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電影怎麼老師跳舞

印度電影怎麼老師跳舞

發布時間:2023-06-12 20:46:37

Ⅰ 印度電影為何動不動就要跳舞

印度電影為何動不動就要跳舞?

看過印度電影的都知道,電影到了高潮時就會突然跳起舞來。對於一言不合就又唱歌又跳舞的印度電影,一些人覺得很奇怪,也有一些人覺得這很有趣。為什麼印度的每部電影基本都會穿插這樣的歌舞情節?

其實電影中使用歌舞這種電影的形式其實這是受印度當地文化傳統的影像。大家都熟知的是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里很受人們歡迎的就是濕婆Shiva。舞蹈在印度人看來是濕婆創造的,同時舞蹈也就成了濕婆神的化身,所以人們對濕婆神的崇拜常會用舞蹈來體現。

比如結婚、聚會,印度人就會載歌載舞,無不體現舞蹈的重要性。所以舞蹈也就成為了印度人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形式,這也就是在印度電影里常見的又唱歌又跳舞,歌舞劇!

印度的電影就是歌舞電影,最好的印度電影中的歌曲與舞蹈都非常動人,備受觀眾喜愛。如果歌舞好,你就成功了一半。音樂是電影的一部分,好的歌舞正是電影劇本的精華所在。所以印度很多電影都會在上映前先出唱片,然後沒幾天就能有效收回影片的製作成本,印度音樂市場和電影市場是共生關系,音樂市場的50%以上是電影音樂。

還有就是商業因素,一部電影大概是九十分鍾,長的不過二個小時,但在印度,卻形成了一種奇怪的時長效應。其實印度歌舞電影的興起是為了讓電影時間夠長,讓進去看電影的人感覺夠本。

在上個世紀,印度的很多人還是比較窮的,看一場電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印度人本來就有一種非常善於精打細算的習慣,相信與其做過生意的人都體驗過印度人的砍價有多厲害。他們認為花了錢進去影院看電影,都會希望電影要長,這樣才能「夠本」。

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印度很熱,而電影院是最早為數不多可以提供冷氣的地方,印度人希望能在電影院多呆一會。時長就成為一個衡量的重要標准了。誰的電影時長,誰就被認為是有良心的。

因為電影時間長,電影製作成本自然會提高,所以製片商靈機一動,大量加入大家都喜歡的歌舞,而歌舞大概是所有拍攝中成本最低的。所以印度一部電影就會有六七個跳舞的場景,加起來可達一個小時。這樣,印度人就可以在冷氣房裡多呆一個小時了。湊足了時間,最後賓主盡歡。

接下來是國際的影響。一個不發達的國家想要輸出影片,是需要民族特色的電影,比如我們華人的影片就是武打片,因為李小龍的原因,搞得大家一提華人電影,就是武打,就是武俠,武打也是華人電影在國外最成功也是唯一成功的類型電影,而外國人更有一個奇怪的錯覺,華人都是會武功的。

所以印度這種有舞蹈的電影到了國外,一下讓外國人大開眼界,認為其民族特色十分濃厚。他們形成了思緒定式,印度電影一定要有舞蹈才行,就像他們看我們的電影,一定要有武打一樣。這也是印度電影都有歌舞元素的重要原因。

Ⅱ 印度電影為什麼都是演著演著就跳舞了

印度電影里歌舞的興起,是根據印度的國情決定的。在印度電影剛開始發展時,印度人民普遍都生活得比較窮,看電影對於她們來說是一種奢侈的事情。那好不容易攢夠了錢去看電影,當然希望看久一點值回票價了,在炎熱的夏天多吹會空調,因此印度電影都很長,基本都在2個多小時這樣。

總的來說,印度電影發展到現在,和歌舞已經密不可分了,歌舞與劇情相輔相成,這也成就了寶萊塢的電影。不過考慮到中國觀眾,很多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時,已經剪到了一部分的歌舞了,這也是希望不要給中國觀眾帶來一種「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感覺。

Ⅲ 為什麼印度電影裡面那麼多的歌舞

電影更多時候反映的除了社會現實以外,也代表著這個國家的特點,而印載度本就是一個載歌舞的國家。長期以來獨特的國情,使得印度觀眾具有區別於其他國家觀眾的觀影習慣,所以印度的電影一直很具有娛樂性。為什麼印度電影里總是出現歌舞表演呢?

期待我國電影業的發展。

Ⅳ 印度電影為什麼動不動就唱歌跳舞

印度離我們這么近,

但我們跟它,

完全不熟。

?壹?

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國度

――請問您了解印度電影嗎?

――跳舞?

