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不惜貸款搞開發,想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能成嗎
近年來,我國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基建方面的成就,讓同屬亞洲的印度,既羨慕又嫉妒,更多的還有恨,於是他們也想要效仿我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欲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基建狂魔。
印度雖然人口數量和我們差不多,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便卻被中國甩出幾條街去。印度的鐵路到現在開的還是跟我們老式的綠皮車一樣的火車,民眾開掛式的掛在火車上。
印度的火車
印度的 高速公路里程僅為942千米,不到中國高速公路里程的1%。如果你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抬頭往上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式的 電線。我就佩服印度的電話修理工,電話壞了他是怎麼找出壞的那條電線的。
密密麻麻的電話線
印度政府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應該講莫迪是一個運氣極好的印度總理,他從一開始上台就自帶主角光環。他執政的初期正趕上國際油價的大跌,而印度當時飽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困惑,印度的石油完全靠進口,一直是印度的輸入性通脹的主因, 他一上台,國際油價立馬大跌,國內的通貨膨脹戛然而止。更為神奇的是老天爺也在幫忙,自從莫迪上台後,印度風調雨順,以前的印度不是洪澇就是乾旱,導致印度的糧食產量忽高忽低,這下可好了,莫迪上台後,農業大豐收,印度人民開始吃飽飯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印度總理莫迪
但是莫迪作為男主角,肯定不會滿足於溫飽層次,他還要帶領印度走向富強之路,於是他把 目光瞄向了東方,他發現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度,只要經濟速度放緩,立馬防水基礎設施,經濟馬上就會起色,基礎設施建設簡直成了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葯。莫迪一想為什麼我們也不能搞基礎設施建設呢?於是莫迪發誓要把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而這時候不幸卻來了,國際石油開始上漲了,但是莫迪鐵了心的要搞基礎設施建設,為此 他不惜貸款,加大財政赤字。
印度真能成為基建狂魔嗎?我是不看好印度,主要原因如下:
一 是印度缺少大一 統 的基礎, 在英國殖民地之前,印度只是個地理名稱,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英國過來後將這個地方的大大小大的各個小國家,整合為一個印度。因此, 印度到現在很多邦還各自為政,地方的分裂勢力很強。而要搞基礎設施建設,難免要牽扯到各個邦之間的利益協調,但是因為 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全國大范圍的修建鐵路、公路都成了問題。
二是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 印度和我們的體制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是土地國有制,而印度幾千年來土地私有的格局並未改變,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大規模搞基礎設施建設,肯定要牽扯到很多私人的土地, 如不一一加以協調解決,路很難修成。
三是缺少完備的工業體系。 人家都是先發展第二產業,再發展第三產業,而印度恰恰相反,先發展第三產業,再發展第二產業,導致印度的 的工業體系極為落後,突出表現在以軍工為代表的重工業體系方面,印度號稱「萬國武器庫 」 ,別國的武器應有盡有,就是沒有自己國產的。
印度決堤的大壩
四是缺少一支高素質的工人隊伍。 印度因為種姓制度的存在,大量中下階層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印度現在還有30%以上的文盲率。沒有一批受到過高素質教育的工人隊伍,怎麼來修路架橋。光有人當民工,沒人看圖紙,能行嗎,我們看印度的很多橋梁大壩,建了不久就垮了,這可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設計質量不過關。
結論:這個世界上一些東西不是中國行,印度就行的。
印度也有一個「基建夢」。去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項萬億基建計劃——將砸600億美元(約4.3萬億盧比)在未來10年到15年內建100座新機場,這可能成為其經濟增長的助力。然而,隨著這一大型基建計劃箭在弦上,印度對於基建的執念也越變越深,已經到了「寧願到處借錢,也要爭當第二個基建狂魔」的階段。
為當「基建狂魔」,印度不惜借錢搞基建!
高居不下的財政赤字一直是印度政府心裡的痛。印度財政部日前提交的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提案顯示,該國政府預計總支出將超過24.4萬億盧比,財政赤字目標被設定為GDP的3.3%,高於其之前定下的3%的目標(3%同時也是一國財政是否安全的警戒線)。大規模的超支早已讓印度政府捉襟見肘,再面對龐大的基建項目的支出,印度只能通過借錢來維持自己的「野心」。
由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投行似乎成了印度的一大幫手。亞投行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在成立的頭兩年裡,亞投行批准了43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為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其中印度獲批的貸款總額達到17.69億美元(約1258.9億盧比),主要集中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藉此,印度也成為亞投行最大借款國。
援助成印度打響「基建狂魔」名聲的途徑?
