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教育公平怎麼樣

印度教育公平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6-15 06:00:05

『壹』 《嗝嗝老師》真的「零差評」它在印度片中屬於什麼水平

《嗝嗝老師》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它在印度片中屬於比較高水準的作品。

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具體評析:

一位天生患有生理缺陷的老師帶領一群差生的逆襲,《嗝嗝老師》藉此熬出的一碗印度雞湯雖然稍顯老套,但電影以喜劇手法對印度教育的聚焦,在那「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信條中,其既有著感人肺腑的共鳴,也對現代教育體質所存的問題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不單是印度,就拿我們自己來說也有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的俗語,對階級的偏見其實無處不在,正因如此《嗝嗝老師》雖然帶有著一定的理想化色彩,但這樣的電影仍舊能帶來足夠的感動,願所有學子的求學之路上都能遇到一位如奈娜這樣的老師。文/夢里詩書

『貳』 印度是如何推進教育公平的

在印度這樣一個文化宗教復雜、社會階層差異巨大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國家,推進教育公平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印度一貫重視推進教育公平政策,依憲依法實施以權利為基礎的教育政策,多次修正憲法授權國家制定相關教育公平法律,法律具體規定了人民享有的教育權利和入學配額比例。
一、保證兒童受教育權利,促進義務教育公平
2009年,印度總統批准了《兒童免費義務教育權利法》,這是一部在印度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教育法律,標志著印度從此走上依法推進普及免費義務教育的軌道。
普及8年義務教育一直是印度獨立以來著力追求的教育發展目標。國家向所有14歲以下兒童提供免費義務教育是印度憲法中規定的國家政策指導原則之一。多年來,印度初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就學人數及學校數量獲得快速擴張,但離著實現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標仍有著較大的差距。沒有完成初等教育的失學兒童,特別是來自處境不利群體和弱勢階層兒童的失學人數仍然很龐大,而且學生的學習成就的質量也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2002年印度通過憲法第八十六次修正案,規定接受免費義務教育要作為所有6-14歲兒童的基本權利。2009年7月20日和8月4日,印度議會上院和議會人民院分別通過了《兒童免費義務教育權利法》,立法的宗旨是使每個兒童都有權利在達到基本規范和標準的正規學校,接受有質量的和公平的全日制初等教育。該法共7章、38條及1個列表,內容上有不少可圈可點的亮點。
(一)兒童免費義務教育權利法的基本內容
1.保證兒童受教育權利。保證兒童受教育的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施以權利為基礎的免費義務教育體現了本次立法的根本精神。法律規定了以下兒童的權利:(1)享有接受免費義務教育的權利。第三條規定:「每個6-14歲兒童都有權利在臨近學校接受免費義務教育直至完成初等教育。不得要求兒童支付可能防止他接受和完成初等教育的任何形式的學費、雜費或費用。」(2)接受特別教學輔導的權利。在校就學的兒童,為能趕上其他人的學習,有權接受特別教學輔導。(3)超齡完成義務教育的權利。第四條規定,接受初等教育的兒童有權接受免費教育直至完成義務教育即使年齡在14歲以後。(4)轉學權利。在不能提供完整初等教育學校就學的兒童,有權轉學到其他公辦學校或受補助學校,以完成初等教育;學生所在就讀學校應及時提供轉學證明。法律還規定,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前,學校不得對學生留級或除名;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精神騷擾。
2. 規定政府辦學責任。第三條規定,中央和邦政府共同負擔義務教育辦學經費,中央政府編制義務教育的基建和經常性支出的預算。在管理體制上,實行三級辦學,中央政府、邦及市、縣政府各負其責。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國家課程框架,制定和執行教師培訓標准,提供技術支持和資源等。邦及市、縣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向每一個兒童提供免費義務初等教育直到14歲;保證每一個6-14歲兒童義務就學、出勤和完成初等教育;保證臨近學校的可得性;確保低收入階層和處境不利群體兒童不受歧視,能夠接受和完成初等教育;提供包括校舍、教學人員和教學設備在內的基礎設施;監測每個兒童的就學、出勤和完成初等教育的情況;確保有符合辦學設置標準的具有良好質量的初等教育等。
3.私立學校須提供25%免費學額。該法對私立學校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的學額比例作了剛性規定。第十三條規定,受補助學校(民辦公助)須提供最低限度25%的免費學額。不受補助學校(完全私立學校)須從一年級開始至少招收25%的臨近地區屬於低收入家庭和處境不利群體家庭兒童就學,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直至完成學業,國家將按生均支出標准或實際支出數額負擔相應費用,如學校已在土地使用、校舍、設備設施等方面享受了政策優惠,國家將不再承擔費用。規定免費學額剛性比例將有助於擴大招收面。
