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眼鏡王蛇為什麼這么少

印度的眼鏡王蛇為什麼這么少

發布時間:2023-06-16 15:40:04

⑴ 印度眼鏡蛇泛濫,政府懸賞消滅眼鏡蛇,結果導致眼鏡蛇泛濫更嚴重,為何

眼鏡蛇效應

一直以來有一個關於「眼鏡蛇泛濫」的著名傳言,後來甚至演化成了一個專有名詞:眼鏡蛇效應。相傳是在殖民時期的印度,印度本土的毒蛇泛濫,尤其是眼鏡蛇特別多,傷人的事情屢見不鮮。想要改善居住環境,就必須要解決眼鏡蛇泛濫的問題,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能夠找到有效治理眼鏡蛇的方法。於是,當時的印度統治者就想到了一個他們認為十分完美的方案:只要抓到眼鏡蛇,就可以換取賞金。

你可能要說了,既然補助難民會影響經濟發展,為什麼德國沒有叫停這個模式呢?這其實和選票有關,試想一下,但凡是一個腦子清醒的政客都會意識到叫停這個模式意味著喪失選票,為了保住自己的票倉,大家對這個問題都避而不談。無盡的「補助」,又無法叫停,這使得德國臃腫的福利制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逐漸走向崩潰。因此,德國的「福利制度」也被認為是典型的「眼鏡蛇效應」。

⑵ 為什麼印度把眼鏡蛇稱神

神秘的印度舞蛇文化

翻開生物進化的歷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原始人類在與各種動物的斗爭中,蛇必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對手。他們捕捉蛇作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發生傷亡。這種生活和生產斗爭的實踐,勢必會在原始人類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產生對蛇的畏懼和崇敬的心情。

印度恐怖的耍蛇者
尤其在印度,蛇類在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視蛇為「神」的化身,而眼鏡蛇尤受崇敬,被稱為「努拉盤布」,即「善蛇」。
印度有蛇廟、蛇村、蛇舞、蛇船賽,每年還有蛇節。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儀式,許多印度教徒會在蛇節那天給蛇神獻上雞蛋和牛奶作為供品。最近幾年印度政府著力發展旅遊業,全力挖掘本國古老的傳統文化項目,而雪拉萊市因與蛇共舞了數百年,被印度人視為「蛇節」的發源地,故印度旅遊部門將之列為重點旅遊城市之一。

每年8月份的蛇節,雪拉萊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會不約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們將捕來的蛇集中放置到一座古老的廟宇里「囤積」。吃過晚飯後,他們就會來到廟宇里,爭先恐後徒手捉起一條蛇或數條蛇,步出廟宇外開始盡情狂歡,與蛇共舞。他們幾乎人人手上都揣著一條蛇,有的人將蛇抱在懷里,不停地親吻著;有的人將蛇纏繞在身上,大搖大擺地邁著方步,像是藉以炫耀自己的膽大無比;有許多年輕的女性竟然把蛇系縛在肚臍間,當作美麗的「腰帶」;還有一些小孩子,只穿著短褲,赤裸著的身體上倒掛著八九條紅綠斑紋相間的小蛇……盡管眾多人會被蛇咬傷、纏傷,但他們卻引以為豪。這些人認為,被蛇咬、纏了預兆著今生今世無災無病。

蛇船競賽
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種有關蛇的吉慶活動--蛇船競賽,猶如我國端午節的龍舟競賽。競賽點岸邊椰樹蔥郁高大,銅鑼、鼓聲、號子聲此起彼落,一艘艘蛇形船在進行著角逐。這便是喀拉拉邦河蘭慕拉、乾帕庫蘭、科塔雅地區傳統的歐南節蛇船競賽的盛況。賽船的船頭是一個生動的蛇頭,吐著紅色的長舌,60米長,高昂水面14米的蛇頭吐舌翹起。蛇船競賽在當地被看作是每個村莊的大事,因此都選拔強手參賽。參賽選手身穿白色衣褲纏白頭巾,手持短劃槳,每艘船上還點綴著或紅或黃的傘。競賽時,選手們整齊地分坐於船的兩邊,按船上歌手短促高昂、節奏鮮明的號子奮力劃槳。剎那時,上百艘蛇船競逐,水花四濺,號子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如若勝利,全村人都要為他們慶功。

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約占總人口的83%,在虔誠的印度教徒眼中,蛇並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無傷蛇之心,蛇就沒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鏡蛇更是財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並供它食物,命中一定會走好運。在印度許多農村都有香火繚繞的蛇廟,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為求得一男半女,對廟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頂禮膜拜。

千百年來,印度一直活躍著一群耍蛇人。他們每天走街串巷,幾個大小不一的籃子,一根笛子便構成了他們的全部家當。大多數人對蛇寧可敬而遠之,而印度蛇人則把它們看做朋友。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形成自然環境讓他們從小就習慣了與毒蛇為友。讓一般人望而卻步的眼鏡蛇、蟒蛇在他們的指揮下,無不俯首聽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們也會用草葯迅速解毒。耍蛇行業也是一種「眼球經濟」,在現代文明和科技的沖擊下,古老的印度耍蛇業如今已呈現衰敗的跡象。

