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哈里亞特邦在哪個城市

印度哈里亞特邦在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2-02-26 02:12:43

A. 印度和尚比亞哪個位於亞洲

印度: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陸,北回歸線穿過其中部偏北,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超過十一億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如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印度的地形分為三部分:尼泊爾以西的中,印邊境為喜馬拉雅山地,北部主要是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印度"(舊譯:「天竺」、「身毒「)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得名於印度河。印度人自稱「婆羅多」(???? / Bhārata)。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錫金(印度已將其歸並為自己的一個邦,而不再將其視為鄰國)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尚比亞:
國名:尚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ambia)國名釋義 因尚比亞河而得名。 別稱 銅礦之國 國歌 據《上帝保佑非洲》曲調填詞。 面積 77平方千米 人口 965萬(1996年) 民族 有70多個部族 宗教 7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 語言 英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 盧薩卡 主要城市 恩多拉、卡布韋。 貨幣 尚比亞克瓦查 名勝 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卡里巴湖。 獨立日:10月24日(1964年) 國慶日:10月24日(1964年)
自然地理:面積74平方公里。位於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東北鄰坦尚尼亞,東面和馬拉維接壤,東南和莫三比克相連,南接辛巴威、波札那和納米比亞,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剛果(金)、坦尚尼亞。境內大部分地區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全境按地貌分為五個區:東北部東非大裂谷區,北部加丹加高原區,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區,東南部盧安瓜—馬拉維高原區和中部盧安瓜河盆地區。東北邊境的馬芬加山海拔2164米,為全國最高點。贊比西河流經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維多利亞大瀑布)。剛果河(扎伊爾河)上游盧阿普拉河發源於境內。熱帶草原氣候,分涼干(5-8月)、熱干(9-11月)和暖濕(12-4月)三季。

B. 卡拉里帕亞特的介紹

卡拉里帕亞特從理論上說源於「特努爾吠陀」,是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最根本的經典吠陀中「夜柔吠陀」的一部分。 其發祥地是南印度喀拉拉邦,並主要在該邦流傳,意為在卡拉里或訓練場進行的搏擊訓練。

