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經濟什麼時候超越日本

印度經濟什麼時候超越日本

發布時間:2023-06-11 16:44:13

Ⅰ 印度GDP躋身世界第五,距離德日還有多遠

距離德日還非常遠,印度的GDP有了很大提升,是因為印度的人口數量龐大,但是印度的發展與德日相比還是有欠缺。

Ⅱ 目前印度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嗎

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0年),印度經濟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系。若以美元為貨幣單位的GDP計算(2010年估計為1.53萬億美元),印度是世界第10大經濟體。印度《經濟時報》網站20日以《印度將超過日本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報道了印度GDP的最新情況。

報道稱,根據以盧比購買力得出的GDP,2011年印度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現在是排在美國、中國和日本之後的第四大經濟體。2010年數據顯示,日本經濟總量4.31萬億美元,印度緊隨其後,為4.06萬億美元。

而經過3月份的海嘯、地震之後,人們普遍預計日本的經濟總量將萎縮,而印度的經濟在本財年將增加7%~8%。

印度專家表示,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2011年印度應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專家辛哈說:「要不是地震和海嘯,印度可能會在2013年至2014年超過日本。」

Ⅲ 壓過英國後,印度熱議「趕德超日」,印度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嗎

印度國家銀行發布了最新通告,表示按照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長率,趕超德國和日本是不在話下的,預計到2029年印度將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業內相關人事的認證。的確,按照印度目前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趕超德國和日本是很輕松的事情,甚至在2021年的時候,印度的GDP數據直接趕超英國,也順勢進入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排行榜內。印度未來的經濟能否持續保持GDP高增速,還需等待一段時間的發展再看.

總而言之,印度未來能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還需觀望一段時間,當下世界經濟發展比較動盪,且利率不斷上升加上全球經濟放緩,這都對印度的經濟發展不可置否的帶來負面影響。預計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Ⅳ 印度非洲大約幾幾年趕上中國經濟的

繼聯合國在7月中旬發布《2022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稱印度的人口數量將在明年超過中國,成為人口數量世界第一的國家以來,印度國家銀行高調預測:7年後,印度的GDP將超過日本,印度還極有可能在25年後追上中國,成為GDP位列世界第二的國家。

回想7月中旬,印度的不少媒體都報道了印度的人口總數將在2023年超過中國一事,並且印方就此事表現得十分興奮,似乎在「爭第一」這件事上,印度政府以及其媒體的興致一直很高。

不過,印度也有經濟學家就印度的GDP將在7年後趕超日本,並於25年後趕超中國的這一預測存疑,認為印度的GDP想要連續多年保持這一增長勢頭可謂是難度極大。

在本月3日,印度國家銀行(SBI)發布了最新的印度經濟調查報告,並預測照這樣發展下去,印度將在2029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而據彭博社在本月2日發布的報道顯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印度在2021年以及今年的GDP增速數據。從中可見,印度的GDP增速在去年的最後一個季度超越英國,並且在今年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令人驚訝的是,印度今年4至6月的實際GDP增速已經達到13.5%。

所以,就去年以及今年的最新數據來看,印度已經超越曾經GDP位列世界第五的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相較於印度,英國在今年的表現就較為遜色了。在印度的GDP保持增長的同時,英國的GDP在今年的第二個季度還出現了萎縮的局面。印度正是憑此超越英國,成為位於德國之後的第五大世界經濟體。並且,據IMF預測,英國的GDP在未來5年內都難以超越印度,也很難奪回世界第五的位置。

這對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來說,當然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對此,印度國家銀行經濟研究部信心滿滿,認為印度的GDP不僅僅是超過英國,它還將在5年後超過德國,並在2029年超過日本,從而獲得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位置。


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阿文德·維爾瑪尼對這一預測表示認同,只不過在他看來,印度想要獲得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位置還需要多付出一年的努力,即在2030年超越日本。

不僅如此,印度財長辦公室以及印度人民黨都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相應慶賀文章,為印度如今的經濟發展速度而感到興奮。


印度商工部官員蘇布拉馬尼亞姆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了總理莫迪在今年8月份提出的願景,稱印度將在25年後,也就是2047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5年過後,便是印度獨立的第100年,莫迪在8月份提出這一願景的目的自是不必言明。再結合如今印度的GDP已經超過英國,也就難怪印度政府以及民間會為此歡欣鼓舞了。如果印度在未來25年的GDP增長值保持在7%至8%,那麼,照此發展下去,印度躋身世界前三也並非沒有可能。