這一有千百年歷史的文化藝術在1972年後成為非法活動。印度政府為了禁止蛇皮貿易,1972年後嚴厲打擊街頭耍蛇藝人。印度政府意識到一門千年藝術即將失傳。為了保護耍蛇人,政府即將推出」耍蛇人培訓「計劃。參加過政府培訓的耍蛇藝人將正式成為國家動物園的馴獸師,被冠以「爬行動物專家」的頭銜。耍蛇人將向來動物園參觀的孩子們講解野生動物的趣聞和叢林生活。此外,政府將建立「耍蛇人專線「,為市民捕捉入侵忽然爬到家中的蛇。

眼鏡王蛇
印度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大、最著名和最致命的蛇類。例如,眼鏡王蛇,以其可怕的習性和危險的毒液而聞名;網紋蟒,體長可達十餘米,是世界上最長的蛇類。這兩種蛇如今非常罕見,僅存於印度少數地區,人類很少能在野外遇到。另有259種蛇類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約有50種為毒蛇,有些非常危險。盡管許多人對印度蛇類的致命危險感到憂心忡忡,但它們自己也是生態系統中高度瀕危的物種之一。

⑶ 印度共有多少種眼鏡蛇

亞利桑納的山王蛇 英文名:Lampropeltis pyomelana(Kingsnake) 蛇目體長:100厘米邢台: 吻鼻部為白色,身體主要為紅色,有白色或黃白色斑紋,背部有黑色環紋。分布: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一帶,棲息於海拔2700米以下的山地針葉林和灌叢地帶習性:喜歡隱藏在水域附近的落葉下,倒木下。白天活動,在寒冷的季節經常出來曬太陽。食物:以小型哺乳動物,蜥蜴和其他蛇類為食繁殖:卵生,每窩產卵大約6枚,孵化期大約為3個月,幼體出殼時體長為25厘米。 紅竹蛇 科 名:黃頷蛇科 學 名: Elaphe porphyracea 屬 名: Elaphe 食 性: 以小型哺乳類為食。 分 布: 台灣,中國中部以南,印度。 形態特徵: 全長80-90公分。頭頸部同粗,鱗片平滑。一般以紅色或紅褐色為底色,在頭背中央眼睛及兩眼後方等位置共有3條黑色縱向條紋。軀體背中線兩側亦具有2條黑色直紋,以及另有9-17條外鑲黑邊的褐色橫紋與上述3條黑紋相互交錯。 生活 習性: 棲息於山地及森林,有時會出現於溪流附近。卵生。 黑曼巴,非洲的死神 分布: 非洲南部 全長: 220cm--450cm 生殖方式: 卵生 非洲最大的毒蛇, 棲息於開闊的灌木叢及草原等較乾燥地帶, 以小型嚙齒動物及鳥類為食. 體型修長, 成蛇一般均超過2米, 最長記錄可達4.5米. 頭部長方型, 體色為灰褐色, 由背脊至腹部逐漸變淺. 此蛇最獨特的,便是它的口腔內部為黑色, 當張大口時可以清楚地見到. 上顎前端在攻擊時能向上翹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體. 前溝牙毒蛇, 毒液為神經毒, 毒性極強. 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傳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懼的蛇類,不僅有著龐大有力的軀體,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擊性及驚人的速度. 民間有傳說它在短距離內跑得比馬還快, 更有傳說一條遭圍捕的黑曼巴, 幾分鍾內竟殺死了13個圍捕它的人!雖然這只是傳說, 且先不論屬實與否, 但黑曼巴的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擊性最強的蛇類. 當受威脅時, 黑曼巴能高高豎起身體的前半段, 並且張開黑色的大口發動攻擊, 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傷者死亡率接近100%!然而,黑曼巴咬人的事並不常見, 而且在蛇發出警告時避開或站立不動, 就不會有危險. 畢竟, 攻擊人只是在受到打擾並且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 黑曼巴蛇,俊郎美麗,另人心儀而又心懷畏懼,是地球上非常神秘的生物之一。 黑曼巴蛇的形體和顏色都很恐怖。成年的黑曼巴蛇[size=10.5pt]體型修長,能輕松的長到4米,據說還有人看見過5米長的黑曼巴蛇。黑曼巴也並不是黑色的,而是褐色或灰色的,[size=10.5pt]由背脊至腹部逐漸變淺,形容黑曼巴蛇的嘴也不是血盆大口,黑曼巴蛇的口腔是純黑色的,十分恐怖。黑曼巴蛇的[size=10.5pt]頭部是長方型的,牙齒位於嘴前部,又是彎而且空心的,叫做前溝管牙,雖然毒牙長可達7~13毫米,但是卻深藏不露,被一層毒牙膜包著,除非掰開他的嘴,否則連毒牙的尖都看不到,它的[size=10.5pt]上顎還能活動,在攻擊時前端能向上翹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體。 黑曼巴蛇還是很好的[size=10.5pt]另類寵物。最近,國外與國內都掀起了養另類寵物毒蛇的熱潮,中國各地還都建起了專門買寵物蛇的爬蟲市場。於是,黑曼巴蛇就成了蛇中的首選,極品。黑曼巴蛇又叫黑樹眼鏡蛇,[size=10.5pt]英文名是Mamba,屬眼鏡蛇科,曼巴屬。分布於非洲,[size=10.5pt]棲息於開闊的灌木叢及草原等較乾燥地帶, 以小型嚙齒動物及鳥類為食,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不會對任何東西發動攻擊,而且,在蛇發出警告時避開或站立不動, 就不會有危險。畢竟, 攻擊人只是在受到打擾並且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 黑曼巴蛇的毒性非常強。黑曼巴蛇的[size=10.5pt]毒液為神經毒,在沒有發現澳洲三大太攀蛇之前曾被認為是世界第一毒蛇,即使發現了澳洲三大太攀蛇,黑曼巴蛇的名聲也不比[size=10.5pt]太攀弱,當黑曼巴蛇[size=10.5pt]受威脅時, 能高高豎起身體的前半段, 張開黑色的大口發動攻擊, 而且常常是它對獵物發起襲擊後尚未鬆口,獵物已喪命,或獵物尚未察覺自己遭受傷害,就因毒性發作失去知覺,計算證明,黑曼巴蛇的[size=10.5pt]1000[size=10.5pt]毫克毒液足以讓一個體格健壯的100公斤的大漢在60秒內死去,未用抗毒血清的被咬傷者死亡率接近100%! 