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迫! 關於印度人的裝束問題
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穿,後來逐漸演變為婦女的普通裝束。
印度男子最為普通的服裝是「托蒂」,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種衣服。「托蒂」其實也是一塊三四米長的白色布料,纏在腰間,下長至膝,有的下長達腳部。隨著社會發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進,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襯衣,名為「古爾達」。天冷時,再加一件披肩。在一些特別重要的場合,經常會看到個別上穿「古爾達」、下圍「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不知內情的外國人往往以為這些人無足輕重,實際上這種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標志。 不過,在城市裡,男子服裝已經趨於西化,西裝差不多是最為普遍的男子服裝,即使不穿正規的西服,也是西式的襯衣和長褲。印度男子,特別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員在正規場合,常穿一種很像「中山裝」的上衣,也是緊緊的衣領,胸部有一兜,再別支鋼筆,看上去也是滿精神的
B. 去印度女生應該如何穿搭
印度是一個比較有異域風情的國家,所以去了泰國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就要穿上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照片,現在我們就去看看去泰國應該怎麼樣去穿,應該穿哪些衣服呢。
【1.首先,先了解穿著注意事項!】
把自己打扮美美的同時,也需要了解當地的文化習俗。特別是像印度這樣的宗教國家,安全系數又低。所以穿著方面:保守!保守!保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而且男女都一樣,沒見過男人有穿背心短褲上街的。
女孩子要穿長褲長裙,裙子長度一定要過膝蓋,不要穿無袖的上衣。除了在烏代布爾這樣的南部度假城市,有見過很多老外穿著背心短褲短裙上街,其餘城市基本都是穿著保守。
【2.印度是一個彩色之國,可以大膽的撞色】
印度從城市建築、服飾配飾到日常生活,滿大街的「重色彩」、「重口味」。所以在這里,可以大膽的撞色。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裝色彩方面喜歡紅、黃、藍、綠、橙色及其他鮮艷的顏色,黑、白、灰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所以我們在准備旅行的服裝時,根據不同城市盡量錯開顏色,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旅行照片色彩豐富起來。
【3.除了顏色錯開,款式上也風格多樣化】
論上鏡來講,盡量選擇顯腰身的服飾。印度當地買的衣服,基本都很寬松,大碼尺寸居多。如果沒有時間逛街,那麼就要事先准備。除了可以選擇收腰的連衣裙,也可以選擇上下分離式,畢竟在印度露個腰還是可以的,當然我也會准備一條大圍巾披肩,這樣在大街上行走時也不會過分招搖。
【4.去印度,不可錯過美美的紗麗】
聽說在北印購買紗麗最便宜的城市是在齋普爾,但是為了去泰姬陵拍照,所以在德里的時候就先買了。雖然之前在斯里蘭卡也穿過紗麗,但是這次在印度買的紗麗質量更好,而且還是改良版,模液迅穿戴更容易了。買紗麗的時候,首選是考慮什麼顏色,想想這次帶的衣服里缺什麼顏色,就買什麼顏色。黃色也是印度人喜愛的顏色之一,代表太陽的顏色,表示華麗、光輝,也寓意著吉祥。
【關於紗麗的價格】
除了購買地的不同價格會有變化,也會根據面料和工藝的不同而價格不同。我這套大概摺合人民幣400左右,是在德里一家紗麗定製店購買,會根據你的身材量身定製噠。定製一般需要1天時間,但是因為我們第二天要趕去齋普爾,店員很熱心的幫我們當晚加班趕出來,並且在半夜12點送到我們居住的酒店,真的很講信用!
