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人vs中國人,老外更不喜歡哪個做生意更不誠信
應該是喜歡印度人!
印度人在國際上,比我國人更有誠信·
② 外國人問:為什麼印度總是與中國競爭
中國的印度的摩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印度經常和中國做比肩,那麼有很多人就會很疑惑了,為何印度總是與中國競爭呢?就這個問題,我們看看世界各國的網友怎麼說!
「其實印度是把中國當做經濟,軍事的榜樣的,但是印度好像不太信任中國,因為中國和印度的敵人巴基斯坦走的實在是太近了,中國和印度卻是有著領土問題,中國和印度是有問題,但是並不大!總之,印度有上進心是好的,印度開心就好!」
③ 印度與中國差距到底有多大印度學者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作為同在亞洲大陸上的兩大文明古國,印度向來都喜歡跟中國比一比,尤其是這些年印度背靠美國,在軟體信息技術上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不僅帶動了印度的其他產業,還大大培養了印度的科學自信後,他們就更喜歡跟中國比了。
大概是軟體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印度的自信太過,甚至到了膨脹的地步,在有位記者采訪印度軟體信息技術方面的一位專家:"您認為中國還有多久能趕上印度"的時候,竟然驕傲滿滿答道:"至少還要三十年。"
除了上面比較的三個方向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對比的,不過零零散散的方向太多,這里就不一一點出。
中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飛速發展,跟我們一直以來的謙遜與努力有很深的關系,唯有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意識到差距,才能夠擁有更強的鬥志去發展、去拼搏,我們從來不跟別人比,我們只跟自己比!
④ 1962中印戰爭 外國人怎麼評價
評價:中國的勝利是勢在必得的。
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鮮戰成上與中國志願軍發生過戰爭,而且都曾見證過中國部隊的陸戰能力,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
同時,印度軍隊並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而中國解放軍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同時也有更強的軍事領導,再加上剛經歷不久的朝鮮戰爭的洗禮,豐富了戰爭經驗,中印戰爭的勝利應該非中國所屬。
李奇微真真正正在戰場上體會到了中國志願軍的陸戰風格,在這場戰爭中,李奇微是非常確認中國會勝利的。
(4)老外是怎麼看印度vs中國擴展閱讀:
如果中印之間爆發戰爭,美國會盡最大可能幫助印度,這是毋容置疑的。
當然美國不會跟中國直接交戰,只會在武器裝備、作戰信息上給印度提供支援,還會出動兵力在中國周邊進行戰爭威懾,外交上聯合西方國家支持印度,孤立中國。
美國絕不會貿然跟中國交戰,坐視中印兩個大國兩敗俱傷,鞏固其世界霸主地位才是美國最大的利益所在。
⑤ 老外不理解:為什麼印度人的平均智商遠遠低於中國
印度的IT人才在美國矽谷都處於上層(華裔都是底層,最多中層,上層的鱗毛鳳角);
印度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很多(參看下圖及資料)。有這些成就的印度人怎麼可能說是智商低呢!
印度的問題是教育落後,文盲率太高(一百年前中國也是這樣的,當時歐美人認為中國人是愚昧無知的),這不是智商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制度問題!
1.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
2.喇曼 (1930年獲物理學獎 )
喇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3.特雷薩修女 (真福加爾各答的德蕾莎,1979年獲和平獎)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做,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奉獻給解除貧困,而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4.阿馬蒂亞·森(1998年獲經濟學獎) 對福利經濟學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98年),後獲得印度政府頒發巴域·維納獎(1999年)
⑥ 為什麼外國人眼中的中印戰爭是屠殺行為
1.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舊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的英屬印度當局對中印邊界非法、無效的劃分,而且進一步企圖通過武力把極不合理的大片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
2.戰斗一邊倒是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復雜區域的攻擊速度,超越了二戰時期,日軍56師團在緬甸大迂迴的記錄在具體戰局上,8個人的陽廷安班,居然把設防的印度人打的落花流水龐國安等人臨時組成的戰斗組更是如入無人之地。
3.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整理包裝,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給予優待,給予治療。中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在戰爭史上是史無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⑦ 老外:印度能在本世紀趕上中國嗎
正常情況下印度永遠不可能趕上中國,除非中國成為龜兔賽跑里的兔子,沉睡入夢,坐等它超過。擔心印度超越完全是杞人憂天,印度沒有超中國的基因,它近幾年發展速度快只不過因為其起點基數太低,就像中國改開初期,可那時中國增速是2位數,印度目前再快不過是1位數,顯然是不如中國改開初期,有啥值得擔憂的?如果老外散布那種擔憂,那肯定是不懷好意,想唆使阿三不自量力pk中國,達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目的。
⑧ 印度人是怎麼看中印沖突的呢
關於中印邊境沖突,印度人怎麼看?