黑曼巴蛇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黑曼巴蛇的速度可是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size=10.5pt]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傳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懼的蛇類,不僅有著龐大有力的軀體,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擊性及驚人的速度,是速度最快的蛇類,民間有傳說它在短距離內跑得比馬還快, 更有傳說一條遭圍捕的黑曼巴, 幾分鍾內竟殺死了13個圍捕它的人!雖然這只是傳說, 且先不論屬實與否, 每小時能爬行16~20公里的黑曼巴蛇的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擊性最強的蛇類,還有就是黑曼巴蛇在爬行時經常喜歡豎起身體接近50厘米前半段爬行,而且靠像腳一樣的皮膚鱗片可以跳的很高,1米的幼曼巴可以輕松的咬住一個2米高的人的臉部,使毒液迅速功入心臟致命。 黑曼巴蛇還特別神秘。[size=10.5pt]曼巴屬共有[size=10.5pt]白唇曼巴、黑曼巴、綠曼巴、東非綠曼巴、簡氏曼巴幾種,這是以前唯一一條[size=10.5pt]曼巴屬生物的信息,這樣少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幾個人人敢研究黑曼巴蛇,因此,黑曼巴蛇就變得很神秘,現在科學界研究蛇的人可能知道了,最近黑曼巴蛇的神秘面紗不但沒被揭開,反而多了一層,原來,最近有幾位研究黑曼巴蛇的科學家在非洲南部和非洲東部各捕到了2條活的黑曼巴蛇,經過基因研究,發現非洲南部和非洲東部的黑曼巴蛇的基因不同,證明[size=10.5pt]曼巴屬的黑曼巴蛇就有了兩種:東非黑曼巴和西非黑曼巴。也就是說,世界十大毒王錄、非洲五大毒蛇……凡是有黑曼巴蛇的記錄里,都要詳細的多分出一個成員了。 神秘而令人恐懼的喜瑪拉雅白頭蛇 是我國27種毒蛇中最毒的一種,在青藏高原一帶曾經出現過,蝰科,白頭蝰亞科,白頭蝰屬 白頭蝰 蛇目蝰科白頭蝰亞科唯一的一種。世界罕見。最早發現於緬甸克欽山。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陝西有分布。管牙類毒蛇,一般長 500 毫米左右,最長達770毫米。軀干圓柱形,頭部白色有淺褐色斑紋,軀尾背面紫藍色,有朱紅色橫斑,頭背具 9 枚大鱗。背鱗平滑。主要發現於路邊、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沒於住宅附近。屬晨昏活動類型。以小型嚙齒動物或食蟲目動物為食。人被咬傷時,除局部劇痛、腫脹、少量出血外,還出現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吞咽困難等症狀。 有朱紅色橫斑10~15+3~4個,左右兩側的橫斑數相等或略有出入,成對橫斑交錯排列或在背中線上相遇聯合成橫跨背面的完整橫紋。頭背具9枚大鱗;眶前鱗3(2),眶後鱗2(3);顳鱗2+3(2),上唇鱗6,2-1-3式,下唇鱗8(7~9)。背鱗平滑,17-17-15行,是蝰科中行數最低者;腹鱗168~205;尾下鱗39~53對。棲息於海拔100~1 600 m的丘陵山區,見於路邊、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叢中,亦見於住宅附近,甚至進入室內。晨昏活動。捕食小型嚙齒動物和食蟲目動物。繁殖習性不詳。我國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西藏、陝西、甘肅、廣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國外分布於緬甸與越南北部。 世界爬蟲介公認最另人頭疼的毒蛇之一,以絕食聞名,歐美曾多次進口,結果全軍覆沒....對於白頭蝰的死因,現在爬蟲學界也是眾說紛紜,但一般認為白頭蝰的低海拔高溫反應導致內臟器官損傷而絕食,另一說法則是由於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無法適應嚙齒類動物.然而近幾年,俄羅斯已經有研究者成功飼養並繁殖了白頭蝰,相信這一死結在私人飼養者手裡也已經被解開。 美國山蛇王 亞馬遜巨蝮 學 名: Lachesis muta 英 名: South American Bushmaster 別 名: 叢林蝮蛇 科 名: 蝮蛇亞科(Crotalinae) 分 布: 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巴西東部及大西洋沿岸。棲居於雨林中。 生態習性: 喜歡棲息於灌木叢、潮濕的雨林內,卵生,每次產下5-18枚卵,巨蝮蛇的習性很神秘 ,目前採集到的個體並不多,所以被咬傷深具危險性,具有出血性毒。 型態特徵: 本種蝮蛇的體色為褐色、黃色或粉紅色,背上滿布深褐色或黑色的菱形斑紋。眼睛到顎部之間有一道黑色條紋連接,尾巴的末端則縮減成針狀。巨蝮有兩個亞種:亞馬遜巨蝮(Lachesis muta muta)及深具危險性的大西洋巨蝮(L. muta rhombeata)。體長為2-3.5公尺,最大發現記錄為3.7公尺,巨蝮屬(Lachesis species)是美洲最大型且唯一卵生繁殖的蝮蛇 。 墨脫竹葉青 英 文 名 Medog green pit-viper 拉丁學名 Trimeresurus medoensis 地理分布 我國僅見於西藏墨脫。國外分布於緬甸北部。 繁殖方式 卵生。 習 性 發現於喜馬拉雅山南坡海拔1200~1400m山區,白晝微雨天氣在路邊活動,可能與覓食有關。 體形特徵 全長600~700mm。具管牙的毒蛇。通身綠色,體側各有一條紅白參半的縱紋,上唇及腹面黃白色,眼淡紅色,尾背及末端焦紅色。頭大,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頭背都是小鱗片,左右鼻間鱗相隔1枚小鱗。有頰窩,第一枚上唇鱗與鼻鱗完全分開。中段背鱗17行,中央7~11行微弱起棱;腹鱗143~149,肛鱗完整,尾下鱗57~60對。 白唇竹葉青
頭呈三角型 頸細 頭頂有許多細鱗 左右鼻間鱗小 由細鱗分開