4. 學校收費將「收一罰十」。為保證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嚴禁各類學校收取各種名目的贊助費和對兒童入學進行篩選。第十三條規定,在招收兒童入學時,學校或個人不得收取任何贊助費,不得對兒童或其家長或監護人進行入學篩選和選撥。對收取贊助費的,罰款贊助費的10倍;對兒童入學進行篩選和選拔的,初犯罰款2.5萬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5盧比),再犯每次罰款5萬盧比。
5.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每所公辦學校和受補助學校應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由地方政府、兒童家長或監護人及教師代表組成,家長或監護人成員應佔3/4,保證有一定比例的不利處境群體和低收入階層兒童家長或監護人的代表參加,委員會成員女性比例應達到50%。學校管理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學校的工作;制定學校發展計劃;監督學校經費的使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能。
6.教師要達到任職資格標准。發展教育,教師是根本。第二十三條規定,5年內所有教師須達到最低任職資格標准,否則不得上崗;各級政府要確保各校生師比;人事部門要把教師空缺崗位數控制在編制的10%以內;除人口普查、救災和選舉等活動外,不得安排編制內教師從事非教育目的的活動。建立教師投訴機制。第二十八條還規定,「教師不得從事家教或私人教學活動」。
在教師配備上,法律以列表的形式規定,在一至五年級,招收不足60名學生的學校,配置2名教師,61-90名學生配3名教師,91-120名學生配4名教師,121-200名學生配5名教師。招收150名學生以上,配5名教師加1名校長,200名學生以上,生師比(不含校長)不超過40。
在六至八年級,每班至少配1名教師,科學和數學課至少配1名教師,社會學習和語言課至少各配1名教師;每35名學生至少配1名教師;招收學生在100人以上的,需配置1名全日制校長及部分時間制教員教授藝術教育、衛生和體育以及工作教育課。
7.課程評價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程開發和評價要遵循以下原則,符合憲法倡導的價值觀;促進兒童全面發展;構建兒童的知識,發揮兒童的潛能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的體質和智力;以學生友好型和以生為本的方式,通過活動、發現和探索開展學習;教學語言要使用兒童母語;使學生免於恐懼、心理創傷和焦慮,幫助兒童自由表達觀點;綜合和連續評價兒童對知識的理解及其運用知識的能力。
關於教學時間,規定一至五年級每學年最低限度為200個工作日,六至八年級為220個工作日;一至五年級每學年要保證最低限度800個教學小時,六至八年級保證1000個教學小時;教師每周最低限度要保證45個工作小時(含備課時間)。列表還對校舍、教學設備、閱覽室、體育設施標准作了規定。
法律還規定,在完成初等教育之前,不得要求學生參加考試委員會組織的任何考試。學生完成初等教育,頒發畢業證書。
目前印度已在98%的人口居住地區普及了小學教育,在86%的人口居住地區普及了高級小學教育(六至八年級),普及初等教育項目和學校免費午餐計劃成為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的兩個旗艦項目。《兒童免費義務教育權利法》的頒布和實施將對印度早日實現普及免費義務教育的目標產生積極的和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不僅要保證兒童有接受免費義務教育的機會,而且要保證兒童能夠接受有質量的義務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正義。
(二)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
印度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在校人數近2億人,約佔全部受教育人口的77.4%。印度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教育機會不斷向弱勢群體和地區延伸,98%的農村人口在1公里范圍內設有一所小學。義務教育學校數量從2006年的112.4萬所增加到2016年的144.9萬所,義務教育在校人數從1.68億人增加到1.97億人,教師人數從469萬人增加到807萬人,享有安全飲用水的學校比例從83.1%提高到96.8%,小學輟學率從2010年的1.5%降到2016年的0.5%。
印度認為,實現普及義務教育將會極大地促進社會正義和公平以及參與性經濟增長。為普及義務教育,印度傾力實施了「普及初等教育項目」和「學校免費午餐計劃」兩個旗艦項目。印度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公平增長的理念,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十一五」教育發展規劃把擴大機會、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和多方參與作為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機會、公平和質量」成為印度教育發展改革的關鍵詞。
1.增進弱勢群體受教育機會。種姓制度是印度居民中存在的一種彼此嚴格區分的社會等級或集團制度,政府早已明令取消。「表列部落」則分散居住在內陸偏僻地區、交通不便的林區和山區,過著與世隔絕、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在經濟和教育上屬於印度最落後的群體。印度有573個表列部落,約佔全國人口的8%,表列部落6-14歲兒童有1600萬,佔全國該年齡組學齡人口的8.3%。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存在著入學機會少和輟學率高的問題。