C. 古巴比倫和古印度和古希臘祖先哪個國家人

古巴比倫王國:阿摩利人
古代兩河流域國家。由阿摩利人建立,公元前16世紀初為赫梯人所滅。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大奴隸制經濟形式瓦解,青銅工具普遍使用,生產有較大發展;在此基礎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廟地位下降;兩河流域普遍閃米特化,蘇美爾人已融合於閃米特人。
公元前21世紀下半葉,埃蘭人滅烏爾第三王朝後,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虛而入,在蘇美爾建立伊新和拉爾沙兩個國家,其創立者均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長。伊新和拉爾沙對峙達200餘年 。公元前19世紀初 ,阿摩利人的阿姆納努姆部落在巴比倫擺脫伊新的控制, 其首領蘇木阿布( 前1894~前1881在位 )建立巴比倫王國,又稱古巴比倫第一王朝。由於其位於兩河流域商路的樞紐地區,境內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經濟力量不斷增強。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在位時期,先後征服伊新、烏魯克、拉爾沙等國,並占據亞述南部,建立起從波斯灣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權制奴隸制帝國,自稱世界四方之王。但漢穆拉比的統治並不鞏固,其繼承者薩姆蘇伊盧納在位時,先後遭埃蘭和加喜特的侵襲,內部也發生反債務奴役斗爭,導致了巴比倫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統治者穆爾西里斯一世最後將其滅亡。
阿摩利人是閃米特人中的一支。約前1894年,亞摩利人首領蘇姆阿布姆(Sumuabum)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建立巴比倫(Babylon)王國,史稱古巴比倫(Old Babylon)。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倫王國末年,烏爾、烏魯克、伊新等地大規模暴動,奴隸逃亡。在階級矛盾尖銳情況下,巴比倫王國又被東部山區加息特人侵襲。公元前1595年,被美索不達米亞東面扎格羅斯山脈的喀西特人所滅。
古印度:最早的印度河文明人種不詳,普遍認為主要由於雅利安人入侵而衰落;雅利安人,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位於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中亞地區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陸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區)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分別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和公元前518年遭到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和大流士一世的入侵。古波斯人統治印度西北部將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來自歐洲東南部的巴爾乾地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希臘人起義,經過7年的斗爭,將馬其頓——希臘駐軍全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公元前305年,繼承了亞歷山大的亞洲領地的塞琉古一世率軍入侵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迫使旃陀羅笈多回師與其決戰。關於這場戰爭古印度人和古希臘人中有著不同的說法。在印度人的版本中,旃陀羅笈多徹底打敗了塞琉古——希臘人的軍隊,奪取了現今帕米爾高原西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以南所有土地,迫使希臘人求和。而在古希臘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塞琉古一直打到了華氏城,印度人再也無力支撐。不管怎麼說,在前302年,雙方達成了和約,塞琉古承認旃陀羅笈多對北印度的統治,並將一個女兒嫁給旃陀羅笈多,以換取印度人送給他五百頭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對埃及的擴張。和約的簽訂確立了孔雀帝國的大國身份,因此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國都向孔雀王朝的首都華氏城派出了常駐使節。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這就是印度古文獻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最終古雅利安人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體征獨特的南亞次大陸人。
印度的古典文明是從早期吠陀文明[Vedas Civilization]發展而來,而吠陀文明則是雅利安人[Aryans]創造的。雅利安人是一個侵入的民族,他們最初來到印度次大陸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或許在這個估計年代之後約200年,一些宗教頌詩開始被收編成集,結果就編成了《梨俱吠陀》[Rig Veda],該詩集的最後編成大約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我們關於這一最早時期里印度境內雅利安人的知識,主要得自這一著作。《梨俱吠陀》展現出關於當時情形的相當清晰的畫面:一系列有親緣關系的部落,主要定居在旁遮普及其鄰近地區,使用共同的語言,信仰共同的宗教,自稱為「雅利安」(arya-)。據說,他們與許多被稱作「達薩」(Dasa)或「達休」(Dasyu)的敵對民族處於持久的戰斗狀態。從有關這些戰斗的多處材料表明,戰斗結果是雅利安人大獲全勝。
古希臘:米諾斯人,伊奧利亞人(佩拉斯吉人)、亞該亞人、愛奧尼亞人、多利亞人
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公元前2000年,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後來文明中心移至希臘半島,出現邁錫尼文明。克里特島文明與邁錫尼文明合稱愛琴文明,歷時800年,它是古代愛琴海文明的開端。
古希臘人歷史學著作中通常將古希臘先民劃分為4個主要部族,加上創造克里特文明的米諾斯人,古希臘地區先民大致可以分為5個主要部族。
克里特文明的創造者被稱為米諾斯人(Minoan),其來歷不詳,但其語言文字、文化形態、藝術風格與其他希臘地區早期部族均有明顯差異,應該有獨立的起源,但通常推測其為前6000-7000年前由埃及地區或黎凡特地區遷入克里特島(主要根據是現存米諾斯文明王宮壁畫中明顯的埃及風格) ,米諾斯語(Eteocretan)用線形文字書寫,後可能逐漸演變為早期希臘語。 我們對於米諾斯人知之甚少,甚至連這個名字也只是一個現代的稱呼,來自傳說中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他們似乎屬於前印歐民族(pre-Indo-European);他們的語言米諾斯語(Eteocretan)可能使用仍未被解讀的線性文字A書寫;他們主要是海上的商人。雖然他們勢微的原因不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最終為希臘大陸的邁錫尼人所入侵和統治。
克里特島之外的希臘地區的早期居民為佩拉斯吉人(Pelasgians,佩拉斯吉是希羅多德提供的另一非正式稱呼,這個部族更常用的稱呼是伊奧利亞人Aeolians ),最早聚居在今希臘地區東部的薩塞利(Thessaly)地區,據研究推測其與小亞細亞原住民之間有關聯。若干希臘作家(包括荷馬、希羅多德和修提底斯)都提到佩拉斯吉人是個特殊民族,據說他們曾在色雷斯、阿戈斯、克里特和哈爾基季基(Chalcidice)等地居住過;前5世紀時他們遺留的村莊顯然還保存著一種共同的非希臘語言。後來希臘語中這一名詞被用來指所有「土生土長」的愛琴海居民。
約前3000年後,先後有3波外來部族遷入希臘地區:
亞該亞人(Achaeans)約於前3000年前後從薩塞利(Thessaly)方向(即北方)遷入希臘,據研究推測其於前1600-1100年間創造了邁錫尼文明,後在多利亞人入侵時被驅趕至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的亞該亞地區。「亞該亞人」這個名稱曾在《伊利亞特》中被用於指代所有希臘人(荷馬史詩中這種指代較為混亂)。
愛奧尼亞人(Ionians)約於前2000年前後從希臘中部阿提卡(Attica)地區遷入小亞細亞沿岸地區——他們是唯一一波以和平滲透而非武力入侵方式進入的外來部族 ,後來建立了以弗所(Ephesus)、米利都(Miletus)和伊茲密爾(Smyrna,即士麥那)等城邦。
多利亞人(Dorians)約於前1200-1000年間從巴爾干半島北部遷入希臘,後來建立了斯巴達(Sparta)、科林斯(Corinth)、阿爾戈斯(Argos)等城邦,更多時候是作為入侵者和征服者被看待,荷馬認為其野蠻黑暗。
伊奧利亞人(佩拉斯吉人)、亞該亞人、愛奧尼亞人、多利亞人並稱古希臘先古時期四大主要部族。

D. 關於古代四大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但對由於古文明缺乏准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了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原來說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據最新的水下新發現推斷,印度的文明史可能會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這很可能超過埃及。歷史上的印度飽受外來勢力的侵擾,而且絕大多數侵略者往往是進去了就不想走,比如16世紀末,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荷蘭、葡萄牙、法國、英國都入侵過這個國家。最後是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打敗了法國人,獨佔印度達190年之久。盡管印度遭受過無數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但印度的文化始終有一條綿綿不斷的主線--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印度內部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現出傳統與現代、貧窮與富有、宗教與世俗、落後與先進的巨大反差。

