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地勢是南北高中間低還是北高南低
北高南低,因為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作用導致喜馬拉雅山脈隆起,導致印度北部為山脈,南部為高原,由於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和沖刷形成恆河三角洲,地勢低窪,每年到夏季降雨量較大,經常造成洪澇災害
❷ 印度南北經濟那邊好
南邊,靠海,運輸方便。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經濟政策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外匯存底充足,匯率穩定,未來官方也將全面解除外匯管制,由市場決定幣值。印度製造業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全國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語的人口,目前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體出口國以及眾多軟體工程師的祖國。
印度實行民主政治的同時實行社會主義,政府對私人經濟活動,外貿,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嚴格控管。不過,1991年通過經濟改革,放鬆對外貿和外資的管制,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國有企業民營化和部分領域開放對私人以及外國投資的設限,至於相關的政治爭論持續不斷。
❸ 印度奇葩史【07】南印度
上文我們從雅利安人說到印度共和國成立。
總結一下,在南亞次大陸上有一群先來的土著人,被後來的外來戶摁在地上摩擦,再後來的外來戶又把前面的外來戶按在地上不停摩擦……這個過程循環持續了將近3500年。
閑話少敘,咱們言歸正傳!
不曉得大家注意到沒有,上一集寫的整個歷史,幾乎都是北印度的歷史。那麼,南印度去了哪裡,他們又經歷了些什麼?
這事兒得從印度的地形說起。
上文我們提到,印度的地理環境十分封閉,南面是廣闊的印度洋,東西兩側分別是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北靠喜馬拉雅山脈,西北和西部地區則分別有興都庫什山脈和蘇萊曼山脈。
插播一句:喜馬拉雅山再高,卻阻擋不了北邊的吐蕃(西藏)和唐朝,關於唐使王玄策翻越喜馬拉雅山,向吐蕃和泥婆羅借兵毆打天竺的故事,以後寫唐史的時候再講。
喜馬拉雅山雖然擋不住人,但喜馬拉雅山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印度又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常年高溫,以致於到了現在,每年夏天還有人被熱死。
興都庫什山脈和蘇萊曼山脈地形詭譎(現在的塔利班和類似的各種恐怖組織就是盤踞在這些地方),本來可以形成阻擋中亞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可惜老天爺偏偏在這兩座山脈之間留了一道口子——開伯爾山口。
開伯爾山口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53公里,中間有喀布爾河穿過,最窄處包含河道僅600米。開伯爾山口是當時中西亞進入南亞的唯一通道,雅利安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突厥人……以及各種人,就是騎著馬從這里闖進印度,迫使三哥撿了多年的肥皂。
有小夥伴又有疑問了,最窄的河道600米,修堵城牆隔起來不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了嗎?畢竟中國連萬里長城都修了,這個工程應該不算難吧?關於這個疑問,我們就不要用中國人的思維來看待,三哥的腦迴路是那麼神奇,這種愚公移山的傻事,只有中國人幹得出來。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從開伯爾山口侵入了印度,最初定居在印度河上游。
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西北部之後,對土著居民十分鄙夷。在雅利安人的文字記錄中,土著們被描繪成身材矮小、鼻子扁平、骯臟並且說著邪惡語言的「不可接觸者」。
一部分土著居民被征服者作為奴隸賣到中亞。為了節省路途開支,奴隸販子帶著土著們抄近道翻越興都庫什山。這些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人,對高海拔並且寒冷缺氧的興都庫什山極不適應,很多人死在山上,於是雅利安人便給這座山脈取名為「興都庫什山」,意思就是「殺死印度人的大山」——太特么欺負人了!
