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陳冰:中印邊境爭端呈緩和態勢!對兩國有何利好
中國和印度邊境的爭端呈現出緩和的態勢,這對於兩國局勢來說是一個好的現象,說明兩國的關系正朝著良好友善的方向發展。中國和印度同屬於世界的人口大國,又是鄰國,在國家的發展方向和產業轉化有著相似性。因此,兩國友好和諧的相處,一定是利大於弊的。
由於領土相接,中國與印度關於領土問題一直有一些糾紛,而現在邊境爭端呈緩和態勢,或許將是兩國交好信號的一種釋放。世界的和平來之不易,中國與印度的友好相處將會進一步促進世界和平。而兩個國家的友好相處所帶來的利益遠比爭端帶來的多。因此,緩和態勢或許將進一步促進兩個國家的友好交往。
Ⅱ 印度為什麼擬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搞旅遊
據報道,印度想要把邊境地區發展為旅遊目的地,以便能夠在接近實際控制線的偏遠地區增加聚居人口,並計劃通過直升機服務來提升區域內的交通連接。文章認為,印度在邊境地區實現民用航班通航或許對平衡中國對該地區的「侵略」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圖:印軍直升機
除了大力發展中印邊境爭議地區的旅遊業,印度政府還計劃通過直升機服務來提升該區域內的交通連接。印度航空部長丘比表示:「我們已經增加了直升機的缺口補助,對他們飛行時間的計算也更加現實可行。我們期待(直升機服務)能夠使查謨和喀什米爾、印度東北部、喜馬偕爾邦、北阿坎德邦、安達曼、尼科巴和拉克沙群島更好的連結起來。」
印度民航部副部長辛哈表示:「直升機不需要大型基礎設施就能降落,是一種可以往山區安置大量人口的非常經濟的方式。我們估計投入運作的直升機數量將從現時的200架增加10倍。」
根據該計劃,印度直升機駕駛員和航空公司將會獲得喜馬拉雅地區至少36個機場著陸點,范圍從喜馬偕爾邦到阿魯納恰爾邦的不同區域。對此,錢峰直言,印度這兩年一直積極加強在中印爭議區中小型的機場的建設,所建機場天然具有軍民兩用性質,這不過是印度加強在中印爭議地區存在的一種手段。
Ⅲ 中國和印度的邊界領土之爭是什麼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根據最新的矢量測量法,爭議面積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萬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Ⅳ 中國和印度邊境談判的結果是什麼
1、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實際成果。
2、中印邊界東段態勢,紅框內有三個地名:扯冬、兼則馬尼、達旺。1962年邊境戰爭,即是由印軍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發。解放軍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曾收復達旺,但後來主動撤軍,並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現在達旺為印度所控制。
3、香港《明報》的文章宣稱:「中方的底線是:中方放棄在東段的要求,印方放棄西段的要求,作為補償,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來,歸還中國,按此計算,全部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獲得72%,中國僅得28%。但印度的方針卻是: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12萬多平方公里要通吃。
4、所以雙方沒有達成任何談判成果。
Ⅳ 印度為什麼封鎖尼泊爾邊境
此次印度與尼泊爾「交惡」,起因並不復雜,那就是尼泊爾通過了新憲法。
新憲法將全國劃分為7個省份。但在新憲法通過期間,尼泊爾南部地區特萊平原的馬德西等族群認為,自己在省份劃分、選舉制度等多個方面受到歧視,權益遭到侵犯,抗議新憲法。持續不斷的抗議活動已經造成40多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根據報道,馬德西人占尼泊爾人口約四成,而馬德西人實質上就是近代移居尼泊爾南部的印度人後裔。印度此前曾為了馬德西人的政治訴求向尼泊爾三大黨派提出要求。