E. 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在哪裡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分類:旅遊文化
[美國] Honolulu 夏威夷檀香山
[美國] Anchorage 阿拉斯加安克雷奇
[加拿大] Vancouver 溫哥華
[美國] San Francisco 舊金山
[美國] Seattle 西雅圖
[美國] Los Angeles 洛杉磯
[加拿大] Aklavik 阿克拉維克
[加拿大] Edmonton 艾德蒙頓
[美國] Phoenix 鳳凰城
[美國] Denver 丹佛
[墨西哥] Mexico City 墨西哥城
[加拿大] Winnipeg 溫尼伯
[美國] Houston 休斯敦
[美國] Minneapolis 明尼亞波利斯
[美國] St. Paul 聖保羅
[美國] New Orleans 新奧爾良
[美國] Chicago 芝加哥
[美國] Montgomery 蒙哥馬利
[瓜地馬拉] Guatemala 瓜地馬拉
[薩爾瓦多] San Salvador 聖薩爾瓦多
[宏都拉斯] Tegucigalpa 特古西加爾巴
[尼加拉瓜] Managua 馬那瓜
[古巴] Havana 哈瓦那
[美國] Indianapolis 印地安納波利斯
[美國] Atlanta 亞特蘭大
[美國] Detroit 底特律
[美國] Washington DC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 Philadelphia 費城
[加拿大] Toronto 多倫多
[加拿大] Ottawa 渥太華
[巴哈馬] Nassau 拿騷
[秘魯] Lima 利馬
[牙買加] Kingston 金斯敦
[柬埔寨] Bogota 波哥大
[美國] New York 紐約
[加拿大] Montreal 蒙特利爾
[美國] Boston 波士頓
[多米尼加] Santo Domingo 聖多明各
[玻利維亞] La Paz 拉帕茲
[委內瑞拉] Caracas 加拉加斯
[波多黎各] San Juan 聖胡安
[加拿大] Halifax 哈里法克斯
[智利] Santiago 聖地亞哥
[巴拉圭] Asuncion 亞松森
[加拿大] St\. John\'s 聖約翰斯
[阿根廷] Buenos Aires 布宜諾斯艾利斯
[烏拉圭] Montevideo 蒙特維的亞
[巴西] Brasilia 巴西利亞
[巴西] Sao Paulo 聖保羅
[巴西] Rio de Janeiro 里約熱內盧
[冰島] Reykjavik 雷克雅未克
[葡萄牙] Lisbon 里斯本
[摩洛哥] Casablanca 卡薩布蘭卡
[愛爾蘭] Dublin 都柏林
[英國] London 倫敦
[西班牙] Madrid 馬德里
[西班牙] Barcelona 巴塞羅那
[法國] Paris 巴黎
[奈及利亞] Lagos 拉各斯
[阿爾及利亞] Algiers 阿爾及爾
[比利時] Brussels 布魯塞爾
[荷蘭]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
[瑞士] Geneva 日內瓦
[瑞士] Zurich 蘇黎世
[德國] Frankfurt 法蘭克福
[挪威] Oslo 奧斯陸
[丹麥]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義大利] Rome 羅馬
[德國] Berlin 柏林
[捷克] Prague 布拉格
[克羅埃西亞] Zagreb 薩格雷布
[奧地利] Vienna 維也納
[瑞典] Stockholm 斯德哥爾摩
[匈牙利] Budapest 布達佩斯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Belgrade 貝爾格萊德
[波蘭] Warsaw 華沙
[南非] Cape Town 開普敦
[保加利亞] Sofia 索非亞
[希臘] Athens 雅典城
[愛沙尼亞] Tallinn 塔林
[芬蘭] Helsinki 赫爾辛基
[羅馬尼亞] Bucharest 布加勒斯特
[白俄羅斯] Minsk 明斯克
[南非] Johannesburg 約翰尼斯堡
[土耳其] Istanbul 伊斯坦布爾
[烏克蘭] Kyiv 基輔
[烏克蘭] Odesa 敖德薩
[辛巴威] Harare 哈拉雷
[埃及] Cairo 開羅
[土耳其] Ankara 安卡拉
[以色列] Jerusalem 耶路撒冷
[黎巴嫩] Beirut 貝魯特
[約旦] Amman 安曼
[蘇丹] Khartoum 喀土穆
[肯亞] Nairobi 內羅畢
[俄羅斯] Moscow 莫斯科
[衣索比亞] Addis Ababa 亞的斯亞貝巴
[伊拉克] Baghdad 巴格達
[葉門] Aden 亞丁
[沙烏地阿拉伯] Riyadh 利雅得
[馬達加斯加] Antananarivo 安塔那那利佛
[科威特] Kuwait City 科威特城
[伊朗] Tehran 德黑蘭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Abu Dhabi 阿布扎比
[阿富汗] Kabul 喀布爾
[巴基斯坦] Karachi 卡拉奇
[烏茲別克] Tashkent 塔什干
[巴基斯坦] Islamabad 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 Lahore 拉合爾
[印度] Mum 孟買
[印度] New Delhi 新德里
[印度] Kolkata 柯爾喀塔
[尼泊爾] Kathman 加德滿都
[孟加拉] Dhaka 達卡
[緬甸] Yangon 仰光
[泰國] Bangkok 曼谷
[越南] Hanoi 河內
[印尼] Jakarta 雅加達
[馬來西亞] Kuala Lumpur 吉隆坡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坡
[中國] Hong Kong 香港
[澳大利亞] Perth 珀斯
[中國] Beijing 北京
[菲律賓] Manila 馬尼拉
[中國] Shanghai 上海
[中國] Taipei 台北
[韓國] Seoul 首爾(漢城)
[日本] Tokyo 東京
[澳大利亞] Darwin 達爾文
[俄羅斯] Vladivostok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澳大利亞] Brisbane 布里斯班
[澳大利亞] Melbourne 墨爾本
[澳大利亞] Canberra 堪培拉
[澳大利亞] Sydney 悉尼
[澳大利亞] Adelaide 亞特雷德
[俄羅斯] Kamchatka 堪察加
[俄羅斯] Anadyr 阿納德爾
[斐濟] Suva 蘇瓦
[紐西蘭] Wellington 惠靈頓
[紐西蘭] Chatham Island 查塔姆群島
[吉里巴斯] Kiritimati 聖誕島

