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尼泊爾接入中國寬頻,尼泊爾為何對印度高度依賴
尼泊爾對印度高度依賴,原因是多方面的。
地理因素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南亞次大陸北端,國土的東、南、西三面皆為印度包圍,這種特殊的地緣格局,決定了不可避免的被印度鉗制。
所以,尼泊爾作為孱弱的山地小國,加上被印度扇形包夾的地緣格局,就算它擁有獨立主權,但事實上仍被印度深度控制,對印度高度依賴。
B. 印巴發生大規模炮戰,是否造成人員傷亡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1月13日,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老冤家,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爆發了大規模的炮戰。印度國防部駐印控克什米爾的發言人卡利亞表示,此次雙方之間的軍事沖突完全是巴基斯坦一方率先挑釁造成的。巴基斯坦軍隊使用了迫擊炮和其他火炮,對印度軍隊軍事基地和平民實施了炮擊。隨後印度軍隊動用大炮在內的重武器進行了還擊,巴基斯坦軍隊數個軍事掩體、火葯庫和發射台被摧毀。
C. 繼尼泊爾後,不丹也切斷了印度上游水源,印度都幹了啥
說來也是很難讓人置信,印度這個國家自去年年底就開始陸續交惡周邊鄰國了,印巴關系惡劣,這自不必說,兩家是世仇,除非一方滅了另一方,否則兩家永遠不可能和好。
第一個原因,印度國內疫情越來越嚴重。累計確診病例目前已經躍居世界第三了,印度確診病例在急速增長,可是國家的防控及治療完全跟不上,國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肯定在日益高漲,那麼這種情況下,只有不斷的轉移矛盾才有可能維護國家的團結和穩定,而挑起兩國邊境紛爭是最容易實現也是最容易想到的一個辦法。
第二個原因,大概就是美國暗中授意的吧!這也是很有可能的,美國在世界上到處攪渾水也不是什麼秘密了,但凡世界哪個國家或地區出現動盪,一般都會有美國人的身影,因此這里絲毫不需要排除這一因素!
D. 繼尼泊爾後,不丹也切斷了印度上游水源,印度都幹了啥呢
不丹“切斷”印度水源
其實,不丹切斷印度水源,這件事兒有兩種說法。
印度方面;
根據印度媒體報道,6月26日,不丹切斷了流向印度阿薩姆邦的灌溉水源,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印度農民私自跨越邊境取水,不丹還封鎖了不印邊境,防止印度農民隨意跨境。
這則消息爆出之後,印度方面立刻就炸了鍋。
首先,最快扛不住的是印度農民。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水源對於農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真是“生命之源”,如果無法灌溉耕地,糧食必然歉收,收入也因此會遭到影響。
E. 印巴為何要拚死爭奪沒啥資源海拔高的克什米爾
事實上,從1947年印巴分治時起,克什米爾就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長期沖突的直接導火索。幾乎所有的印巴戰爭,都是圍繞克什米爾的主權歸屬問題發起的。
克什米爾以山地為主,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僅低於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低谷部分又多為荒原和沙漠。可以說地勢險峻、環境惡劣,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印度國父尼赫魯)
三、水源之爭。
水是生命之源,可見水的重要性。由於地勢原因,喜馬拉雅山西部山峰上的溶雪之水,匯流入克什米爾印控區,形成印度河的源頭。印度河全長3200公里,縱貫整個巴基斯坦全境,是巴方人民生活飲用、農業灌溉最重要的水源河道。
如果克什米爾被印度完全佔領,那麼巴基斯坦的水源供給,將會完全受制於印度。一旦印方截斷印度河源頭,失去水源的巴基斯坦將不戰自亂。
反之,克什米爾掌控在巴基斯坦手中,那麼印度河的水資源控制權,也將易主為巴基斯坦。印度不僅會失去以水制巴的先機,還會失去查漠克什米爾谷地糧食產區。
印度國父尼赫魯曾說:「印度沒有克什米爾,就不能在中亞的政治舞台上占據一個重要位置。」
巴基斯坦國父真納也曾說:「克什米爾就像巴基斯坦頭上的帽子,如果我們容忍印度摘走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控制。」
正是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戰略及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印巴分治後,他們在這個地方就沒有停止過爭奪和戰爭,誰都寸步不讓!
F. 尼泊爾不丹都在斷水,莫迪該怎麼解決呢
上天賦予了印度平原優越的地理優勢,同時也為這個國家的水資源短缺埋下了隱患。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如何滿足13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確保國民經濟不受影響,已成為歷屆印度政府不可迴避的障礙。莫迪遇到了這樣的尷尬和麻煩。莫迪只能寄希望於中國。
援引外國媒體的話說,由於疫情,不丹封鎖了邊境,使得印度農民無法進入不丹取水,這極大地影響了印度阿薩姆邦25個村莊約6000名農民的生活。面對這種局面,印度媒體有一種“生活在恐慌中”的感覺,這在輿論層面上極大地誇大了“印度危機理論”,將不丹的斷水行為與尼泊爾對新德里的反制措施混為一談,認為莫迪的外交政策遭遇了重大失敗,導致印度的盟友背棄了自己。如果有人要為印度-丹麥的相互排斥負責,莫迪政府首當其沖。
幸運的是,中國一直堅持仁愛和正義,重視和平,努力避免與鄰國發生摩擦,只是為了告訴世界一個真理:和平可以賺錢,而分歧不能通過武力解決。我希望印度能夠聽取各方意見,早日與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和不丹達成和解,為自己留一條出路。
G. 印度和尼泊爾領土爭端的詳細情況
印度與尼泊爾長期存在著領土爭端。
在中尼印三國領土交匯處,有一塊名為卡拉帕尼(Kalapani)的爭議領土,面積約75平方公里,爭議區有三個村莊,它們是: Kuti(即Kuthi,位於30°19'N, 80°46'E)、Gunji和Knabe。該爭議區正位於中印實控線附近,它的戰略價值十分重要。
1816年,在戰爭中慘敗的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簽定條約(Sugauli條約),割讓領土,約定以
馬哈卡利河(Maha Kali river ,印度境內稱Sarda河)為兩國邊界線的一段。但馬哈卡利河的源頭究竟是哪條河流,該條約中並沒有交代清楚,尼印兩國對此也有不同看法。尼泊爾認為Limpiyadhura是正源,而印度堅稱Lipu Lekh才是河流的源頭,卡拉帕尼的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尼泊爾邊境問題專家潘特稱,1962年,印度在與中國的邊境戰爭中失敗,在撤退過程中,印軍忽然意識到卡拉帕尼的戰略價值,於是突然出兵佔領了這塊地方,以作為針對中國的戰略緩沖地帶。
尼印雙方另一塊爭議領土名為蘇斯塔(Susta),面積約140平方公里(1萬4000公頃)。
當初根據條約,英屬印度與尼泊爾的邊境線中,有一段邊界為甘達奇河,但甘達奇河在後來的歲月中改道,而蘇斯塔這塊領土,也因此被印度視為自己的國土,並出兵加以佔領。
盡管尼泊爾一直以來對此表示不滿,但印度方面始終宣稱「甘達奇河現在的走向,才是決定性因素」,並要求尼泊爾方面放棄對蘇斯塔的主權要求。
為此,不斷有大批尼泊爾學生聚集到印度大使館前,抗議印方侵佔尼泊爾領土。
H. 尼泊爾與印度領土爭端,印度和尼泊爾之前是什麼關系
兩者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尼泊爾獨立後,印度妄想繼承英國的殖民政策,推行南亞沙文主義,對尼泊爾提出領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