體長不到1米 體背呈草綠色 背鱗最外側的中央呈白色 從頸部以後形成白色縱線

有的在白側線拌有一行紅側線 瞳孔垂直 紅色 尾端焦紅色

棲息於山區 尾具纏繞性 食 蛙 蜥蜴 鼠 鳥

卵胎生 3--15

分布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甘肅 台灣等.....

狐狸蛇,美國的五大湖區。有毒 黑樹眼鏡蛇是非洲的劇毒蛇類,雖然不經常咬人,但一旦被它咬傷,通常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會死亡。它的體色並不總是黑色,一般呈灰色或棕色,頭測具淺色斑紋,只有口腔內部有黑斑,當它防禦天敵將口張大時可見口腔內的黑色斑,這時它的頸部呈扁平狀。黑樹眼鏡蛇行動敏捷,它的窩有時建在地上。 分布於生境:非洲東部和南部,西非有間斷分布;主要在草原、林地和灌叢中活動 裂須海蛇,最毒的蛇之一 沙漠王蛇 北沒最長最毒的東部菱斑響尾蛇 世界最毒的太攀蛇 澳洲魔鬼 亞洲眼睛王蛇 人被咬後,四到六分鍾後沒命了!是世界最長毒蛇之一。 貝氏海蛇最值錢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