但是,問題就在於印度或很難保持這一較高的GDP增速。


印度總理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比貝克·德布羅伊指出:印度的GDP增速想要長期保持在7%以上是一件很難的事,而在從前,印度的GDP增速就只有一次連續5年保持在該數據之上。所以,印度在25年內實現趕德超日,並且追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可能性較低。

不得不說,這位經濟學家在如今印度政府以及民間都為此大肆慶祝的情況下,算得上是一位十分清醒的人了。雖然印度的GDP增速在今年保持得不錯,但這不代表著今後的25年也是如此。而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將拉低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較高的失業率以及高通脹率也是如今的印度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

Ⅳ 反超英國,印度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靠的是什麼

印度在2022年一季度末的名義GDP為8547億美元,而英國同期數據為8160億美元。印度2022年全年的GDP規模仍將超過英國,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10年前,印度GDP在全球僅排名第11位,而英國排名第五。

當前印度的發展也並不是不無問題,由於今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且實際工資處於創紀錄的低水平,印度國內消費很可能不足以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並且印度國內長期存在的種姓制度,導致的貧富分化和階層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這也嚴重影響著印度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印度的經濟到底能走多遠,還需要未來時間的長期考驗。

Ⅵ 求印度經濟發展歷程

印度經濟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

  1. 1947~1956年,即從印度獨立到「一五」計劃結束,是經濟恢復時期。印巴分治不僅造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大仇殺,而且打亂了本來就不平衡的國民經濟。分治後大城市和大工業均分布在印度境內,而原料產地和糧食產區卻大多分布在巴基斯坦。據統計,91%的大工業如鋼鐵、黃麻、造紙等工業幾乎全部留在印度,而巴基斯坦卻生產38%的棉花和80%的黃麻。這就使獨立初期的印度花費巨額外匯進口黃麻、棉花和糧食。

  2. 印度獨立初期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工業生產總指數從1948年的108.4下降到1950年的105。農業下降到1950~1951年度的95.6,糧食下降到90.5。為改變這種狀況,印度政府擬訂了「一五」計劃(1951~1956年),其目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變印度停滯不前的經濟結構,以便為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一個穩固的基礎。經過努力,印度國民經濟在「一五」計劃結束時,平均增長率達到3.6%,超過原定指標的2.1%。5年內工業生產增長25%,農業生產增長22.2%。按1970~1971年價格計算,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7.4%,農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4.3%,國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長3.6%。

  3. 此間,物價比較平穩,工廠工人實際工資恢復到戰前(1939年)的水平。在「一五」計劃期間,還實行了取消中間人地主的土地改革,有40%耕地面積的土地轉移到中小地主和富裕農民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農村的階級矛盾,並促進了印度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第二階段:

  1. 1956~1966年,即實行「二五」和「三五」計劃的10年,是印度工業體系形成時期。根據尼赫魯的經濟發展戰略,印度「二五」和「三五」計劃在工業方面強調優先發展以機械製造業為中心的重工業。在這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集中力量投資在電力、冶金、礦山、采礦、機械製造、化工原料、採油、煤油、石油化工以及化肥等各種重工業和基礎工業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經過10年的努力,工業生產增長近一倍,總指數從1956年的136(1950的為100)上升到1966年的264.4。

  2. 工業產品增長最快的是為生產服務的機械設備和耐用消費品,其中機床增加21倍,內燃機增加7倍,動力水泵增加5倍,發電機增加4倍,家用電冰箱增加6倍。此外,食糖和食油分別增加14%和13%,機紡棉布反而減少15.2%。印度政府在積極發展國營企業的同時,也鼓勵私人壟斷財團以及同外國資本合作興建的新型工業。印度國營企業從21家增至74家,投資額增加29倍,從8.1億盧比增至241.5億盧比。

  3. 印度國內和國外壟斷組織在印度投資增加132.5%,從47.83億盧比增加到106.93億盧比。印度五家最大的財團資產總值從1958年的45.44億盧比增至1966年的131.94億盧比,增加近2倍。