雖說是借錢搞基建,但印度對於通過援助他國來打響自己「基建狂魔」的名聲可是絲毫不吝嗇。據日本共同社日前消息,印度在去年12月底提出向不丹提供450億盧比(約6.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以支持後者的水力發電及多項基礎建設。有分析指出,印度此舉主要是為了抗衡中國在基建方面的影響力。去年11月,印度也表示其正在沙特價值5000億美元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上尋找投資機會。
早些年,印度也計劃在伊朗南部城市恰巴哈爾投資5億美元,用於港口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在恰巴哈爾周邊投資160億開發一個自由貿易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還在去年12月表態將向馬爾地夫提供14億美元的援助,而其開出的條件是「疏遠中國」。
實力比不上野心?印度尋求中國協助建設鐵路走廊
除了不斷拉攏其他國家,印度還攢了一個「大招」。據《印度時報》近日報道,印度將在不丹、尼泊爾、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這5個鄰國建立5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和500多個小型終端設施,用以接收通訊、網路、災害管理等衛星的數據。有國際專家就指出,印度為這5國建造地面基站其實是「截胡」了中國企業的訂單,畢竟此前這些國家的基建訂單基本都是交由中國方面負責。
盡管印度努力「追趕」中國,但這個野心滿滿的國家似乎還是逃不過活在基建狂魔的陰影之下。日前,印度就提出希望可以得到中國的幫助,以將班加羅爾-欽奈鐵路走廊的時速提高到所計劃的每小時150英里。此外,印度也再次強調了此前曾向中國提議的、重建阿格拉和佔西兩地火車站的計劃。
渴望能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的印度,最後卻不得不再次向中國求助。如此看來,印度空有基建雄心卻難有與其匹配的基建實力,其基建大國的美夢恐怕短期內很難實現。
如果印度是在現今的這種政治框架,宗教,種姓一成不變,他永遠也成不了像我國這樣的基建狂魔。
想要成為基建狂魔,印度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改革政治框架,來場像我國一樣的全民大翻身。推翻現有的所有政治體系,不過好像不太可能。
二是宗教不能涉政,不能讓牛滿街走。
三是取消種姓制度,什麼年代還以姓分高低,不過也很難。
而我國之所以被稱為基建狂魔,一是文化價值觀不同,理念不同,最主要的是西方心虛害怕了。
只要印度還存在種姓制度,別說基建狂魔,就連最基礎的基建都不一定能搞好。
以《廁所英雄》這部片子為例,大部分印度人家裡都沒有廁所,一方面是裝不起,而最主要的是不想裝,因為印度教說了,家裡不能留污穢。該片有相當一部分鏡頭是引自紀錄片的,可以從中看到印度政府修的公共廁所大部分沒人用,有的甚至拿來住人,由此可見宗教和種姓制度對於印度基礎建設的阻礙非常大。
其次印度是聯邦制國家,本身就是各個土邦捏起來的,印度的聯邦政府無法整合各邦,所以執行的效率低,難度大。比如2000年印度政府就要喊著給農村地區修路,結果修了十年才不到30萬公里,而且基本都是碎石路,不是柏油路。在2011年曾經有份報告,說印度政府每年拿出3%的政府預算去修路,但是三分之二都被各級政府中飽私囊,最後雇不起建設公司只能讓村民們自己去修。
最主要的是,印度是民選政府,往往任期短,通常對於急功近利地項目非常歡迎,而對基礎設施建設這種長期回報的項目並不上心。再加上政績並不是印度地方官員強制考核績效,所以在基礎建設問題上投入少,不關心,直接導致發展緩慢。而且印度腐敗指數並不低,位列世界第81位,就連當初上戰場的印度軍隊都曾遇到過半路被印度鐵路員工勒索的事件,所以印度的基礎建設發展任重道遠。
「基建」是印度的軟肋,獨具咖喱味的「Make in India」一經提出,就包括要發展基建。 印度總理【莫迪】特別重視製造業,在拋棄「Made in India」的提法後,近些年來大手筆投資鐵路網、公路網、智能城市的建設。
現任印度商工部副部長艾米塔爾·康特,一再強調印度正在大興製造業,尤其是鼓勵基建領域的發展,因此特別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為成為「基建狂魔」,印度政府的確是不惜貸款搞開發,一直在跟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等金融機構在接觸。
哪有隨隨便便的基建狂魔?中國人有錢、有技術、有人員,那是實至名歸的基建狂魔。印度就沒有這么簡單,世界銀行就曾拒絕過印度的基建項目,所以面對未來10年印度國內基建融資近1萬億美元的龐大缺口,莫迪老仙也是施法吃力。
印度瘋狂要搞基建,我們還是要謹慎看待,總覺得三哥是要挑戰世界和平。 印度跟鄰國的邊境沖突,常常由於當地的基礎設施不給力,導致兵力、軍備投送有相當苦難。假如,印度把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搞得很好,那麼跟鄰國發生的摩擦會更多?
