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從印度坐船回中國
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首先,中國和印度之間不通鐵路,所以不可能坐火車從印度回中國;
其次,由中國出發的國際客輪,目的港都是韓國和日本,沒有到印度的;同時也沒有客輪從印度到中國,只有不定期的貨輪到中國的天津和浙江的北侖港,所以只有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和孟買這兩個城市搭乘貨輪去中國。
所以,目前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中,沒有客輪和火車可以到達印度。
樓主要是實在不想坐飛機的話,可以考慮走公路,在中國沿318國道,到達中國尼伯爾之間的樟木口岸,由樟木口岸出境進入尼泊爾,再由尼伯爾進入印度。
目前這條路線目前比較艱難,如果一定要坐船,請聯系中國駐班加羅爾和孟買的使領館,叫他們協助處理。
2. 印度次大陸是如何來到現在的地方
原來在兩億多年以前,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和非洲的南半部與南極洲是連在一起的一塊古老的大陸?後來由於地球內部的巨大力量,撕裂了古陸,原始的印度洋就此誕生?
印度大陸從這時起,開始了它北上的途程,在大約5000多萬年前時,它跨過赤道,成了北半球的成員?簡而言之,在大約兩億年間,印度次大陸北上漂移了7000多千米到了今天的位置?
次大陸是指在一塊大陸中相對獨立的較小的組成部分?地理意義上的次大陸一般由山脈?沙漠?高原以及海洋等組成?在英語中,此類意義的次大陸是用來特指印度次大陸?
3. 玄奘怎樣到達印度
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余里。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 赤建國(今蘇聯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 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凈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 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仆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爾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 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 )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歷游五印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 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 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庄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 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回國譯經 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長安。
4. 達·伽馬什麼時候到達印度
1460年,瓦斯科·達·伽馬出生於葡萄牙希納斯城的一個貴族家庭。幼年求學於埃窩拉城,學習數學和航海術,青年時代曾參加同西班牙和摩洛哥的戰爭並立過戰功。
1497年7月,達·伽馬奉葡王羅努埃爾之命,率4艘輕便快船及140名船員,從里斯本起航,循迪亞士航線經馬德拉群島和維德角群島,11月又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航行。翌年3月抵達非洲東岸莫三比克,4月至蒙巴薩和馬林迪。
船隊由一經驗豐富的阿拉伯水手艾哈邁德·馬季德導航,沿著阿拉伯人早已熟悉的航線穿過印度洋,5月20日抵達印度西部海岸的卡利庫特港,開辟了歐洲人嚮往已久的通往亞洲的新航路。
1499年9月,船隊滿載香料、寶石、絲綢返回亞斯本,葡王授予他「印度洋海軍上將」和「閣下」稱號。1502~1503年,達·伽馬第2次赴印度,炮轟卡利庫特城,一度擊潰阿拉伯船隊。1524年被任命為葡萄牙駐印度總督。
同年4月第3次東航,9月到達果阿,12月因病死於印度柯欽。達·伽馬直航亞洲的成功,促進了歐亞之間航運和商業關系的發展,從此葡萄牙等歐洲國家開始了對東方的殖民征服與掠奪。