新憲法正式通過後,印度又在24小
時內連續發布兩個政府聲明,指責該憲法未能取得最大范圍的共識。隨後不久,印度便以尼泊爾南部地區的安全形勢不佳為由,先是在邊境口岸加大「安檢力度」,
大幅度降低了通關速度,接著又關閉幾乎所有口岸,對尼泊爾實施「非正式禁運」。
——實質上,印度要通過尼泊爾境內的印度人更徹底的控制尼政局,未得逞就惱羞成怒了。
Ⅵ 中國和印度邊界糾紛是什麼
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新藏公路就通過這里,但是印度認為該地區是他們的領土。
Ⅶ 中印邊界問題,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其實這個就是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更好吧。
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說敵不動我不動原則更好吧,因為誰都不想去破壞現在的和平狀態,不是說誰能不能打過誰的問題,而是戰爭造成的不僅僅是證據的動盪,經濟的倒退,還有就是人民的安全狀態吧。
所以說保持中立,然後把所有的原則,退步還有讓步都說好,接著就是看印度怎麼選擇的。
因為我們國家現在主要還是發展經濟的,誰沒事都不想好好的不發展,非要去打仗玩的啊。
其實看看國內每年出去的維和部隊,和平沒有戰爭才是最主要的。
Ⅷ 中印邊境爭議區,中印雙方各自主張是什麼
在東段 :
印度主張英國殖民主義者私自劃分的 」麥克馬洪線「 。
中國主張 」傳統習慣線「 。
麥克馬洪線,在 」西姆拉「會談中被西藏地方當局接受,但是中國的歷屆中央政府從來都沒有接受 ,也沒有簽訂任何條約 ,所以是非法的 。
在 1959 年,中國邊防軍越過麥克馬洪線,形成了雙方對峙的界線 ,叫做 」實際控制線「 。
1960 年 ,中國和緬甸簽署了邊境協定,緬甸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劃歸了緬甸 。簽署中國協定 ,言外之意是中國可以接受印度的麥克馬洪線 。但是印度人沒有看出來 。
1962 年中印邊界戰爭後 ,中國軍隊退回到麥克馬洪線以北 20 公里 。
在中段 ,和東段一樣。
在西段 ,沒有麥克馬洪線,中國力保阿克賽欽地區,因為有一條戰略公路通過這里 。中國希望拿東段換取西段 ,但是印度不答應 。
Ⅸ 印度和尼泊爾領土爭端的詳細情況是什麼
印度與尼泊爾長期存在著領土爭端。
在中尼印三國領土交匯處,有一塊名為卡拉帕尼(Kalapani)的爭議領土,面積約75平方公里,爭議區有三個村莊,它們是: Kuti(即Kuthi,位於30°19'N, 80°46'E)、Gunji和Knabe。該爭議區正位於中印實控線附近,它的戰略價值十分重要。
1816年,在戰爭中慘敗的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簽定條約(Sugauli條約),割讓領土,約定以
馬哈卡利河(Maha Kali river ,印度境內稱Sarda河)為兩國邊界線的一段。但馬哈卡利河的源頭究竟是哪條河流,該條約中並沒有交代清楚,尼印兩國對此也有不同看法。尼泊爾認為Limpiyadhura是正源,而印度堅稱Lipu Lekh才是河流的源頭,卡拉帕尼的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尼泊爾邊境問題專家潘特稱,1962年,印度在與中國的邊境戰爭中失敗,在撤退過程中,印軍忽然意識到卡拉帕尼的戰略價值,於是突然出兵佔領了這塊地方,以作為針對中國的戰略緩沖地帶。
尼印雙方另一塊爭議領土名為蘇斯塔(Susta),面積約140平方公里(1萬4000公頃)。
當初根據條約,英屬印度與尼泊爾的邊境線中,有一段邊界為甘達奇河,但甘達奇河在後來的歲月中改道,而蘇斯塔這塊領土,也因此被印度視為自己的國土,並出兵加以佔領。
盡管尼泊爾一直以來對此表示不滿,但印度方面始終宣稱「甘達奇河現在的走向,才是決定性因素」,並要求尼泊爾方面放棄對蘇斯塔的主權要求。
為此,不斷有大批尼泊爾學生聚集到印度大使館前,抗議印方侵佔尼泊爾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