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國怎樣評價中印戰爭
多數媒體認為印度只能失敗,李奇微評價中印戰爭也是如此。
並且他非常同意麥克阿瑟曾說的話:「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這也充分顯示出李奇微對此次戰爭,中國的勝利是勢在必得的。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鮮戰成上與中國志願軍發生過戰爭,而且都曾見證過中國部隊的陸戰能力,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總結出來的經驗。
同時,印度軍隊並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而中國解放軍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同時也有更強的軍事領導。再加上剛經歷不久的朝鮮戰爭的洗禮,豐富了戰爭經驗,中印戰爭的勝利應該非中國所屬。
(1)美國如何看中國對印度反擊戰擴展閱讀:
事件背景
中印邊界分東、中、西三段,全長2000公里,雖未正式劃定,但存在著一條雙方歷史形成的傳統習慣線。 1951年印度軍隊越過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侵佔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此後印軍侵佔了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兼則馬尼。
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區。1959年人民解放軍取得西藏平叛的勝利後,印度政府公開向中國提出將東段9萬平方公里和西段3.2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劃歸印度,在其無理要求遭中國政府拒絕後。
便推行前進政策繼續蠶食中國領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製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多人。
⑵ 中印戰爭中印度慘敗,為什麼美國和蘇聯這次都沉默了
中國和印度在歷史上一直是友好鄰邦,直至到了近代印度獨立後不僅不講道理的要求中方承認他們定下的領土劃分、還試圖侵佔中方領土。對於印度這種行為中方外交部再多次交涉後無效,且印度更加變本加厲。先後在西段邊境建立幾十個入侵點,強佔中方領土達四千多平方公里。
中印戰爭後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都沉默的原因不僅是他們與中國都已交過手,美蘇一時找不到新的理由打壓中國。連支持的印度也再次被中方打敗,使中方不僅贏了的了戰爭還宣揚了我國的仁道主義精神。因為他們的理屈再加上找不到借口所以只好保持沉默,而中方的退讓也為我國發展核武器贏取了時間。正是因為有革命前輩在那段特殊期里的堅韌,才為祖國贏來了和平和發展。
⑶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時候,在中國和印度邊境上演了中印戰爭,這場戰爭被我們國家稱之為是中印自衛反擊戰。其實對於華夏兒女來說,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而已,因為印度不斷的侵擾中國的邊境,不斷叫囂的同時還傷害了邊界的解放軍,忍無可忍之下,我們才發動了這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
四是不願出。
我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從當時的交戰環境來看十分惡劣,是高原缺氧的環境下作戰。特別是西段已經到了嚴寒時間。無論美國與蘇聯,都沒有在這種條件下作戰的經驗,因此他們不會願意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出兵幫印度。
⑷ 印度人怎麼看待1962中印戰爭
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訝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宣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於受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這場戰爭基本上是雙方的步兵部隊參與,在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雙方的步兵裝備。中國軍隊步兵武器是新換裝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56式班用機槍),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戰英國軍隊制式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沖鋒槍,印軍使用的輕機槍是布倫MKII、III輕機槍。其他的不談,印軍武器裝備還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軍輕武器比印軍的要先進2代,比英美援助印軍的先進1代。戰場上,中國軍隊戰士對大量繳獲的還沒開箱的英美自動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顧。雙方士兵的戰斗素質也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除了廓爾喀這支雇傭兵部隊,印度人從來就不是英勇的戰士。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⑸ 中印、中越、中緬三次自衛反擊戰之後,國內外的媒體都是怎麼評價的呢
中印、中越自衛反擊戰!!!
