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除中國外,還有哪些國家用陰歷
只有中國用陰歷
農歷
是中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歷法,這種歷法中安排有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事活動,而且主要在廣大農村使用,因此稱為農歷。又名夏歷、舊歷、中歷,民間也有稱陰歷的。它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歷月與陽歷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歷。農歷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約長29.53.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是要根據太陽和月球的位置推算確定,而不是機械地安排。農歷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回歸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三年要安插一個閏月,再過兩年又安插一個閏月,平均19年有七個閏月。如何安插閏月,根據和季節、氣候有密切關系的二十四節氣來定。農歷月份的名稱按照「中氣」而定,如含「雨水」的月份叫正月。含「春分」的節氣叫二月等。不含中氣的月份就定為閏月,用上個月的月份名稱稱閏某月。用這種辦法設置閏月,可以使歷月與節氣相差不致過遠。
Ⅱ 古印度是怎麼紀年的,求古印度歷法。
印度古代的歷法是陰陽合歷,在歷史上分有三個時期:
一是在吠陀(Vedic)期的前期約前十世紀——前六世紀這一期的歷日制度是混亂的。 二是吠陀期的後期,有(者那)歷,約前六世紀——前二世紀。
三是悉檀多(Siddhanta)時期,約前三世紀——前十二世紀,悉檀多就是歷數書的意思,顧名思義,這一期的歷法很多,而且也流傳到中國。
古印度歷法的上元(就是元年啦),也有三種,
一是上元自天地開辟算起。
二是上元為年2月17日星期五算起,這個歷元稱為卡利.尤幾(Kali Yuge)。
三就是釋迦(Saka)紀年,釋迦元年是年3月15日。
古籍中如實的記載了印度的歷法。其時,計時的最短即為剎那(ksana),120剎那為一檀剎那(taksana),60剎那為一臘縛(lava),30臘縛為一牟呼栗(muhurta),5牟呼栗多為1時,6時合成一日夜。
月盈到滿稱白分(白半,白博叉Paksha),月虧到晦稱黑分(黑半,黑博叉)。黑前白後,合為一月,12月為一歲。各月的名稱如下:
一月:制檀邏月(Caitra)
二月:吠舍佶月(Vaisakha)
三月:逝瑟吒月(Jyaistha)
四月:安沙荼月(Asadha)
五月:室羅伐拿月(Sravana)
六月:婆達羅缽陀月(Bhadrapada)
七月:安涇縛庾者月(Asghvaynja)
八月:迦拉底迦月(Kartika)
九月:末迦始羅月(Margasirsa)
十月:報沙月(Pausa)
十一月:磨噶月(Magha)
十二月:頗勒婁拿月(Phalgnna)
亦稱「 白半 」。亦稱「 白月 」。古印度 歷法。指陰歷每月的上半月。唐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 宋 永亨 《搜采異聞錄》卷二:「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圓滿,是名白半。」 清 錢謙益 《覺浪和上輓詞》之一:「莫道三生隔眉宇,琉璃白月自分明。」 錢曾 註:「禪家以初一至十五日為白月,十六至大盡為黑月。」白月、黑月是古印度歷法中的概念。白月指從新月到滿月的十五天,又名白半、又稱白分、白月分;相對地,黑月是指自滿月之翌日至新月前日之十五天。古印度紀月之法,是以月之盈缺而將一月分為黑月和白月各十五日。白月即指從新月至滿月期間,古印度人稱之為「白月一日至白月十五日」,而黑月一日至十五日是指滿月後至新月前期間,稱為「黑月一日至十五日」,但要注意的是,印度人的習慣是「黑前白後」合為一整月,所以與中國陰歷有半個月的錯位,以下圖例說明:
中國陰歷印度陰歷
========
臘月十六黑月初一(新年)
臘月三十(年根)黑月十五
正月初一(新年)白月初一
正月十五白月十五(此為一個黑白整月)
正月十六黑月初一
正月三十黑月十五
二月初一白月初一
…………
臘月十五白月十五(年根)
另,古代佛教傳入中國時,中國的高僧大德們對兩國歷法進行了詳細的比對,以此確定了一些古老的佛教節日、齋日在中國歷法中應該是陰歷什麼日子,比如佛誕日相當於中國陰歷四月初八、佛歡喜日(盂蘭盆節)相當於中國陰歷七月十五等等就都是這樣確定下來的
Ⅲ 印度有農歷嗎生日是不是都過陽歷
前幾個回答的人完全是亂講。
1)中國的農歷是典型的陰陽合歷。每個月是新月開始,15號圓月,再以新月結束,這是歷法中的陰歷因素。二十四節氣是陽歷因素,閏月的設置體現了用陽歷調整陰歷的特色。
2)印度的傳統歷法和中國的農歷非常相似,每個月也是29或者30天,然後用閏月來調整,也是典型的陰陽合歷,英文叫做Lunisolar Calendar。
3)印度的傳統節日,例如燈節、撒紅節等,還有重要的印度教的祭祀日,都是根據傳統的陰陽合歷的歷法來決定的,不是根據西歷決定的。
結論,印度傳統歷法和中國農歷十分接近而且自古到今都在使用。
和中國一樣,大部分年輕人現在都過西歷的生日了,但是還是有些人說,我的生日是「黑天神」生日的第二天之類的,這就是按傳統歷法來計算生日了。
Ⅳ 佛經中所說的日子是印度的歷法嗎
佛教歷法
摘自:佛學大詞典
佛教有關歷之法則。最初任何國度皆使用太陰歷,迄今單純的太陰歷僅存於宗教之回回歷。在埃及,則依尼羅河之定期泛濫而成立太陽歷,後傳至波斯,又為羅馬所沿用,稱為羅馬歷;幾經修正後,更發展為現代之太陽歷。此歷法雖屬正確,但其月名與季節之關連並無任何意義。在印度,則有以太陰歷為基礎之印度歷法;以此調和一年之季節,而構成太陰太陽歷(luni-solar calendar)。此種組合太陰與太陽之運行,除印度之外,亦見於猶太歷、巴比倫歷、希臘歷、中國歷等,惟其內容各異。
佛教天文歷即古代之梵歷,此系佛典中記載之天文歷法,為佛教徒間常用歷之通稱;佛教系根據須彌山說,而成立此一獨特之歷法。梵歷由滿月之翌日至次一滿月間為一個月。滿月
之翌日至新月前一日之前半月,稱為黑分或黑月;從新月至滿月之後半月,稱為白分或白月。故一個月相當於陰歷之十六日至次月之十五日間。一年十二月之名稱與農歷對照如左表所示:
其中,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為漸熱時,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為盛熱時,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雨時,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為茂時,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為漸寒時,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為更多:https://www.51240.com/
盛寒時;以上稱為歲分六時,略稱六時。又於六時之中,漸熱時與盛熱時合稱熱時或熱際,雨時與茂時合稱雨時或雨際,漸寒時與盛寒時合稱寒時或寒際;以上稱為三時或三際,然三際如何配於日月,則各有異說。上述系根據真諦三藏及大唐西域記之說。此外,亦有早一個月,或早二個月之說法。
又制呾邏月至逝瑟吒月之期間即所謂之『春』,頞沙荼月至婆達羅缽陀月之期間即是『夏』,阿濕縛庾闍月至末伽始羅月之期間為『秋』,報沙月至頗勒窶拏月之期間稱為『冬』;以上又稱四時。另有分為冬、春、雨、終、長等『五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