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中印和印度哪個更綠

中印和印度哪個更綠

發布時間:2023-07-01 02:46:21

1. 美國衛星發現地球正在變綠,中印貢獻大,專家卻為何對印度表示擔憂

沒有一個清潔的環境,再優裕的生活條件也無意義。——曲格平

古時候,人們並不怎麼注重自己的環境。當時的人們,無論是修建房屋,還是搭建橋梁,都是砍伐樹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樹木的使用十分的廣泛。小到一雙筷子,大到一張床、一扇門,全部都用木頭製作而成。木頭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好的木頭打造成精美的傢具,壞的木頭用來燒火取暖,總之,木頭的用處十分的多。這就導致當時的人們並不怎麼注重保護樹木,砍伐十分隨意。

而印度植被增長的原因,令科學家困擾了很久,最終才有了頭緒。人們認為,當今農業水平逐漸增長,使得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逐漸增加,為植被覆蓋面積的增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尤其,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後,發展較為依賴農業,當地的種植面積不減反增,使得本國的植被覆蓋面積逐漸增長。但是印度的農業發展過度依賴灌溉地下水,專家認為長此以往下去很容易導致水資源缺乏,制約發展。

結語

發展是全方位的,人們發展的眼光也是在逐漸完善和成長的。從一無所知,到注重清潔衛生,再到注重植被覆蓋面積,然後到重視環境中各種資源的長遠發展,這樣的發展過程用了數百年。而未來的世界究竟如何發展,應該注重哪些方面,還需要人們不斷地探索。

2. 中國和印度服飾對比

1、流行服飾都受西方影響。
2、中國的面料使用更為豐富
印度地處熱帶,4--5月份在北印度,不可思議的50多攝氏度的高溫是常事。印度服裝面料多為純棉和真絲氣候造就服裝,所以盛產著名的長絨棉,與中國的短絨棉不同,這種棉花做的紗布可以薄如蟬翼,穿著起來透氣舒適,真絲也一樣,在印度還是古法抽絲生產的,質地柔軟飄逸,穿著起來非常涼快;但是這些面料存在的問題是由於輕薄而比較脆弱,經不起洗衣機的折騰。
3、印度服裝搭配更為豐富
印度衣服上的圖案是用人手拿著木章一個一個的印出來的,有著工業印染不可能表現出來的藝術性。所以印度服飾每一件顏色搭配都不一樣,可以永遠不撞衫。
4、印度服飾更為環保
印度衣服上的染料至今仍以純天然植物染料為主。
5、印度服裝質量落後於中國
中國服飾生產工藝的環節幾乎全部是自動化,大型工業眾多。而印度沒有大型服裝工業,生產標准較低。無論手工釘珠或是用真絲紗麗做的二次創作都難以避免有瑕疵。
6、中國服飾不易褪色
印度服飾容易褪色,因為絕大部分染料直接來源於植物,比如黃色就是黃姜粉,藍色就板藍根,桃紅色就是杜鵑花瓣粉。植物染料天然健康,且有著工業染料不可替代的鮮亮欲滴,但是由於沒有固色劑等化工成分,褪色是在所難免的。

3. 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變綠,原因就在中印,但專家對印度非常擔憂,為何

2019年12月,NASA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張非常有趣的圖片,幾乎就是亞洲全境,畫面正中是中國和印度,幾乎被一片綠色所覆蓋,標題則是「中國和印度引領全球綠化之路」。

因為農業種植是季節性的,而且農業灌溉耗水量非常大,等地下水消耗過度或者土壤退化後,這些可耕種區域就會被拋荒,進而被植被覆蓋,但也有可能荒漠化甚至沙漠化,所以印度的綠化面積增加是迫於急劇增加的人口需要,而不加控制的印度人口快速增加(印度沒有計劃生育),將會給印度土地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我們可以預計不遠的未來,印度綠化面積不增反減!