公元前1000年,雅利安人向東方擴張,佔領了整個恆河流域。至此,印度自然條件最優越的兩河平原都落入雅利安人手中。原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有的被殺死,有的被販賣,有的屈服為奴,剩下的,只能往南方逃避。
大家看地圖可以知道,印度除了西北部與東部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和沙漠,中部和南部都是地形復雜的德干高原地區。德干高原西高東低,後來的阿拉伯人就是被德干高原阻擋,勢力范圍一直被局限在西北部。德干高原兩側的東西高止山脈幾乎都是懸崖峭壁,沒有哪個傻逼會帶兵從這里進攻南印度。所以逃進南部德干高原山區的三哥們,只需要在正面依託復雜地形,就可以輕松抵禦北三哥的攻擊。
而東西高止山脈外側,有兩塊較為寬闊的帶狀沿海平原,同樣可以成為割據勢力繁衍的溫床。可以說,印度南北始終難以統一,地形阻礙是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不過數萬之眾,而當地土著林林總總至少有百萬之巨。雅利安人既然已經佔領了最富庶肥沃的土地,也就懶得再去理會那些逃往南方貧瘠高原的土著。
逃進南部德干高原山區的土著們,得益於復雜地形的庇護,從此脫離了北印度的控制,有了自己的故事。
但是山區始終是山區,自然是沒有平原那麼豐富的資源,要啥有啥。那麼,躲進山裡的土著吃啥喲喝啥喲?……別急,那個熱衷於滿世界送溫暖的中國小夥伴又出現了。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嶺南先民就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開辟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這個交易圈後來逐漸擴大范圍,發展成為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遠洋航線,世人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歷時兩千多年。海上絲路在明朝時已經發展到了極盛,商船從廣州、泉州和寧波出發,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南印度命好,趕上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蓬勃發展的時代紅利,誕生了一個千年霸主——朱羅王朝。
公元前300年左右,也就是吠陀時代晚期,荼盧毗族系中最聰明的泰米爾人在海上做買賣賺了點錢,建立了朱羅國。朱羅國後來打敗了潘迪亞王朝和車臘王朝,將其作為附屬國繼續留存,進一步擴大了勢力范圍。
南印度以荼盧毗族人種為主,荼盧毗族人在南印度的歷史發展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居民所講的語言也屬於達羅毗荼語系,比如泰米爾語,泰盧固語,瑪拉雅拉木語等,與北印度流行的印歐語系(印地語、孟加拉語、旁遮普語等)有很大不同,由此產生的文化和心理差異也是南印度與北印度難以融合的原因之一。南印度各邦至今還強烈抵制將印地語定為官方語言。
泰米爾人利用東西高止山脈兩側的沿海平原建立港口,做中間商只賺差價。在阿拉伯人崛起之前,幾乎壟斷了海洋絲綢之路,富得流油。羅馬的大量貨幣都流入了朱羅王朝。從陸上絲路流入貴霜帝國的羅馬奧雷金幣,會被貴霜統治者融化後重鑄錢幣以彰顯主權,而朱羅不這么干——太麻煩!他們用銳器簡單粗暴地給金幣上的羅馬皇帝毀個容,然後繼續在國內流通。
朱羅依靠東來西往的船隊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國力也伴隨著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蓬勃發展日益強大,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海洋商業帝國。
北印度是典型的內陸國家,而南印度是典型的海洋國家。雖然至今因為血統和文化的原因,北方看不起南方。但南印度內心更鄙視北方——起碼肥皂撿得少。現在去到印度,南印度人雖然膚色更黑,但南印度要比北印度干凈整潔得多。
朱羅在南印度做了近千年的霸主。公元1279年,被再次崛起的潘地亞所滅。
接著,穆斯林勢力進入印度。德里蘇丹國征服了北印度、東印度和中印度,並在德干高原地區派駐了一個穆斯林總督。總督阿拉丁·哈桑·巴赫曼沙赫後來發動暴亂脫離了德里蘇丹國的控制,自立為巴赫曼尼蘇丹國。德干高原有一個印度教王國叫做維查耶那加爾王國,該王國領土橫跨印度半島東西海岸之間。1378年,巴赫曼尼蘇丹被刺,國內出現動亂,維查耶那加爾王國乘機出兵奪占果阿及其西海岸港口,並攻佔了馬杜賴。
