。第二條途徑是由印度經緬甸傳入雲南,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第三條途徑是非洲棉經西亞傳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帶,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際,棉花傳播到長江和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到13世紀,北路棉花已傳到陝西渭水流域。
由於非洲棉和亞洲棉質量不好,產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國又陸續從美國引進了陸地棉良種,現在我國種植的全是各國陸地棉及其變種。
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中國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對棉花的種植和利用遠比中原早,直到滑殲漢代,中原地區的棉紡織品還比較稀奇珍貴。唐宋時期,棉花開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區所見到的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發現的一條棉線毯。也就是從這時期起,棉布逐漸替代絲綢,成為我國人民主要的服飾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設立了木棉提舉司,大規模向人民徵收棉布實物,每年多達10萬匹,後來又把棉布作為夏稅(布、絹、絲、棉)之首,可見棉布已成為主要的紡織衣料。元以後統治這都極力徵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從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可知當時植棉和棉紡織已遍布全國。
在我國的棉花栽培歷史上,先後種植過四個栽培品種:海島棉(長絨棉)、亞洲棉(粗絨棉)、陸地棉(細絨棉)和草棉(粗絨棉)。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國的主要栽培品種也不一樣,亞洲棉引入歷史最久,種植時間最長,同時栽培區域較廣;陸地棉引入我國的歷史較短,但發展很快,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即取代了亞洲棉。目前廣大棉區所種植的棉花多為陸地棉種(細絨棉),新疆還種植有少量海島棉(長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