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朝時有沒有跟外國軍隊打過仗
(一)對匈奴的戰爭:不分勝負
秦在滅六國時期,匈奴頭曼單於乘中原地區的戰爭方熾,趙、燕的北部邊防鬆弛之時,率領控弦之士進占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秦滅六國以後,於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派大將蒙恬率士卒30萬人北擊匈奴,把匈奴勢力趕到陰山以北,收復了河南地。秦在這里設置了34縣,重設九原郡,蒙恬又北渡黃河,據守於陽山(狼山之西)和北假(陰山下)一帶。
(二)南平百越:勝
所謂「百越」,一般意義上也叫嶺南,就是指分布在現在的廣東廣西地區的揚越、甌越、閩越、南越、雒越(西甌)等越人部落。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率秦軍滅楚,繼續南進,奪得越人部分土地,置會稽郡(治今江蘇蘇州)。二十六年,發兵50萬由尉屠睢率領,分為五路,越過五嶺。由於糧草供給不利,加之天氣炎熱、疾病流行,戰爭進展不利,越人待秦兵疲憊之時,進行反擊,殺死屠睢,此役秦軍陣亡人數不下30萬。一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繼續增兵10萬,集中30萬大軍進行總攻,終於將百越平定,在此設置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並沿五嶺遍置戍兵,從此以後,兩廣成並入中華版圖,再也沒有分離。
2.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打下中南半島和印度
中原王朝典型的農耕戰爭,爭奪的主要地區無非就是華北、江南、漢中和巴蜀,因為這些地方以農耕為主,一來便於管理,二來稅收也多,除此以外就是河套、河西和西域等能灌溉的地方,中南半島叫印度只那地區,那裡曾經是邊遠地區,農業不發達,山高地險氣候惡劣,既不便於攻取也不便於管理,窮鄉僻壤的地方也別指望收什麼稅了。最早越南是中國的故土,從秦朝開始佔領到宋朝才丟失的。然後是大理,大理其實並不統一,軍閥林立各自為營,且國君無實權,最終被蒙古所滅,也就是現在的雲南。再往後就是乾隆時候的清緬戰爭了,可以說戰場上非但沒撈什麼好處,而且還損兵折將消耗大量國力,打得丟人現眼,最後耗不下去不了了之。印度就更別提了,無論從哪裡都打不過去,從印度只那肯定沒譜,因為打個緬甸都沒打贏,那麼從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呢,又長又難的補給線幾乎無解,也就更別提還得翻過去打仗了
3.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有跟古印度有過交往嗎
在有記錄以前就有了交往.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
第一次記錄是在<<史記>>中.張騫出使西域時發現當地有賣邛竹杖的,一問是從身毒運來的.身毒就是印度.
4. 中國古代為何沒有打開印度洋的出海口明朝將緬甸丟得乾乾凈凈嗎
中國目前只瀕臨了一個大洋,那就是太平洋。如果中國的船隻要到波斯灣進口石油,那就必須要繞道馬六甲海峽,但是馬六甲海峽受制於他國,使得我國的石油安全頗受威脅。這就引起我們思考了,中國的雲南距離印度洋只有470公里,隔著一個緬甸。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將緬甸納入版圖,開拓印度洋呢?
一,漢朝的開拓
我們必須先了解中國古代在西南的開拓歷程,才能知道中國是如何一步步向印度洋靠近的。在古代,西南地區就是一片山高谷深、森林密布的瘴癘之地,無法穿越。先秦時期,人們不知道“西南夷”的存在,更不知道印度洋的存在。就算是武功赫赫的秦朝,也未能登上雲貴高原。
西漢時期,來自於印度的誘惑終於讓漢武帝有了開拓西南的野心。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國(巴克特里亞)見到了蜀地的物產,詢問才知道,這些物產是從身毒(印度)轉運而來。張騫將這事告訴了漢武帝,於是漢武帝試圖打通到印度的交通,派遣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人出使西南夷,尋找通往印度的道路。
當時的緬甸為蒲甘王朝。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使者出使蒲甘,要求其臣服。但是使者一去不回。1277年,緬甸又出兵攻打雲南盈江、金齒。於是,元朝決定滅蒲甘王朝。當年,元朝駐扎在雲南的大軍就推進到了江頭城,因為天氣炎熱而未能繼續前進。1280年,忽必烈再次發動戰爭。到1283年,江頭城、太公城均被攻破,緬甸北方12個部落投降。1285年,蒲甘國王正式投降,臣服元朝。
5. 秦朝與同時代的印度孔雀王朝,哪個實力更強
自然是中國的秦朝更為強大。對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實力評價,中華民族的聖賢早已說出了標准,那就是領土大小加上資源所有,最後再加上文治武功。
最後從文治武功方面進行比較,也就是從軍事力量和文化成就這兩個大方面來加以比較。武功者顧名思義,就是在武力方面有一定的實力和立有一定的功績。這一點,大秦朝當之無愧,否則怎能以一國之力滅掉其他六國?文治方面更是不消說,統一之後,始皇帝泰山刻石、頒布度量衡、實施新的貨幣政策,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里程碑。種種這些,秦朝勝於孔雀王朝自然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