為此,印度在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人口集中的縣區提供基本的初等教育設施,實施「教育保障計劃」,在部落地區舉辦學校或教學點。為擴大受教育機會的覆蓋面,一些邦降低了學校開辦標准,在安得拉邦部落地區有20名學齡兒童就可開辦一所學校,卡納塔克邦有15名兒童就可開辦一所學校,在東北部山區各邦有10名兒童就可開辦一所學校或教學點。為流動家庭兒童、輟學生、年齡較大的學生和從未上過學的兒童提供補習課程和其他適宜的教育計劃;向一至八年級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向每個表列部落兒童集中的縣提供150萬盧比,開展專項創新活動,以支持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兒童的教育;開設專門輔導和補習班,改進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兒童的學習結果;招聘當地表列部落教師;在邦一級和部落集中的縣聘用部落協調員,監測普及義務教育的發展,幫助協調中央有關部委的部落事務;保證在村教育委員會、指導和監測委員會、學校管理和發展委員會、邦教育委員會中有一定比例的部落代表參加,增加表列部落人民在教育決策中的話語權;
2.關注教育落後地區。印度修訂後的教育落後地區的界定標准自2008年4月1日開始實施,在農村鄉鎮女性識字率低於30%,在城市街道女性識字率低於2001年全國人口普查的53.67%的全國平均數,有94個城市街區屬於教育落後地區,「十一五」期間優先在少數民族集中的區縣開辦新的多科技術學校。
3.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落後地區教育發展。東北部屬於社會經濟發展落後,人力資源開發部將總預算支助的10%用於東北部地區的教育發展,缺口部分則由東北部地區發展部管理的「中央資源保障庫」 自動補足,用以支持地區基礎能力發展項目。
4.免費午餐計劃。印度實施免費午餐計劃有著較長的歷史,早在1925年馬德拉斯市政委員會就為困難兒童提高免費午餐,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有3個邦實行免費午餐計劃,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范圍擴到12個邦。1995年8月啟動了以中央政府為主導的免費午餐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入學率、保留率和出勤率,同時改善兒童的營養狀況。從2008年4月開始,午餐計劃覆蓋到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公立學校和受補助的學校的學生,保證每個學生在每個學校日的午餐有700卡路里、20克蛋白質和150克食物,到2009年義務教育階段受益學生達到1.2億人。
印度通過立法保障了每個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堅持教育的公益、普惠和均衡,著力促進機會公平,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目前小學階段98%的學生有學可上,6-14歲義務教育階段失學兒童的比例已減少到3-4%。
二、實施招生配額制度,促進高等教育公平
關注弱勢群體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一直是印度的教育政策取向。印度在高校招生、高校教師聘用和公共部門就業方面為弱勢群體保留與其人口比例相匹配的名額,以保證弱勢群體有向上流動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社會和教育地位,使他們能夠在印度主流社會中佔有應有的地位。
(一)法律規定了弱勢群體生源招生配額
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多種弱勢群體。印度主要劃定了三個類別弱勢群體:表列種姓、表列部落和其他落後階層。「表列種姓」原指「不可接觸者」或「賤民」,是憲法承認的經濟上和教育上落後的社會最底層群體,憲法第一列表中列出了26個邦和5個聯邦屬地的1208個種姓,在英國統治期間,他們被稱為「被壓迫階級」。「表列部落」也是憲法承認的,指生活居住在邊遠貧困地區或叢林山區的族群部落群體,憲法列表列出了22個邦的744個部落。根據憲法的解釋,「其他落後階層」是指社會上和教育上落後的群體。這三類群體分別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6.2%、8.2%和29.8%,政府為弱勢群體生源保留的招生配額大體上與其所佔人口比例相適應。
印度《憲法》將保護弱勢群體的教育和經濟利益作為國家指導性原則,第四十六條規定,國家應特別關注促進弱勢階層人民的教育和經濟利益,特別是要促進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的教育和經濟利益,保護他們免受社會不公。1951年憲法第一次修正案授權政府為促進弱勢群體的教育發展採取特別措施。1954年,教育部長向各邦政府寫信建議為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學生保留20%的入學名額,降低5分錄取分數線。1982年政府明確了為表列種姓學生保留15%和為表列部落學生保留7.5%入學名額的規定。2005年,印度《憲法(第93次修正)法案》擴大了弱勢階層人群覆蓋范圍,將「其他落後階層」納入了弱勢群體,憲法授權印度議會和邦立法機構為弱勢階層人民的教育進步發展制定適當的法律,包括為弱勢生源保留招生名額。
2007年,印度通過《中央教育機構(入學名額保留)法》,再次提高弱勢生源招生比例,第三條規定,在每個專業核定的年度招生人數中,要為表列種姓、表列部落和其他落後階層學生分別保留15%、7.5%和27%的名額。這樣就使為弱勢群體學生名額保留比例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