關於紗麗的穿法,有很多不同的穿法,雖然我穿過兩次,但依然不會。這套紗麗還是改良版的,至少靠自己可以穿上身,但是始終不是最准確的穿法。所以在路途中,偶遇了很多當地婦女,看不下去我們的「奇異」穿法,都會主動幫我們糾正。所以,不用擔心不會穿,因為印度的婦女和小姐姐都很熱心哦!實在穿不來,可以請求幫助。
【5.在印度,女人們的首飾比較重要:】
比如耳朵上,脖子上,手上,腳上,頭發上、額頭上,鼻子上都少不了漂亮的裝飾品。我們不需要帶那麼多,但還是要准備一些。耳環可以選擇誇張一點的;手鐲不嫌多,我覺得我這次也是戴少了。當地有很多賣飾品的攤販,可以選擇當地買,也可以出發前在某寶買。
【6.其他必備:朱眉心貼、圍巾】
額頭上眉心的小紅點也叫作「硃砂」,秒變天竺少女當然少不了它。我是出發前某寶上買的,有很多尺寸選擇,因為我不知道適合哪種尺寸,所以買了直徑0.9cm和1.1cm的硃砂貼。拿到手之後發現0.9cm的更適合,1.1cm真的有點大啦。除了尺寸的區別,還有顏色的區別,有正紅色、朱紅色、黑色甚至其他彩色。
事先還網上查詢了一下到底未婚該貼哪種顏色,度娘說朱紅色是少女的顏色,好吧,最終全部買了朱紅色。後來在印度問了當地人,他們說無論正紅色還是朱紅色都適合未婚女子,可根據服飾顏色搭配適合顏色。已婚的是另一種方式畫在額頭上,而不是圓點了。當然除了圓點的硃砂旦此,還有其他很漂亮的blingbling的眉心貼,根據衣服顏色搭配,適合稍微華麗的服裝。
圍巾絲巾不僅是拍照時上相的搭配亮點,也是遮擋肌膚的防曬利器。更重要的是,還能保守!
【7.選擇適合自己的顏色很重要,協調顏色搭配以及色塊分布】
雖然提倡重色彩,但是也需要協調顏色的搭配以及色塊的分布。當然,選擇適合自己的顏色很重要。這和膚色,氣質都有關。比如人們常說的「大紅大綠」在很多人眼裡會顯俗氣,但紅綠配在印度卻是經典配色,但這樣的配色並非適合每個人,需慎重選擇。在印度也不推薦紅黑埋搏配。但是,任何鮮艷顏色的服飾上只要有金色點綴,都不會出錯。印度就是這樣一個「浮誇」的國度。
【8.正確認識自己的身材,揚長避短】
燈籠褲對身材要求很高,如果比例不是那麼好的妹紙就盡量不要選了。高腰的闊腿褲更能拉長下半身比例,修飾不完美腿型。那麼上身可以搭配一件高腰短上衣,露個小蠻腰(前提是腰部無贅肉)。在印度棉麻或棉布的面料更適合,雪紡面料過於輕盈更適合度假。
【9.如果想避免千篇一律,請謹慎選擇某寶上的爆款】
紅色長裙連衣裙似乎也已經成為了妹紙們旅行中的必備款,那麼也請選擇一些花色或款式特別一點的,以免成為上千買家秀的其中之一。
【10.最後提一下妝容】
平時旅行基本我都是淡妝,只畫眉毛、眼線、刷睫毛,連眼影都不畫的那種。在印度的頭兩天依然如此,但是發現妝容太淡完全不符合印度這個「重口味」之地以及自己的這身穿著。所以從第二天開始,比平時又早起了半小時開始畫皮,唇膏還是覺得正紅色最適合印度。比較痛苦的是,印度的日曬強烈,烈日暴曬之後就容易出油脫妝,一定要做好防曬,拍照前記得補妝。
C. 印度人穿的衣服咋裁剪
印度人穿的衣服咋裁剪?我覺得任印度人穿的衣服不用裁剪,是一塊大布。
D. 有哪位會做印度飛餅,家庭製作好上手的
提起印度飛餅,上海的許多大飯店、大超市,以及一些綜合性的商業廣場內幾乎都有專賣櫃台。印度飛餅的特點是:薄、脆、軟、香。外表色澤金黃,層次豐富,吃起來外酥里嫩,松軟香脆,味道可口,很受上海市民的喜愛。
剛出爐的「加巴地」最香
據本市一家印度飛餅專賣店的秦師傅介紹,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最早來源於印度新德里孟加拉灣大山脈地區,當地居民常年以筋面、椰槳、黃油、煉乳等製作「加巴地」。印度廚師在做加巴地時,一張小平鍋、一個簡易的小爐子,就是全部烹制工具。他們先利索地和面,將面團捏成一個小圓團,擀幾下,再「飛薄」,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了,有點膨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鍾。沒有誰能悟出剛出爐的「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食客們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沖出,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印度飛餅獨特的風味和製作工藝,使其成為印度美食中的一個特色食品,並流傳到海外。
拽住面餅來回拋
那麼,印度飛餅真的會飛嗎?秦師傅說,其實,所謂的「飛」,就是指在做的時候,要拽住面餅的邊緣來回拋動,利用重力把面餅拋開拋薄,就是「飛」。「飛」到最後,餅變得很薄,隔著餅可以看到後面的東西。
印度飛餅的品種很多,有香蔥雞蛋餅、洋蔥碎肉餅、家鄉韭菜餅、咖喱豬肉餅、水果香蕉餅、咖喱牛肉餅、橙汁菠蘿餅、番茄沙司餅、奶鄉草霉餅、椒鹽雞肉餅等十多種。不過,無論是何種的餡料,吃印度飛餅時一定要遵照最為傳統的方法———用手抓來吃,這樣才能品出它的原始之香。
