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和印度的邊界領土之爭是什麼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根據最新的矢量測量法,爭議面積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萬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B. 中印戰爭中,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中印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談到中國和印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這兩個國家的人口。因為這兩個國家的人口數量都曾經位於世界前幾名的位置。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現在看起來經濟相差這么多的兩個國家,原來曾經打過仗,談到打仗就難免會問到,這幾個問題了,這場戰爭打到哪了?印度損失了多少?
C. 中國和印度打過仗嗎
打過。中印戰爭。
D.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印度統治者尼赫魯是成長於英國殖民時期,也一直奉行的是一種擴張主義的侵略政策,所以是直接想要去針對中國的邊境。再加上當時的印度國內的整體情況並不是特別的好,其實因為殖民統治讓印度也積攢了大量的社會矛盾,也引發了貧富矛盾和經濟矛盾,所以為了轉嫁這種矛盾,尼赫魯也就選擇了挑起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沖突。與此同時在尼赫魯挑起邊境沖突的時候,也得到了美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這兩個大國也都向印度提供了非常多的軍火,還提供了一些巨額的貸款,在外部力量的拱火下,所以讓中印發生了戰爭。
最後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是印度必須要為自己的所做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而中國的軍隊也對印度軍隊實施了武裝反擊,戰爭結局也毫無懸念,必然是中國勝利。
E. 中國和印度歷史上發生過什麼戰爭,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和印度發生過中印邊境戰,這是在1959-1963年發生的,期間一直都有沖突,是因為印度不斷的在中國的邊境挑起事端,在中國的領土上設立軍營和界碑,派出部隊駐扎,印度說要按照印度被英國殖民時期單方面劃定的邊界為主!但是此英立邊界嚴重危害了中國領土主權!印度軍方也不斷的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西藏與印度邊界的駐軍發動侵擾!在1962年,毛澤東下達自衛反擊戰決定,調集數百輛解放牌卡車和數萬官兵對印度進行反擊,印軍屢戰屢敗,最後部分軍隊投降,邊境戰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在從此以後的20年間,中印還是有部分沖突!這都是因為英國單方面決定的中印邊境條約有關!但是相關條約中國並沒有簽署和承認,所以此邊境條約應為無效!此條約是英國與印度簽署的,豈能奏效?
F. 中國與印度打仗是哪年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G. 中國對印度邊境戰爭發生在哪一年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H. 中印邊境沖突
1987年中印邊境沖突是中國與印度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邊境沖突。該事件雖未造成直接的軍事沖突,但是兩國之間緊張的形勢已經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開戰的邊緣。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國與印度分別在邊境發生了兩場邊境軍事沖突,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雖然中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停火後中方卻從已經奪取的爭議地點撤出,使得印方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但是印度軍方在戰場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決定在中印附近實施了一項「防禦計劃」以鞏固印方於戰爭所佔有的領土范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印度於邊界前沿的幾個支撐點軍隊已經完成部署,但是通向這些地方的交通網線仍沒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總理後,決定重新審議印度的安全局勢,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快在印度實際控制線內部署軍隊的計劃,以繼續鞏固印度在此地的軍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長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參加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期間順帶停留於北京,印度外長向北京帶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個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繼續使邊境地帶的局勢惡化」。當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國大黨支持者的集會上說「有關中印邊界局勢的錯誤報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國蓄意傳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兩國之間製造誤解和緊張」。1988年12月,拉吉夫訪問中國,這是即20世紀六十年代周恩來訪問印度後第一次兩國之間的高層訪問。最終在1993年,兩國簽訂了一項「以確保實際控制線兩側的和平」的協議,這場邊境危機由此告終。
I. 中國與印度邊界問題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問題。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 。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
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2018年11月,應中印邊界問題中方代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將於來華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
(9)中國和印度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的由來:
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1914年,由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定了「線」,即著名的「麥克馬洪線」。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
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施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戰略,於是,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口號中暫時擱置問題。但印度總理尼赫魯卻對中國的這一外交策略不買帳,沉醉於「大印度聯邦」的戰略構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膽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1954年10月,尼赫魯訪華回歸,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竟立即出現在印度官方地圖上,以此迫使中國接受這一事實。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
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沖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系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沖突的各項建議,繼續侵佔中國領土。
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J. 中國和印度邊界糾紛是什麼
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新藏公路就通過這里,但是印度認為該地區是他們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