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板塊的介紹
印度洋板塊(Indian Plate)為大陸板塊,包括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屬於印度-澳洲板塊的一部分。印度板塊形成於白堊紀,原位於南半球,自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分離,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大約在五千到五千五百萬年以前的新生代的始新世時期與歐亞板塊碰撞拼合。
② 印度板塊是由哪個大陸和哪幾個半島組成的
澳大利亞大陸,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
希望能幫到你。
③ 印度半島位於什麼板塊
印度半島基本上屬於印度洋板塊(Indian Ocean plate)為大板塊,又名澳大利亞板塊。
④ 印度半島所在哪個板塊
印度洋板塊
【概述】
印度半島又稱德干半島。東臨孟加拉灣,西頻阿拉伯海,南抵科摩林角,北部無明確界線,大體指阿拉瓦利山脈和焦達訥格布爾高原一線以南,略呈三角形。印度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廣義的印度半島還把印度河—恆河平原包括在內。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故又名德干半島。較大河流有訥爾默達河、戈達瓦里河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為涼季,平均氣溫10℃以上;3~6月為熱季,高原中部可達35℃左右,7~9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800毫米。廣義的印度半島還把印度河—恆河平原包括在內。印度半島南北長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約長1600公里),東西寬2977公里,海岸線長6083公里,面積有297.47萬平方公里,
⑤ 印度板塊
印度板塊以北、以東以雅魯藏布江—那加—若開縫合帶與拉薩—西緬地塊相鄰。
3.2.1.1 地層發育情況與組成特點
印度板塊的東北部邊緣自南而北存在下列構造帶:喜馬拉雅南坡震旦紀—古生代淺變質岩帶,大部分位於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主脊前寒武紀結晶岩帶;喜馬拉雅北坡古生代淺海沉積帶,代表了印度大陸的北部大陸架,該帶北緣以拉軌崗日片麻狀花崗岩穹窿與以北的陸坡分開;藏南中生代復理石混雜堆積帶和雅魯藏布江縫合帶(馬文璞,1992)。
3.2.1.2 晚古生代以來區域組合及環境變化
石炭系、二疊系典型表現為發育岡瓦納型冰積岩和冷水動物群,這可能與印度板塊當時位於南極附近有關。位於岡底斯弧上的鈣鹼性火山岩屬中侏羅世,說明印度板塊北部的洋殼消減作用開始於中侏羅世前。羊卓雍湖等地蛇綠岩帶南側的晚侏羅世—白堊紀放射蟲硅質岩夾基性火山岩為碳酸鈣補償深度以下的細粒大洋沉積,說明消減過程中印度陸塊北側是有洋殼的。而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中的早白堊世蛇綠岩殘片,則說明了新特提斯洋的存在。縫合帶附近,藏南浪卡子地區輝綠岩中鋯石SHRIMPU-Pb測年(江思宏等,2006),表明了新特提斯洋張開事件發生於侏羅紀—早白堊世的燕山期。至於關閉時間,緬甸西部的那加—若開帶早白堊世即開始活動(黃汲清等,1987),但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南側海相地層的最高層位為漸新世—中新世紅色磨拉石建造的斷陷盆地及主邊界斷裂南側的中新世—上新世錫瓦利克群等,因此,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之間的新特提斯洋關閉時代是在始新世及漸新世之間。
3.2.1.3 新特提斯洋關閉過程中的構造—岩漿活動規律
印度板塊自約90Ma與非洲東部馬達加斯加地塊分離,年均向北漂移約15cm,大約移動了2000~3000km。印度板塊為已知板塊中移動速率最快的。
對於碰撞過程,根據構造、岩漿活動和沉積記錄,可分為主碰撞、晚碰撞與後碰撞三個階段(侯增謙等,2006):
第一階段,火山—岩漿作用與區域沉積記錄作為印度與亞洲大陸的重要產物,記錄著兩個大陸自65Ma前後開始碰撞,並持續至41Ma(侯增謙等,2006)。
第二階段,40~26Ma,除岡底斯南帶斷續發育少量高鋁花崗岩外,岩漿活動主要集中於羌塘地體和青藏高原東緣,以鉀質火山—岩漿岩為主體,鈉質岩系次之,碳酸岩—鹼性雜岩也有發育。青藏高原東緣的大規模走滑斷裂帶,與陸內俯沖過程有關。
第三階段,時代為25~0Ma,對應於後碰撞伸展期。主要岩漿產物是高原腹地的鉀質一超鉀質岩漿岩、藏南的高鋁—過鋁花崗岩和高原東緣的基性火山岩系(侯增謙等,2006)。
3.2.1.4 構造演化階段與構造層劃分
從整個古生代到早中生代時期,都處於構造相對穩定時期(馬文璞,1992),因此可將晚三疊世以前的地層均劃歸第一構造層(Pre T3)。
晚三疊世到古新世,為新特提斯洋發生、發展、消亡的旋迴演化時期,因此可將其劃歸第二構造層(T3—E1)。
始新世到上新世,為新特提斯閉合後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東南亞各個地塊發生逃逸、安達曼海及南海張開的時期,具有全區性,將其劃歸第三構造層(E2—N2)。
更新世到全新世,為印度板塊北部為碰撞期後伸展構造發育階段,發育出恆河平原、雅魯藏布江谷地、喜馬拉雅山、孟加拉灣等現代地貌,表現為鬆散沉積物,屬於第四系范疇(Qp——Qh)。
⑥ 印度板塊的簡介
印度洋板塊(Indian Plate)為次級的大陸板塊,屬於印度澳洲板塊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印度板塊形成於九千萬年以前的白堊紀,原來位於南半球,自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分離,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大約在五千到五千五百萬年以前的新生代的始新世時期和歐亞板塊碰撞拼合,主要縫合帶在喜馬拉雅-雅魯藏布江一帶。這一時期,印度板塊移動了約二千到三千公里距離,比已知的任何板塊移動的速度要快。
⑦ 印度位於什麼板塊
亞歐板塊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占
© 2013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印度
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 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⑧ 印度半島屬於哪個板塊澳大利亞屬於哪個板塊最快最准確採納
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都屬於印度洋板塊。
⑨ 印度半島屬於什麼板塊
印度半島屬於印度洋板塊。
⑩ 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所在的板塊是什麼板塊
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所在的板塊是印度洋板塊.(2)世界火山地震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圍.(3)「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處在歐亞板塊與 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4)我國處在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因而是一個地震較為頻繁的國家.(5)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