自己做飛餅樂趣無窮
秦師傅說,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自己試著在家裡製作印度飛餅。接著他給記者做了示範,首先,取一碗麵粉,淋入溫鹽水,拌成絮狀,再揉和均勻,揉製成面團,揪好面劑兒拍成餅,用擀麵杖稍微擀一下,抹油,然後拽住面餅的邊緣進行甩動,利用重力把面餅甩薄,薄到隔著餅幾乎可以看到後面的東西。接下來撒勻蔥花,抹勻肉餡。做的時候可以依照你自己的口味添加豐富的餡料,比如切碎的牛肉、羊肉、洋蔥,再加上濃郁的咖喱,這樣做出來的餅異國味道就會很濃。然後鋪一層餡料,抹一層油,將餅一層層疊起。餅做好後,在平底鍋內抹上油,開始煎,待餅的兩面煎成金黃色就可以了。餅可以切開來吃。如果用印度飛餅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
回答者: 蟑螂恐龍蛋 - 江湖新秀 四級 3-9 18:10
「印度飛餅」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它具有美味可口、濃郁香酥的特點。有10多個品種。製作飛餅的廚師在餐廳現場表演製作,瀟灑大方,技術精煉,會為您的用餐增添無限情趣。 飛餅(又名印度薄餅),是印度的特色風味風味美食,其製法用料講究,特別適合廣東人的口味。色、香、味俱全。
> 飛餅,是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獨特風味食品,是主食中的明星。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飛餅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
> 面對奇妙的飛餅,我們這些外行只能看個精彩,正如同當年老外對中國的湯團製作百思不得其解一樣,也許,讓它成為一個永恆的謎,會留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 做法:廚師捏緊面餅一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手裡的面餅越轉越大,越轉越薄,幾近透明。接著就是放餡料,稍做切割,裝盤。咬下一口,「喀嚓」一聲,再一口就吃到了牛肉的嫩香。好一個外脆內韌啊。
至於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鍾。食客們難以抵住剛出爐的「加巴地」的誘惑,沒有誰能悟出「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蒸騰,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如果用「加巴地」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印度飛餅里可加碎牛肉、蛋片、洋蔥,配有咖哩醬。可選加蛋或不加蛋的,根據各人喜好選擇不同的咖喱(或白糖)蘸著吃,讓人愛不釋口。還可以用最傳統的吃法——用手抓來吃。印度飛餅的點綴小食吃印度飛餅還要配印度拉茶,喝起來可是比泡沫奶茶還要香濃可口。印度拉茶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利用兩個杯子把茶「拉「來」拉「去,拉得高高的以製造出泡沫。之所以要」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與淡約的茶味
沒有魚翅和熊掌的「滿漢全席」不是真正的滿漢全席;沒有青檸和飛餅的「印度美食」不是真正的印度美食
印度加哩薄餅
材料: 麵皮:麵粉+水(約3:1)ps:麵粉可是全麥或普通麵粉內餡:馬鈴薯洋蔥加哩粉辣椒粉鹽沾料:優格(最好是原味的)西紅柿+洋蔥(切碎)
做法: 1:麵粉+水揉成面團後,分成小份待用2:洋蔥切碎3:馬鈴薯煮熟去皮4:趁熱+馬鈴薯,碎洋蔥,加哩粉,辣椒粉,鹽=做成馬鈴薯泥 (試一下味道)5:麵皮包一湯匙的馬鈴薯泥(像麻糬一樣),桿平約0.2cm厚度6:放點油煎熟(看起來像蔥油餅)7:吃時沾些優格醬
印度飛餅
傳統的印度佬做: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
1。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2。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面團。
3。用打面機打面團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4。靜止10分鍾,等其柔滑光亮!
