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藏族人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住在什麼地方
一、藏族服飾
藏族的衣著上身穿綢、布長袖短褂,外著寬肥的長袍,右襟系帶。一些農區婦女穿無袖長袍,長袍多用羊毛織成的氆氌製成。牧民男女多不穿短褂,只穿無布面的羊皮長袍,在領口、袖口和衣襟上,縫上細長皮或色布鑲邊。
二、藏族飲食
藏族農區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製成麵粉,用茶水拌食。藏族人民喜歡酥油茶和奶茶。酥油茶是將酥油與熱茶倒入特製的木筒搗拌而成。
牧區的主食為牛羊肉。進餐時,使用隨身攜帶的木碗和帶鞘短柄尖刀。每餐量少,一般日食五、六餐。喜飲青稞酒。以牛奶製成的酸奶、奶渣等,也是日常的食品。
三、藏族住房
藏族農區多壘石建屋,牧區則用帳篷。房屋平頂多窗,造型簡潔,敦實質朴,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多建築於向陽高處,座北向南。通常以石塊或夯土築牆,形如碉房,樓房上層住人,室內多設有佛龕,下層多作庫房或畜圈,有院落。
層內鋪木板或坐墊。牧區帳篷用氂牛毛織成,色黑,冬暖夏涼,遷移方便。農村多半在房外圍以小牆以為小院,供放柴草和豢養牲口或家禽之用。
(1)在印度的藏人生活如何擴展閱讀
藏族的文化藝術:
藏文文獻中,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遺產,最早有手卷、木牘、金銘、石刻等。雕版印刷傳自內地。書籍為橫條散葉梵篋本,除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外,還有關於韻律、文字、哲理、史地、天文、歷算、醫葯等專著和小說、戲劇、傳記、詩歌、故事、寓言等撰述。
其中如早期著作《藏文文法三十頌》,醫葯學巨著《四部醫典》,歷史名著《賢者喜宴》、《青史》、《宗派源流》,傳說故事《文成公主》、以及著名的世界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傳說小說《米拉日巴傳》、《頗羅鼐傳》,格言詩歌《薩迦格言》、《倉央嘉措情歌》等傳世著作,早已膾炙人口,並已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內外出版。
藏族能歌善舞,歌曲旋律頓挫抑揚,歌詞貼切合韻,唱時還可伴以各種舞蹈,舞姿優美,有獨舞、對舞和群舞,或以上身腰臂作舞,或以下身腿足作舞,而以踢踏舞為最具特色,有些舞蹈以各種樂器伴奏。
⑵ 印度當地人的生活特點是怎樣的
印度這塊土地,不但容納了世界上的許許多多民族,各種各樣的人種,同時也向世界輸送了自己哺育的兒女。大家熟悉的吉卜賽人,有人認為最早是從印度西部流散出去的。印度現在還有約15萬諾馬茲人,他們駕著大篷車,有的從事放牧,有的做小買賣,有的當鐵匠,有的演雜技、歌舞、木偶戲和馴蛇,過著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現在歐洲不少吉卜賽人還經常回到印度西部地區尋根。正是這些眾多的民族構成了現在印度這個人口大國的整體。
⑶ 藏族的生活環境
最具代表性的藏族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因其外部很像碉堡,故稱碉房。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藏民族認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嶺、大江莽原的守護神是天上的贊神和地上的年神,他們經常騎著風馬在雪山、森林、草原、峽谷中巡視,保護雪域部落的安寧祥和,抵禦魔怪和邪惡的入侵。
藏族人之所以能夠適應高原環境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那個環境。而且隨著長期生活於這種特殊環境中,他們產生了一種新的基因,科學家們把它稱之為HMOX2基因。這種基因的原理就是加快血紅素的代謝謝,降低由於高原氣候導致的紅細胞增生。
⑷ 印度街頭的苦行僧,真的是能20年不吃不喝
印度街頭的苦行僧並非真的20年不吃不喝,其實大部分苦行僧都是會進食和喝水,否則是無法生存下來。印度特色的苦行僧,都對外宣傳是不吃不喝用苦難讓自己升華;但到當地旅遊的遊客則發現,這些所謂的苦行僧並非真的不吃不喝,只是吃的不較少喝得比較少而已,畢竟人是無法脫離水的,不喝水大概一個星期就熬不住了,怎麼熬上了20年。
因此,苦行僧並非20年不吃不喝,只是量比較少而已。
⑸ 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怎麼樣呢
引言: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印度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人口也是排在世界第2位的,但是印度的貧富差距卻非常大。特別是在印度的農村,生活環境相當惡劣,到處都是垃圾,民生問題也是非常不容樂觀。
但是在醫療方面印度確實比我國要做的出色一些,印度現在實行全民醫療免費政策,看病住院都是免費的,不過一些嚴重的病還是只能到私人醫院去看,而日常的一些小病小痛就可以到社區醫院去治療。有很多朋友也知道,印度的葯也比中國要便宜很多。在印度日常出行,他們乘坐的計程車是三輪摩托車,而且起步價也比較便宜,但是這種車沒有車門比較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