朱潔:「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印度觀察者表示。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的「懦夫博弈」。
我於中印兩國正在發生邊境沖突之際,從倫敦前往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公幹。這座首府城市深處印度中部,鮮受邊境糾紛打擾,微軟、亞馬遜以及不少國際金融公司都在此建立委外部門。
辦事之餘,我與一位在倫敦結識的印度清潔能源企業家小聚,同坐的還有當地幾位政商人士。聊天時不免討論起最近的中印沖突:6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程隊開始在中國和不丹均宣稱擁有主權的喜馬拉雅山洞朗地區(Doklam/Donglang plateau)修建一條公路,導致中印兩國軍隊對峙。
大國沖突
「那裡顯然是我們的戰略要地。」在在座的人看來,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中國修建的公路通向一片山脊,可以俯瞰印度的「雞脖子」(Chicken' s neck)——連接偏遠東北七省與南部大陸的一條狹長走道。一旦出現戰爭,譬如為了有主權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Pradesh),即北京眼中的藏南,中國軍隊對開向戰線的印度軍隊將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因此,印度安全專家將這條道路看作一道中國不可跨越的紅線。
當然,在中國看來,這塊土地是本國領土,自然有權修建道路,印度軍隊應當撤退。中國向印度發出警告,稱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言人表示,外國不應低估中國保護和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軍事實力和決心,展現了一個現實主義大國一貫的外交言辭。
「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觀察者表示。雙方都呼籲警告對方軍隊撤退。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與臉面的「懦夫博弈」。究竟該怎麼撤退?是否設法同時撤離?或者用不丹士兵暫時取代印度士兵,以降低沖突升級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種種信號表明,對峙升級的可能性並不小。兩國軍人投擲石塊、軍事演練等小型沖突不斷,而歷史上,許多大沖突也始於不慎點燃的導火索。「懦夫游戲」是危險的游戲。
「不丹就像夾在漢堡中的肉餅。」一個人邊說邊拿起餐盤中的漢堡,盡管我注意到他的漢堡里是一塊素餡。因為宗教信仰、衛生健康等原因,素食主義在印度非常盛行。
中國媒體稱印度孤立、打壓弱小鄰國、擠壓中國爭議領土,以維持自己的勢力范圍。印度方面則報以類似的指責。的確,這次的邊境沖突還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而處在利益中心的不丹,只是提供了說辭的棋子。能像朝鮮這樣撬起國際范圍動盪的小國,目前屈指可數。
「這也許也與整體國際局勢相關。」另一人補充。眼下朝鮮半島問題,當屬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核危機。1962年,當美國總統肯尼迪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在美國後院對峙時,亞洲也發生了一場真槍實彈的中印戰爭。這好像歷史重演——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在華盛頓為一場核彈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再次劍拔弩張起來。
百姓角度
我住的海德拉巴金融城,是後發展起來的城郊新區,有些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感覺。酒店窗外,是全城第二高樓,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標志ICICI徹夜閃亮。
「你應該去老城區看看,」我的印度朋友說,「在印度,想要改變已經存在的,非常艱難。只有重新建立的,才不用經歷現代化的艱難嬗變。大多數的印度百姓,都住在未翻新的古城區。」
我依言進城,裡面古老民居、印度教神廟、清真寺交替,與充滿國際公司的金融城相比,像進入了被歷史塵封的另一個世界。走在街頭,總是受到漫長凝視。這也難怪——在老城區一天,確未見到一個外國人,無論是金發碧眼的白人,還是修眉細眼的東亞人,都沒有。一大群人上前合照,好奇地問我的名字,以及各種問題。我見大家態度相當友好,也不禁想采訪一下非「精英」階層的想法,於是問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你們怎麼看中國呢?」
他搖搖頭,遲疑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國人。」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