5. 達伽馬是如何到達的印度的
達·伽馬是葡萄牙的航海家,也是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1497年,他受葡萄牙國王的派遣從里斯本出發前往印度,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其實這里也是穆斯林的天下,但與蒙巴薩不太對付,所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達·伽馬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更為誇張的是馬林迪的統治者還允許達·伽馬在自己的城市建立用於貿易和支持航海的小型要塞,同時還給他一個巨大的幫助,那就是幫他找了一位資深航海員艾哈邁鎔·伊本·馬吉德。
這位可是非常資深的,還曾編寫過一本有關西印度洋的航海指南,很有價值。也正是他帶著達·伽馬穿越印度海域水手們已經玩轉了2000多年的季風航線,於終於在1498年的5月20日抵達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強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看看歐洲人到印度是多麼的艱難,要知道達·伽馬去的地方,明朝的時候鄭和就曾經來過。
達·伽馬的目的很明顯,與印度建立貿易聯系,同時也要打探一下情報,給後繼者提供支持。不過雖然這里是印度,但貿易被穆斯林掌控者,達·伽馬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甚至不讓他們回國了。
不過最終達·伽馬還是在短暫停留後離開了印度,只留下了少數幾個人在當地建立商站,不過返航時船隊遇到了大麻煩,很多水手都得病死了,其中還包括了達·伽馬的弟弟,但最終他還是在1499年9月回到了葡萄牙。
6. 印度的貨物怎麼運到中國
印度與我國有簡易陸路相連(經過乃堆拉山口),少量貨物可以通過陸路運輸,大宗貨物則可以經海上運輸到我國。當然,高價值的也可以用飛機空運。
7. 印度人是怎樣起源
印度人溯源於達羅毗荼人
達羅毗荼人(Dravidians)是南亞操達羅毗荼語系諸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又稱德拉維達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屬不同人種類型: ① 歐羅巴人種與尼格羅 - 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即達羅毗荼人種,包括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蘭人以及坎納拉人等。多信印度教,其中以濕婆派為主,經濟、文化均較發達。②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包括托達人、科塔人、奧朗人、坎德人、貢德人等。③尼格利陀人種類型, 包括伊魯拉爾人、帕尼安人、卡達爾人等,其經濟、文化均較落後,許多人仍以採集和射獵為主要生計,有的依靠掘土棍生產,稱為掘棍文化,許多方面都保留著氏族部落結構,其中有些仍處在原始公社後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中 ,保留萬物有靈信仰。屬尼格羅 - 澳大利亞人種各民族,是南亞現存最古老的居民 。 歐羅巴人種南歐 類型的人於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達印度,與當地人混合形成達羅毗荼人種,一部分滯留在次大陸西北部,保留較多歐羅巴人種的體質特徵,成為現存的布拉灰人。歐羅巴人種的人來到後,部分土著被趕到山區林地,習慣上又稱前達羅毗荼人。一般認為達羅毗荼人與哈拉巴文明有關。雅利安人來到後,達羅毗荼人被趕到次大陸南部,建立安度羅、潘地亞、朱羅、哲羅等王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17~18世紀英國殖民者入侵後,將達羅毗荼人切割開來,進行掠奪、壓迫,破壞了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印度獨立後的1956年根據各民族要求建立泰米爾納德邦(原馬德拉斯邦,以泰米爾人為主)、安得拉邦(以泰盧固人為主)、邁索爾邦(今卡納塔克邦,以坎納拉人為主)和喀拉拉邦(以馬拉亞蘭人為主)。
8. 航海大發現以前歐洲人怎麼到達印度
一般是通過小亞細亞半島到達伊拉克,然後租用阿拉伯商船達到印度,或者通過伊朗進入北印度。
9. 達伽馬是什麼時候到達印度的