中印反擊戰,歐美一致聲討包括前蘇聯也是,後來中國自動撤軍,而且歸還繳獲裝備羞辱了印度一番,但是失去了收復藏南的大好機會。
中越反擊戰,前蘇聯力挺越南,但是在歐美壓力下蘇聯也沒有干預。當時正處於中國和歐美的蜜月期,並且歐美傾向於讓中國出口削弱前蘇聯在東南亞的勢力,所以他們是支持的。
中緬沒有,2003年倒是有個中緬作戰。
⑹ 外國怎麼看1965年中國給印度的最後通牒
對於1965年9月16日凌晨,中國外交部向印度駐華臨時代辦遞交的照會。巴基斯坦方面肯定是歡迎的。印度的反應則是「一邊嚴詞否認中國的指責,一邊又表示願意『進行調查』」。
至於西方和蘇聯,對於第二次印巴戰爭,它們先是宣布「保持中立」,提出「由聯合國進行調解」。當中方發出對印照會之後,它們則將這份外交照會稱為是中國(對印度)採取軍事行動之前的「最後通牒」。
(在中方對印發出外交照會的)同日,印、巴兩軍繼續大打出手,巴軍轉敗為勝,並趁勢反擊。蘇聯的態度此時也發生了改變。9月20日,在聯合國(主要是蘇聯出面)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正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⑺ 美國人如何看中國人對越反擊戰
人們已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講,鄧小平領導的這場戰爭是打給中國共產黨人看的,小平復出以後,中國改革開放的藍圖已經在他心中草繪而成,要實現這個藍圖必須在黨內樹立絕對的權威。要打一仗。那時"四人幫"剛被粉碎,黨內思想極左的人大把大把的,既反鄧,更反對他的路線及政策。要改革,就要有權威。最快的樹立權威的辦法就是打仗。
也有人說,是打給社會主義國家看的。1975年,美國人是在損兵折將以後狼狽地撤出了越南。小平同志說了,我教訓一下越南。那時候越南跟著誰跑呢?跟著蘇聯跑。小平同志這個時候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就是把自己、把中國從所謂的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中劃出來。當時許多東歐國家都不滿意,說社會主義國家打社會主義國家。小平同志在當時就看到,你這種社會主義,不要也罷。結果怎麼樣?假社會主義是沒有生命力的。到1989 年,所有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倒台,連蘇聯都垮了。十年前小平同志就看到了這一點,用這一場戰爭和你劃清界線。
其實,鄧小平說教訓一下越南,最根本的是越南統一後的忘恩負義,在越南人民歷時二十多年的民族獨立戰爭中,新中國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給予了無私的、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抗美援越和抗美援朝一樣,這種支持是中國人民在自己食不裹腹的歲月里完成的。
美國人亨利·莫爾寫的《越戰前後目擊記》,從一個側面讓我們了解自衛反擊戰的真實原因,讀後我有著較深的感受:自衛反擊戰應該打!
越南統一後的不久,越共政府總理範文同於1978年3月,在他的統治和整肅工作相對穩定一些的時候,突然宣布開展「與資本主義作斗爭」和取消一切私營企業的運動。
亨利·莫爾寫道:「 由於越南大部分企業和商業是由中國籍居民經營,並且佔有大量的財富和不動產,因此他們面臨著最沉重的打擊。在越南戰爭期間一直支持越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並削減以至取消了對越共政府的援助。據報道,僅在1978年一年中就有大約十六萬中國僑民或祖籍中國的難民被驅趕到了中國境內。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德魯?米德爾頓的一篇述評,摘譯如下:
反擊的中國部隊和越南守衛者之間的第二天的戰斗,顯然限於中國加強進攻部隊和越南在東北南三個方向通往河內的弧形保護線上部署五至七師的兵力。
雖然戰斗的規模似乎已縮小,但是中國的一名官方代表在一次談話中強調,攻勢將「繼續下去」。
研究越南和中國情況的美國和歐洲專家在研究了戰斗結果以後說,中國的攻勢顯然使越南的主力部隊受到了出奇不意的攻擊。
這些專家說,中國軍隊盡管在高平省受到某些損失,但已突破了邊界衛兵、民兵和其他非正規部隊的抵抗。
分析人員說,在中國發動攻勢的同時,柬埔寨的游擊隊加強了反對越南反擊者的活動。這可能是為了把越南正規軍拖住在那裡。河內承認,它的軍隊昨天和星期六在五條戰線上作戰,游擊隊出現在柬埔寨從貢布通往金邊的三號公路上。越南部隊(被認為是東南亞最精銳的部隊)的三至五個師准備保衛河內,他們大致部署成新月形,從首都以北紅河上的安沛起至海岸上的廣安止。
在第一天戰斗結束時,中國軍隊已形成從兩路進逼首都之勢。一路是從河內西北部的老街而來,顯然離河內已不到一百四十英里。
第二路是在諒山地區,據說已到達離河內不到一百英里之處。
中國的步兵在坦克部隊密切配合下作戰,大批中國部隊進入這兩條戰線對越南首都形成明顯的威脅。然而,中國人給人們一種強烈的印象,那就是這些部隊並非指向河內的唯一一批部隊,或許也不是最具有威脅性的部隊。
中國人從兩條戰線向越南開戰,但是他們打仗時一隻眼睛則盯住中蘇交界的北部邊境。
據來自東京的消息說,俄國的唯一行動是調派兩架圖95D偵察飛機南下,經對馬海峽上空前往越南。
北約稱這種飛機為熊式飛機,據信是從蘇聯沿海省份的機場起飛的。這些飛機的任務大概是偵察戰區,戰區在當天大部分時間中都是濃雲密布。
在最初兩天的戰斗里,中國人遇到的嚴重問題比較少。他們最初的進攻不是以猛烈的轟炸做為先導而是先用口徑為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五十五毫米的大炮進行長時間的密集射擊。
如果中國決定主攻河內而不是撤回邊界(在撤回時宣布已取得勝利)的話,那麼這兩支正在較量的部隊真要決一雌雄了。河內周圍的越軍估計最多有五萬人左右,他們具備的有利條件是壕溝陣地、較現代化的反坦克和防空系統,這些包括蘇聯的地對空導彈。
⑻ 為什麼外國人眼中的中印戰爭是屠殺行為
因為在你所謂的外國人眼中,中國人呼吸都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