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身為南亞大國,為何當初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吞並錫金
二戰以後,就算是美國等世界大國都不敢去吞並大國,因為這是得罪全世界的事情,很多可能會受到全世界的批評和制裁。印度身為南亞大國,之所以要冒著極大的風行吞並錫金,主要是因為錫金的所在的位置,對印度的威脅太大了。錫金一旦被它國所控制,就有可能威脅到印度,印度就會面臨失去東北個邦大片領土的危險,甚至會滅國。
印度為了自己所謂的國家安全,決定不顧世界的游戲規則,悍然出兵錫金,驅逐錫金王族,覆滅錫金的國家主權,把錫金吞並,變成印度的第22個邦。這樣,西里古里走廊的寬度就增加了好幾倍,印度對東北各邦的控制將更加牢靠,防禦縱深大大增加。這就是印度冒著極大風險吞並錫金的主要原因。
⑵ 錫金只是南亞一個小國,為何印度想盡辦一切法要吞並它
印度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是有大國潛力的國家,這在西方國家當中是一個普遍認知,但是這個普遍認知是要打雙引號的。而印度也是頗有信心想要一同南亞,吞並錫金對於印度的南亞統治計劃來說是一個必須要走的步驟,也是解除自身威脅的一個必要步驟。
錫金的地理位置相當的重要,印度在未吞並錫金之前是分為兩塊的,中間有一個中間有一個西里古里走廊,要是有人從中截斷走廊,那麼印度東北部就與印度本土分離出去了,極難給予支援。東北部的印度就會成為敵人的囊中之物,任由宰割。而印度佔領錫金之後,西里古里走廊則會向北擴張,增加印度的防守面積,並能對目標施以威脅,這個目標咱們就不多談,都知道是哪個。
別無他法的民族主義組織,只能走上街頭,搶奪當時在駐的印度軍警武器,但是這樣未經訓練的民眾肯定不是印度軍隊的對手。印度也發現中國騰不出手來支援錫金,悍然進攻錫金國王王宮,囚禁國王。之後,印度利用公投,將錫金合並為印度的一個邦。這樣印度終於拿到了在軍事以及地緣上來說都極為重要的錫金。
⑶ 印度公然侵略卻心安理得,印度到底是如何徹底吃掉錫金的
其實印度就是坐收漁翁之利,在多年以前印度和錫金同為英國的殖民地。當英國撤出印度和錫金的時候,印度剛剛獨立,所以開始了他的侵略擴張之路。在這個時候錫金成為了印度的控制國,成為了印度的一個保護國。錫金要求獨立,但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他被印度所侵略吞並。
1968年,錫金發生了反印示威,要求獨立,但不久被印度派兵,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1974年,錫金舉行大選,在印度的操控下,國民大會通過決議,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聯系邦」。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錫金國王,印度徹底吞並錫金。
是因為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成了香餑餑。美蘇兩國為了拉攏印度,自然不會管錫金這個小國的死活。而我國正值特殊時期,更是鞭長莫及。於是,最後就便宜了印度。
⑷ 印度吞並錫金國後,錫金百姓生活怎麼樣
錫金國的百姓可能和中國西藏地區的人民生活的差不多,畢竟就算現在錫金是屬於印度,但是印度並不會壓榨該地區的人民,不然可能會引發人民的暴動,而且在人們的生活變好之後就不會在有反抗的念頭了。
既然印度已經把錫金吞並了,那麼印度絕對不會對錫金的百姓放任不管,所以錫金的百姓生活條件應該挺好的,至少是吃喝不愁的。國際上除了流亡在外的國王時常發表言論外,已經看不到錫金人民的反抗舉動了
⑸ 當年印度為何吞並錫金,吞並錫金時,國際社會為何不出面干涉
錫金,原名哲孟雄,很早以前就是我國的藩屬國,後來被英國人佔領,成為英屬印度殖民地屬地, 國土面積大概為7000多平方公里,自建國起,有300多年的獨立王國 歷史 。
然而, 1975年,常以南亞大國自詡的印度對錫金悍然出兵, 罷黜錫金國王,最後成功吞並錫金,並將其納入自己屬下,名為錫金邦,就這樣,一個主權國家從世界地圖上徹底消失。
印度號稱有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擁有10多億人,而錫金不過是個擁有60萬人且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 留著錫金還可以當做自己的戰略緩沖地帶, 然而印度拿下錫金就意味著已經將自己的戰略前沿要地暴露在他人面前,況且這樣做,還可能引火自焚,引起國際 社會 的不滿。
那麼印度為何要冒著違背人道主義且可能被國際制裁的風險,作出吞並一個主權國家這般冒天下大不違的事情呢?