根據法律規定,為「其他落後階層」學生新增的27%保留名額僅適用於中央部屬高校,這些高校聚集了印度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像著名的印度理工學院院校集群、中央大學院校集群和印度管理學院院校集群都屬於中央部屬高校范圍,是印度高校招生競爭最為激烈的院校,成為印度精英教育的代名詞。提高弱勢生源招生比例,有助於擴大分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社會群體范圍,促進教育公平。為保證實施入學名額保留政策並使普通類別考生錄取比例不受影響,印度決定以2007年招生為基數,從2008年開始擴招54%,實現高等教育包容性擴充。
(二)實施招生名額保留政策的相關措施
印度政府歷來重視弱勢群體人民的發展和福利,專門成立了兩個部委(社會正義部和部落事務部)兩個法定國家委員會(國家表列種姓委員會和國家表列部落委員會)負責促進三個弱勢群體人民的福祉。教育部門及相關部委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積極實施大學招生名額保留政策。
設立專門機構實施保留政策。大學撥款委員會專門設立了表列種姓、表列部落和其他落後階層教育辦公室,對大學入學名額、教學職位和非教學職位保留政策的實施進行有效監控,處理和解決相關投訴。大學撥款委員會還設立了一個常務委員會及相關小組委員會,成員由專家、大學前校長及高等教育界知名人數組成,負責監督保留政策的實施。大學撥款委員會一次性向大學提供20萬盧比補助,建立教育機會平等辦公室。現有100多所大學設立了「機會平等辦公室」,維護表列種姓、表列部落、其他落後階層、少數宗教群體及殘疾人受教育和就業權益。
採取補習輔導措施。相關學校對基礎較差的弱勢群體考生採取考前補習和入學後輔導,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印度理工學院則讓基礎較差的弱勢生源入學後學習一年預備課程。
在教育落後地區新建高校,擴大機會區域分布。印度有374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教育落後縣,佔全國縣級行政單位總數的58%,在每個教育落後縣建立示範學位學院。在「十二五教育規劃」期間,新建示範學位學院、社區學院和多科技術學院的范圍將擴大到穆斯林集中居住的區縣,在小城鎮設立女子學院。這些建設計劃要納入到邦高等教育發展規劃,以滿足教育落後區縣學生的學習需要,增加機會,促進教育公平和包容性。
設立多種獎學金資助弱勢群體學生完成學業或繼續從事科學研究。這些獎學金由政府相關部委或專業機構設立,大多面向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學生。例如,「拉吉夫甘地國家研究獎學金」,由社會正義部和部落事務部設立,每年設立2667個名額,其中表列種姓學生2000個名額,表列部落學生667個名額,資助學生在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完成博士學位,目前共有4041名表列種姓學生和2036名表列部落學生獲得此項獎學金。
(三)實現教育公平任重道遠
政府為增加弱勢群體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做出了巨大努力,弱勢生源在高校在校人數中所佔比例在不斷提高。例如,在著名的尼赫魯大學, 2011年在校生6665人,三類弱勢生源已經佔到了40.3%(表列種姓學生13.7%,表列部落8.4%,其他落後階層18.2%)。然而,就整體而言,弱勢生源所佔比例仍較低, 2010年印度高校全部在校生達到2074萬人,其中表列種姓學生佔11.8%,表列部落學生佔5.2%。城鄉與群體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存在較大差距,2007-2008年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全國平均達到了17.2%,其中城鎮平均為30%,農村平均為11.1%,印度教群體達到32.9%,而其他落後階層學生為14.8%,表列種姓學生11.6%,表列部落學生僅為7.7%。
弱勢生源所佔比例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基礎教育階段存在著入學率低、輟學率高和教育質量差等問題,從而導致弱勢生源整體質量偏低,例如印度布拉罕民間組織對全國的抽樣調查表明,農村五年級學生中有一半的人不會讀二年級的簡單課文。因而在實際招生中,只有少部分學生利用了保留名額的機會,有很大比例的保留名額沒有用滿。這需要政府做出更大努力,普及有質量的義務教育,保證弱勢生源質量。要實現憲法承諾的「機會均等」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閱讀全文

與印度教育公平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香港到英國多少錢 瀏覽:67
印度的黃金飾品多少錢 瀏覽:143
中國女排什麼時間表 瀏覽:139
伊朗怎麼催韓國還債的 瀏覽:302
義大利蜂東北怎麼過冬 瀏覽:140
義大利的什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瀏覽:847
中國人的籍貫是什麼 瀏覽:496
防城港過越南的關口叫什麼 瀏覽:545
印度語沒有怎麼表達 瀏覽:490
義大利國現在是什麼季節 瀏覽:442
近代中國主要政治力量是如何探索救國道路的 瀏覽:174
英國世錦賽門票多少錢 瀏覽:114
五十萬伊朗幣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32
越南留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611
英國體檢本地要怎麼預約 瀏覽:833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疫情的 瀏覽:468
如何咨詢人工服務中國移動 瀏覽:969
梅州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942
美國中國哪個市場好 瀏覽:874
印尼產什麼藤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