這也不是聳人聽聞,前幾年看的視頻,印度的邊境道路破破爛爛。最近一次看到的視頻,6月底印度媒體報道有5萬增援印軍調往中印邊境,你可能也已經發現,印度運兵的道路是沒一點毛病。
經常有人會損三哥,其實三哥的發展趨勢不錯,特別是在一些新領域。如果說印度基建落後中國15年的話,那麼互聯網領域跟中國的差距就不到5年,現在印度的在線支付、國內物流等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不過,印度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下,各種 社會 弊端到也是集中呈現在吃瓜群眾面前。
也正因為印度基建落後,意味著印度的基建市場潛力巨大,眾多的海外資本都想搶佔先機。很多中國人也會跑去競標,不過你們來幫助印度建設普通道路、橋梁是沒問題,印度人既能偷學技術又能改善硬體,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你們要是觸及印度人敏感的項目,他們自認為事關國家安全。對不起,中國人靠邊站,會設置各種認為障礙,比如華為公司的投資被拒絕、印度高鐵建設放棄中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缺乏中國人的參與,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還要走更長的路。 但是,中國公司不參與,或者少參與,並不見得就是壞事。
除去外部因素外,印度國內也有各種問題,要開開心心發展基建不容易。 主要有以下幾條:1、印度很分裂,各邦有著較大的獨立自主,基建工程往往要跨邦,各種利益糾葛導致紛爭不斷。2、印度土地私有,基建工程涉及到老百姓拆遷,一家一家談條件也是耗時耗力;3、印度基建人才缺乏,要短時間內培養出來並非易事,有些事還是要遵循「一步一個腳印」。
此外,印度政府體系的效率奇低,公務人員總體作風拖拉、貪腐嚴重。基建項目里的各種涉公事務,很容易被公務人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明裡暗裡要回扣、吃分紅也是司空見怪。
總而言之,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問題多多。不僅僅是貸款搞基建,還要解決技術的獲得、人才的培養,以及國內各種體制性弊端。 當然,印度要是成為基建狂魔,對印度的前程影響深遠,最顯著的是GDP就不會被扯後腿。然而,果真是如此,對鄰國很可能是一件大壞事。
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是沒有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體制原因,另一個是物質基礎。
首先,幾句簡單的話來討論一下印度的體制原因。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印度農民雖然大多數很窮,但很多人還有土地。而印度又從英國那裡繼承了議會制,搞選舉。因此,在印度搞建設,征地非常困難,最直觀的一個案例就是印度高鐵項目。當年日本費盡心思拿下印度高鐵項目,還以近乎倒貼的方式,按照0.1%的利率貸款給印度買日本技術修高鐵,結果因為征地困難,至今未能開工。要知道,印度人可是信誓旦旦地說要2022年建成通車的。
這個案例就說明了,在印度征地是多麼困難和低效率的一件事情。那麼,要成為基建狂魔,在自家土地上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適用的土地,去哪裡建什麼基礎設施呢!這就是印度不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體制因素。
而印度無法成為基建狂魔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物質基礎。搞基建的物質基礎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原材料,比如鋼筋水泥。二是專用設備,比如工程機械、盾構機等。
我們一年的鋼鐵產量約在10億噸左右,而印度預計2021年鋼鐵產量達到1.2億噸。從規模上來看,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但是,和我們這個級別來比一比,還差得太遠。
2020年,我國水泥年產量為23.77億噸。印度水泥產量能夠查到2015年的數據,是產能4.1億噸,實際產量2.7億噸。雖然絕對數額也挺大了,但是和我們比一比實在是差太遠。
雖然普通的鋼筋水泥稱不上高 科技 產業,印度如果真想投資,那麼有的是企業願意賣生產線給他們。但是,印度的根本問題在於,因為印度未能建立自己完善的重工業基礎,使得自身未能具備工業自我造血能力,而最終不得不依靠進口工業產品和技術來維持本國工業體系的運行,從而消耗了太多寶貴的外匯。這是制約印度進行大規模基建的經濟瓶頸。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網上看過盾構機故事的文章。1997年,我們首次從德國引進了兩台盾構機,用於挖掘秦嶺隧道造鐵路。當年,一台盾構機的進口價格就是3億人幣。而且,外方對我們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連盾構機的維護過程,都不允許我方人員在場觀看。很多文章都說,盾構機的維護都要外國技術人員從本國飛過來,住五星級酒店,支付每小時幾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服務費。
目前,我們沒有看到關於印度國產盾構機的新聞。而根據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入圍的僅有一家印度廠商貝姆勒,排名第47位,年營業額3.16億美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印度如果真的變身基建狂魔,將需要消耗天量的外匯資金來進口工程設備,並且像曾經的我們那樣,花費巨額的服務費來聘請外國的技術人員。
