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印度的十六大國是那些
約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陸各個部落大部分已經過渡到國家,其中主要的有強大的十六國,佛教文獻習慣地稱為「十六大國」。它們是:鴦伽、摩揭陀、迦屍、居薩羅、跋沙、阿般提、居樓、般羅、阿濕波、婆蹉、蘇羅婆、乾陀羅和劍浮沙。其中乾陀羅、劍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賈斯坦,阿般提在溫德亞山脈以北,阿濕婆在溫德亞山脈以南,其餘的都在恆河流域。這說明,隨著雅利安人向恆河流域擴張,恆河流域已經取代了印度河流域成為古印度文明主要的活動舞台。十六國是指主要的國家而言,事實上,還有一些小國向國家轉變的部落聯盟存在,如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考利耶國等。所以,十六國只是一個概稱。這些國家都以一個較大城市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版圖包括周圍農村地區,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都屬於區域性國家。
Ⅱ 古代印度包括哪些國家
大約從公元前6世紀初,古代印度就進入了列國並立的時代(結束於公元前4世紀)。根據佛教文獻記載,當時印度有十六國,其中主要有摩揭陀、迦屍、薩羅、跋祗、俱盧、般庶羅和健馱羅等。
Ⅲ 印度都包括哪些國家
二戰之前的印度包括: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尼泊爾。
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後,就剩下現在的印度了。
Ⅳ 印度的國家有哪些
二戰之前的印度包括: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尼泊爾。
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後,就剩下現在的印度了。
Ⅳ 印度的主要鄰國
印度的主要鄰國有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印度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Ⅵ 印度相鄰的國家有哪些
印度相鄰的國家有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Ⅶ 印度分成了哪三個國家
老印度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退出後,老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印度在1971年贏得了第三次印巴戰爭,但也付出了落入蘇聯手中的政治代價。印度在1975年吞並了錫金王國,並將前王國建立為所謂的錫金邦。21世紀初,印度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
行政區劃
印度一級行政區包括28個州(省)、6個聯邦領地和1個國家首都區。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民選政府,而聯邦領土和國家首都地區則由聯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員管理。此外,盡管印度在南極洲沒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極洲也有兩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首都是新德里,總人口1675.3萬(2011年)。德里位於印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畔。它是一個中部地區,包括新德里、舊德里和農村地區。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46.3平方公里)。它是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鐵路和航空樞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Ⅷ 印度曾經有十六雄國時期,這十六雄國分別是哪十六國
首先,十六國之一的犍陀羅雖然定都於呾叉始羅,但國土包括部分的傳統旁遮普地區。傳統的旁遮普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旁遮普邦、喜馬凱爾邦、哈里亞納幫和德里地區。
在其後的漫長歷史中,希臘人、大夏人、大岳人、斯基特人/聖人、巴達人、安息人、土耳其人、阿富汗人、亞歷山大率領的蒙古人先後從興都庫什口進入印度,佔領旁遮普或更廣闊的印度領土,在印度歷史上寫下了自己的篇章。
所以這個地區是印度通往歐亞大陸的西北門戶,是戰爭頻發的戰場。客觀上,這也導致了各種文化的融合,犍陀羅藝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並傳播到中亞和中國。
Ⅸ 印度鄰國有幾個國家
印度鄰國有7個,分別為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