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的幾大聯盟與組織
1、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是美利堅合眾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美國實現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
2、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1967年8月8日成立於泰國曼谷,現有10個成員國: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秘書處設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3、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4、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跨區域多邊綜合性組織,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5、金磚國家,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被稱為「金磚國家」。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的建立,為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強大動力。
② 世界上有那些國際聯盟,成員國有哪些在線等待!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聯合國
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等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主要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家聯盟6國
上海合作組織
主要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
石油輸出國組織
現有11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
世界貿易組織 有150多個成員
世界銀行等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聯盟國分別有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成員: 義大利、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
土耳其)、保加利亞
佔領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東、俄羅斯西、巴爾干
協約國:參與國:塞爾維亞王國、俄羅斯帝國、法國、比利時、大英帝國(大
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屬殖民地:英屬澳大利亞、英
屬加拿大、英屬印度、英屬紐西蘭、英屬紐芬蘭、英屬南
非)、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聖馬利諾、羅馬尼亞王
國、美國、希臘王國、門的內哥羅王國、葡萄牙(包括葡萄
牙殖民地)
支援國:安道爾公國、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玻利維亞、巴西、哥斯
達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厄瓜多、瓜地馬拉、利比
里亞、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中華民
國(北洋政府)、暹羅(泰國)、烏拉圭
第二次世界大戰:軸心國:大德意志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匈牙利、羅馬尼亞王國、
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芬蘭、泰國、滿洲國、伊拉克、意
大利社會共和國
同盟國:衣索比亞、中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英國、印度、法國、澳
洲、紐西蘭、南非、加拿大、挪威、比利時、荷蘭、埃及、希臘、南
斯拉夫、蘇聯、美國、菲律賓、墨西哥、巴西、義大利王國、羅馬尼
亞、保加利亞
④ 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介
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前身是由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3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東盟成為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並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機制。
東盟的宗旨和目標是本著平等與合作精神,共同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為建立一個繁榮、和平的東南亞國家共同體奠定基礎,以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東盟成立之初只是一個保衛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系的聯盟,其活動僅限於探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強調東盟各國協調一致的《巴厘宣言》。此後,東盟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並採取了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逐步成為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區域性組織。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個創始成員國外,20世紀80年代後,汶萊(1984年)、越南(1995年)、寮國(1997年)、緬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國先後加入東盟,使這一組織涵蓋整個東南亞地區,形成一個人口超過5億、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的10國集團。巴布亞紐幾內亞為其觀察員國。東盟10個對話夥伴國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紐西蘭、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東盟主要機構有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常務委員會、經濟部長會議、其他部長會議、秘書處、專門委員會以及民間和半官方機構。首腦會議是東盟最高決策機構,自1995年召開首次會議以來每年舉行一次,已成為東盟國家商討區域合作大計的最主要機制,主席由成員國輪流擔任。
20世紀90年代初,東盟率先發起區域合作進程,逐步形成了以東盟為中心的一系列區域合作機制。1994年7月成立東盟地區論壇,1999年9月成立東亞-拉美合作論壇。此外,東盟還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歐盟、韓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10個國家形成對話夥伴關系。2003年,中國與東盟的關系發展到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中國成為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非東盟國家。
根據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九屆東盟首腦會議發表的《東盟協調一致第二宣言》(亦稱《第二巴厘宣言》),東盟將於2020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為實現這一目標,2004年11月舉行的東盟首腦會議還通過了為期6年的《萬象行動計劃》(VAP)以進一步推進一體化建設,簽署並發表了《東盟一體化建設重點領域框架協議》《東盟安全共同體行動計劃》等。會議還決定起草《東南亞國家聯盟憲章》以加強東南亞國家聯盟機制建設。
為了早日實現東盟內部的經濟一體化,東盟自由貿易區於2002年1月1日正式啟動。自由貿易區的目標是實現區域內貿易的零關稅。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6國已於2002年將絕大多數產品的關稅降至0-5%。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4國於2015年實現這一目標。
東盟總面積約444萬平方公里,人口5.91億。候選國:東帝汶 觀察員國:巴布亞紐幾內亞(自1976年起) 。 東盟擁有眾多定期或不定期發行的出版物,如《東盟年度報告》、《東盟商務通訊》等。
⑤ 東南亞國家聯盟有那些國家組成的
南亞國家聯盟的前身是由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3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成立幾十年來,東盟已日益成為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並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機制。現任東盟秘書長王景榮 。
東盟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個創始成員國外,20世紀80年代後,汶萊(1984年)、越南(1995年)、寮國(1997年)、緬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國先後加入該組織,使東盟由最初成立時的5個成員國發展到目前的10個成員國。東盟10國的總面積有45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 3億(1998年統計數字)。觀察員國為巴布亞紐幾內亞。東盟10個對話夥伴國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紐西蘭、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東盟成員國GDP概況
東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協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遵循正義、國家關系准則和《聯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國際和地區組織進行緊密和互利的合作。
東盟主要機構有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常務委員會、經濟部長會議、其他部長會議、秘書處、專門委員會以及民間和半官方機構。首腦會議是東盟最高決策機構,自1995年召開首次會議以來每年舉行一次,已成為東盟國家商討區域合作大計的最主要機制,主席由成員國輪流擔任。外長會議是制定東盟基本政策的機構,每年輪流在成員國舉行。常務委員會主要討論東盟外交政策,並落實具體合作項目。東盟秘書處設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出版有《東盟常務委員會報告》、《東盟通訊》等刊物。
近年來,東盟積極開展多方位外交。1994年7月成立東盟地區論壇,1999年9月成立東亞-拉美合作論壇,10+3和10+1合作機制也應運而生,2002年1月又啟動東盟自由貿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