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印度金幣有哪些秘密
古印度金幣有哪些秘密?常德津市懸賞萬元破解古印度金幣之謎,引起了廣泛關注。那麼,古印度金幣到底有哪些秘密呢?下面,絕嫌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些金幣是印度中世紀德里蘇丹國第二王朝——卡爾奇王朝蘇丹穆罕默德二世(1296—1316年)打制的,時間相當於我國元代中期。採用希臘造幣法打制,幣兩面銘文系科菲體阿拉伯文。正面銘文有王號、名字,釋作「蘇丹艾布·摩瓦札夫·穆罕默德沙是世界崇高的蘇丹之子」,「蘇丹」意為權威、君主。據推測,金岩宏帆幣可能是在元代通過貿易途徑傳入湘北地區。自上世紀60年代出土後一直被收藏在津市博物館。
雖然金幣正面銘文已破譯,但是從出土這么多年來,其背面的銘文至今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為早日破譯金幣背銘的奧秘,2月14日,津市市文物局發出懸賞信息,懸賞一萬元,徵集破譯解釋。粗雹
❷ 以前英國是不是從印度掠奪了很多黃金白銀
是的,英國不但直接從印度掠奪黃金白銀,還通過交易,獲取了印度很多的黃金白銀,自己儲存了起來。
❸ 印度經濟並不發達,為何民間卻有那麼多的黃金
這個印度的宗教有關,印度是一個宗教信仰非常強烈的國家,剛好印度的宗教和金子離不開關系,比如印度的新年人們必須要披金戴銀地去迎接新年,而且印度子女出嫁的時候,嫁妝必須是全金的,這也就讓許多人必須在家准備大量的黃金。
雖然政府也做出過行動,政府的目光看向了持有大量黃金的印度神廟。印度神廟可以將黃金存入銀行賺取豐厚的利息,但是這種做法有損印度的宗教信仰,最後還是沒有談妥,印度神廟將黃金全部都封存起來,保持自我的信仰,如果印度政府加大金融力度,和投資渠道,說不定印度平民就會將黃金換成錢存入銀行賺取利息。
❹ 印度人為何如此痴迷於買黃金
可以肯定的是,國人不買印度的黃金,是因為純度不夠,而且造型浮誇,很難贏得國人的青睞。
我們喜歡的黃金的純度一般是24k的,而印度的很多是18K,甚至純度更低,純度低意味著投資價值就差。
除此之外,印度的黃金造型比較誇張,不太適合於日常使用,不被國人認可也很正常。
以上道理,大家都談到了。我想說的是,印度人為什麼這么喜歡黃金?
普通印度人家中或多或少都儲藏著黃金,男性日常金戒指、金鏈子不斷,女性出門也常常佩戴黃金首飾。
有的人說,黃金是貴金屬,也是市場上的硬通貨,大家都喜歡黃金的。但是印度人對黃金卻是異乎尋常的喜愛。
這就要扯上歷史和文化了。
印度的黃金歷史比較久遠。在古梵語里,黃金的叫法有七八種之多。印度人對黃金的喜愛應該和其他民族是一致的。很久以前,印度人就認為,擁有和穿戴黃金具有象徵意義,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身份和地位。
稀有金屬畢竟稀有,而稀有的東西往往上層社會才更容易得到。這個道理很好理解。
大家知道,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印度宗教眾多,有佛教,有伊斯蘭教,也有拜火教,但民眾普遍信奉的是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信徒大約有10億多人。這個量就比較大了。
在印度教中,黃金具有特殊的含義,代表財富與吉祥,甚至還被尊拉克希米女神(梵文 Lakmī)。
拉克希米是印度教的幸福與財富女神。正是因為信奉拉克希米,印度教徒認為,佩戴黃金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
受宗教文化的影響,印度人將黃金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僅賦予它傳奇色彩,還將其融入到民俗文化中去。如印度神話中有一種巨鳥迦樓羅,它的形象就是「金翅鳥」。又如印度結過婚的女子要佩戴黃金項鏈等金飾品。
❺ 古印度人是怎麼生活的
古代印度人大部分在農村生活,經濟也是自然經濟自給自足,各個種姓的人會有代表組成一個類似村委會的團體治理村子,各個職業比如放牧人,老師,鐵匠,木匠,都是世襲的,不生產的職業別人會分一部分收成給他們,除了鹽和鐵其他都能自己生產,在古代印度國家強盛的時候,稅吏收稅能控制住,大部分村民都能過的很不錯,混亂的時候就不行了人民容易受收稅的人敲詐勒索。
❻ 古代印度的文明歷程
文明起源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佛陀時期(前6~前2世紀) 從吠陀時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時期,是繼印古印度金幣 度河文化城市繁榮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在這時期里,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據佛教文獻記載,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只薩羅、跋只、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在這個時期的大國里,瓦爾納的等級製取代了部落制。國君和武士成為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成為婆羅門,農戶和納稅者成為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孔雀王朝時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婆羅。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國王權力標志著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斗爭的勝利,但婆羅門在孔雀王朝仍然擁有大權。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後來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❼ 古印度錢幣叫什麼
大面積使用主要有:古斯塔金幣、盧比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