F. 世界上十大浪漫的地方是哪裡

阿姆斯特丹,荷蘭

沒有一個荷蘭城市可以和阿姆斯特丹相比,因為它是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如果你打算做一些浪漫的事情,阿姆斯特丹是個合適的地方。一些最浪漫的事情可以做,在這個神奇的城市,在一艘船上漫步河道或者你可以在阿姆斯特丹最浪漫的餐廳吃一頓燭光晚餐。

拓展資料:

普羅旺斯(Provence),位於法國東南部,是一個瀕臨地中海的藍色海岸,薰衣草的故鄉。該地出產優質的葡萄酒。

普羅旺斯是一座「騎士之城」,也是中世紀騎士敘情詩的發源地,著名的城鎮有馬賽和艾克斯等。

普羅旺斯和義大利接壤,是從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內陸的丘陵地帶。中間有大河隆河流過。從阿爾卑斯山經里昂南流的羅訥河,在普羅旺斯附近分為兩大支流,然後注入地中海。

普羅旺斯是世界聞名的薰衣草故鄉,並出產優質葡萄酒。普羅旺斯還是歐洲的「騎士之城」,是中世紀重要文學體裁騎士抒情詩的發源地。

普羅旺斯境內有艾克斯、馬賽等名城,還有阿爾勒、葛德、阿維尼翁(又譯亞維農)、尼姆等市鎮組成。此地區物產豐饒、陽光明媚、風景優美,從古希臘、古羅馬時代起就吸引著無數遊人,至今依然是旅遊勝地。

G. 印度武術卡拉里帕亞特是什麼打得過中國功夫嗎

打不過,看看印度被英國人統治了多久就知道了~

實際上,任何格鬥術,都要看練習者的水平,同一各種拳法,也得看誰用.技法死的,人是活得.

卡拉里帕亞特從理論上說源於「特努爾吠陀」。「特努爾吠陀」是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最根本的經典吠陀中「夜柔吠陀」的一部分,是記載搏擊術的經典。
卡拉里帕亞特的發祥地是南印度喀拉拉邦,並主要在該邦流傳。「卡拉里帕亞特」意為在卡拉里或訓練場進行的搏擊訓練。「卡拉里」一詞源於梵文「卡路里卡」,即軍事訓練場地。
歷史文獻對於卡拉里帕亞特的形成有些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卡拉里帕亞特形成於9~12世紀喀拉拉的北馬拉巴地區。當時卡拉里帕亞特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軍人和青年男人的必修課程。當時喀拉拉分成許多小的封建公國,彼此間爭戰紛繁。在這種社會環境中,作為一種搏擊術和身體訓練的手段,卡拉里帕亞特得到很大的發展。當時經常舉行比武,能參加比武被看成是一種榮譽。在印度的農村,池塘和寺廟是必不可少的。在喀拉拉的農村,卡拉里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村裡的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齡,便加入卡拉里接受啟蒙訓練。

H. 印度公主嘉亞特里·德維的宗教信仰

深受印度百姓尊敬的拉賈斯坦邦王室成員、曾被評為全球最美女人的蓋亞特瑞·德維公主,當地時間7月30日與世長辭,享年90歲。年輕時的德維公主風華絕代,致力於各種社會公益活動,被視為印度貧民的代言女神,媒體盛贊她是印度「最後一個真正的女王」。

錦衣玉食

500奴僕環繞中長大

印度曾經的絕世美女、拉賈斯坦邦王室成員蓋雅麗·德維公主7月30日因腸胃和胸腔感染,在印度一所私人醫院去世,印度為她舉行了王室成員規格的葬禮,數千人到場參加。德維是最富有魅力和爭議的印度王室成員之一,寶萊塢影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稱她是一幅「優雅美麗的圖畫」。資深電視評論員阿米特·羅伊說,德維的死表明「印度失去了最後一位真正的女王,標志著印度貴胄的最後篇章已經結束」。

德維於1919年出生在印度加布爾一個大公家庭,從小便過著貴族式的奢華生活。在她的自傳《公主回憶錄》中,她稱自己在王宮中長大,身邊奴僕成群,達到500人,包括100個大象訓導員、20個園丁、20個馬夫、一名網球教練,以及數不清的女僕。4歲時,德維就開始獨自前往英國最大的百貨商店哈羅茲百貨購物。她兒時起就熱愛騎馬和射擊,在12歲時就射殺了自己平生第一個獵物——一頭兇猛的豹子。

風華絕代 「印度玫瑰」綻放歐美

長大成人後,德維嫁給了印度西北方的加布爾大公。她的丈夫名叫薩瓦·辛格,和她一樣愛好運動,是一名馬球手。盡管他們年齡相差很大,而且辛格已經有了兩個妻子,但德維早在少年時期就愛上了他。他們的婚禮於1939年舉行,極盡豪華,據稱是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婚禮,並因此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令他們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印度王室成員。

婚後的德維憑著絕世的姿容、高貴的氣質和優雅的舉止,成為印度王室的標志性人物。和許多同時代的人那樣,她來往於印度、瑞士以及英國之間,其美麗倩影經常可見於大大小小的國際社交場合當中。她曾在自己的王宮款待前來獵虎探險的溫莎公爵一家,曾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同觀看馬球賽,曾在各大國際性大都市最富盛名的夜總會歌舞廳里翩然起舞,成為歐美上流社會最受人關注的女貴族。她被視為印度頭號絕代佳人,美國《時尚》雜志將她評為全球最美麗的女人。她還曾在寶萊塢多部電影中「客串」角色,由她主演的電影《血洗鱷魚仇》曾在中國熱播。