我也來說兩句 查看全部回復
最新回復
a2133574 (2007-9-13 18:55:23)
黑眉錦蛇 五步蛇 矛頭蝮,分布於南美洲北部.隸屬與蝮蛇類.劇毒 綠水蚺 南美洲巨蝮 學 名: Lachesis muta 英 名: South American Bushmaster 別 名: 叢林蝮蛇 科 名: 蝮蛇亞科(Crotalinae) 分 布: 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巴西東部及大西洋沿岸。棲居於雨林中。 生態習性: 喜歡棲息於灌木叢、潮濕的雨林內,卵生,每次產下5-18枚卵,巨蝮蛇的習性很神秘 ,目前採集到的個體並不多,所以被咬傷深具危險性,具有出血性毒。 型態特徵: 本種蝮蛇的體色為褐色、黃色或粉紅色,背上滿布深褐色或黑色的菱形斑紋。眼睛到顎部之間有一道黑色條紋連接,尾巴的末端則縮減成針狀。巨蝮有兩個亞種:亞馬遜巨蝮(Lachesis muta muta)及深具危險性的 大西洋巨蝮(L. muta rhombeata)。體長為2-3.5公尺,最大發現記錄為3.7公尺,巨蝮屬(Lachesis species)是美洲最大型且唯一卵生繁殖的蝮蛇 。 帝皇眼鏡蛇王被咬後最快4~6分 鍾即死亡。 毒性是神經毒,在人體內會引致痛苦腫脹、高血壓、反 胃、腹痛、睏倦、四肢麻痹、不省人事,最終死亡。被咬後15-30分鍾內會出現以上 症狀,而沒有葯物治療的被咬者必定死亡。 巴布新幾內亞的阿拉佛拉瘰鱗蛇 中文科名:瘰鱗蛇科中文屬名:瘰鱗蛇屬中文俗名:無中文俗名拉丁文名:Acrochors granulatus 英文名:Marine file snak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Schneider,1799 物種信息:全長雌性1000mm,尾長佔1/10。頭部灰黑色,體尾背麵灰白色,具黑色環紋或黑橫斑。頭較小,與頸區分不明顯。頭背被覆瘰粒狀小鱗,吻背者略大;鼻孔位於吻背,開口向上,圓形,圍以環形鼻鱗;眼小,位於頭背側,兩眼間一橫排有鱗8~11枚,瞳孔直立橢圓形。體粗壯而略側扁,後段尤側扁;通體皮膚鬆弛,覆以細小的瘰粒狀鱗,環體中段一周有鱗約100枚;沒有較大的腹鱗,沿腹面中央的皮膚形成一褶襞,覆以極小的棘鱗。尾短而側扁。分布於我國僅在海南省三亞沿海捕獲過1條。國外廣泛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沿海及索羅門群島。生活於大陸或海島沿岸河口地帶,以魚為食。在有的地方數量極多,常成群集隊,漁民捕魚時常被捕入網中。卵胎生,每次產仔蛇6~8條,初生仔蛇全長約220mm。 閃靈蛇 中國獨有的品種.分布於湖南省宜章縣境內!是一種巨型蝮蛇類,巨毒,能噴毒且射程達二公尺! 黑唇青斑海蛇 水蚺 脊椎動物,爬行綱,蟒科。也稱水蟒。現存蛇類中最大的一種。長9米以上,最大是南美洲的,長達11.4米。習棲江河中,可長時間沒入水中或把頭露出水面一點。主要捕食陸生動物,如哺乳類及鳥,在有些地方也吞吃短吻鱷。卵胎生,初生仔蛇長70~80厘米。有夏眠現象,可能與它生活的水域變干有關,水蚺可埋入淤泥中,藉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因為體積大,所以吃一個胖子通常是弄個半飽,成年蟒長一般8米以上,在野外也能看到10米以上的,據資料可查最長的在18米,重約為3200斤.南美特有`~!不過它吃人終究沒有人吃它多,據說每年遭到屠殺的水蚺達到60多噸大水蚺也叫亞馬孫森蚺,其體長為5-9米,可與最大的蟒相比,它們主要生活在南洲附近的水域。亞馬孫森蚺是夜行性動物,它們常在夜間埋伏在水中捕捉水鳥、龜、水豚、學 名:Eunestes Murinus 英 名:Green Anaconda 別 名:綠森蚺、綠水蟒 科 名:蚺蛇科(Boidae) 分 布: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 生態習性:棲息於沼澤地區,因其體型太過龐大,所以必須靠水的浮力支撐其體重,所以森蚺都是游泳高手,以任何哺乳類為食,甚至獵食鱷魚,沒有天敵,卵胎生;飼養時需要相當大的空間和水池,溫度保持在26C,且須注意不要讓它泡在水中超過3天,潮濕的環境會引起皮膚病,須照射UVA&UVB,時間為一天開啟12小時,但其性情兇猛,同時價格昂貴,還是不建議飼養。 型態特徵:世界最大的蛇類,雌性比雄性大,但體型在文獻上並沒有一定的長度,一般成體體型就已超過9公尺,體重超過150公斤;1907年在巴西發現的Green Anaconda其全長竟達18.9公尺,但文獻上也沒有明確記載,可能是以訛傳訛;其體色為橄欖色或暗黃色,並分布黑色橢圓形的斑點,雖然同為森蚺,其體型和形態特徵和黃色水蟒有著明顯的不同,這點可以做比較。 赤尾青竹絲,台灣東南亞等地!有毒 形態特徵:小型毒蛇,又名赤尾鮐,體色以綠色為主,常有人將其與無毒的青蛇相混淆,背鱗列數為21列。 其與無毒的青蛇在形上可明顯區分的特徵是: 1.赤尾青竹絲的頸部細長,頭呈明顯的三角形;青蛇頭部則為橢圓形。 2.赤尾青竹絲的身體兩側有一條自頸部延伸至尾的白色縱線;青蛇則無。 3.赤尾青竹絲之尾部為磚紅色;青蛇則為通體綠色。大部分雄性赤尾青竹絲體側的白色縱線下,尚有一條紅色縱線。 生態習性:赤尾青竹絲的族群數量很多,且棲地型態極為廣泛,由平地到兩千多公尺山區的各類型環境多能發現到它的蹤跡。常纏繞於灌叢或矮樹枝上休息或靜待蛙、鼠、鳥類等獵物經過捕食之。多於夜間活, 卵胎生。 澳洲幽靈 世界上最長的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 食 性:以小型哺乳類 , 青蛙 , 蜥蜴或蛇類為食。亦善於捕食魚類。 