  4. 在農業方面,尼赫魯的戰略是實行鄉村發展計劃和實行合作社。前者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合作社評議會制度,使其成為農村基本經濟行政單位,要求10年內把全部耕地納入廣泛的發展計劃,並在美國專家的建議下實行農業精耕計劃,集中使用高產品種、化肥、農業機械等現代化技術,以達到大幅度增產目的。但該計劃當時基本上未能實行。

1964年尼赫魯去世後,繼任的夏斯特里拋棄了尼赫魯的上述戰略。其間,工業增長一倍,而農業只增產14%,年平均增長率為1.5%。而且農業生產很不穩定,每隔二三年就出現一次減產,有時甚至出現大幅度倒退。如1965~1966年度的農業生產低於1958~1959年度的16.6%。1965~1967年連續兩年災荒,加上1965年的印巴戰爭和美援的中斷,形成了糧食恐慌、通貨膨脹、外匯短缺和工業減產為特徵的經濟危機。農業生產的停滯和倒退嚴重影響了工業的發展。

三、第三階段:

  1. 1966~1984年,即從三個年度計劃,經過「四五」、「五五」、「六五」計劃到英·甘地逝世,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是著重發展農業。20世紀60年代中期,印度糧食恐慌,糧食庫存全部耗盡,配給制度基本上依靠美國進口小麥來維持,從而使印度對美國和世界銀行的依賴加深。為改變這種狀況,在美國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英·甘地開始實行所謂「綠色革命」,即農業發展新戰略。

  2. 在工業方面,給國內外私人投資提供新機會,開展放鬆工業許可證政策,將14家大銀行(存款總額佔全國56%)收歸國有,對壟斷財團新建和擴建進行審批等限制措施。在這個時期,對農業和能源動力方面的投資比例增大。農業投資比重從「三五」計劃(1964~1969)的20%,提高到「四五」計劃(1969~1974)的23%。工業企業的投資從20%下降到18%。

  3. 「六五」計劃(1980~1985)對農業的投資佔25.4%(「五五」計劃為21.7%),能源動力開支佔28.1%(「五五」計劃為26.2%),工礦業開支佔15.4%(「五五」計劃為18.7%)。「六五」計劃期間預計國民收入增長率為5.2%,人均收入增長率為3.28%。

四、第四階段:

  1. 1985年至今,經過「七五」、「八五」、「九五」三個五年計劃,即從拉吉夫·甘地執政後,印度各屆政府開始經濟政策的調整與經濟改革。進入20世紀80年代,英·甘地執政時,印度就開始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但調整幅度太小。

  2. 1985年拉吉夫·甘地執政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問題與困難較多。1991年拉奧執政後堅持改革,改革步伐加快,成績顯著,但仍存在問題與困難。

Ⅶ 印度反超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英國跌到第6!前4名是誰

印度反超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英國跌到第六,前四名分別是中國、美國、日本和德國。
其實印度當年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如今已經脫離殖民統治將近15年了,在生產總值GDP上,目前已經超越了英國,數據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並發布的,該數據表示在2021年的最後一個月,印度的經濟增長達到7%以上,而英國僅僅只有3.6%左右,名義上GDP已經趕超了英國,這大大增加了印度的民族自信。此消息一出印度國家銀行趁熱發布了一則通告,說印度預計在2029年將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
在印度民族自信心暴增的同時,也有國會議員發出警告,不要因為稍微趕超英國而過於驕傲。

閱讀全文

與印度經濟什麼時候超越日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面前中國如何應對 瀏覽:239
中國有多少種武術 瀏覽:438
伊朗的邊境是什麼樣的 瀏覽:563
印度人怎麼吃草魚 瀏覽:118
美國和伊朗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 瀏覽:902
越南人怎麼評論本國大學水平 瀏覽:320
中國對印度提供哪些幫助 瀏覽:281
中國人怎麼稱呼日本 瀏覽:280
英國產的羅德手錶多少錢 瀏覽:516
伊朗杯為什麼叫新娘杯 瀏覽:282
印度在江蘇哪個省 瀏覽:982
越南有多少種越南語 瀏覽:414
印尼母豆咖啡多少克一包 瀏覽:926
越南珍珠島多少錢 瀏覽:633
印尼殺僑民中國在干什麼 瀏覽:359
印尼嬰兒背帶怎麼叫 瀏覽:622
中國有多少商品 瀏覽:11
義大利品牌的汽車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182
中國從韓國進口什麼 瀏覽:414
印度的野心根源在哪裡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