好吧,雖然我們離印度很近,但是我們和印度,真的不熟。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流浪者》,到七十年代的《大篷車》,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那就是跳舞。

雖然舞蹈電影被「寶萊塢」這個詞幾乎壟斷,但即使不是寶萊塢電影,相對嚴肅的印度電影里也依然存在歌舞內容。

比如史詩巨作《巴霍巴利王》中,依然存在歌舞劇情――

再比如,探討族群關系的話題之作《我的名字叫可汗》,如此嚴肅的題材,居然也剋制的來了一段歌舞――

因為印度電影實在太喜歡動不動就扭動起來,而且你永遠猜不到開啟跳舞模式的點在哪裡,以至於在看《摔跤吧,爸爸》的時候,裡面只有一段情節有歌舞,我都有點受不了??「居然這么少???這不科學!」

印度人到底怎麼想的,居然能在電影里無處不在地插播歌舞,難道他們平時也是這樣生活的嗎?

突然發現,我們對印度,一無所知。

?貳?

印度人,心很大

他們甚至沒有歷史

印度電影里那些載歌載舞的場景,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大概是認為,印度是一個歡樂的民族。

即使他們的種姓制度嚴重,下層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熱,他們依然願意花三個小時以上去電影院看一部歡樂的電影,起碼說明,他們心很大。

一個民族的性格不是一蹴而就的,印度之所以形成現在這種無所謂的性格,和他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印度還算有歷史的話。

馬克思說:「印度沒有歷史」。

「印度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歷史的話。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征服的歷史。印度的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而我們通常說的印度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入侵印度的侵略者的歷史,印度就在這個一無抵抗、二無變化的社會消極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龐大帝國。」

這是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對印度歷史沉痛的描述。

印度支離破碎的被侵略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印度這塊半島,實在是太豐茂了,絕對的風水寶地,風調雨順,果木繁茂,這樣的一個天府之國,很難不被人覬覦。

大約公元前1500年前後,有一支說著「印歐語」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從伊朗高原進入印度次大陸,征服當地民眾,創建種姓制度,牢牢把印度次大陸土著民族變成世世代代無法反抗的奴隸。

之後入侵游牧民族就更多了,很多都是起源於中國北方大漠或者西域的少數民族,被中國打跑或滅掉後跑到這里落腳,我們熟悉的塞種人、匈奴人、鮮卑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等,都入侵或統治過印度。

但這眾多的統治者中,對印度影響最大的,還是雅利安人。印度人文化的神奇,就來源於雅利安民族的入侵。

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草原上,一場大雪過後,千里銀白,之後又是新的草木發芽,所以雅利安人認為,世界是輪回的,人生也是輪回的。

雅利安人把這種輪回的世界觀帶到了印度,傳遞給整個印度一種新的世界觀,那就是,我們要用有限的一生,活出無限的世界。精神,才是最高層次的追求。

梵天像

印度教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梵天,就是雅利安人帶來的神,創世神,他反復強調,這是一場夢,一切都只是輪回。

在自己一遍一遍被侵略的過程中,不祈禱輪回,如何能看淡這一切呢?所以印度人不屑今生瑣事,將希望寄託於輪回,也就不願意記錄歷史。

慢慢的印度就形成了這樣的民族心理,那就是淡然和心大。當他們有一天去修繕史書,發現無可修繕,沒有完整的歷史可以做精神支柱的時候,他們不是選擇努力考究,而是主動放棄。取而代之的是,神話題材的歷史。

當所有的歷史人物都被塑造成神的時候,這個國家就很玄幻了??

哪怕用神話做歷史,也比韓國那樣因為自己沒什麼歷史,就到處去偷別人的歷史要強多了。

《諸王世系》一書中就摻雜著大量的空想與傳說,感性成分強過理性敘述,《大史》相對於前者已經算是嚴謹很多的了,但是依然充斥浪漫抒情與詩意情感,最後歷史人物們,竟然在一部史詩中成了神??

在中國,《封神榜》是小說,在印度,就是史記??

無fuck說。

看看印度這玄幻的一元硬幣就知道,

他們真的,不care??

每個民族的特性,一定會第一時間反映在他們的文化里,比如德國的思辨,法國的浪漫,日本的絕望,美國的超級英雄??

印度也一樣,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如此看得開如此心大的傳統,造就了他們如此歡樂的表現形式?

但是史學家站出來了,說你不要臆想!

?叄?

印度電影的舞蹈,

究竟是不是印度傳統?