1888年,英國通過隆吐山戰役,逼迫腐朽無能的清政府於1890年與其簽訂了不平等的 《中印藏條約》 ,通過此條約,英國徹底控制錫金。
隨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委任約翰·懷特進駐錫金並為錫金政務官,剛上任的懷特對錫金的地理地貌和土地開發情況進行了一個全面的勘探, 緊接著便引來大量尼泊爾人移民進入錫金, 目的就是讓這些尼泊爾人開墾荒地,為自己種植糧食。
這些殖民者只顧自己的利益,從來不管別人的死活, 英國往錫金引進大量的尼泊爾人唯一的好處就是促使錫金的農業確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每年的糧食產量也增加了不少,但 社會 問題也非常嚴峻。
尼泊爾人的大量湧入,嚴重擠壓了原先生活在這里的雷布查族人和菩提亞族人的生存空間,他們才是正統的錫金人,對錫金有著高度的國家認同。
但隨後幾年時間, 尼泊爾族人迅速成為錫金的主要民族, 而雷布查族和菩提亞族卻成為了少數民族,所以導致後來的錫金人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另一方面,這些從國外來的移民自然沒有建立起對錫金的深厚 情感 , 只要誰能提供給自己更好的生活就選擇向誰靠攏, 後來也就給了印度吞並錫金可乘之機,這點我們後面會具體講到。
1918年,英國人將內務政權還給錫金國王 塔希·納姆加, 但外交及其他方面還是由英國人代為管理,但至少國王可以對自己的臣民行使一定的權利,所以納姆加對錫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經濟得到一定改善。
這里提及一下印度,印度早在18世紀就成了英屬殖民地,二戰期間,印度聖雄甘地帶領著印度人解放了思想,開始萌發獨立意識, 二戰結束後,英國元氣大傷,對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就減弱了, 1946年印度各地都爆發了反英運動,英國人為了迅速擺脫危機,最終便同意了印度人實行獨立自治。
按道理,同樣遭受過殖民者掠奪的印度應該對自己的鄰國錫金錶示同情,然而 剛從昔日強國英國手下獨立的印度人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霸王之氣, 所以也以老大的身份傲視整個南亞,不僅不同情錫金,反而對錫金有了非分之想。
問題就出在, 當時英國將錫金列為英屬殖民地的屬地, 這讓很多印度人認為,既然你曾經是我的屬地,那麼現在也應該成為我的一部分,曾經都是在一個大鍋里吃飯長大的,那麼現在也應當不可分離, 印度人將自己的思想凌駕在錫金之上。
印度獨立後,錫金也向英國人求情,希望夠能當家作主,但英國人不準,錫金仍舊是英國的一個自治領, 後來英國將託管錫金的權利交給了印度, 但阿三認為自己才剛剛獨立,這個時候動手吞並錫金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便和錫金國王簽訂了《維持現狀條約》。
按國土面積和人數來看,印度也算是南亞的一個大國,所以錫金人覺得傍上印度這個大腿,自己終於可以迎來穩定建設自己國家的時刻,然而印度並不這么想,印度高層一致認為, 為使自己將來在吞並錫金的時候讓其反抗不那麼激烈,所以現在就應該將勢力滲透入錫金,並讓錫金對自己產生依賴。
英國人走後,印度便開始用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照耀整個錫金, 錫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國家,後受到印度影響,越來越多的錫金人開始萌發主人意識,便要求錫金國王進行改革,迫於壓力,錫金模仿印度也成立了國大黨。
這下錫金便有了兩大敵對勢力: 一個是主張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大黨,一個是權力欲超強的錫金王室。
印度先是扶持國大黨勢力,讓其有與王室斡旋的資本,隨後選擇隔岸觀火,慫恿這兩大勢力進行斗爭, 坐等誰弱幫誰,1949年6月,印度的計劃如願得逞,錫金國內爆發內亂,處於弱勢一方的錫金國王被迫向印度求援, 尼赫魯趁這個機會派兵進駐錫金並委任拉爾成為錫金首相, 雖然首相只是輔助國王執政,但名義上,國王的大部分權利都落入到了首相手中。
印度派兵進駐錫金,並對錫金高級行政長官進行委任,不管怎麼講,錫金也是一個主權國家,按照現行國際法則,印度的行為是不合理的。
印度為促成行為合理化, 於1950年12月逼迫錫金王室與自己簽訂了《印度錫金和平條約》, 目的就是讓錫金主動承認印度在錫金的行為是合法的,這樣也就不會讓自己落下一個侵犯他國主權的罵名,錫金就這樣成為了印度的保護國,實際上印度吞並錫金之心已昭然若揭。
1968年,新上任的錫金國王為維護王室利益私自罷黜印度委任的首席行政長官並要求印度廢除此前簽訂的和平條約 ,此行為引起錫金國大黨和印度的不滿,於是反印和反王室這兩股勢力在錫金首府甘托克展開了正面對決, 印度軍隊又入境鎮壓導致大規模流血事件。
在此次暴亂中, 印度共擊斃錫金民眾大概6萬多人,還逮捕了3000多名要求擺脫印度控制, 實現獨立的激進分子。