征戰政壇

婦女貧民的代言人

1947年印度獨立後,大約500名印度王室成員失去了他們的財產和政治權力。加布爾大公一系的情況比其他王室成員好,他們的宮殿被列入國家遺產,被保護了起來。

此時,德維開始關注貧民女性的教育問題,並涉入政壇。她三次在印度議會中連任議員,勇於為印度貧民爭取權益,深受貧民愛戴。在政途上一帆風順的同時,德維卻遭遇了人生中的巨大打擊。1970年,她的丈夫在打馬球的過程中突然暴斃,令她悲痛欲絕。

1975年,德維受到偷稅指控,雖然案子因證據不足無法得到確認,德維仍然被判入獄5個月,她還一度被取消了王室頭銜和政府津貼。出獄後的德維繼續為貧民和底層女性的權益而四處奔走。

兩年前,德維88歲高齡時,她曾離開自己隱居的官邸,揭去紗麗,與最貧窮的居民們一起坐在道路兩邊,進行了半小時的抗議活動,以反對開發商對歷史名城齋浦爾進行商業化改造。由於此舉在王室家族中未有先例,她的抗議行為震驚全國,印度媒體形容「王室成員坐下來與貧民窟的居民一起抗議是一件十分罕見的事」。

人生污點

與孫子爭遺產損名聲

老年的德維仍是倫敦社交圈的活躍人物,但她大大減少了社會活動。2006年,因為一起遺產風波,她再度成為輿論的焦點。

德維唯一的兒子在1997年去世後,圍繞齋浦爾王室的王宮股份繼承權問題,德維與兩個孫子產生了激烈的爭執。齋浦爾王室所擁有的王宮建築股份,價值高達4億英鎊。德維的兒子辛格去世後,當時他與泰國公主拉格斯特所生的兩個孩子因為年幼無法繼承遺產。德維曾發表聲明,表示承認兩個孫子為合法繼承人,但因為他們未成年,所以他們的遺產份額暫由辛格的異母弟弟普里斯韋拉負責管理。但當兩個孫子從泰國返回印度准備繼承遺產時,德維卻突然出示一封她「剛剛發現」的兒子的舊信,聲稱兩個孫子的繼承權事實上已被剝奪,自己才是家產的唯一繼承人。兩個孫子指責祖母偽造信件,德維也拒不讓步,案子鬧了個沸沸揚揚,大多數人都站在德維孫子一面,德維的名聲一度大為受損。如今,隨著德維去世,兩個孫子自動成為家產繼承人,一鬧三年的遺產案也就此終止。對於德維老來「犯糊塗」,她的一些粉絲認為,這不過是人性的弱點,仍然無損她一生的美麗風景。(據《中國日報》報道)

I. 波斯王國被哪個國王(家)的統領軍消滅

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馬其頓兩代君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將原本地處偏遠的馬其頓發展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其疆域東自喜馬拉雅山的支脈和印度的西北邊陲,直抵西方的義大利,北從中亞細亞、裏海和黑海起,南達印度洋和非洲今日的蘇丹邊境與撒哈拉大沙漠。

帝國的崛起

馬其頓原是位於希臘北部邊陲的一個偏僻地區。馬其頓人屬於多利亞人入侵時分布於希臘北部的諸多部族之一,是希臘人的近親,但族屬復雜,文明的開始比其他希臘人晚。因而在帝國崛起之前,一直被希臘人視為蠻荒之地。根據赫加斯的傳記記載,腓力生於公元前382年,是阿明塔斯三世的第三子,前367-前365年,他在底比斯做人質,在這三年中,他曾經向偉大的伊帕米農達斯學習有關戰爭的各種知識,向派洛皮德學習了關於城邦的治理。他還曾獲得過古希臘奧運會馬車賽的冠軍。因此,當他在前359年趁他兄長佩爾狄卡斯三世死亡的機會奪取了馬其頓的王位後,就立即開始著手在馬其頓「半野蠻的」諸部落中開始推行其改革。由於他「好動不息,精力過人,有遠見也有心計」,迅速建立了個人的完全權威,並用這種權威在整個希臘世界建立了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軍隊,並賦予其「民族」精神。誠如赫加斯的說法:他發展出第一個具有近代化意義的歐洲強國——一個武裝的民族國家,具有一個共同的民族意識。

攝政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公元前359—前336年)廢黜幼主,自立為王,為馬其頓的國力注入一劑強心劑,國家迅速崛起,腓力年輕時曾在希臘城邦底比斯做人質。由於他對希臘諸邦的情況有較深的理解,希臘人也不再視之為蠻族之王。腓力首先著手加強王權,消除部族首領的軍事割據,限制貴族議會的權力,將全部軍政財權集中到國王手裡。無論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實行重大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馬其頓國力大增,,使馬其頓成為實力不容小覷的國家。