史學家們有點意見分歧是正常的,關於印度電影里的舞蹈這點,出於客觀,這里將兩種觀點簡單敘述一下。

一部分學者,認為這件事與印度傳統有關――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只要我們對印度教略有涉獵,應該就能明白為什麼會有這一派的存在,因為有印度教,就不可能沒有舞蹈。

濕婆作為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創立了舞蹈,或者可以這么說,濕婆就是舞蹈的化身,濕婆大婚在天上跳了一年舞什麼的這種傳說層出不窮,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總之,印度人對濕婆的崇拜自然而然地演變為了對舞蹈的熱愛,平時生活里各種藝術形式,總有幾款是跳舞的~

濕婆是不是超級帥!!

也有學者認為,這件事的起因,與印度傳統無關――

僅僅是崇拜神靈,就跳舞,確實多少是有點站不住腳的,於是有人站出來說,印度電影里的舞蹈,和印度教無關!

他們發現,在有聲電影出現之前,印度當時的戲劇娛樂方式,和我們一樣,就是劇院里看戲,但是當時的印度人是在波斯劇院里看戲的。

印度的波斯人,一般都不是穆斯林,更沒有印度教信仰。所以當時被壟斷的波斯劇場,出演的劇目,由於是波斯人定的,基本也排除了是印度教的影響。

Bombay: The Reporters Press,1871

當時的印度,各地方語言不同。波斯劇場為了讓更多語言不同的印度人都來看戲,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多用肢體語言。

果然,增加了歡樂的群舞之後,節奏歡快又富有表現力的表演,立刻被不識字,也聽不懂的民眾們都接受了。大家喜聞樂見,錢自然就裝進了波斯劇場的腰包里。

就是這樣,在19世紀70年代以後,這些波斯劇場從印度大城市走進鄉鎮,慢慢變成巡迴劇場,規模越來越大,直到走上大屏幕。

看罷,是不是覺得兩者都有點道理?這種學派之間的誰對誰錯,我們就不要糾結了,留給他們撕去吧??

但我更傾向於認為,無論是印度教影響,還是波斯商人的利益驅動,印度電影的歌舞能夠發揚至今,一定與觀眾的喜歡是分不開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印度人的性格所致。

即使印度種姓制度的壓迫與不公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們的骨子裡,但高種姓與低種姓能夠和諧地享受同一種藝術形式,就挺神奇的,往上倒倒,還是印度人心大那點兒事兒。

但你還真別說,印度電影里的鼓舞片段,看慣了,居然還挺不錯。

?肆?

印度電影更好看了,

但我依然對印度一臉懵逼

如果印度電影加了唱歌跳舞以後難看爆炸,我相信這個模式會快速的消亡。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印度電影好看。

相信我,慢慢覺得印度電影加歌舞好看,並不是因為你得了斯德哥爾摩??

印度電影里的舞蹈,其實早就開始吸收各方文化,再也不是單一的「最炫民族風」了,且隨著印度電影製作的水平不斷進步,其實很多時候,跳不跳舞,跳什麼舞,已經不再重要。

印度電影,已經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我們得承認,起碼《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都是實實在在的例子。我曾經覺得印度電影一跳舞就low,也被現實打臉,偏見!

每個影片背後,扎扎實實的現實意義,沉甸甸的社會思考,直面社會的選題,和電影里滿腔熱血改變社會的心情,都是我們所沒有的。

印度人挺奇怪的,真的,因為無論我們從蒼白的語言中如何去了解,都只能知之甚少,難以和他們產生共鳴,這就是為什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覺得印度電影是異類的原因。

當然,即使是現在,我們接受了印度電影,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接受了印度文化。

他們開掛的電影英雄,他們軍演的摩托車,他們人滿為患的火車??

啊,真是「奇怪的」國家。

ps:或許他們也是這么評價我們的。

- END -

閱讀全文

與印度電影怎麼老師跳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面前中國如何應對 瀏覽:239
中國有多少種武術 瀏覽:438
伊朗的邊境是什麼樣的 瀏覽:563
印度人怎麼吃草魚 瀏覽:118
美國和伊朗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 瀏覽:902
越南人怎麼評論本國大學水平 瀏覽:320
中國對印度提供哪些幫助 瀏覽:281
中國人怎麼稱呼日本 瀏覽:280
英國產的羅德手錶多少錢 瀏覽:516
伊朗杯為什麼叫新娘杯 瀏覽:282
印度在江蘇哪個省 瀏覽:982
越南有多少種越南語 瀏覽:414
印尼母豆咖啡多少克一包 瀏覽:926
越南珍珠島多少錢 瀏覽:633
印尼殺僑民中國在干什麼 瀏覽:359
印尼嬰兒背帶怎麼叫 瀏覽:622
中國有多少商品 瀏覽:11
義大利品牌的汽車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182
中國從韓國進口什麼 瀏覽:414
印度的野心根源在哪裡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