5。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6。3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一、底味不足!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
我的改變的作法:
用料:低筋麵粉 4 KG、牛奶 1。5 L、煉奶 3 TSP、鹽 3 TSP、牛油適量
做法:大致同上
特點:成品香口、耐放、底味足、適合各種餡料、容易飛起!
缺點:成本高、容易上色!
想練習飛餅拿一張大布先練習濕布(至不會重疊)再練習干布!手要保持劃圓形、先
轉右手再轉左手!(以左手為中心例外)
印度飛餅製作漿調制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
1。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2。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面團。
3。用打面機打面團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4。靜止10分鍾,等其柔滑光亮!
5。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6。3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一、底味不足!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
自己做飛餅樂趣無窮
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自己試著在家裡製作印度飛餅。接著他給記者做了示範,首先,取一碗麵粉,淋入溫鹽水,拌成絮狀,再揉和均勻,揉製成面團,揪好面劑兒拍成餅,用擀麵杖稍微擀一下,抹油,然後拽住面餅的邊緣進行甩動,利用重力把面餅甩薄,薄到隔著餅幾乎可以看到後面的東西。接下來撒勻蔥花,抹勻肉餡。做的時候可以依照你自己的口味添加豐富的餡料,比如切碎的牛肉、羊肉、洋蔥,再加上濃郁的咖喱,這樣做出來的餅異國味道就會很濃。然後鋪一層餡料,抹一層油,將餅一層層疊起。餅做好後,在平底鍋內抹上油,開始煎,待餅的兩面煎成金黃色就可以了。餅可以切開來吃。如果用印度飛餅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
E. 印度人穿著習慣
1、男性包頭巾
印度有些地區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頭巾的習俗的。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搭配窄腳的長褲,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2、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很多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5)印度飯店大布怎麼穿擴展閱讀:
1、語言
印度的語系主要有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德拉維達語系,語言復雜。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30%人口使用;英語依舊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語言」的地位,亦是全國性的通用語言,主要在政治和商業交往場合使用。
2、宗教
印度的每個宗教在次大陸都有它的信徒。整個印度次大陸遍布無數美麗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
F. 印度人生活習俗怎樣
印度人的習俗禁忌
(1)在印度,當眾吹口哨乃是失禮之舉。在印度南部的一些地方,人們慣於以搖頭表示同意。這種做法,與眾大不相同。以左手接觸別人,或摸別人的頭,也是不允許的。
(2)印度人忌諱白色,忌諱彎月圖形,忌諱送人百合花。「1」「3」「7」三個數字,均被他們視為不吉利。
(3)同印度人交談時,對宗教與民族矛盾,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問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
G. 印度染過色的布料好似多彩調色盤,通常印度服飾都有什麼特色
大家都知道許多異國他鄉的服裝都是十分讓人感覺到驚奇的,因為畢竟我們國家的一些習俗和他們的一些習俗不一樣,所以他們的一些服裝類的文化也讓我們感覺到十分的感興趣。就在印度這樣一個國家,大家都知道他們的文化也是得到很好的傳承的,並且有許多人表示,在去印度的時候感覺十分的喜歡,因為他們的服飾顏色十分的多種多樣。這和我們國家單一的服裝顏色不一樣,他們更注重的是色彩的搭配,而不是一些款式。