4. 地球比20年前更綠 NASA為何說要歸功於中國、印度

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查了NASA衛星在2000年至2017年間收集的遙感數據。
有趣的是,在這段時間里,地球陸地上的綠葉面積增加了大約5%。這相當於550萬平方公里(210萬平方英里)——相當於亞馬遜雨林的大小。相比2000年左右,如今每年新增的綠葉面積超過5億公頃,增加了5%。
研究人員對中國和印度這兩個領先的國家感到驚訝。根據這項研究,僅中國就佔全球植被增加的25%。
該研究小組表示,中國42%的新綠化來自森林,32%來自農田。另一方面,在印度,增加的綠色植物中多達82%來自農作物,而只有4.4%來自新森林。

5. 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的不同

中南半島:
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舊稱印度支那半島,又稱中印半島。位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為東亞與群島之間的橋梁。

半島絕大部分位於北緯10°~20°之間,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每年3~5月為熱季,冬夏季風均消退,氣候炎熱,月均溫達25~30℃;一年分旱雨兩季,6~10月為雨季,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充沛;11月~次年2月為旱季,盛行東北季風,天氣乾燥少雨。氣候特徵:全年高溫,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其特點為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系,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區遠多於此數。 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影響,在迎風坡達5000毫米,而背風坡則不足2000毫米。個別迎風坡和馬來半島地區可形成熱帶雨林景觀,少數內部平原和河谷則形成熱帶草原。
半島上蘊藏大量有色金屬礦藏,其中鉛、鋅、銀、銻、銅、錫、鎢等礦藏均佔有重要地位。其他礦藏主要有煤、寶石、岩鹽、石油和天然氣。此外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也相當豐富。乾季及雨季較分明,半島上的各國均為農業國家,產柚木,橡膠、水稻、甘蔗、油棕、椰油、胡椒等,其中橡膠和油棕產量居世界首位。
半島南端扼南海、新加坡海峽和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是國際航運的要道,交通與戰略意義重要。