分 布:西至塞內加爾,東至索馬里,西南至安哥拉,南至南非東部。 形態特徵:屬大型眼鏡蛇,全長 1.2-2 公尺,最長可達 2.7 公尺。除頭頸部呈褐色外,背部均為黑色。腹部則呈黃白色,並雜有黑色橫紋。此外唇鱗為白色,並鑲有黑邊。 生活 習性:棲息於熱帶雨林 及周邊區域。卵生,平均可產 15 顆卵。壽命極長,有飼養超過 28 年的記錄。 很少見的東非綠曼巴 眼睛王蛇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晝行夜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它們要麼逃之夭夭,要麼成為眼鏡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這種在蛇的王國中所向無敵的、世界最大的前溝牙類毒蛇,一直被人類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蛇,卻難敵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貪婪的敵人——人類。長期以來眼鏡王蛇被人類捕捉殺戮,被人類作為餐桌上的美味、工藝品(蛇皮)以及葯物(蛇膽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類發現者,均遭捕殺,鮮有倖免。據統計1991和1992年僅廣西邊境,眼鏡王蛇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6和18噸。目前,其種群數量已急劇下降,野外猶難得一見,處於瀕危狀況。 現在國內的部分動物園及養蛇場雖有飼養,但其飼養的眼鏡王蛇皆為野外捕捉;且由於多種原因,至今尚沒有在飼養下正常產卵孵化的報道;所飼養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內死去,因此,通過繁殖以增加種群數量的目的一時尚難以達到。在這種情況下,保護眼鏡王蛇的自然生態環境,遏止或杜絕對野生眼鏡王蛇的捕殺,是眼鏡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鏡王蛇卻仍未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即不受國家法律的保護,長此以往,眼鏡王蛇在我國將有絕滅之虞。 澳洲老虎 血蚺,生活在蘇門達蠟島和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里! 北美西部代蛇 非洲的節腳蛇 變色蛇 可以變色 巨毒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宣布,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沼澤里發現了一種可以改變皮膚顏色的蛇。根據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聲明,改變皮膚顏色在變色龍等爬行動物身上十分常見,但在蛇身上相當罕見。科學家目前尚不能對這一現象做出解釋。 「我把這條紅棕色的蛇放到沒有光的桶里,」爬行動物專家馬克·奧利亞說,「我幾分鍾後把它拿出來時,它幾乎通體都變成了白色。」 爬行動物改變皮膚顏色往往是為了偽裝自己,躲避捕食者,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條蛇為什麼會通體變為白色。科學家去年在印度尼西亞勿洞克里洪國家公園的卡普阿斯河附近濕地里發現了這條0.5米長的毒蛇,科學家將它命名為「卡普阿斯泥蛇」。 魔鬼 世界毒蛇為第7名的毒蛇,生活在亞瑪遜叢林里。喜歡棲息在樹上。身體非常鮮艷!紅黑黃相間。體長1米到2米左右。行動速度較快!如人類不去招惹它它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1 北美洲的葡萄樹蛇 葡萄樹蛇又名北美葡萄樹蛇,生活在北美洲的葡萄樹上。劇毒!且顏色形狀和樹葉很相似。如果碰到它為發動攻擊!速度很快,難以躲避!且毒素為神經毒素。如不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 太攀蛇 學 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英 名:Coastal Taipan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分布於 澳洲 北部、 新幾內亞 資 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 哺乳動物 為食,卵生。生態習性:太攀蛇是行動快速的哺乳動物殺手,日夜均會活動,毒性強烈足以致人於死,本種蛇也是新幾內亞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兇;卵生,每次產下3~22枚卵。 罕見納米比亞沙漠測行蛇 樹眼鏡蛇 學 名:Pseudohaje goldii 英 名:Gold`s Tree Cobra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西非及中非;棲居在河流沿岸的森林中。生態習性:卵生,每次產下10-20枚卵。本種為非洲相當罕見的蛇種,行動敏捷,即使在地面上也可快速行動,其獵物包括松鼠等樹棲性哺乳類及陸棲性兩棲類。型態特徵:體長約2.2~2.7公尺,本種眼鏡蛇體型細長,並有亮黑色的背面、黃色的腹面及唇部,而最明顯的特徵是其短頭部及超大的眼睛。樹眼鏡蛇的尾巴呈針狀,攀爬時可以作為補助之用。