經此一役,錫金國內的激進獨立團體幾乎全軍覆沒,這也為印度接下來吞並錫金打足了基礎,後來印度覺得錫金王室的存在對自己的進一步行動確實是種障礙,於是 1973年,印度故伎重施,派軍隊攻進錫金國王府邸,囚禁了錫金國王,強行對錫金進行軍事管制。
但印度的慾望還沒有得到滿足,於是在 1974年9月,印度通過憲法修正案,將錫金列為自己的一個聯系邦, 並決定在印度兩院為錫金增加一個議會席位。
印度這種未經事先協商,便私自將錫金納入印度邦屬的行為遭到錫金國王和民族黨的強烈反對,於是印度在 1975年又軍隊開進錫金, 這次不是囚禁錫金國王,而是將其直接罷黜,錫金國王見大勢已去,索性卷資逃往了美國。
同樣為確保自己的行為合情合理, 印度還在錫金搞了一場所謂的公投, 其實不管公投結果如何,印度對錫金的控制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在此次公投中,屬外來移民的尼泊爾人「立了大功」。
國大黨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尼泊爾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投了贊成票, 而原先世代生活在錫金,是錫金真正主人的雷布查族和菩提亞族卻淪為少數民族,在此次公投中影響力微不足道。
但由於雷布查族和菩提亞族人對錫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國家成為印度邦屬的事實,於是一部分首鼠兩端的錫金人便開始在自己的辦公之處立起我國的國旗, 希望加入我國,目的就是讓我國出兵幫助錫金趕走印軍。
然而,當時真正執掌錫金政權的是錫金國大黨,所以,以這些 少數民族組成的民族黨的行為根本就不能代表國家行為, 我國自然不能同意。
其次,這是錫金人在自己處於極度危險的情況下才提出的決定, 關於其忠誠度還有待考量, 如果我國貿然接受這些人的請求出兵援助錫金,那麼事情肯定會變得更加復雜化,與此同時, 我國也會面臨戰爭擴大的風險, 因此不能同意。
但事後,我國也一直不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直到2003年才有所松動,作為鄰國這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首先,印度對錫金的統治和佔領其實是循序漸進的,並不是突然出手, 比如最先印度就逼迫錫金簽訂和平條約,讓錫金承認印度在錫金的行為是合法行為, 雖然這是一種被迫行為,但在當時整個國際上看來這卻是錫金自願行為。
而且後來印度在徹底吞並錫金之前還舉行了一次公投, 按照公投的結果顯示有大部分人願意(實際由印度在其中干預)加入印度,就像後來英國脫歐一樣,其他國家想干預此事也就沒有了口實。
其次,縱觀當時的國際背景, 美蘇冷戰還尚未結束, 當時整個國際也被分為 社會 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而且誰也不含糊誰,印度又實行的是騎牆外交策略,即兩邊都討好。而美蘇為了控制印度,都在作出最大的努力。
在印度吞並錫金這件事上,美蘇兩國不可能站出來支持,因為這是違背道義的,但這兩個國家 誰也不願意站出來指責,因為不管是誰充當出頭鳥,都可能將印度推向自己的敵對面, 況且當時的聯合國幾乎都由美國控制,所以很多國家針對此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最主要的是,美蘇兩國剛在越南戰場進行了一次角逐, 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美蘇兩國剛從越戰泥潭中走了出來, 不可能馬上捲入到處理印度的事情當中,而當時我國自己的事情也沒有處理完,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理這件事情。
第三可能就是關於錫金的自身原因,錫金雖然是一個主權國家,但由於其國土面積實在過於狹小, 人微言輕,錫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實在不足為道, 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錫金主持公道,這也很正常。
畢竟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所謂的人道主義和國際規則秩序,也幾乎是為弱國制定的, 就像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規則的制定者從來就不是窮人,錫金的滅亡也剛好體現了這一個道理。
「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想保證自己不被欺負,就得先確保自己擁有發達的肌肉, 地位和臉面都是靠實力爭取而來的, 而不是主動示弱,祈求他人憐憫得來的,這就是我國為何要突破某些國家重重阻攔,不遺餘力的發展自己的實力的根源所在。
錫金人的生活現狀並不樂觀,雖然印度每年的財政支出都會向錫金邦傾斜,但錫金人仍舊很難建起對印度的認同感, 一方面是因為抵抗情緒,另一方面則是大部分錫金人信奉的是藏傳佛教, 和印度人信奉的主流宗教即印度教在教義或習俗語言方面都有很大的出入,宗教信仰不同,怎麼可能會打成一片?
