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肉攤讓人大開眼界,他們都是怎麼賣肉的
印度人賣肉是特別的,沒有人買的時候肉是掛起來的,有人買肉就直接把肉放在地上處理切,甚至有時候會直接用腳踩。習慣了中國市場裡面干凈地一絲不苟的賣肉方式後,大多數國人都是無法接受印度人的原始賣肉方式,更加無法理解為何這些肉總是要跟腿“親吻”,因此很多遊客在印度都是不敢吃肉的,因為無法保證肉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有沒有高溫煮熟。
看到印度賣肉方式後的你,還喜歡在印度吃肉嗎?
㈡ 印度最荒唐的風俗
印度最荒唐的風俗有:神牛、喝臟河水、火車掛票、手抓飯、露天廁所。
1、神牛
對印度教徒來說,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敬牛如敬神,每頭牛背上似乎都乘坐著濕婆神,巡視著印度大或含弊地,印度教的牛也因之被賦予了很多含義。
㈢ 印度人分幾個等級都是干什麼的
公元前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四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 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 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 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 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 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㈣ 古印度人有什麼娛樂項目
我們通過觀察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哈拉巴文化的各種遺物和遺跡,了解到了當時先民的基本生活。當然,這些歷史復原也只能說是零星的片段。
喜歡角力、摔跤、騎馬的古印度人(石雕座,白沙瓦博物館藏)。印度河先民不僅僅會生產建設和貿易,事實上,他們現實的生活要遠比考古發現的復原豐富得多。下棋與賭博是古印度人最常見的娛樂活動。
賭博用的骰子,在外觀上與中國人的麻將骰子很相似。在海港城市羅賽爾曾出土過立方形的骰子,可說與今天常見的麻將骰子如出一轍。由此可見,當時的印度河城市的賭博游戲,甚至是博彩業可能都相當盛行。
種種跡象表明,印度古文獻記載的城鎮集會和游戲活動的雛型是在印度河文明中出現的。在模製書板的圖案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人與獸的生死決斗和人與水牛角力的畫面。到了阿育王時代,由於這種人與獸的決斗經常引起流血,而被國王頒布詔令禁止,國王稱在這類狂歡集會中,他看到了許多罪惡的現象。
此外,下棋也是在印度河城市中發源的。海港城市羅賽爾因商業貿易的繁榮而吸引了各方來客雲集,商人與市民在閑暇之時不免要尋機排遣難耐的時光,除了賭博,他們還下棋娛樂,羅賽爾曾出土過棋盤的圖案。
古印度人十分喜好歌唱、舞蹈和音樂,但它們更主要的是屬於婦女的活動和消遣。在雅利安人的早期社會中,王宮內廷里設有游戲場,場內栽滿鮮花,裝有噴泉,供嬪妃們娛樂欣賞,但她們更樂意到王宮的跳舞廳釋放自己青春的激情。古印度人對歌舞音樂的痴迷,從他們對歌舞音樂的崇拜,並加以神聖化可見一斑。
在古印度眾多休閑娛樂活動中,也有不少體育健身的內容。為了保持體態,古印度人從事各種體育活動。在這些鍛煉身體的方法中,他們最喜歡按摩。對孩子們而言,他們也有自己的嬉戲方式,口哨就是他們最喜愛的玩具之一。
喜歡角力、摔跤、騎馬的古印度人(石雕座,白沙瓦博物館藏)
㈤ 在香港總街邊總能看見許多印度人,他們是在干什麼
這些印度人是當時留下來的一些工作者,然後他們都在當地的公司進行工作,職業種類也特別的全面。
㈥ 印度人生活的習性
印度人如廁之後,確實是用手去清潔的——(只限於左手。這點請記住)。一開始我在網上看到相關說法,也不敢相信,認為是醜化印度人。現在經過多方認證。證明這個說法屬實。
其次,說說他們的方法。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幹凈。印度廁所不像我們的公廁有衛生紙,但是全部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專門用來幫助事後清潔。連最豪華的酒店衛生間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護照,衛生紙是必須隨身配備的。否則,你只能學習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潔的問題,和文化、素質、學歷、階層是毫無關系的。即使白領階層也照樣是這個習俗。因此,印度人來中國旅行,感覺最不方便的,是衛生間蹲坑旁邊沒有水槽,如廁之後比較別扭。
印度人是手抓飯。孟加拉人也是這樣。都是用右手的。絕對沒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飯,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來。
㈦ 印度人喜歡干什麼最愛做什麼
印度人喜歡向臉皮薄的鄰居借東西然後不還 如果你去印度千萬不能太大方他們是非觀很差所以臉皮很厚
最愛賺錢卅,只要是人類都喜歡啊!!!