⑷ 印度為什麼不怕眼鏡蛇

問題一:為什麼印度人不怕眼鏡蛇 因為眼鏡蛇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聖物。

問題二:為什麼眼鏡蛇不會主動攻擊印度的耍蛇人 眼鏡蛇被耍蛇人的動作吸引供而且耍蛇人熟悉眼鏡蛇的攻擊習慣,一般都處於安全的攻擊距離外,在眼鏡蛇即將攻擊時也會做出其它動作來吸引蛇的注意力

問題三:為什麼印度人不怕眼鏡蛇 因為眼鏡蛇看到印度人就倒胃口了。。。。對方利用了眼鏡蛇這個弱點??

問題四:為什麼印度人喜歡養眼鏡蛇? 對印度人來說,有意或無意殺死一條蛇都是犯下彌天大罪。南方一帶還會為被打死的蛇辦喪事,將其遺體用綉有圖案的絲綢蓋上,放在檀香木劈柴上火化。
印度對蛇的崇拜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出於對蛇的尊敬,還蓋起了不少宏大的廟宇。在村落附近,在神樹下,在水井和水塘旁,都可以看到刻在石頭上的蛇的圖像。如果要溯其源,那應屬阿利安以前的文化。根據印度人的宇宙起源學說,宇宙就是讓在世界洋洋面上游動的舍沙蛇的無數個腦袋支起來的,守護者毗濕奴在由蛇圈起來的床上歇息,另一條名叫阿南塔的大蛇用黑青色的軀體盤繞在大地上,還有一條叫瓦蘇基的厲害無比的蛇被威武嚴厲的破壞者濕婆經常馱在背上當神線繩。舍沙、阿南塔和瓦蘇基都是長著蛇肚皮和一個或多個人頭的半神半人怪物的公認蛇王。
絕大多數印度人即便是在家裡發現了蛇,從來都不會用棍棒打的,而是好說歹說試圖將它們勸走。如果蛇不把人的哀求當一回事兒,人們就得求耍蛇人來幫忙了。
在印度,幾乎每條街上都有耍蛇人。如果說一個旅人要想了解印度的風情,他首先被告知的那必定會是玩蛇這一行當了。耍蛇人吹著自製的葫蘆形蛇笛,長時間地坐在柳條筐面前等候參觀者。隨著簡單的音樂旋律,受過訓練的蛇從筐里探出腦袋,發出可怕的噝噝聲,不停地晃擺羽冠。每個耍蛇人都有一套秘不外傳的對付毒蛇辦法,這種職業秘密通常只傳給兒子。不過話雖這么說,印度人從不認為玩蛇是一種職業,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玩蛇目前在印度已經屬於快要消亡的行當。原因之一是耍蛇人的收入太低,他們現在的日平均收入才30-40盧比,剛剛夠養活一家老小和蛇.
幾乎所有的耍蛇人都患有嚴重的肺病。醫生肯定地說,這種病是吹蛇笛時過分用力所致,而且在潮濕的氣候下會很快加重。

問題五:為什麼印度有很多眼鏡蛇,而我國卻沒有 我國的雲南一帶有眼鏡蛇,只是相對印度來說,氣候等生存環境不同,所以數量,品種都會有所不同.

問題六:印度人玩的眼鏡蛇為何不咬人? 咬的,我看過一些短片,他們要麼把眼鏡蛇的毒牙拔掉了,要麼放完了它們的毒才去表演。但是,我最近看過一個新聞說好像是印度那個被稱為「眼鏡蛇王」還是「毒王」,具體忘記了,他在一天喂吃他捉來的眼鏡蛇時候被咬了口,當時沒人在家埂結果掛了,年僅40多歲。

問題七:印度人為何不怕毒蛇. 印度人也怕蛇,每年被蛇咬死的印度人有幾萬人,但是印度有職業的舞蛇師,這些人不怕蛇。

問題八:印度眼鏡蛇和中華眼鏡蛇的區別 眼鏡王蛇是我國體型最大、性情最兇猛的毒蛇!外形與眼鏡蛇相似,但頸背無眼鏡狀斑。身長2―3米,雄性全長可達 4米。這種蛇專以吃蛇為生,飢餓時甚至連同類都會吃。 眼鏡蛇又名吹風蛇、黑烏梢、螞蟻堆蛇。身長 1米以上,雄性最長可達1.5 米。頭部橢圓形,與頸部難以區別。全身被鱗。體背棕黃、灰黑或藍黑色,頸背有一黑白相間的圓形眼斑,身體後段有數道淺色橫紋。