國家如果沒有力量,人民的生活怎麼可能得到保障? 錫金因為自身能力太弱,被印度吞並,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不得不聽從印度人的安排,雖然很可悲,但也很無奈,真理,永遠都在大炮射程之內。
⑹ 印度吞並錫金國後,錫金百姓生活怎麼樣
19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為得到快速發展,開始四處發動戰爭,侵略他國,掠奪資源。錫金作為一個小國,加上人口稀少,軍事力量薄弱,自然也沒有逃過英國殖民炮火無情的轟擊,在一陣硝煙炮火過後,於1890年被英國殖民主義者轟開國門,淪陷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947年,英國結束了對錫金的殖民統治,本想經過多年的殖民壓迫,錫金終於要恢復自由身,卻萬萬沒想到,就在英國殖民者前腳剛走,印度又來了。
尤其是巴基斯坦人和中國人被嚴禁進入錫金。這個地區整個成為禁地,被嚴密的看管起來。很難跟外國有任何的接觸,感覺就像被集體判了無期徒刑。
雖然錫金已經被印度吞並達45年之久,但錫金邦從未發生過民眾為獨立而爆發的運動,很顯然大部分民眾從心裡已經認同印度了。
實質上,錫金的土著居民現在已經不多了,都被尼泊爾移民和印度人所替代,也有一些人選擇離開錫金,年輕一代早已不知錫金的歷史與王室。說不定過不了多久,曾經的錫金王國也會漸漸被人們所遺忘。
⑺ 當年印度為何非要吞並錫金王國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叢林時代基本上在二戰後結束,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滅國,吞並國家領土。即便是美國、蘇聯這兩個世界最強大國家,在戰後,都沒有吞並一個國家,美國更是發動幾十次戰爭,都沒有吞並一寸土地。但是唯一例外的就是印度,印度在1975年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並了錫金王國,引發世界憤怒。為此,其實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當年印度為何非要吞並錫金王國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而錫金王國的位置,那是西里古里走廊核心,占據這里,可以擴大西里古里走廊縱深,使得這里更加穩固。可以看到,印度這么干最大的原因,那就是為了鞏固西里古里走廊,保障東北部的安全。所以不惜激怒世界,也要吞並錫金王國,可憐錫金王國實力太弱,毫無反抗之力,最終被滅,消失在世界上。
⑻ 就是一個南亞小國的錫金,印度為何要全力吞並它
⑼ 印度吞並錫金國後,錫金百姓生活怎麼樣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會有野心,從原始時代到現在,統治者為了能夠擴充自己國家的領土,自然就會發動戰爭去搶掠別的國家的領土,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了。不過自從中國強大了以後,在我們國家倒是沒有再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不過在國外這樣的情況還是在持續的發聲。
今天所說的這個國家就是印度,我們回看印度的歷史,就能夠發現在這個國家當中,幾乎沒有出現過政權統一的時候,但是在英國殖民時代結束了以後,印度就開始統一了。
隨後,印度的統治者避不可少地就會想要擴充領土,就這樣印度開始侵略周圍的國家,然後佔領別國的領土。比如錫金就是一個例子。
之所以錫金會有如今的地位,就是因為錫金當中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錫金當中的土壤也非常的肥沃,很適合種植糧食或者是水果。而且在錫金當中還有豐富的木材。
由此可見,錫金雖然被印度管控的那麼嚴格,但是百姓過得還是挺好的,在經濟方面的發展也非常不錯,並沒有受到印度經濟低下的影響。