這樣的經濟成本是不可想像的。這種條件下,印度造出來的公路、鐵路、機場、房屋、市政設施等,都將是成本巨高的、大多數人用不起的。如果印度官方承擔大部分的費用和成本,這將輕易地將其財政壓垮;如果印度按照市場化原則,讓使用者付費,那麼很顯然,價格將高到很少有人能用,最終導致這些項目虧損,進而使得沒有人敢投後續項目。
厚積薄發這個詞不僅僅適用於個人,同樣適用於一個國家。我們1988年才開始建設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現已變成一條城市快速路),2008年才擁有國產盾構機,基建狂魔這個名詞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講的。在這之前,是幾十年的物質積累和技術積累,才能使我們擁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能力和技術能力。
關於印度,開頭就說了體制問題,這個問題貌似要伴隨印度很久很久。目前看來,官方強人要樹立絕對的威信,只有戰爭這唯一的一條路。印度獨立就是英國人安排的,沒有經歷獨立戰爭就成功了,還被安排上一個議會體制。這就讓任何一個印度官方老大都不具備絕對的威信來改變體制上的弊端。就像現在莫迪要做很多有意義的改良體制的動作,總有反對派要站出來,為反對而反對,而並非站在印度民族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此,無論從體制來看,還是從物質基礎的角度來說,印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成不了基建狂魔。
所謂 基建狂魔 ,是屬於我們的專用名詞。意思是,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還拉動了經濟發展。具體特徵是, 數量多,速度快、質量高、難度大。
比如, 港珠澳大橋 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橋隧全長55千米,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1269億元。毫不誇張地說,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都屬世界第一。
相比較來說,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修一座類似的大橋,不現實。
對印度來說,雖然他們國家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升級,基建需求很大,但想達到 基建狂魔 水平,是不可能的。進而,也就無法實現靠基建拉動經濟發展的設想。
首先,從規模上看,印度沒錢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據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的數據,到2040年,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將達4.5萬億美元。就在2019年,印度自己表示,將籌措1.39萬億美元,進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印度2018年的財政收入僅為0.52億美元左右,手中的錢不夠怎麼辦?印度一方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投行貸款,一方面爭取國際資金。
據統計,從2016年算起,印度累計從亞投行借走了41.5億美元,用作基礎設施建設。按這個情況看,印度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數量也不會超過100億美元。但這點錢,與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同時,印度人也用其他方式爭取 國際資本 。比如,莫迪政府第一次上任的時候,就和日本簽訂了阿默達巴德到孟買的高鐵項目,但至今未開工建設。
總體算起來,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缺口非常巨大,這種情況下,指望印度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達到基建狂魔水平,需要有強大的工業化水平作支撐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有先進的機械做後盾,但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離中國差很多。舉個例子,印度在孟買和班加羅爾修建地鐵,需要應對玄武岩、角礫岩和頁岩等復雜地質條件,最終從中國購買了三台 盾構機 。
為什麼從中國買?印度一直排斥中國,不應該買中國的工程機械啊!關鍵是,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 盾構機 確實質量好,價格便宜。同樣,在機場和港口建設、高壓線布設等方面,印度的工程機械水平也不足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沒有先進的機械做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就提不起來,也就達不到基建狂魔的水平。
再次,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也決定了基建工程的水平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中,發現問題並隨時解決問題非常重要。而這,就需要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很高。