馬其頓在希波戰爭初期依附於波斯,但又背著波斯人給希臘人暗送情報。公元前5世紀末,國都從西北山區的埃格(Aigai)遷往東南沿海的佩拉(Pella)。到公元前4世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腓力二世借鑒希臘的先進經驗,並採取的馬其頓特色的舉措,強化王權、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推行幣制改革,採用金銀復本位制。最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於國王的常備軍,創建了強有力的馬其頓方陣。後來他又侵佔了色雷斯的金礦,每年又有一穩定的收入以擴充軍事。馬其頓軍隊的戰鬥力超過了希臘其他城邦的軍隊。腓力為了准備進軍東方各國,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艦隊。在一系列戰爭之後,腓力將馬其頓的原有領土擴大了數倍,東面佔領了色雷斯,極大的擴充了其軍隊的人力資源,並控制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依託地利保衛其東部邊疆;北方和西方則控制了一系列利於防衛的山地和利於補充軍糧的土地。南方佔領了相對富饒的色薩里。但最重要的還是兩次征服:即前357年佔領了斯蒂爾蒙河流域原屬於雅典的安菲玻利斯殖民地和潘蓋厄姆山金礦,這使得他擁有了足夠發動戰爭的財富;前346年利用賄賂佔領了北希臘和中希臘最重要的隘道——溫泉關,這使得整個北希臘和中希臘都在他的兵鋒威脅之下,而他自己卻是足夠的安全。為此,希臘文明圈的核心德爾菲同盟正式承認馬其頓已經屬於希臘文明,並在前346年的皮西亞大祭典中推舉他為主席,這意味著腓力取得了其雄心勃勃的最重要目標——希臘世界的統領。

公元前346年-前340年,腓力多次出兵希臘以鞏固自身的地位。然而,以希臘人領袖自居的腓力的目標並不僅僅是希臘世界的本身,他的目標瞄準了波斯。因此此前的歷史讓他深刻地認識到,龐大的波斯的存在對於希臘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威脅。在公元前338年,他和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在喀羅尼亞會戰中完全擊潰了雅典和底比斯的聯軍,徹底主宰了希臘世界後,在科林斯地峽的泛希臘會議上(只有斯巴達沒有參加),他主持希臘各城邦建立了科林斯同盟,宣布希臘境內普遍和平,禁止希臘人之間發生戰爭,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為首的反馬其頓盟軍與馬其頓軍決戰中希臘的克羅尼亞盟軍慘敗。第二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各邦開會,宣布希臘各城邦成立聯盟,幾乎全希臘都承認了馬其頓的霸權,並決定進攻波斯。並准備組成聯軍進攻波斯。

在這歷次的征服期間,大約在前356年,他與伊庇魯斯國王的女兒奧林匹亞斯(Olympias)生下了一個孩子——亞歷山大(Alexander)。

然而正當一切都在繁忙的准備中時,前336年,腓力在皮拉參加她女兒的婚禮時被人刺殺,這個偉大的任務就只能留給他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兒子亞歷山大來完成了。

腓力最偉大的成就是創建了著名的馬其頓方陣。馬其頓方陣是以底比斯斜線陣型為基礎的,有多兵種構成的復雜化和協作化的戰斗方式。

征服

亞歷山大出生於馬其頓首都佩拉,從小興趣廣泛又聰明勇敢,12歲時曾馴服全馬其頓無人能夠駕馭的烈馬布盧法盧斯。目睹此景,其父腓力驚嘆道:「我的孩子,征服屬於你的領土吧,馬其頓對你來說實在太小了!」後來,腓力為亞歷山大請來了當時希臘最博學的學者亞里士多德作教師。少年亞歷山大最喜歡的書是描繪古希臘特洛伊戰爭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修記》。他一心嚮往《伊利亞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豐功偉績。

亞歷山大帝國地圖腓力二世被害後,希臘各邦再度出現丁反馬其頓起義。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以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內迅速鎮壓了叛亂。亞歷山大的繼位並不平靜,希臘人並不滿意於臣服在馬其頓的威壓之下;色薩利的各部落也蠢蠢欲動。威脅著亞歷山大平定希臘征途的後方。然而14歲就在父親指導下參加戰爭的亞歷山大有著驚人的天才,剛剛嗣位即揮師直入色薩利,在滕比谷地利用復雜的隘路包抄了色薩利守軍的側翼。色薩利人驚慌失措,未及一戰便表示了臣服,並提供了軍隊、金錢、糧食和人質。隨即馬其頓大軍又迅速挺進
溫泉關,動搖中的雅典公民大會在震驚中通過決議,向他屈服。隨即馬其頓軍隊再次強行軍向西挺進,在多瑙河和伊利里亞發動了兩次大規模戰役,將野蠻民族的入侵企圖徹底擊敗。隨即又強行軍挺進南希臘,以征服他父親所學習過的地方——底比斯。

底比斯的叛亂又是波斯人挑動的。前338年,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遇刺身亡,科多馬努斯繼承了波斯王位,並改名為大流士,史稱大流士三世。由於其國內根基不穩,地方叛亂此起彼伏,他很擔心馬其頓趁機進攻,於是以300塔蘭托的黃金為賄賂,要雅典人背叛馬其頓。雅典人由於畏懼沒有答應這個請求,但事實上暗中予以支持,但底比斯卻接受了這一筆數量巨大的黃金。此時恰逢一個謠言傳來——有理由懷疑是波斯人或者雅典人乾的好事——說亞歷山大和他的軍隊都在伊利里亞會戰中毀滅。底比斯軍隊立即包圍了駐守在卡德米亞的馬其頓駐防軍,雅典軍隊隨即予以支援。

馬其頓的強行軍再次發揮了驚人的威力。底比斯人接到馬其頓大軍抵達的警報時,馬其頓均已經抵達了距底比斯西北僅有23千米的翁奇斯達斯(Onchestus),第二天馬其頓軍隊便以閃電般的速度突襲奪取了底比斯的城門, 混亂中6000底比斯人被殺,其他人被賣為奴隸。馬其頓軍隊憤恨底比斯人的叛賣,將底比斯夷為平地,土地則分給了其他各城邦。這個速度是驚人的,要知道當時軍隊即使只是行軍的速度也不過日行軍32千米左右,在一天之內催動一支已經長途跋涉的軍隊行軍23千米並發動奇襲,亞歷山大的統兵能力實在令人欽佩。雅典人隨即再次投降,但亞歷山大很明智的沒有處罰雅典——想要征服波斯,他就需要雅典強大的海上艦隊。

