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
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國之間爆發了普拉西大戰,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原來說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據最新的水下新發現推斷,印度的文明史可能會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這很可能超過埃及。歷史上的印度飽受外來勢力的侵擾,而且絕大多數侵略者往往是進去了就不想走,比如16世紀末,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荷蘭、葡萄牙、法國、英國都入侵過這個國家。最後是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打敗了法國人,獨佔印度達190年之久。盡管印度遭受過無數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但印度的文化始終有一條綿綿不斷的主線--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印度內部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現出傳統與現代、貧窮與富有、宗教與世俗、落後與先進的巨大反差
⑵ 印度為什麼是文明古國
1947年之前,印度既不文明,也非國家。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古代印度,在印度東北部和西部建立過幾個王朝,主要在如今巴基斯坦境內,如果說古印度實際上就是巴基斯坦。最後一個王朝是孔雀王朝,存在了50年,古印度與現代印度在地理上關系就不大,前面說了古印度主要是在巴基斯坦境內
而如今印度這個國家,自古就是幾千個土邦,也就是村莊自治的,如果有侵略者進入,那麼就成為奴隸唄,這些外來入侵者建立國家,治理文化,管理體系都不是印度的,離開時啥都沒留下,印度人看到外來統治者離開了,又回到幾千土邦自治狀態。
沒有離開的入侵者,那就是雅利安人,他們在印度的統治由於對外戰爭的失敗而衰弱,居然沒有走,留在印度,其勢力依然比印度人強大,於是他們在印度統治時制定的種姓制度就留存了下來,所以說嘛,印度人智商低,被人統治反抗卻很少,外來統治者衰弱了,印度人也不起來反抗,反而接受。
最後一個,也是唯一統治印度地區全境的就是英國人,英國人1947年要走了,看著印度就想啊,我不能像過去的統治者那樣走了,什麼都不留下吧,那麼印度地區建國吧,印度人既沒有自我統治的經驗,也沒有保留任何治理文化,英國人說怎麼干,就怎麼干吧,說白了,印度人智商不行啊,於是建國嘍,但是宗教分歧導致印巴分治,,實際上巴基斯坦還比較穩定,印度卻更糟糕
你看哈,沒有治理經驗,沒有歷史,對是沒有歷史,英國人愛好考古,挖掘了古代印度的一些遺跡,但印度人不關心這些,一是沒有歷史記載,二是也沒有任何文明留下來並發揚光大,三是這些遺跡的主人,實際上又與現代印度人沒有關系,他們早已滅絕。印度人想著是像英國紳士那樣的生活。
這就是沒有認清自己,英國人是統治者,他們只不過是奴隸,主人要走了,奴隸自己做主人,卻沒有主人的本事,但想法卻固定下來,所以1991年印度改革開始後,印度人想的是體面的生活,什麼產業工人,什麼製造業,都是低等人乾的,咱印度人要體面的生活。
對,像英國人那樣做辦公室,於是印度人就沒走工業化道路,說白了,幾千年的奴隸,智商又不行,還好面子,又懶惰,又自私,詐騙成為印度人的特色,歐美人最討厭印度詐騙犯了,印度人常常自我詐騙,稱自己是文明古國,稱自己有偉大的成就,全都是靠吹牛的,主要是靠突發奇想的傳說加持,他們可以突然製造個神,然後用神的口吻表達一些不存在的成就
⑶ 印度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印度不是文明古國,古印度才是,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只剩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⑷ 古印度為什麼是文明古國
天竺之魂——印度古國青銅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⑸ 古印度文明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印度之名源於印度河,梵文曰「信度」(Sindhu),意為海洋、江河。在古貸,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而是一個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等國的領土在內的整個印度次大陸。印度次大陸位於亞洲南部,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公里。印度是一個半島,狀如不規則的倒三角形,有人就形象的將印度形象地比喻成一隻碩大無比的牛乳,並相應將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蘭卡比做從這乳房流出的一滴乳汁。正是這只碩乳和乳汁孕育了輝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次大陸全境大體可以溫德亞山脈和納巴達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也就沒有人類文明,所以人類文明離不開水,古印度文明當然也不例外。印度北部有印度河和恆河兩條大河。印度河發源於岡比斯山以西,全長約3180公里,流入阿拉伯海,流域面積達96萬平方公里,所形成的印度河流域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搖藍。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全長約2580公里,流入孟加拉灣,它所流經的地方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誕生於此。印度河和恆河流經的區域有土地肥沃的沖擊平原。這里先後產生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和恆河文明,成為古代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印度次大陸南部是一個三角形的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德干高原西高東低,平均高度為海拔600米。南部沿東西海岸分別蔓延著東高止和西高止、兩條山脈。沿海岸地區氣候潮濕,土地肥沃。印度次大陸地形特點是,平原和河谷盆地遼闊,可耕地面積大,發展農業經濟的自然條件優越。
印度次大陸北部濰熱帶和亞熱帶乾旱氣候,南部為潮濕的熱帶氣候。季風在印度次大陸很盛行,每年4至12月多刮西南季風,11月至翌年3月則多有東北季風。由於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好像一道屏障,使來自印度洋的季風雨返回而降於恆河流域,所以恆河流域的與量充沛。印度河流域的雨量要小些,但來自高山的大量雪水流入印度河,因此水量充沛。
印度次大陸資源豐富。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盛產各種木料。銅礦和鐵礦的儲量很大。銅礦主要在拉賈斯坦和比哈爾南部。早在公元前2000年,這里的銅礦就已被開采。鐵礦分布在卡納塔卡、比哈爾南部等地區。約公元前8世紀,鐵器已廣泛用於生產。在南部的安德拉地區,有很多錫礦。金礦和銀礦則主要分布在喜馬旺特和卡納塔卡一帶。印度還盛產各種寶石和珍珠。金鋼石的產量和質量均位於世界各國前列。
古印度文明就是在這樣一片廣闊、富饒的土地上興起和不斷發展的。
⑹ 為什麼古印度成為世界文明古國哪
一、其起源都較其它國家早
二、古文明在歷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其文化對現今的世界仍具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