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印度的飲食文化
咖喱是印度的飲食文化。印度菜的咖喱味很濃,洋蔥佔有絕對主導的地位。印度咖喱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燴出的,肉類是用它浸泡的。
如果在印度的餐廳吃飯,看到這樣的菜品,千萬不要以為是菜做壞了而大驚小怪。印度人只吃羊肉、雞肉和一些海鮮,在印度,你不會吃到其它的肉類。因為印度人多為素食主義者,所以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賓客。
在許多正式的場合,印度人用刀叉吃飯,但私下裡,還是習慣於用手抓飯。因為他們覺得,那樣的食物沒有矜持,如果你在印度人家裡作客,一定要嘗試用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菜大部分為糊狀,這樣便於用手抓餅或米飯拌著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即:用刀叉、卻是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叫做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有名。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於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如果你去到印度北方,會覺得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你去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由於印度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特色菜譜
泊蘭饢
特色:米飯和烤餅是印度人的兩大主食,烤餅更加突出一些。印度家家戶戶都有製作燒烤的烤爐,印度語中烤爐叫「TANDOOR」。「泊蘭饢」是將未發酵的麵粉和勻,放在烤爐中烤成的薄餅。「泊蘭饢」相當於西餐中的餐包,味香且有嚼勁,也因此不同於「印度拋餅」。
什錦咖喱鮮蔬
特色: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主義者,所以蔬菜類的菜品在餐桌上必不可少。「什錦咖喱鮮蔬」就是將菜花、土豆、豆角、胡蘿卜等蔬菜切成各種大小不等的塊,放在一起清炒,最後放入咖喱進行調味。這也是一道很典型的印度菜。
菠菜奶豆腐
特色:「PALAK」是印度語里的菠菜,「PANEER」是印度語中的奶豆腐。做法則是將菠菜打成汁,和奶豆腐一起翻炒,相應加一些印度調料,可以根據點菜人的口味進行調整,通常被製作成微辣的口感。此菜奶香濃郁,入口潤滑。
Ⅱ 去印度旅遊,印度都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值得品嘗呢
現在旅遊業非常發達,來自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快速,當人們口袋裡頭有著一些閑錢後,就有了旅遊的想法,還源自於思想的解放,儲蓄不再只是工作的唯一目的,及時享樂的心情,讓很多人更加捨得為自己花錢,而旅遊就是一個特別好的休閑方式,能夠放鬆人的身心,增加生活的閱歷,不過現在的旅遊更多的是一種走馬觀花的旅遊,走走看看就當作是旅遊實在有些無趣,貼近當地居民生活的真實,旅遊才有更多的精彩。不過對於去印度旅遊的人來說,或許有些不太友好。
印度禁止喝酒,所以喝奶茶就成了這里最佳的飲品,蹲在在牆角,配上一杯熱騰騰的奶茶,欣賞路沿的社會百態,這就是印度平民最真摯的生活
Ⅲ 印度美食文化
雖然牛肉在印度屬於禁忌食品,但印度對於牛奶製品情有獨鍾,比如印度乳酪就是隨處可見的素食食品;還有印度人每天必喝的奶茶內也是使用牛奶作為原料。酸奶也是印度常見的食品之一。
印度的主食以米飯和麵食為主,印度南部偏愛米飯,而北部常見麵食。用手吃飯是傳統印度人必不可少的習慣。
麵食常見種類有:較厚的發面餅——饢、帶餡的酥油餅、全麥無發酵小餅和南方常見的帶餡薄餅——杜莎等。食用麵食時,大部分印度人喜歡將餅類撕成小塊,卷著豆湯或其他菜式食用。
印度的菜式口味偏重,無論青菜還是肉菜都會使用很多種調味料烹制。咖喱毋庸置疑是印度使用最多的一種調料。除了咖喱,辣椒、胡椒、肉桂、丁香等等調料都是印度菜式必備的調料。
印度文化特點
印度是個宗教國家,歷史上曾先後產生並流行多種宗教,對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也擁有廣泛的信徒。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
宗教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此外,印度有數以百計的民族和眾多的部落,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採取兼容並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類型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
Ⅳ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4)印度人做奶茶怎麼樣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Ⅳ 印度人一日三餐吃些什麼為什麼看上去伙食很好的樣子
一提印度美食,估計很多人想到咖喱,想到某隻手拋出來的飛餅。但事實上,印度飛餅並不是印度的特產,或者說並不是印度人愛吃的食物。因為雖然印度的胖人不少,但事實上人口超密集,很多人還處於吃不飽飯的溫飽線上。是不是這樣說有些奇怪了?為什麼這么多人吃不飽飯,卻還會有那麼多胖子呢?
最後,印度人喜歡用的油也很給發胖加分。他們最多用的就是熱帶木本植物油,即棕櫚油。這種油在印度絕對可打五星好評,炸個東西,做點食物,完全就是無棕櫚油不歡。但這種油吃多了就會發胖,印度人民生活如此“美好”,如何能不增加噸位呢?
其實,如果真的站在客觀角度來看印度的話,我們還是非常不理解的。他們的國民生存現狀差距極大,有的成了胖子不假,但有的就吃不飽飯,處於挨餓狀態。可國家呢?卻每年還有大量的大米出口,這種生存法則我們普通人真是沒辦法接受。
Ⅵ 印度人飲食有哪些特點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至今筆者也沒弄明白這些調料究竟含有什麼成分。
印度飲食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歐洲市場上價格最貴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個盧比一公斤,價格之低廉令人咋舌。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長時間的熬煮使維他命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最馳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雞」,其名聲猶如北京烤鴨。做法是把雞腿、雞塊沾滿香料,放在爐子里用炭火燒烤而成。出爐時味鮮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說起飲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roganjosh咖哩羊肉
gushtaba辣肉球加優酪乳
biryani雞或羊肉加橙汁飯
tandoori雞魚等肉加上香料在陶鍋烹煮
kebab印度烤肉串
bhujia咖哩素菜
samba印度煎餅包泡菜及咖哩扁豆
pomfret鮭魚
malai椰汁咖哩蝦
kulfi冰淇淋,印度茶
Ⅶ 哪些南印度菜好吃卻鮮為人知
一提起我們的鄰居印度,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臟乎乎的恆河水。而一提起印度的食物,很多人想到的印度人的"糊糊煮萬物"。
在人們的印象中,印度菜並不給力,甚至有些不幹不凈吃了沒病的狀態。
在這里,既能品嘗到北印度的清淡飲食和各種肉類,還能吃到南印度的米飯和辛辣的咖喱。
在印度,還有很多美食,受限於篇幅不能一一介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印度美食,建議可以實地探訪一下,體驗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風情,也就能理解了他們的餐飲文化。
Ⅷ 印度的茶怎麼樣
布是很好喝有點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