印度半島:
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故又名德干半島。較大河流有訥爾默達河、戈達瓦里河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也稱印度次大陸(又稱南亞次大陸或印巴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體位於北緯8-37度,東經61-97度。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於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 總面積約為4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3億。總面積約為4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3億。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度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臨孟加拉灣,西頻阿拉伯海,南抵科摩林角,北部無明確界線,大體指阿拉瓦利山脈和焦達訥格布爾高原一線以南,略呈三角形。南北長1,700公里,東西最寬1,600公里,面積43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西北部為半乾燥草原氣候,南部常年有雨,西南側屬熱帶雨林氣候。 印度半島為之
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故又名德干半島。較大河流有訥爾默達河、戈達瓦里河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為涼季,平均氣溫10℃以上;3~6月為熱季,高原中部可達35℃左右,7~9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800毫米。廣義的印度半島還把印度河—恆河平原包括在內。
編輯本段自然條件
氣候特徵
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西北部為半乾燥草原氣候,南部常年有雨,西南側屬熱帶雨林氣候。 印度半島
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馬爾地夫群島和斯里蘭卡島南部接近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季風氣候的形成,與冬夏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系。根據季風的進退,一年之中可分涼、熱、雨三季。12~2月,從大陸吹向海洋的東北季風帶來晴朗、乾燥、涼爽的天氣,為涼季。在涼季里氣溫日較差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氣旋雨,半島東岸也有較多的降水。3~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溫迅速增高,氣候炎熱乾燥,稱為熱季。德干高原中部氣溫達到35℃,塔爾沙漠的絕對最高溫度曾達50℃以上,有時出現沙暴。6~9月,由於南亞地區的持續高溫,在印度西北部產生熱低壓,強烈地吸引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西南季風經過遼闊溫暖的熱帶海洋,飽含水汽,給南亞大部分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於雨季。雨季來臨的時間,半島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風的晚來早退是南亞雨量變率大的一個主要原因。10~11月為雨季末期,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北部一帶的氣壓也逐漸增高,這樣海陸間的氣壓梯度也逐漸變弱,因此西南季風開始退縮,降水隨之減少,很快轉入涼季。 印度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以及斯里蘭卡島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為熱帶雨林區;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干高原內部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間,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雨量很少,為荒漠和半荒漠,僅生長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
環境特點
印度半島
印度半島的自然條件良好,耕地面積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0%以上,是最大的天然資源。大部分地區的居民可以吃到一年兩熟的糧食,東部沿海三角洲地區可以達到一年三熟。現代化工業國家所需要的原料與礦藏資源在半島上也豐富地蘊藏著。其中煤的蘊藏量是世界第八位,鐵的蘊含量居世界第四位,製造各類電器用品所需的雲母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植物資源的豐富更不用說,這里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高山植物約有3萬多個品種。森林的覆蓋率更是可觀,740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佔全國領土總面積的22%。在全世界人都擔心綠色越來越少的今天,印度人卻可以短時間地放寬心。
自然資源
東北部有大的煤、鐵產地,重工業中心;另有錳、金、雲母等礦藏。農產品有粟、水稻、棉花、甘蔗等,南部經濟作物和種植園比重增加。 印度半島
德干高原位於印度半島上,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東西兩側為高度不大的東高止山和兩高止山,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在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時,被抬升為一些斷塊台地、谷地和丘陵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地勢比較平坦,利於農耕,在高原地區,因古代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發,經過風化形肥沃的黑土,適宜種植棉,又稱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產區。在中南部地區,降水較少,是印度旱作——花生、玉米的產地,高原的東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礦產區,礦產資源有鐵礦、錳礦、煤、雲母等礦。鐵礦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印度半島的主體。為波狀起伏的廣大高原,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東低,發源於高原上的各大河流,東流入孟加拉灣,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東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積的厚層玄武岩層,風化層保水性能良好,宜於植棉、粟等作物。 南亞印度半島的內陸部分。位於印度南部。屬前寒武紀的古老台地。海拔600米左右,地勢西高東低,北寬南窄,呈倒三角形從亞洲大陸南伸入印度洋。高原東緣是東高止山脈,西緣是西高止山脈,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西北部約占高原面1/3的廣大地區為熔岩所覆蓋。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其中雲母儲量居世界首位。
動物分布
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半島素有「動物王國」之稱。這里的動物數量大,分布廣,品種多,有7萬多種。獅子和老虎是印度的國獸,古時候,它們是權和威武的象徵,一些帝王就以獅、虎命名。象、牛、猴是印度的聖獸,受到人們的崇敬。在印度,母牛是最神聖的動物,絕對不允許殺食。神猴哈奴曼則是智慧的象徵。大象雖然笨重,但印度人卻把它視為可愛的動物,古時候,大象還是一個兵種,稱為「象兵」參與作戰呢!此外,蛇也是印度人崇拜的動物之一,許多藝人專門以要蛇賣藝為生。孔雀是印度的國鳥,受到人們的保護,嚴禁捕殺,也許是因為著名的孔雀王朝之故吧。之所以成為動物的王國,得力於印度政府為保護動物資源而採取的諸多措施。這些措施已經頗見成效,瀕於滅絕的老虎數量從不足2000隻已增加到今天的3000多隻了。
編輯本段地理形質
地形
平均海拔600米。東、西緣沿海岸分別縱列著東、西高止山脈 ,兩山之間是海拔約600米的德干高原,外側山麓有狹窄的山前沿海平原,內部分布著許多河流切割而成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山地。西高東低,河流除納巴達河概東注孟加拉灣。
地質構造
由古老的花崗岩、片麻岩、片岩等構成的古陸,西部覆有面積52萬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層,風化後宜於植棉。 印度半島