不久之後,葡萄牙人出現在了南印度的貿易中心卡利卡特,歐洲列強開始搶奪海洋商路。維查耶納伽爾王國敗於葡萄牙之手,重要的港口果阿被葡萄牙人占據,南印度賴以為生的海洋商路被歐洲人奪走,從此南印度再也無力對抗北印度的穆斯林勢力,最終南印度的伊斯蘭政權復辟成功。
至公元14世紀,統治南印度的是五個獨立的伊斯蘭教王國,也就是所謂的德干蘇丹國:比達爾、比賈布爾、艾哈邁德納格爾、比拉爾以及果爾貢德。五個蘇丹國紛爭不休,戰亂不斷。公元1681年,莫卧兒王朝第六任君主奧朗則布御駕親征征服了南印度,德干蘇丹國並入莫卧兒帝國版圖。至此,除了從北部退守西高止山脈外側的馬拉塔王國,以及印度次大陸最南端島尖馬杜賴的小部分區域外,印度歷史上第一次接近了統一。
接下來就是歐洲列強代表的上場時間,依次出場的是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選手。最終英國代表在PK中勝出,成為印度的實際統治者。
公元1599年9月,英國人組建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侵略印度。1849年,印度南北全境徹底被英國佔領,英國人開始對印度實行全面殖民。
1858年,東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向維多利亞女王移交了權力。1876年,印度殖民區正式命名為印度帝國。1937年,印度帝國的版圖擴至史上最廣,包含了阿拉伯地區的亞丁、以及東南亞的緬甸。
1947年,印度帝國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獨立。
1948年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1年,孟加拉國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❹ 南印度和北印度怎麼劃分的
中國習慣劃分南方和北方,印度也習慣分為南印度(南方地區)和北印度(北方地區)。
大體上以中央邦的溫德亞山為界,劃分南北方:馬哈拉施特拉邦、奧里薩邦、安得拉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中央邦的南部以及果阿等七個中央直轄區屬於印度南方,大城市有孟買、班加羅爾、海德拉巴、馬德拉斯(金奈);溫德亞山以北的各地是印度北方,大城市有新德里和德里、加爾各答、艾哈邁達巴德、坎普爾。
訥爾默達河——默哈訥迪河一線是印度的南北地理分界線。
(4)北印度南印度哪個危險擴展閱讀:
1、北印度主要是主體民族,印地斯坦族聚居地區,南印度則主要是少數民族。印度人起源於一南一北兩個不同的祖先群體,其中北方祖先群體的基因與今天中東、中亞和歐洲人的基因相近,而南方祖先群體的基因比較獨特,與南亞大陸以外其他任何人群的基因都不相近。
2、印度南部為德干高原,但更靠近海洋,為熱帶沙漠氣候。而印度北部多平,,地表徑流較大,,大陸性氣候更為明顯。
3、北印度:宗教信仰主要以印度教為主,飲食以麵食(面餅)為主,語言主要為印地語;越往北上,人越白,越高大。
南印度:以佛教為主,飲食主要為米飯,南印更多地使用英語,包括日常的當人的交流。在印度信伊斯蘭教的人比較多,佛教主要分布在南部。南部的人普遍比較黑,因為陽光強烈,而且身材比較矮小。
❺ 印度南北之間的差異為什麼會如此之大
眾所周知,印度南部相對富裕,北部則相對貧窮。印度南北方在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雖然在自然條件上,印度北方要優於南方,但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上,北方要明顯落後南方許多。殖民因素,印巴沖突,人口素質等重要因素的影響都是造成印度南北方發展差異的重要原因。
四、印度南部人口素質要高於印度北部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南部受到殖民者的影響,英語程度普遍較高,民族成分也較復雜。北部人民的英語接受程度要低於南部很多,文化程度低於南部地區。人口素質較高的南部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以上所述的因素都造成了印度南部和北部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它們之間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隨著南部的發展,南部城市化越來越高,又進一步拉大了和北部地區的距離。
❻ 為什麼北印度比南印度窮
北印度接壤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主要是山區而且交通不變發達程度肯定跟南印度沒法比的,南印度有印度洋無論是貿易還是地理條件都比北印度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