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錫金是什麼時候被印度吞並的
錫金是1975年被印度吞並的。
1973年,印度直接在錫金實行軍事管控;1974年,在印度操控下,錫金議會通過了憲法,這個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在印度人民院及聯邦院各為錫金設一個議席;1975年,印度直接軟禁錫金國王,在印度的操控下,錫金投票決定加入印度,廢除了君主制。至此,印度完成了對錫金的吞並。
② 錫金就是南亞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印度卻要不惜一切代價吞並它,這是為何
印度不惜一切代價想要吞並的不只是區區一個錫金,其更遠大的目標是稱霸整個南亞,做印度洋的霸主。這對印度很重要,印度是個很驕傲的民族,他們也是有些極其燦爛悠久的文化歷史,在很久以前,他們也曾走在人類的前列,也曾創下極其偉大的文明。
這樣一來印度就相當於加固了自己的國防,也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使得巴基斯坦不再敢輕易同自己交戰。印度這樣也在為自己下一步動作作鋪墊,偌大一個印度洋,印度想要全面地完美地管理是很不容易的,這非得要進一步擴大自己得領域才可以很好的掌握制海權。於是整個南亞便成了印度的垂涎之物。
③ 當年印度為何非要吞並錫金王國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叢林時代基本上在二戰後結束,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滅國,吞並國家領土。即便是美國、蘇聯這兩個世界最強大國家,在戰後,都沒有吞並一個國家,美國更是發動幾十次戰爭,都沒有吞並一寸土地。但是唯一例外的就是印度,印度在1975年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並了錫金王國,引發世界憤怒。為此,其實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當年印度為何非要吞並錫金王國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而錫金王國的位置,那是西里古里走廊核心,占據這里,可以擴大西里古里走廊縱深,使得這里更加穩固。可以看到,印度這么干最大的原因,那就是為了鞏固西里古里走廊,保障東北部的安全。所以不惜激怒世界,也要吞並錫金王國,可憐錫金王國實力太弱,毫無反抗之力,最終被滅,消失在世界上。
④ 印度公然侵略卻心安理得,印度到底是如何徹底吃掉錫金的
其實印度就是坐收漁翁之利,在多年以前印度和錫金同為英國的殖民地。當英國撤出印度和錫金的時候,印度剛剛獨立,所以開始了他的侵略擴張之路。在這個時候錫金成為了印度的控制國,成為了印度的一個保護國。錫金要求獨立,但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他被印度所侵略吞並。
1968年,錫金發生了反印示威,要求獨立,但不久被印度派兵,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1974年,錫金舉行大選,在印度的操控下,國民大會通過決議,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聯系邦」。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錫金國王,印度徹底吞並錫金。
是因為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成了香餑餑。美蘇兩國為了拉攏印度,自然不會管錫金這個小國的死活。而我國正值特殊時期,更是鞭長莫及。於是,最後就便宜了印度。
⑤ 印尼吞並東帝汶幾十年,為何最後不得不放棄反而印度吞並錫金則異常順利
東帝汶和錫金都是面積不大的小國家,兩者有著相似的歷史,但結局卻大不一樣。東帝汶如今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錫金卻只是印度的一個邦。
印尼曾吞並東帝汶二十多年,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嘴中這塊肥肉”;而印度侵吞錫金卻能如此輕松自如。是什麼原因兩個小國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呢?
2、錫金政教分離,權利很容易就被擊破,錫金面對吞並,絲毫沒有抵抗力。錫金的主體民族是尼泊爾族和錫金族,主要信仰是佛教。這一點和印度絕大多數地區是格格不入的。但是,錫金政教分離,喇嘛和國王被印度的國大黨各個擊破,以至於錫金人幾乎沒有抵抗就接受了印度的統治。
⑥ 當年印度為何吞並錫金,吞並錫金時,國際社會為何不出面干涉
錫金,原名哲孟雄,很早以前就是我國的藩屬國,後來被英國人佔領,成為英屬印度殖民地屬地, 國土面積大概為7000多平方公里,自建國起,有300多年的獨立王國 歷史 。
然而, 1975年,常以南亞大國自詡的印度對錫金悍然出兵, 罷黜錫金國王,最後成功吞並錫金,並將其納入自己屬下,名為錫金邦,就這樣,一個主權國家從世界地圖上徹底消失。
印度號稱有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擁有10多億人,而錫金不過是個擁有60萬人且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 留著錫金還可以當做自己的戰略緩沖地帶, 然而印度拿下錫金就意味著已經將自己的戰略前沿要地暴露在他人面前,況且這樣做,還可能引火自焚,引起國際 社會 的不滿。
那麼印度為何要冒著違背人道主義且可能被國際制裁的風險,作出吞並一個主權國家這般冒天下大不違的事情呢?
