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是怎麼看中印沖突的呢
關於中印邊境沖突,印度人怎麼看?
朱潔:「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印度觀察者表示。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的「懦夫博弈」。
我於中印兩國正在發生邊境沖突之際,從倫敦前往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公幹。這座首府城市深處印度中部,鮮受邊境糾紛打擾,微軟、亞馬遜以及不少國際金融公司都在此建立委外部門。
辦事之餘,我與一位在倫敦結識的印度清潔能源企業家小聚,同坐的還有當地幾位政商人士。聊天時不免討論起最近的中印沖突:6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程隊開始在中國和不丹均宣稱擁有主權的喜馬拉雅山洞朗地區(Doklam/Donglang plateau)修建一條公路,導致中印兩國軍隊對峙。
大國沖突
「那裡顯然是我們的戰略要地。」在在座的人看來,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中國修建的公路通向一片山脊,可以俯瞰印度的「雞脖子」(Chicken' s neck)——連接偏遠東北七省與南部大陸的一條狹長走道。一旦出現戰爭,譬如為了有主權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Pradesh),即北京眼中的藏南,中國軍隊對開向戰線的印度軍隊將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因此,印度安全專家將這條道路看作一道中國不可跨越的紅線。
當然,在中國看來,這塊土地是本國領土,自然有權修建道路,印度軍隊應當撤退。中國向印度發出警告,稱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言人表示,外國不應低估中國保護和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軍事實力和決心,展現了一個現實主義大國一貫的外交言辭。
「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觀察者表示。雙方都呼籲警告對方軍隊撤退。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與臉面的「懦夫博弈」。究竟該怎麼撤退?是否設法同時撤離?或者用不丹士兵暫時取代印度士兵,以降低沖突升級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種種信號表明,對峙升級的可能性並不小。兩國軍人投擲石塊、軍事演練等小型沖突不斷,而歷史上,許多大沖突也始於不慎點燃的導火索。「懦夫游戲」是危險的游戲。
「不丹就像夾在漢堡中的肉餅。」一個人邊說邊拿起餐盤中的漢堡,盡管我注意到他的漢堡里是一塊素餡。因為宗教信仰、衛生健康等原因,素食主義在印度非常盛行。
中國媒體稱印度孤立、打壓弱小鄰國、擠壓中國爭議領土,以維持自己的勢力范圍。印度方面則報以類似的指責。的確,這次的邊境沖突還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而處在利益中心的不丹,只是提供了說辭的棋子。能像朝鮮這樣撬起國際范圍動盪的小國,目前屈指可數。
「這也許也與整體國際局勢相關。」另一人補充。眼下朝鮮半島問題,當屬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核危機。1962年,當美國總統肯尼迪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在美國後院對峙時,亞洲也發生了一場真槍實彈的中印戰爭。這好像歷史重演——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在華盛頓為一場核彈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再次劍拔弩張起來。
百姓角度
我住的海德拉巴金融城,是後發展起來的城郊新區,有些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感覺。酒店窗外,是全城第二高樓,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標志ICICI徹夜閃亮。
「你應該去老城區看看,」我的印度朋友說,「在印度,想要改變已經存在的,非常艱難。只有重新建立的,才不用經歷現代化的艱難嬗變。大多數的印度百姓,都住在未翻新的古城區。」
我依言進城,裡面古老民居、印度教神廟、清真寺交替,與充滿國際公司的金融城相比,像進入了被歷史塵封的另一個世界。走在街頭,總是受到漫長凝視。這也難怪——在老城區一天,確未見到一個外國人,無論是金發碧眼的白人,還是修眉細眼的東亞人,都沒有。一大群人上前合照,好奇地問我的名字,以及各種問題。我見大家態度相當友好,也不禁想采訪一下非「精英」階層的想法,於是問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你們怎麼看中國呢?」
他搖搖頭,遲疑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國人。」
望採納
『貳』 中國再獲美國邀請參加環太平洋軍演,印度網友怎麼看
盡管北京和華盛頓就南海而關系緊張,然而中國還是受邀參加美國為主導的海軍演習。