地質構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顯的關系。南部的德干高原,佔有印度半島的大部分,是一個龐大的前寒武紀的古陸塊,它是構成次大陸的核心,是岡瓦那古陸的一部分。白堊紀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規模玄武岩溢出,覆蓋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構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個久經侵蝕的向東北緩傾的大古老地塊,西高止山構成高原的西部邊緣,高度約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斷層崖;東高止山構成高原的東部邊緣,高度約500~600米,為低丘狀,沿海有較寬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內部多地壘和地溝的地形。總之,德干高原是一個古老的、久經侵蝕的、傾動的和被許多河川所切割的準平原殘丘狀地塊。至於斯里蘭卡島,在地質構造上與印度原為一體,後因保克海峽和馬拿爾灣的沉降,才與印度分離。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一部分山地,這是喜馬拉雅運動的產物。喜馬拉雅山脈在構造上可分為三帶:北部帶,又名西藏帶或西藏喜馬拉雅帶,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紀的岩層組成;中部帶,又名雪峰喜馬拉雅帶或喜馬拉雅帶,露出岩石主要為花崗岩和片麻岩,現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帶又名外帶或山麓喜馬拉雅帶,位於印度大平原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主要為低矮山麓,岩層以第三紀沉積岩為主,高度約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屬於新褶皺山的前淵地帶,其前身為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東西長約3,000公里,南北寬約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編輯本段文化歷史
歷史
約公元前1000年,好戰的雅利安人集團已經征服或同化了溫迪亞山脈以北的大部分印度領土,而溫迪亞山脈則像一道屏障,將半島部分的印度南方及德干高原與北方恆河及印度河流域隔離開。雅利安人的語言從未在南方流行,南方人至今主要操四種非印歐語言,統稱達羅毗荼語,其中每一種都擁有自己的大量古代文學作品。南方也試圖對迄今名之為「雅利安」的壓迫或影響進行抵制,但實際上南方與「雅利安」北方在宗教、藝術、文學、哲學及其他許多文化領域的雙向密切交流已經持續了數千年。印度文化中無疑存在南北差別,但印度文明是南北通用的整體名稱。我們只能推測吠陀時代的南方是什麼樣子。偉大的敘事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說,南方及錫蘭棲息著曾經與吠陀英雄戰斗過的野獸和惡魔,這樣說是為了維持對被他們征服的北方人的輕蔑性描述。但是,雖然也可能發生過戰斗和襲擊,得到大山屏蔽的遙遠南方,除溫迪亞山脈東西兩端近海平原易遭侵擾外,其餘部分一直未受雅利安人控制。不過,錫蘭(今斯里蘭卡)在公元前6世紀曾被一群操雅利安語的人從海上侵入並定居,不久後或可能稍早,也遭到過印度南部達羅毗荼人侵略。 印度文明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表明,印度民族是一個富於創造性的偉大民族。 舊石器時代的印度先民,主要靠狩獵和採集維持生存。他們逐食物之源而遷徙,一般居無定所。後來,他們學會用火燒烤食物,並用動物皮毛和樹葉遮蔽軀體。他們也開始馴服野狗。大約在距今12000--8000年這一期間,印度先民開始種植穀物,馴養家畜,製作陶罐,同時學習縫紉衣服。考古學家們在印度各地,特別是在印度西北部和德干高原,均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打磨精緻的石制工具。這一事實說明,印度先民的分布已經相當廣泛。印度地域遼闊,物產豐饒,對於遠古人類來說顯然是一片樂土。除了夏季炎熱之外,印度的自然環境是十分優越的。由於自遠古時代起就非常適宜人類生存,印度對不同地區的人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從非洲、大洋洲和歐亞大陸,先後有不同的種族侵入或移居印度。現代印度人,基本上就是這些種族的混血後裔。即使在今天,印度的人種依然相當復雜。因此,印度歷來有人種博物館之稱,也有人類學的天堂之說。西方一些大學的人類學專業,即以印度作為學生進行實習和研究的基地。
宗教
印度教徒相信萬物皆有靈魂,死後,其靈魂轉移到新的軀體。現今,這種觀念基本上做如下理解,即:人可以再生為許多種昆蟲或者動物。因此,奶牛、山羊、小蟲和昆蟲都必須受到尊重。在印度,奶牛為何在供給肉類的動物中受到獨一無二的特別尊崇還是一個謎團。 印度教無需其信奉者大量聚集在廟宇中,其木製的廟宇不是聚會的場所,而是信仰的聲明。教義飽含日常生活和獲得永生的行為規則,也逐漸強調生命的輪回。這一觀念在為現狀的悲慘祈福的同時,也給信徒灌輸了某種希望。對生活貧困、地位卑微的信徒來說,它提供了一種慰藉,即:一個人如果行善,死後就能得到回報,其靈魂可以進入一個可敬可佩的人的身體;另一方面,死去的人的靈魂在返回塵世的過程中,可能進入一個較小的動物體中。
編輯本段主要城市
班加羅爾
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首府。人口連郊區291.4萬(1981)。海拔922米,由一城堡發展成印度南部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分新舊兩城:舊城為商業區,新城為工業區。附近盛產棉花、稻米、油料作物、煙草。印度重要的重工業中心,有機械、電器、化工、飛機、鍾表、金屬加工等工業,還有傳統的地毯編織業、棉紡織、絲紡織和現代化的製革業。多條鐵路與公路在此交會。有航空站。 班加羅爾
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羅爾打拚,他們創造的收入在印度GDP中占據了很大比重.微軟、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業都在這里設立了辦事處.除此之外,生物科技也是它的一個拳頭產品。 位於海拔921米的丘陵脊頂上,氣候溫和宜人,最熱月(5月)平均氣溫27℃,最冷月(12月)21℃。年降水量924毫米。1681年以後是邁索爾王國的主要都市,殖民地時代是重要的軍事據點。印度獨立後,工業化發展迅速,是商業都市,印度南部的經濟中心和通往馬德拉斯、孟買、海得拉巴等地的鐵路、公路交通樞紐。擁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皮革、食品等發達的現代工業。班加羅爾位於坎納達、德盧固與泰米爾文化的交匯處,成為活躍的文化中心,設有班加羅爾大學、印度科學院、印度科學研究所、農科大學、國家動力研究所等教育研究設施。市內還保留有1761年所建的石造城和古寺院等史跡,古堡中心的旁邊,有廣大的庭園,及宏偉壯觀的現代化建築。 印度第七大城市,面積174.7平方公里,人口520萬,是卡納塔克邦的首府,也是南印工業城市和商業中心,很多軍工廠都建在這里。這座繁榮的現代化商業中心有印度的「矽谷」、「花園城市」之譽。 班加羅爾意為「煮豆」,建於16世紀。自1831年起,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直到1947年英軍才撤離該市。1958年,德克薩斯公司在班加羅爾建立了一個設計中心,為其它跨國信息技術公司來此設點開辟了道路。六十年代,中央政府把重點國防和通訊研究機構,如科學研究所、國家航空研究所、雷達電子發展公司等設在該市,使該市的信息技術產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它已經變成印度的科學和技術中心。 班加羅爾也是印政府工業投資的重點地區之一。有印度主要的飛機製造廠,電器、通訊設備、機床、汽車製造、制葯等工廠。
斯里蘭卡
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上的島國,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接近赤道,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風景秀麗,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稱。 斯里蘭卡
1500年前,來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錫蘭島建立了僧伽羅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弘揚佛教,受到當地國王的歡迎,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公元前2世紀前後,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也開始遷徙並定居錫蘭島。從公元5世紀至16世紀,島內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之間征戰不斷。16世紀起先後被葡萄牙和荷蘭人統治。18世紀末成為英國殖民地。1948年2月獲得獨立,定國名錫蘭。1972年5月22日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1978年8月16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芭堤雅
芭堤雅
芭堤雅旅遊區素以陽光、沙灘、海鮮名揚天下,被譽為「東方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新興海濱旅遊度假勝地。芭堤雅位於首都曼谷東南154公里、印度半島和馬來半島間的暹羅灣處,市區面積20多平方公里,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每年有200至300次、上百人參加的國際會議在此召開。每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收入外匯摺合泰幣70多億銖,是泰國旅遊業的重要支柱之一。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位於印度半島西南面印度洋中,臨近斯里蘭卡,面積二百九十八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二萬多。馬爾地夫群島是由1196個美麗的珊瑚島組成的環島礁,如花環,故又有「花環群島」的美稱。馬爾地夫群島上的島民稱他們的國家是「海島王國」。古代航行於印度洋的海員及印度的商旅們則因它的地形而稱它「花環之島」-「MALDAIV」,馬爾地夫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島上椰林,海水,陽光,沙灘,繽紛珊瑚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當地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通用迪瓦利語,官方和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其首都馬累(或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首都,人口約四萬六千。