1888年,英國通過隆吐山戰役,逼迫腐朽無能的清政府於1890年與其簽訂了不平等的 《中印藏條約》 ,通過此條約,英國徹底控制錫金。
隨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委任約翰·懷特進駐錫金並為錫金政務官,剛上任的懷特對錫金的地理地貌和土地開發情況進行了一個全面的勘探, 緊接著便引來大量尼泊爾人移民進入錫金, 目的就是讓這些尼泊爾人開墾荒地,為自己種植糧食。
這些殖民者只顧自己的利益,從來不管別人的死活, 英國往錫金引進大量的尼泊爾人唯一的好處就是促使錫金的農業確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每年的糧食產量也增加了不少,但 社會 問題也非常嚴峻。
尼泊爾人的大量湧入,嚴重擠壓了原先生活在這里的雷布查族人和菩提亞族人的生存空間,他們才是正統的錫金人,對錫金有著高度的國家認同。
但隨後幾年時間, 尼泊爾族人迅速成為錫金的主要民族, 而雷布查族和菩提亞族卻成為了少數民族,所以導致後來的錫金人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另一方面,這些從國外來的移民自然沒有建立起對錫金的深厚 情感 , 只要誰能提供給自己更好的生活就選擇向誰靠攏, 後來也就給了印度吞並錫金可乘之機,這點我們後面會具體講到。
1918年,英國人將內務政權還給錫金國王 塔希·納姆加, 但外交及其他方面還是由英國人代為管理,但至少國王可以對自己的臣民行使一定的權利,所以納姆加對錫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經濟得到一定改善。
這里提及一下印度,印度早在18世紀就成了英屬殖民地,二戰期間,印度聖雄甘地帶領著印度人解放了思想,開始萌發獨立意識, 二戰結束後,英國元氣大傷,對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就減弱了, 1946年印度各地都爆發了反英運動,英國人為了迅速擺脫危機,最終便同意了印度人實行獨立自治。
按道理,同樣遭受過殖民者掠奪的印度應該對自己的鄰國錫金錶示同情,然而 剛從昔日強國英國手下獨立的印度人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霸王之氣, 所以也以老大的身份傲視整個南亞,不僅不同情錫金,反而對錫金有了非分之想。
問題就出在, 當時英國將錫金列為英屬殖民地的屬地, 這讓很多印度人認為,既然你曾經是我的屬地,那麼現在也應該成為我的一部分,曾經都是在一個大鍋里吃飯長大的,那麼現在也應當不可分離, 印度人將自己的思想凌駕在錫金之上。
印度獨立後,錫金也向英國人求情,希望夠能當家作主,但英國人不準,錫金仍舊是英國的一個自治領, 後來英國將託管錫金的權利交給了印度, 但阿三認為自己才剛剛獨立,這個時候動手吞並錫金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便和錫金國王簽訂了《維持現狀條約》。
按國土面積和人數來看,印度也算是南亞的一個大國,所以錫金人覺得傍上印度這個大腿,自己終於可以迎來穩定建設自己國家的時刻,然而印度並不這么想,印度高層一致認為, 為使自己將來在吞並錫金的時候讓其反抗不那麼激烈,所以現在就應該將勢力滲透入錫金,並讓錫金對自己產生依賴。
英國人走後,印度便開始用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照耀整個錫金, 錫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國家,後受到印度影響,越來越多的錫金人開始萌發主人意識,便要求錫金國王進行改革,迫於壓力,錫金模仿印度也成立了國大黨。
這下錫金便有了兩大敵對勢力: 一個是主張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大黨,一個是權力欲超強的錫金王室。
印度先是扶持國大黨勢力,讓其有與王室斡旋的資本,隨後選擇隔岸觀火,慫恿這兩大勢力進行斗爭, 坐等誰弱幫誰,1949年6月,印度的計劃如願得逞,錫金國內爆發內亂,處於弱勢一方的錫金國王被迫向印度求援, 尼赫魯趁這個機會派兵進駐錫金並委任拉爾成為錫金首相, 雖然首相只是輔助國王執政,但名義上,國王的大部分權利都落入到了首相手中。
印度派兵進駐錫金,並對錫金高級行政長官進行委任,不管怎麼講,錫金也是一個主權國家,按照現行國際法則,印度的行為是不合理的。
印度為促成行為合理化, 於1950年12月逼迫錫金王室與自己簽訂了《印度錫金和平條約》, 目的就是讓錫金主動承認印度在錫金的行為是合法的,這樣也就不會讓自己落下一個侵犯他國主權的罵名,錫金就這樣成為了印度的保護國,實際上印度吞並錫金之心已昭然若揭。
1968年,新上任的錫金國王為維護王室利益私自罷黜印度委任的首席行政長官並要求印度廢除此前簽訂的和平條約 ,此行為引起錫金國大黨和印度的不滿,於是反印和反王室這兩股勢力在錫金首府甘托克展開了正面對決, 印度軍隊又入境鎮壓導致大規模流血事件。
在此次暴亂中, 印度共擊斃錫金民眾大概6萬多人,還逮捕了3000多名要求擺脫印度控制, 實現獨立的激進分子。
經此一役,錫金國內的激進獨立團體幾乎全軍覆沒,這也為印度接下來吞並錫金打足了基礎,後來印度覺得錫金王室的存在對自己的進一步行動確實是種障礙,於是 1973年,印度故伎重施,派軍隊攻進錫金國王府邸,囚禁了錫金國王,強行對錫金進行軍事管制。
但印度的慾望還沒有得到滿足,於是在 1974年9月,印度通過憲法修正案,將錫金列為自己的一個聯系邦, 並決定在印度兩院為錫金增加一個議會席位。
印度這種未經事先協商,便私自將錫金納入印度邦屬的行為遭到錫金國王和民族黨的強烈反對,於是印度在 1975年又軍隊開進錫金, 這次不是囚禁錫金國王,而是將其直接罷黜,錫金國王見大勢已去,索性卷資逃往了美國。