達·伽馬船隊駛出港口後,開始朝維德角群島全速前進。達·伽馬站在旗艦甲板上,望著漸漸遠去的家鄉,思緒萬千。他想起了早晨在伯利恆教堂作完彌撒後,國王曼努埃爾一世親自授予他一面基督騎士團十字旗;想起了在旗下的宣誓——「為了上帝和國王陛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將高舉這面旗幟,勇往直前」;他感到自己責任重大,心裡默默地祈求上帝保佑。
出海頭幾天,風平浪靜。好像老天爺要提醒他們遠航探險不是件容易的事,船隊一過加那利群島,天氣突變,陰霾密布,狂風怒吼,掀起陣陣巨浪,幾乎要把整隻船吞噬;而濃密的大霧又使水手們看不見前後的船隻。船隊被風浪打散了,幸虧達·伽馬事先有安排,艦隊在7月27日於維德角重新匯合了。
8月3日,艦隊駛離維德角,沿幾內亞海岸朝東南方向疾駛。過了赤道後,他才下令轉舵朝東南方向航行,而且這時還稍有一點順風,船隊在11月4日到達聖赫勒拿灣。其實,達·伽馬這時已無意中發現了從歐洲到非洲南端的最便捷的航線,因為北緯10度附近的風向和水流總是便利帆船向西南方向行駛,越過赤道,再轉向東南方,這樣又能避免幾內亞灣的無風情況,今天的帆船仍然是走的這條路線,可見大膽的冒險精神和堅強的自信心是遠航探險成功不可缺少的品格。然而,這樣一來,航線拉長了,時間就多了,這段航路走了整整93天。達·伽馬宣布在一個島上拋錨,一則讓大家休息一下,補充些食物和淡水,二則維修一下船隻後向好望角進軍。
達·伽馬深信好望角就在前方,可究竟在什麼地方,心中無數。他決定先朝西南方向行駛一段,越過聖馬丁角,兩天後,終於從船的左側看到了陸地,遠處出現了海岸的輪廓,船隊就朝那邊駛去。好望角越來越近,「好望角,風暴角,好望不好過」。狂風呼嘯而來,掀起滔天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船隊猛撲過來,船隊頓時亂了陣腳。或是水手們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或是牧師的祈禱感動了上帝,經過3天3夜的狂風惡浪,突然風平浪靜。11月22日,達·伽馬一行終於穿過好望角,進入西南非洲的極端福爾斯灣。
11月25日,船隊駛入莫塞爾灣,也就是當年迪亞士到過的最遠處,達·伽馬決定在此修理遭暴風雨襲擊損壞的船隻。逆流和無風的天氣無法改變,船隊依舊無法北進,而呆在原地又會引起水手們的不安定情緒。達·伽馬決定採納經驗豐富的老船員的意見,沿「之」字路線走,終於在1497年聖誕節駛抵今南非的納塔爾地區。「納塔爾」一詞是葡萄牙語,意即「聖誕節」——據說這名字還是達·伽馬所取。1498年1月11日,船隊駛到了河口處,並在此停泊休整。水手們受到當地的土著——班圖人的友好接待,達·伽馬稱這地方為「好人國」,並贈短大衣、褲子和帽子給土著酋長,以示友好。
1月16日,船隊離開「好人國」繼續北上。此時雖有順風,強大的莫三比克洋流卻頑固地阻擋著艦隊的北上,船隊仍然只好走「之」字線。這樣彎彎曲曲地行駛了近10天,直到1月25日,他們才駛入莫三比克海岸的克利馬港。
1498年2月底,船隊重新出航,不久就進入非洲東岸莫三比克海峽多暗礁險灘的區域,達·伽馬一行只好白天行船,晚上停泊,以免黑夜擱淺。3月2日,船隊終於駛出莫三比克海峽,遠處的海邊有個大港灣,達·伽馬決定去那兒暫時歇腳。
海港慢慢地靠近了,他們來到了深受阿拉伯文化影響的穆斯林城市——莫三比克。
岸上突然湧出許多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誤把他們當作穆斯林兄弟了,達·伽馬將計就計,默默地接受了阿拉伯人的歡迎。休息後他們又整頓出發,直到蒙巴薩到了,整頓後天一亮,達·伽馬就下令啟錨出航,但偏偏遇上強大的逆風,直到3月14日,風向好轉,船隊才正式向北航行。
從蒙巴薩北行海里,船隊又到了一個海濱小城馬林迪。港口裡停泊著四艘印度商船,此地離印度不遠了,港口的主人馬林迪酋長希望達·伽馬一行能留下,與他一起對付蒙巴薩人,但達·伽馬巧妙地拒絕了,並請求酋長給他們派一名熟悉印度航路的領航員,以便早日完成印度之行。
酋長答應了達·伽馬的請求,給他派了一名優秀的領航員——大名鼎鼎的艾赫邁德·伊本·馬德內德,他是當時著名的阿拉伯學者和航海家。據說,他編寫的航海理論和實踐全集至今還保存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4月24日,葡萄牙人從馬林迪出發直駛印度。
有了伊本·馬德內德的領航,又由於馬林迪酋長的幫助,這時西南季風已經吹起,船隊藉助風力,直穿印度洋,朝東北方向疾駛。伊本·馬德內德在達·伽馬面前展開了印度洋航海圖和印度西海岸地圖,向他講解航行路線和印度西海岸的城市與貿易港口,並指揮船隊繞過星羅棋布的島嶼和布滿荊棘的暗礁。5月20日,伊本·馬德內德走到達·伽馬面前,指著前方的港口說道:「這就是卡利卡特城,這就是你所嚮往的國家。」一眼望去,馬可·波羅筆下富裕繁華的景象真的出現了。城市展開在寬闊的海岸上,寺院的圓頂高聳在果樹和棕櫚樹林里,清風從岸上送來陣陣花香。經過10個多月的艱難航行,終於到了印度,水手們高興得跳著、叫著,憧憬著發財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