⑽ 消失的鄰國「錫金」現狀,帶你看看一個真實的錫金
1、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北面是中國西藏,東面是不丹,西面是尼泊爾。多山地且地勢較高,幾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總人口約72萬。
2、現在的錫金屬於印度的一個邦,早前被英國入侵成為「保護國」,英國退出後,又馬上被印度吞並。
3、錫金的民族構成是傳統居民:絨巴族(亦是:雷布查人,叫法不同),王室所在的錫金族(菩提亞人),以及尼泊爾人,印度移民等。
4、 歷史 上錫金是吐蕃的一部分,絨巴族是最早的錫金居民,錫金族的祖先來自我國西藏的康巴地區,他們都是我國藏人的分支後裔,與藏人淵源極深,風俗習慣、信仰各方面都是一樣的。
5、但是想不到的是,在錫金人口最多的居然是尼泊爾人,他們多數是後來大量移民到此,人口比例已佔到75%,錫金其他各族已經淪為少數民族。
6、為什麼在錫金有那麼多尼泊爾移民?則要問問英國。他們入侵尼泊爾後,便鼓勵大批尼泊爾人來此開發生產,從事林業伐木工作。
7、一個並不大的地方,卻有著11種語言,除了官方語言英語,還有尼泊爾、雷布查語、不丹語,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的方言。
8、向來被稱為「山頂王國」,因為他們幾乎是被喜馬拉雅山脈環繞的,比較著名的有 - 干城章嘉峰,有5個峰頂簇擁,是世界第三高峰。
9、首府甘托克,其實就是「山頂」的意思。城市建在山上,海拔1700米,這里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稱為城市,因為大部分都是原生態的農村特色,人口三萬多人,依山而建,更像是村鎮。
10、因為尼泊爾族人數眾多,印度教在當地頗為流行(尼泊爾人多信印度教);但正宗的錫金族人是信仰藏傳佛教,佛教才是錫金的精髓所在,甘托克人也有和我國蒙、藏族類似的「獻哈達」的習俗。
11、冬巴酒是這里的特色佳釀,是用粟米釀制而成,放在竹筒做成的容器內,喝的時候用專門製作的竹濾管,這樣就能自由吸取,而不會喝到米粒。
12、地處山區,森林是這里最大的資源和依賴,錫金的經濟發展主要靠林業,那裡的木材品質較好,很適合造木漿。同時水力資源豐富,適合建造水電站,整個錫金邦的各種規模水電站共21座。
13、在甘托克,乃至整個錫金邦,人們都很喜歡種植小豆蔻,事實上錫金是主要的小豆蔻產區之一,產量放在全球范疇都是算蠻高的。
14、工業上,幾乎沒有什麼發展,僅能製造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無法自行生產更多的消費商品,更別說重工業方面的發展。
15、據說在錫金有很多甘地雕像,此言非虛,在甘托克的大街上就能看到,而且有不少遊人合影。
16、錫金邦的經濟現狀,就整個印度各邦而言,可以說是最富裕的邦之一,但這種人均GDP的富裕跟錫金面積小、人口少有很大關系。
17、我國直到2005年才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地圖上不再將錫金標注為國家,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放棄承認錫金國家主權地位的。
18、錫金邦非常封閉,現在短視頻如此風靡,也很難看到錫金的生活影像,因為即使是 旅遊 去往那裡,也需要到印度後再申請通行證,而中國公民,如果要到那裡去 旅遊 ,幾乎是不可能。
19、印度不僅對錫金邦「管得緊」,更是軟硬兼施;因為擔心錫金會脫離出去,於是每年都會給出一筆數目可觀的補貼。
20、我國的乃堆拉山口,曾是連接我國亞東和錫金甘托克的重要商貿通道,也是當年繁盛的「茶馬古道」的一部分。現今因為印度方面的原因,邊貿發展已經停滯。
21、錫金末代國王,自從王國被印度吞並後,就一直流亡美國;而且,末代王後也是個美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