同樣為確保自己的行為合情合理, 印度還在錫金搞了一場所謂的公投, 其實不管公投結果如何,印度對錫金的控制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在此次公投中,屬外來移民的尼泊爾人「立了大功」。
國大黨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尼泊爾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投了贊成票, 而原先世代生活在錫金,是錫金真正主人的雷布查族和菩提亞族卻淪為少數民族,在此次公投中影響力微不足道。
但由於雷布查族和菩提亞族人對錫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國家成為印度邦屬的事實,於是一部分首鼠兩端的錫金人便開始在自己的辦公之處立起我國的國旗, 希望加入我國,目的就是讓我國出兵幫助錫金趕走印軍。
然而,當時真正執掌錫金政權的是錫金國大黨,所以,以這些 少數民族組成的民族黨的行為根本就不能代表國家行為, 我國自然不能同意。
其次,這是錫金人在自己處於極度危險的情況下才提出的決定, 關於其忠誠度還有待考量, 如果我國貿然接受這些人的請求出兵援助錫金,那麼事情肯定會變得更加復雜化,與此同時, 我國也會面臨戰爭擴大的風險, 因此不能同意。
但事後,我國也一直不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直到2003年才有所松動,作為鄰國這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首先,印度對錫金的統治和佔領其實是循序漸進的,並不是突然出手, 比如最先印度就逼迫錫金簽訂和平條約,讓錫金承認印度在錫金的行為是合法行為, 雖然這是一種被迫行為,但在當時整個國際上看來這卻是錫金自願行為。
而且後來印度在徹底吞並錫金之前還舉行了一次公投, 按照公投的結果顯示有大部分人願意(實際由印度在其中干預)加入印度,就像後來英國脫歐一樣,其他國家想干預此事也就沒有了口實。
其次,縱觀當時的國際背景, 美蘇冷戰還尚未結束, 當時整個國際也被分為 社會 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而且誰也不含糊誰,印度又實行的是騎牆外交策略,即兩邊都討好。而美蘇為了控制印度,都在作出最大的努力。
在印度吞並錫金這件事上,美蘇兩國不可能站出來支持,因為這是違背道義的,但這兩個國家 誰也不願意站出來指責,因為不管是誰充當出頭鳥,都可能將印度推向自己的敵對面, 況且當時的聯合國幾乎都由美國控制,所以很多國家針對此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最主要的是,美蘇兩國剛在越南戰場進行了一次角逐, 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美蘇兩國剛從越戰泥潭中走了出來, 不可能馬上捲入到處理印度的事情當中,而當時我國自己的事情也沒有處理完,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理這件事情。
第三可能就是關於錫金的自身原因,錫金雖然是一個主權國家,但由於其國土面積實在過於狹小, 人微言輕,錫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實在不足為道, 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錫金主持公道,這也很正常。
畢竟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所謂的人道主義和國際規則秩序,也幾乎是為弱國制定的, 就像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規則的制定者從來就不是窮人,錫金的滅亡也剛好體現了這一個道理。
「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想保證自己不被欺負,就得先確保自己擁有發達的肌肉, 地位和臉面都是靠實力爭取而來的, 而不是主動示弱,祈求他人憐憫得來的,這就是我國為何要突破某些國家重重阻攔,不遺餘力的發展自己的實力的根源所在。
錫金人的生活現狀並不樂觀,雖然印度每年的財政支出都會向錫金邦傾斜,但錫金人仍舊很難建起對印度的認同感, 一方面是因為抵抗情緒,另一方面則是大部分錫金人信奉的是藏傳佛教, 和印度人信奉的主流宗教即印度教在教義或習俗語言方面都有很大的出入,宗教信仰不同,怎麼可能會打成一片?
國家如果沒有力量,人民的生活怎麼可能得到保障? 錫金因為自身能力太弱,被印度吞並,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不得不聽從印度人的安排,雖然很可悲,但也很無奈,真理,永遠都在大炮射程之內。
⑦ 錫金只是南亞你一個小國,為何印度想盡辦一切法要吞並它
這就與印度一直以來的“理想”有關了,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一個國家,自從印度在二戰後得到了獨立後,就一直想著印度的復興,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印度洋的“老大”。所以錫金就是印度擴展勢力的一部分,也是印度為了加強管理東北地區。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錫金是印度和英國共同的土地,所以說沒有什麼國家會“欺負”它的,但是在英國退出了錫金後,錫金就只能選擇印度了。作為錫金鄰國的東巴基斯坦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宣布了獨立,這就對錫金有了更大的威脅,所以錫金在1975年的時候宣布成為印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