我曾經作為甲方代表,在施工工地呆過,施工經理的水平往往決定了工程進度。比如,施工機械出現故障了,小的問題,施工經理有可能就地解決了。大的故障,需要施工經理及時聯系維修。維修過程中,施工經理會利用這段時間,為下步工程做好各種准備,從而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
可以說,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我們在視頻中,經常能看到印度工人慢騰騰施工的場面,這在中國的建設工地上,是不可想像的事。
感謝閱讀!
首先印度工業基礎不如中國,機械製造業明顯落後我們
其次:印度種姓氏制度非常根深蒂固,姓氏不好出身不好,階級流動差,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最後:印度土地制度嚴重製約發展,大規模建設太難
⑵ 印度有13億多的人口,為什麼會做全民免費醫療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僅次於我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達到了13.24億,而且從他們現在的增長速度來看,未來幾年就有可能超越我們變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印度當前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印度的2018年的GDP只有2.7萬億美元,人均GDP只有1978美元,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印度能夠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呢?
總之,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不假,但是由於國內的經濟基礎、貧富差距、基礎設施等都很不完善,能享受到的醫療服務很有限,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所以我們也無需羨慕印度的免費醫療。
⑶ 中國和印度的GDP各是多少人均GDP呢
中國1-10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836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87.99億元,增長7.5%。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1330.23億元,同比增長 4.9%;地方本級收入27033.57億元,同比增長10.8%。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51317.65億元,同比增長4.7%;非稅收入 7046.15億元,同比增長33.8%。全年有望達到70000億人民幣,按美元1:6.83計算為10248億。明後年中國經濟全面復甦,GDP平均增長能達到10%,財政收入增長一般比GDP增長高,有望達到15%以上。因此2011年財政收入可達92000億元人民幣,加上人民幣升15%以上,按美元1:6,2011年財政收入將達到1.5333萬億美元。
而印度2008年GDP為12000億美元,到2011年平均增長7.5%,只有1.5萬億美元。
到2011年中國GDP將達6.2萬等於印度GDP的4倍。人均GDP你除一下就知道了
⑷ 印度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
印度確實很窮。
不論從人口上,還是從土地上,印度都算一個大國。從地緣關系來看,印度也有成為地區強國的實力,然而從報道中看,印度人民確實很窮,但印度政府看起來卻很有錢。
⑸ 印度經濟世界排第幾位呢
排名世界第6位。
印度的經濟總量以微弱的優勢,超越了老宗主國英國。但是在2020年,英國再次反超。2020年,印度的經濟總量為194.15萬億盧比,大約摺合2.62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6位。
印度是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2016年印度經濟首次超過英國,按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在成長速度方面,印度在2014/15財政年度的GDP增長達7.3%,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經濟趨勢:
預測:「從2007~2020年間,印度人民的GDP將會翻倍」,且在2043年經濟成長將會超越美國。盡管有如此高的成長速度,但該報告仍指出,如果達到預期的成長率,未來數十年印度仍會維持低收入,但可以做為「世界經濟的動力」而存在。
⑹ 印度GDP總量是多少人均是多少
2016年印度GDP總量為2.256397萬億美元,人均1723美元
⑺ 常與沙特爭奪世界第一武器購買國的印度,哪來的這么多錢呢
經常關注軍事新聞的人一定會發現,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全球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印度在國際上購買的武器裝備總金額,還要超越著名的土豪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軍火貿易活躍的印度,在經歷連續數年10%的軍費增長背後,它還是一個農村人口占據多數、貧困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盡管印度在21世紀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可是,印度本國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勢產業可以帶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那麼,印度買武器的這些錢又是從哪來的呢?