謝謝
另備注;聖誕快樂
㈧ 印度的風俗習慣
印度人有4大傳統儀式,分別是出生、葬禮、婚姻和普迦儀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你一定要知道印度的10項特殊習慣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開心、一路平安。
出生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准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 印度教徒在恆河「聖水」中沐浴去的。而這對於貧窮人家而言,確實是一項龐大的負擔。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兒時,會用拍手示意,代表兩手空空來也。但如果生的是兒子時,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會立刻敲鑼慶祝,表示兒子將來娶老婆時,可以帶來響當當的嫁妝。
印度人慶祝小孩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小孩未來的婚姻對象。
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傳統上,將死者抬送到火葬場的任務,應該由家屬擔任,但是現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給專人處理。在印度,專門處理喪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視為種姓地位最低的賤民。
一般送葬的儀式都非常簡單,但是比較富有的人家,可能會請樂師在前面演奏,浩浩盪盪地遊行。火葬前,死者的長子必須手持油燈繞行遺體3次,當火葬柴堆被點燃時,死者長子必須將頭發剃光,只在後腦勺留一小撮,然後到河裡沐浴凈身。火葬結束後,死者骨灰會被掃到河裡,代表靈魂已經脫離軀殼、得到解脫。
婚禮
身著傳統服飾的印度婦女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儀式。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都會由父母代為尋找社會階級、語言、區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
印度婚禮儀式相當繁瑣,結婚之前,雙方家長會透過充當媒人的祭司討論嫁妝事宜,女方必須答應男女提出的嫁妝數量後,雙方才選定黃道吉日、開始籌備婚禮。婚禮前一天,新娘必須根據傳統化妝方式,開始抹油、沐浴、更衣、梳頭、畫眼線、抹唇砂、並且在腳上塗以紅色、在額頭點紅色蒂卡、在下巴點黑痣,接著還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腳上繪飾漢那圖案,然後灑香水、配戴首飾和發飾,最後是把牙齒染黑、嚼檳榔、擦口紅,才算大功告成。
婚禮當天,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盪盪地來到新娘家。這時女方家裡已經架起火壇,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繞行火壇祝禱。之後、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面,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長長久久。
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裡進行,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婚禮當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儀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司擔任。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後抬出寺廟遊行慶祝,並且奉獻鮮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後再由祭司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面進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過程中,信徒用手輕輕覆蓋祭司手中的燈火,然後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觸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賜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儀式結束後,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過的鮮花、蒂卡粉或水,稱為「波拉沙達(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從寺廟膜拜出來,額頭上幾乎都塗有紅色或白色的粉末。
傳統服飾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印度傳統舞蹈——婆羅多舞男性包頭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頭巾,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