問題九:在印度是不是遍地都看見蛇?人們不怕么 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約占總人口的83%,在虔誠的印度教徒眼中,蛇並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無傷蛇之心,蛇就沒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鏡蛇更是財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並供它食物,命中一定會走好運。在印度許多農村都有香火繚繞的蛇廟,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為求得一男半女,對廟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頂禮膜拜。 千百年來,印度一直活躍著一群耍蛇人。他們每天走街串巷,幾個大小不一的籃子,一根笛子便構成了他們的全部家當。大多數人對蛇寧可敬而遠之,而印度蛇人則把它們看做朋友。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形成自然環境讓他們從小就習慣了與毒蛇為友。讓一般人望而卻步的眼鏡蛇、蟒蛇在他們的指揮下,無不俯首聽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們也會用草葯迅速解毒。 耍蛇行業也是一種「眼球經濟」,在現代文明和科技的沖擊下,古老的印度耍蛇業如今已呈現衰敗的跡象。這一有千百年歷史的文化藝術在1972年後成為非法活動。印度 *** 為了禁止蛇皮貿易,1972年後嚴厲打擊街頭耍蛇藝人。印度 *** 意識到一門千年藝術即將失傳。為了保護耍蛇人, *** 即將推出」耍蛇人培訓「計劃。 參加過 *** 培訓的耍蛇藝人將正式成為國家動物園的馴獸師,被冠以「爬行動物專家」的頭銜。耍蛇人將向來動物園參觀的孩子們講解野生動物的趣聞和叢林生活。此外, *** 將建立「耍蛇人專線「,為市民捕捉入侵忽然爬到家中的蛇。

問題十:印度的眼鏡蛇為什麼會保護小孩 因為印度人能和蛇交流

⑸ 為什麼印度有很多眼鏡蛇,而我國卻沒有

戴著眼鏡的惡毒婦人不也是眼鏡蛇嗎(一般罵女人蛇蠍心腸)

⑹ 眼鏡王蛇是不是主要產在印度,其他地方的好象很少

不是
眼鏡王蛇大多數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亞洲也有它的身影。
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
國外分布於東南亞, 南亞。
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m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白晝活動。主要捕食蛇,偶爾吃蜥蜴等。卵生,7~8月產卵20~40枚於枯葉築成的窩內,卵徑65.5 mm×33.2 mm。親蛇有護卵習性。 眼鏡王蛇性情兇猛,會主動攻擊人,咬住人後緊緊不放。其毒液不僅毒性強烈,而且排毒量大,一次可排出毒液400mg(乾重100mg),相當於致死劑量的幾倍。

最令人恐怖的莫過於其受驚發怒時的樣子,其身體前部會高高立起,頸部變得寬扁,暴露出其特有的眼鏡樣斑紋,同時,口中吞吐著又細又長、前端分叉的舌頭。眼鏡王蛇同樣具有上述眼鏡蛇的大多數特點,只是體形更大更長,頸部擴展時較窄而長,且無眼鏡蛇的特有斑紋。但它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晝行夜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它們要麼嚇的逃之夭夭,要麼成為眼鏡王蛇的腹中之物。

眼鏡王蛇外表猙獰可怕,生性兇猛。當它們遇到危險時,它們的頸部兩側會膨脹起來,並發出呼呼的響聲。
眼鏡王蛇的舌頭很靈敏,能通過空氣偵查敵情,辨別獵物的類別。

具前溝牙的毒蛇。外形一般與眼鏡蛇相似,區別是眼鏡王蛇

①體形較大,常長達3~4m,最大長度紀錄幾達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種。

②頭背除典型的9枚大鱗外,頂鱗之後尚有一對大的枕鱗;

③頸部擴展時,擴展部位較窄而長,且無眼鏡蛇的特有斑紋;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 V 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 40-50 個,激怒時其前身1/2 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

④背鱗中段15行,尾下鱗部分成單。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橫斑;腹面黃白色。頸部腹面橙黃色。幼蛇黑色,具34~45個黃白色環玟。

中毒症狀:
局部疼痛,四肢放射狀燒灼似劇痛,10天後局部壞死。腫脹達於軀干持續約 18天。全身水泡,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通常是咬後第 5天出現。創傷要幾個月才痊癒。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境內所說的眼鏡蛇,實際上都是眼鏡王蛇!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眼鏡王蛇為什麼這么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多少個名字叫劉建清 瀏覽:630
中國在英國屬於什麼名單 瀏覽:83
伊朗蘇萊曼尼是什麼官職 瀏覽:87
為什麼娶越南老婆不給出生證明 瀏覽:439
中國銀行積存金的起點金額是多少 瀏覽:299
印度怎麼沒來奧運會 瀏覽:544
越南芽庄租房住宿多少錢 瀏覽:641
北京到伊朗寄快遞多少錢 瀏覽:22
去越南做服裝廠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8
中國有多少叫吳皎的 瀏覽:798
中國哪裡四季如春的城市 瀏覽:926
如何加入中國畫院會員 瀏覽:354
印度電動車怎麼用 瀏覽:104
中國哪裡有和牛 瀏覽:813
中國中央是在哪裡 瀏覽:255
印尼咖啡怎麼賣到中國 瀏覽:308
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伊朗有什麼影響 瀏覽:724
越南人如何吃甘蔗 瀏覽:940
在印度什麼都不能吃嗎 瀏覽:674
印度與廣東哪個地方比較熱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