亞歷山大是個很有作為的英明君主,他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平息了希臘的騷亂。
公元前334年春天,亞歷山大渡過了達達尼爾海峽進攻波斯帝國 ,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分贈給人。有大將迷惑地問道:「請問陛下,您把財產分光,給自己留下什麼?」亞歷山大回答:「希望。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遠征前,亞歷山大認為只有希臘民族才真正具有開化的文明。隨著東征,亞歷山大逐漸認識到波斯人和希臘人同樣具有傑出的智慧和才能,因而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認為各民族應該平等地和睦相處。為了促進馬其頓人和波斯人、東方人的融合,亞歷山大和大夏貴族羅克珊娜結婚,並鼓勵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在蘇薩城,亞歷山大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結婚典禮,他親自和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兒斯塔提拉結婚。同一天與被征服國女子舉行婚禮的馬其頓將士有1 萬對之多。海軍共集結了戰船160艘,陸軍集結了3萬步兵(其中重裝步兵約2萬人)和5000裝甲騎手(夥伴騎手)。為了保證遠征軍在深入波斯腹地後不至於被地中海東岸小亞細亞的波斯殘餘力量和波斯海軍截斷後路——在尼多斯海戰斯巴達艦隊被毀滅後,波斯海軍事實上再次占據了愛琴海和東地中海沿岸的制海權——他決定首先率軍右旋,擊潰波斯的座椅。在著名的格拉尼庫斯會戰中,他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由羅得島將領門農指揮的2萬波斯騎手和2萬希臘傭兵被徹底擊敗——這是亞歷山大著名的四次大會戰中的第一次,而後大軍繼續征服了赫勒斯滂弗吉尼亞,之後南進,薩蒂斯不戰而降,但米利都卻拒不投降。馬其頓軍隊的工兵在圍攻米利都戰役中起到了重大作用,7月即攻克米利都。由於波斯海軍對於馬其頓軍屢屢造成嚴重威脅,他決定征服整個東地中海沿岸,徹底控制制海權——他沒有足夠的戰斗艦隊,更缺乏適合的人員。在巴比倫,亞歷山大還整編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將3 萬波斯青年編入馬其頓部隊,並准備繼續遠征。他計劃侵入阿拉伯與波斯帝國北面的土地,還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羅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區。

亞歷山大的軍隊與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在小亞細亞的格拉尼庫斯河(Granicus)畔首次展開會戰,希臘軍大勝不到半年即佔領小亞細亞。消滅了那裡的波斯軍隊,然後又揮師北上,向敘利亞城市伊蘇進軍。他打敗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俘獲了其母和妻女。看著大流士的豪華宮殿,亞歷山大贊不絕口:「這樣才像個國王!」

此時的亞歷山大充分顯示出了其作為民政統治者的優秀素質,它不僅親自拜訪位於西瓦綠洲的阿蒙神廟,借在埃及具有獨特地位的阿蒙神廟的僧侶之口宣揚他是埃及宗教中拉神的兒子,以宗教的方式確立了自己在埃及民眾中的地位,並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了著名的亞歷山大里亞。這座城市他親自予以了規劃,由於大力的扶持,到公元前4世紀末,該城已經成為希臘和中東地區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在民政方面,將駐軍的管理與民政管理分開,民政管理仍利用當地居民的代表,沿用原有的統治體系管理,主要是負責提供各種貢賦,而駐軍則由馬其頓的軍官負責處理。這種對佔領區軍民分治的方式在西方世界是第一次,具有偉大的歷史進步意義,而懷柔與征服相結合的手段更為後來的侵略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伊蘇斯的巨大勝利並沒有讓亞歷山大沖昏頭腦,率領軍隊追擊波斯敗軍進入波斯內地,而是繼續其原定戰略,沿敘利亞海岸再次南下。阿拉杜斯(Aras,今的黎波里附近)、比伯勞斯(Byblus)和西頓(Sidon)均不戰而降,但在提爾(Tyre),由於宗教方面的原因,提爾人堅決抵抗。圍攻戰斗從前332年1月一直戰斗到前332年8月,是相當漫長的,城破之日居民8000人被殺,3萬人被賣為奴隸。然而這次圍攻的勝利取得了兩個重大成就,一是波斯海軍的艦隊,以及所有腓尼基人的艦隊全部落入馬其頓的掌握,馬其頓已經獲得了地中海上的最高權力;二是徹底切斷了埃及與波斯本土之間的最後聯系,亞歷山大在切斷了波斯陸軍與海上艦隊的聯系後,長驅直入埃及。當時的埃及不滿波斯帝國的統治,視亞歷山大為救星。馬其頓軍隊不傷一兵一卒進入了埃及。亞歷山大在地中海沿岸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亞歷山大城,作為他偉大戰績的紀念碑。在慶功的宴會上,亞歷山大分外興奮,他說:「英雄的偉大就在於不斷開拓疆土,不斷增加權力,盡情享受美味佳餚和少女美色。」圍攻推羅城期間,大流士三世派使者求見亞歷山大,願意出巨款、割讓半個波斯帝國贖回其母和妻女
,但亞歷山大毫不動心。