中國軍隊曾經在2014年第一次參加了號稱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海軍演習的「環太平洋」軍演,並在2016年再次參加。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對記者說,「我們已經收到了美方的邀請」他說,一支中國代表團已經被派往美國討論後勤事宜。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每隔一年的6月或7月在夏威夷外海舉行。
這次邀請,適逢中美兩個世界大國因北京對南海的領土主張而關系緊張之際。
資料圖:2016年8月5日,參加「環太平洋—2016」演習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圓滿完成演習任務,啟程回國。
印度時報網貼翻譯:
可以預料,印度人要憤怒了,要嫉妒了。
印度人沒法和周邊國家友好相處,就喜歡背後中傷周邊國家
印度人又要嫉妒了
這表明特朗普是如何看待小莫迪的,盡管莫迪緊緊擁抱了特朗普,並稱其為主子。
印度的美國主子是要嚇唬中國,所以邀請中國參加軍演。
美國是打算摸清中國軍隊的實力。
中國也是借機學習。
這是美國的戰略舉動,目的是摸清中國海軍的優勢和不足。
一旦南海或朝鮮半島地區爆發沖突,美國就能知己知彼了,利用對方的弱點。
中國佬感覺被拋棄了,哈哈
除了讓美國主導之外,這次海軍演習的目的是什麼。
既然已經擁抱了特朗普,莫迪肯定也會受邀請的。
有傳言說,自從被莫迪擁抱後,特朗普現在說話都帶著印度口音了
『叄』 中國和印度邊境談判的結果是什麼
1、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實際成果。
2、中印邊界東段態勢,紅框內有三個地名:扯冬、兼則馬尼、達旺。1962年邊境戰爭,即是由印軍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發。解放軍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曾收復達旺,但後來主動撤軍,並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現在達旺為印度所控制。
3、香港《明報》的文章宣稱:「中方的底線是:中方放棄在東段的要求,印方放棄西段的要求,作為補償,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來,歸還中國,按此計算,全部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獲得72%,中國僅得28%。但印度的方針卻是: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12萬多平方公里要通吃。
4、所以雙方沒有達成任何談判成果。
『肆』 從宏觀層面看中印關系面臨哪些挑戰
一、高層互動與機制化溝通熱絡頻繁
中印兩國高層互動和機制化溝通是雙邊關系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雙方互信不足的情況下,高層會晤和工作層面溝通顯得尤為重要。中印兩國領導人通過高層會晤,建立了工作友誼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也為整體氛圍的穩定和改善提供了可能。同時,高層會晤中所達成的溝通共識,也有助於建立新的工作層面溝通機制,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化解分歧。
二、第三方因素對中印關系沖擊加大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在南亞奉行印巴平衡政策,印度也逐漸改善了同美國的關系。在中印敏感問題上,雙方都注重奉行相對平衡的政策,警惕第三方因素介入。但由於中印之間尚存未解決的領土邊界問題,兩國同時崛起所引發的區域競爭態勢也日益凸顯,這就為第三方「涉入」提供了更大空間。2016 年以來,印度的做法趨向於逐步打破平衡原則,而中巴關系發展也被印度視為中國正在逐步改變印巴平衡政策。
(一)美日等國「涉入」中印領土爭議問題
(二)「巴基斯坦因素」的沖擊
三、印度對華外交的「實用主義」和強硬色彩日趨明顯
莫迪政府在國內居於強勢地位,加之外部發展環境良好,因而在對華外交中顯得更為自信。在涉及中國重大利益關切的問題上,印度敢於發聲,突出表現在對南海問題的態度上。而在中印分歧的具體議題上,尤其在2016 年申請加入 NSG 問題上,印度對華採取施壓方式,展現出對華政策趨於強硬的態勢。
(一)以「實用主義」態度對待南海問題
(二)以強硬態度處理加入NSG問題
四、中印關系面臨的挑戰
當前中印關系的發展積極面與消極面共存。兩國領導層的積極引領和工作層的政策溝通為兩國關系穩定提供了基礎,第三方因素的涉入和印度對華政策的變化則侵蝕中印關系穩定發展的基礎。印度對華外交政策的新趨勢深原因固然是兩國戰略互信較低,而直接原因則是莫迪政府在大國外交上打破「平衡政策」,與美日進一步走近,尤其是印美防務關系迅猛發展,為其提供了對華「強硬」的基礎。與此同時,兩國在外交政策上仍需進一步磨合,以使雙方最終達到各自合理的期望值。
『伍』 中國和印度關系怎麼樣
中印尚有領土爭端
又同為發展中大國
民族、文化也截然不同
曾今有交戰歷史
貿易摩擦不斷
中國和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關系非常好
印度親美 是美國亞洲戰略包圍中國的棋子
綜上所述:中印關系很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