印度軍人
第四:印度這個單純的“國際軍火采購商”,從表面讀到的軍事新聞來看,它似乎一直出手闊綽,其實,印度也只是表面土豪而已,因為印度真正成交的軍購武器訂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水分。印度這個國家在購買武器裝備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在購買之前總會連續不斷的放出他們即將入手一批新武器的特大新聞。
在接下來武器購買成交過程中,印度還總喜歡搞一個全球招標,折騰好久以後,到最後補貼訂單也不一定成交,甚至還經常出現放水的現象。但是這樣一來,特別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就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它總在“買買買”的現象,讓人們無不贊嘆印度的軍備購買能力。
⑻ 印度2016到2017財年財政收入有多少
印度2016-2017財年GDP料增長7。1% 印度統計和計劃執行部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預計截至3月底的2016-2017財政年度,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7。1%,位居全球經濟體前列。 ? 報告指出,預計印度本財年礦業產出將下降1。 ??8%,製造業產出將增長7。4%,服務業產出將增長6%,增幅較上財年均有所下降。但農業產出預計將增長4。1%,超過上財年的1。2%。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印度本財年GDP增長符合這一預期,其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其本財年經濟增長可能低於政府的預期,因為這一預測主要是基於印度政府下達「廢鈔令」之前收集的數據。 ??去年11月8日,印度政府下令廢除面額500盧比和1000盧比的紙幣,相當於印度流通中的所有貨幣的86%。此舉造成嚴重的現金短缺,影響到從工廠到農業供應鏈的支付,並擾亂了經濟活動。在此之後,部分經濟學家下調了對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從「廢鈔令」之前的7。 ??5%左右下調至6。5%—7%。
⑼ 印度去年的gdp是多少
印度GDP(美元現價)
3.17萬億美元(2021年)
年同比:+18.7%
單位: 萬億美元
印度
同比
全部時間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2021年
3.34
2.24
1.14
0.04
29.8%
14.3%
-1.2%
-16.7%
2021年
3.17
+18.7%
2020年
2.67
-5.7%
2019年
2.83
+4.8%
2018年
2.7
+1.9%
2017年
2.65
+15.7%
2016年
2.29
+9%
2015年
2.1
+2.9%
2014年
2.04
+9.7%
2013年
1.86
+1.6%
2012年
1.83
+0.5%
2011年
1.82
+8.3%
2010年
1.68
+25.4%
2009年
1.34
+11.7%
2008年
1.2
-1.6%
2007年
1.22
+29.8%
2006年
0.94
+14.6%
2005年
0.82
+15.5%
2004年
0.71
+16.4%
2003年
0.61
+19.6%
2002年
0.51
+4.1%
2001年
0.49
+4.3%
2000年
0.47
+2.2%
1999年
0.46
+9.5%
1998年
0.42
0%
1997年
0.42
+7.7%
1996年
0.39
+8.3%
1995年
0.36
+9.1%
1994年
0.33
+17.9%
1993年
0.28
-3.4%
1992年
0.29
+7.4%
查
看
更
多
全國GDP (2021年)
114.37萬億元
法國GDP(美元現價) (2021年)
2.94萬億美元
其他信息
印度城市CPI:192.4-(2021年)
印度人口數:13.93億人(2021年)
⑽ 印度GDP是多少
印度在2018年的GDP為2.726萬億美元。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
2016年印度經濟首次超過英國,按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在成長速度方面,印度在2014/15財政年度的GDP增長達7.3%,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10)印度去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擴展閱讀:
印度2019-2020財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經濟增速預計為5%,低於上一財年的6.8%,與印度央行去年12月的預測值一致。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增速為5%,第三季度增速為4.5%。分析人士認為,去年第四季度印度經濟增速可能觸底回升。
不過,由於外需疲弱,國內投資意願不強,增速回升幅度預計不會很大。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製造業明顯下降,預計本財年製造業增速將從上財年的6.9%降至2%。此外,農業、建築業等行業增速也有所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