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只用黑布綁成發髻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復雜,首先必須用黑色松緊帶將長發束成發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紗麗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只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綉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3.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並且塞入裙頭。
4. 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 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飲食習慣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別。北方人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食,尤其喜歡吃一種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餅。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以大米為主食,愛吃炒飯。而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印度人喜歡吃帶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飲水和飲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樣,沒有喝熱水的習慣,一般喜歡喝涼水或者飲用紅茶、牛奶和咖啡。
㈨ 印度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如下:
在日出之前起床。古人相信早起的重要性——西方甚至還有這樣的諺語:「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聰明.」東方人也認為人體在清晨的時刻功能較佳。在夏天和冬天,適合在6點起床。起床前先花幾分鍾計劃一下今天的行程,想想在這一天當中要完成些什麼;
起床後用水洗臉,清潔眼睛、鼻子與嘴巴。用特殊設計的銀質或不銹鋼的刮舌器來刮除舌苔。舌頭如果被臟物遮蓋住了,就無法完全品嘗到食物的滋味。用牙膏刷牙,再用漱口水漱口;
喝一大杯水以啟動身體機能,清潔膀胱與腸道。試著每天早上建立固定的排便時間。我們跟所有的動物一樣,都有一定的習慣。當我們的身體建立起行事秩序時,身體功能就能運動順暢,便秘是由慢性疾病所引起,一個人如果在趕時間,就沒有辦法讓身體自然運作。這也是為什麼人要早起,好有充分時間完成一天工作的原因;
在東方,排便過後總是會清洗肛門,當然最好是能洗個澡或淋浴一下。把全身清洗干凈,保持新鮮潔凈感是非常重要的事。阿育吠陀醫生相信「潔凈清純使人親近上帝」,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身體、衣服與家居環境。洗過澡後,應該塗抹阿育吠陀精油(依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精油),並用尼莉迪油(neelyadi oil)按摩頭部,可以預防頭痛、禿頭、白發、保持發質柔潤;
早餐前做一些運動。瑜伽適合每個人做(不只限於受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而且不拘於地點,也不需要特殊的服裝或工具。運動可以加強循環系統,保持督夏平衡,促進身心健全,完成一天的工作;對抗憂慮情緒也很有效;
早上8點以前吃早餐。飯前飯後要洗手,餐後要清洗牙齒及舌頭。如果可能,做一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15分鍾以幫助消化;
擦一些適合你的阿育吠陀香水,也建議戴一些適合你屬性的寶石。一般相信戴耳環能保護你避免受到行星與惡魔的侵害。比較時尚的說法是,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穿著,搭配的色彩與風格,這樣我們的外表才能呈現內在的寧靜和諧。所謂特殊的顏色適合特定的人這種說法來自阿育吠陀,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督夏(體質傾向性)來穿著,就像我們應該依照法規與章程來生活一樣;
將午餐當做一天的大餐。吃一定的分量(阿育吠陀相信一餐該吃的量就是你的雙手可以捧起來的分量),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注意你吃的東西,專心致志地吃。如果可能最好安靜地吃,不要說話也不要笑,更不要爭執。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新陳代謝的過程順利進展;
吃飯時不要喝水(頂多喝一小口以滋潤消化液)。不過在一天當中要多喝水。避免喝可樂或其他加工飲料,也不要喝酒。一天當中頂多喝一到兩杯茶或咖啡。一天該喝多少水,依個人情況而定;
兩餐之間不要吃零食,因為零食會讓胃口變得不穩定。在吃下餐之前,要確定前一餐所持的食物都已經消化了(一般來說是四、五小時之後,依個人情況而定);
不要抽大做廣告的香煙。阿育吠陀建議抽一種有治療效果的煙草(含有葯草療效的香煙),這種葯草可以緩和肺病、咳嗽、打嗝、喉嚨痛、頭痛、鼻竇痛、牙痛、鼻痛、失眠與一般的症狀。用餐過後,刷過牙之後才可以抽葯草香煙。這種葯草香煙可以刺激腦部活動(廣告上的香煙卻會造成反效果);
早一點吃晚餐可以讓身體在入睡前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盡量在餐後或睡前散步約30分鍾;
晚十點該是睡覺的時候了。這是適合性生活的時刻。理想上,十點鍾就應該關燈了。不要俯卧,可以側卧,膝蓋微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