並且大家都知道,對於印度服裝來說,他們通常都是非常寬大的,因為這樣的話能夠讓他們看起來更加的苗條,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非常注重身材的國家,所以他們不會讓一些女性有一些肥胖的表現,相對於一些會露胳膊的衣服,他們更注重的是讓女性展現自己的魅力。所以對於這個方面來說,他們服裝是非常籠統的,並且他們的布料使用的也非常的多。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在服裝上面進行一些裝飾,大家都知道,對於印度來說,他們通常會帶一些非常靚麗的一些裝飾品,比如說一個非常大的項鏈。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能夠讓他們的服飾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
H. 印度人日常穿的服裝,有什麼特殊的名稱嗎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一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條汗巾,或用一塊布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一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一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一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一種叫做沙爾沃一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製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一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製品。鼻飾多為金銀製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一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
I. 印度圍巾的圍巾使用
印度街頭的圍巾時尚
比起那些印度帥哥的圍巾,浮雲,真的神馬都是浮雲。
像不像某部好萊屋電影里的明星,是好萊屋,不是寶萊屋,已經不單單只是印度,更像是一種國際化的巨星,當然這並不是什麼體驗生活,這是活生生的印度街頭,而他只是街頭百像里的其中一像,一個苦力三輪車夫。
能將貧窮演繹成時尚的唯有印度人,簡單的一條圍巾,簡單且隨意的擺弄,人力車夫變成了歐美電影里的魅力男星,車站拉客的小哥像是米蘭時裝的代言……可能現實里你都不會去多看他們一眼,但在科技成就的影像世界裡,他們卻成了明星……如果反過來,影像世界裡我們看到或崇拜的那些明星,可能在現實世界裡也就那樣。
焦急等待拉客的三輪車夫,記得那天我跟傑哥聊天,我說如果我是在印度可能根本就活不下去,其實說實話,在中國可能你出賣勞力溫飽應該不成問題,但如果是在印度即使出賣勞力也很難養活自己,因為那裡的勞力太多太多,多到你無法想像,滿大街隨處可見如此神情到處尋找客人的車夫,各式各樣無所事事的。
不要以為他們是在演藝時尚,其實不管多貧窮,不管多老邁或幼小,不管多臟穢,不管寒暑,不管黑天白天,他們都有一根圍巾或繞或掛或纏或裹在頭肩部,演繹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整潔儀表,其實圍巾對於他們,本來想說就如領帶對歐美或日本人,其實歐美或日本人也不見得什麼人什麼時間都佩帶領帶,但這里的印度人都是時時刻刻如此。
說實話,這樣的打扮有些雷人。
當然,這並不是整個北印度的圍巾集錦,在整個北印度的旅行中,看到的圍巾打法遠不止這些,其中以北方錫克教徒與西北阿賈斯坦邦的最為特點,而此篇博客所展示的只是瓦拉納西至克久拉霍途中看到的,大部分是在車站。
最溫暖的圍巾配法,說實話,這樣配在他們身上並不覺得雷人,但如果這樣出現在中國街頭,我敢保證,第二天絕對可以串紅網路,就連犀利哥估計也只是浮雲。
印度傳統服飾文化-婦女著裝篇
躋身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在我閉眼間所能想到的只是女人們穿著在身的紗麗。什麼是紗麗?
紗麗就是一塊四五米長的布,或素雅、或鮮艷,或相近、或對比,圍裹之中顯得恰到好處。泰戈爾有一句形容紗麗的詩:「長發飄柔的婦人,把紗麗從屋頂欄桿上掛下來……」印度的婦女大多體態豐腴,她們穿著紗麗,半遮半露,顯得綽約美麗,一如神秘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