6. 中印兩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有什麼

共同點:都有過較長的封建歷史和很深的殖民地烙印;印度把瑜伽傳播給了世界,中國把武術傳播給了世界。

不同點:

1、氣候不同: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類型,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溫度帶。

2、緯度不同: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中國的緯度約4°N~53°N,中國位於中緯度和低緯度。

3、國土面積不同: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

7. 中印接壤,為什麼中國的氣溫比印度低

中國的氣溫比印度低是因為氣候和地形因素等因素決定的。

印度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而中國有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等五種氣候。印度北部有山脈和高原來阻擋冷空氣的進入,從而印度冬季的溫度有所回升,而中國東部地形平坦,無法阻擋西北來的冷空氣。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印度比中國的溫度高,事實上,印度雖然溫度高,但是不是很熱,但是中國有些地區的確很熱的。比如中國的繁華是市區,高樓大廈讓空氣得不到流通,加上人流量比較大,眾多空調外機暴露,導致熱島效應較為嚴重,溫度也會持續上升。



(7)中印和印度哪個更綠擴展閱讀:

印度的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

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8. 中國與印度的各方面比較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說實話印度這些年發展很快,尤其是軍事方面。但是我認為不必太把印度放在心上。原因如下:
1.當前中印兩國經濟不存在過多沖突。中國經濟製造業較強,而印度經濟軟體和金融較強。根據馬克思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系、也包括政治基礎),軍事是政治斗爭的延續」,中印兩國目前不存在太激烈的對立;