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1年春季又離開埃及返回了提爾,繼續東征。由於聞聽伯羅奔尼撒的斯巴達人有不穩定的傾向,亞歷山大把他心得到的強大艦隊派往了伯羅奔尼薩威懾斯巴達,而陸軍主力則通過奧蘭提斯Orontes)河谷直取安提阿。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戰略機動,亞歷山大指揮的馬其頓軍隊避開了大流士防守堅固的底格里斯河要塞尼尼微(今天伊拉克的摩蘇爾),從亞述附近渡河南下,抵達了阿貝拉。在這期間,馬其頓人和希臘人中不斷有人反對繼續東進,亞歷山大鎮壓了持異議者,渡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 ,十月間在阿貝拉又與大流土三世軍隊發生戰爭。報傳蠴波斯軍隊約有四十萬人之多,有馬步頟、象兵,但皆被亞歷山大擊敗,大流堫三世又東逃。亞歷山大繼續前進攻克巴比倫城。他從巴比倫又東行,進入波斯本堟,佔領波斯的蘇薩與波斯波利斯兩個都城,獲得大量金銀及珠寶後放砫焚毀波斯波利斯城,殺戮其居民,以栥復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縱火焚毀雅典城的仇恨。在高加米拉平原與波斯帝國進行生死決戰,馬其頓大獲全勝以後
三年間亞歷山大又鎮壓了波斯東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殺,波斯滅亡。亞歷山大自稱「太陽神之子」「巴比倫及宇宙四方之王」。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離開中亞,南下侵入印度,迅速佔領了印度西北的廣大地區。他被擁為馬其頓之王、希臘王、巴勒斯坦王、埃及王及亞洲王,他的偉大夢想終獲實現。當他想進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臟地帶以及遠東地區中國等地時,士兵突然發生嘩變。他們已經厭倦了長期的緊張戰爭,再加上印度的炎熱、暴雨和疾病,他們拒絕前進,要求回家。亞歷山大在萬般無奈之下,於公元前325年班師回國。歷時近十年的遠征,把印度征服部分分為三省並留駐兵而還。公元前324 年初,分兩路撤回的軍隊在巴比倫境內的奧皮斯城會師。由於長途跋涉,部隊損傷極大。亞歷山大將巴比倫作為新都,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馬其頓帝國(也稱為亞歷山大帝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葯殺水。它成為世界上最龐大強盛的國家。

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患惡性瘧疾,10天後病逝。

J.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嗎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不同的國家,隔海相望。

長沙是湖南省的。

附: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如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印度的地形分為三部分:尼泊爾以西的中,印邊境為喜馬拉雅山地,北部主要是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印度"(舊譯:「天竺」、「身毒「)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得名於印度河。印度人自稱「婆羅多」(भारत / Bhārata)。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錫金(印度已將其歸並為自己的一個邦,而不再將其視為鄰國)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印度尼西亞概況

國名: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參考資料:http://www.world68.com/sort.asp?bid=96(印尼網站導航)

獨立日:8月17日(1945年)

國慶日:8月17日(1945年)

國旗:旗面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長與寬之比為3∶2。紅色象徵勇敢和正義,還象徵印度尼西亞獨立以後的繁榮昌盛;白色象徵自由、公正、純潔,還表達了印尼人民反對侵略、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

國徽: 由一隻金色的鷹、一面盾和鷹爪抓著的一條綬帶組成。鷹象徵創造力。鷹兩翼各有17根羽毛,尾羽8根,這是為了紀念印度尼西亞的獨立日——8月17日。鷹胸前的盾面由五部分組成:黑色小盾和金黃色的五角星代表宗教信仰,也象徵「潘查希拉」——印尼建國的五項基本原則;水牛頭象徵主權屬於人民;榕樹象徵民族意識;棉桃和稻穗象徵富足和公正;金色飾環象徵人道主義和世代相傳。盾面上的粗黑線代表赤道。鷹爪抓著的綬帶上用印尼文寫著「異中有同」。

國家政要: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2004年10月當選;副總統優素福·卡拉,2004年10月當選;人協主席希達亞特·努爾·瓦希德 ,2004年10月當選。

自然地理: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萬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陸地面積為1,904,443平方公里,素稱千島之國。領海面積約是陸地面積的4倍。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接壤,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東南部是印度洋,西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長3.5萬公里。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

人口:2.17億(2004年),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佔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民族語言和方言約300種。約8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 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 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 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都:雅加達(Jakarta),位於爪哇島上;人口有838.5萬(2000年)。

閱讀全文

與印度哈里亞特邦在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移動100兆寬頻多少錢 瀏覽:723
義大利郵局網銀app怎麼開通 瀏覽:863
印度最好的女人長得什麼樣 瀏覽:67
印尼有什麼牌子咖啡豆 瀏覽:951
約翰遜為什麼接任英國首相 瀏覽:444
伊朗怎麼傳上病毒的 瀏覽:805
印度海軍經費多少億 瀏覽:888
印度為什麼要把腳放別人頭上 瀏覽:641
伊朗出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639
中國哪裡要墨魚殼做葯用 瀏覽:152
英國海關一共有多少人 瀏覽:573
和平精英國際服充值在哪裡 瀏覽:626
印尼白天溫度多少錢 瀏覽:143
怎麼煮蘑菇義大利面 瀏覽:26
越南人為什麼喜歡使用人民幣 瀏覽:86
義大利汽車玻璃怎麼樣 瀏覽:913
伊朗治癒率最高多少 瀏覽:939
印度雙效和金戈哪個好 瀏覽:69
越南早期好多漢姓王為什麼 瀏覽:725
美國跟中國用什麼通信軟體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