2.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國家主要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間的矛盾,說白了就是人民要先解決好衣食住行的問題(.印度人貧富差距世界第一,同一座城市,有人擁有直升機機坪。有人餓死,是地地道道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目前世界的主題是「和平」、「發展」,而且各國都想搭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快車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不希望被戰爭托住發展腳步。在這一點上,中印兩國是相通的;

3.現代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國力。印度的GDP是中國的1/3,而軍費開支是中國的幾倍,長此以往,印度沒准會像蘇聯一樣倒在自己的槍口下。

4.雖然印度和美國、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關系良好,但是和美國、韓國、日本加強關系的目的是牽制中國,想方設法讓對方為自己火中取栗,可以說他們是同床異夢。至於俄羅斯就更有意思了,印俄雙方是戰略夥伴關系,但中印也是戰略夥伴關系,如果中印之間出現不愉快,俄羅斯只能保持中立。一旦中印開戰,作為印度宿敵的巴基斯坦一定會在印度後院放火,一個巴基斯坦印度都難以搞定,再加上中國,那就……

5.中印兩國都是有核國家,雙方雖然會相互防範,但雙方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最多隻是邊境沖突,這就要看常規力量了,一般認為,中國常規力量強於印度;

6. 雖然目前中印邊界印度佔中國很多領土,但是制高點都在中國手上。一旦開戰,印軍將失去地利;

7.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讓內地與西藏的運輸大大加強,一旦開戰,中國將大量向西藏方向集結兵力、運輸物資,這對我軍作戰十分有利(由於青藏高原的高原效應明顯,在西藏養一個士兵是內地費用的五倍);

8.由於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中國在西藏部署的戰術武器對於印度來說就是戰略武器,只此一項就能抵消印度工業十年的艱辛努力。(中國在西藏部署的火箭炮、中程導彈能輕易打到距中國邊境500公里的印首都新德里,新疆的su30一個俯沖就能到達新德里)。;

9.由於當年對印反擊戰把印度打疼了,所以印度懷恨在心,就像我們對日本耿耿於懷一樣。印度與中國攀比的心理非常嚴重,但是印度工業水平不高、辦事拖沓世界第一(阿瓊坦克研製了30年,還沒有量產就要淘汰了),我認為這樣一直下去,吃虧的是印度。

9. 初一地理 比較中國和印度的異同

1.面積
相同點:中印兩國都是陸地海洋領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
不同:中國是世界級的領土面積大國,國土面積居於世界前列。而印度只是區域性面積大國
2.人口:
相同:中印兩國都是世界級人口大國,人口數量相當
不同:中國人口增長率較低,而印度人口增長率交高
3.經濟:
相同: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世界經濟大國,發展潛力都很大,經濟增長較快
不同:兩國經濟發展模式不同,中國主要發展第二產業,而印度第三產業比較發達
4.氣候:
相同:中印兩國都深受海洋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高溫多雨
不同:印度氣候類型比較單一,主要是受熱帶季風影響較廣。而中國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5.地形:
相同:兩國地形多種多樣,都有廣大的平原,高原和山地
不同:中國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而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地勢比較平坦。
6.工業:
相同:中印兩國都建立了規模比較龐大齊全的工業體系
不同:中國的航空航天工業,基礎設施,製造業等比較發達。而印度的電子信息產業比較發達
7.農業:
相同:中印兩國都是農業大國,都有面積廣大的耕地,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不同:中國的農業生產技術更為先進

閱讀全文

與中印和印度哪個更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長什麼樣子的 瀏覽:669
越共對越南統治如何 瀏覽:669
義大利和法國的商科哪個好 瀏覽:882
去印尼航班注意什麼 瀏覽:107
伊朗沙漠種什麼樹 瀏覽:822
印尼巴士怎麼接顧客 瀏覽:405
越南廚師工資一般多少 瀏覽:721
中國輸入病例一共多少例 瀏覽:76
越南黃花皇宮椅多少錢 瀏覽:818
印尼疫情人數有多少 瀏覽:505
印尼棺材怎麼樣 瀏覽:145
湖南和越南哪個發達 瀏覽:468
義大利人愛吃義大利面到什麼程度 瀏覽:299
越南涼山經度和緯度多少 瀏覽:689
印度麵皮怎麼做 瀏覽:648
中國開車到英國多久 瀏覽:947
義大利第二大島在哪裡 瀏覽:170
英國航母能在海上行駛多少天 瀏覽:969
中國最危險的工作哪個掙得多 瀏覽:782
英國人老了多少歲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