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打不成軍

印度為什麼打不成軍

發布時間:2023-07-07 20:30:14

❶ 印度的武器裝備很差,為何多年來能一直擴張領土呢

印度人一般身體素質比較好,而且國家人比較多,在冷兵器時代可以靠著人數取勝擴張領土。

❷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原問題: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這是作者在『悟空』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我就來簡單解答一下。 這場戰役所說的是二戰史上著名的「 」英帕爾戰役」。 這場戰役中,日軍動用十萬人攻向印度,卻遭到大敗,具體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 英帕爾戰役地圖 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各地引起了多次沖突,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英印當局近在鎮壓這場運動中打死了900多人,這大大導致了英印統治者與印度民族注意者及印度人民的關系趨向緊張。 所以在當時,英印部隊中的印度士兵的軍心已經動搖,他們都不願意殺害自己的同胞,當時有超過4.2萬人的印度士兵投到了鮑斯所領導的「 」印度國民軍」旗下,反過來幫助日本人打英國人。 1944年3月8日,印度國民軍的部隊與緬甸日軍一起發動了「 」英帕爾戰役」,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開印度的東大門,以便使得英印軍隊在英帕爾戰役中取勝。 隨後東南亞戰局發生變化,盟 *** 入反攻,印度的危機才宣告結束。但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卻是在戰後才真正顯示出來。 以上便是英帕爾戰役發生的一個大致背景。我們之所以要說這個背景,實際上是為了我們下文對一個人的出場而做鋪墊。 此人是誰呢? 英帕爾戰役日軍 他便是英帕爾戰役緬甸日軍的領導者——牟田口廉也。 這個人的特點是,不重視客觀形勢,而只重視「 」必勝的信念」,具有主觀主義的傾向。這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信夫』對他的評價。 我們知道,1944年3月英帕爾戰役開始以後,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其戰況也變得越來越惡化起來,日軍補給十分困難。按道理來說,此時的日軍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採取駐守防禦的方式。但是日軍卻討厭那種所謂的漸漸陷於不利局面的態勢,於是便想用「 」決戰」的方式一舉挽回其敗局。 這也就是所謂的「 」大膽作戰」傾向。 如果你仔細觀察二戰史你會發現,日軍所採用的這一戰術傾向,實際上在二戰末端就變得越來越明顯。 英帕爾戰役 此外,當時的緬甸與印度之間相距1000多公里,在沒有任何後勤保障和補給的情況下,讓十萬人的部隊在行軍路線上自行補給。 其結果就是,在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士兵餓死了。但是當牟田口廉也還向時任首相兼參謀總長的東條英機請示時,東條英機還表示支持。並且一致認為「 」戰斗不到最後一刻就不知道鹿死誰手」。 但是,所造成的的結果就是,26000人戰死,三萬多人餓死病死,兵力折損過半。而牟田口卻沒有被怪罪,反而一直苟延殘喘到了戰後。 英帕爾戰役起於1944年3月15日,同年7月10日,日軍大本營下令停止,這場戰役歷時四個月之久,以日軍傷亡6.5萬人,英印軍傷亡1.6萬人告終。 英帕爾戰役 至於日軍失敗的原因,除了我們以上所說的,沒有充足的補給以外,實際上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則是,日軍內部組織決策的混亂性,以致於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決策。 要知道,當時作為最高司令長官的日本天皇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權力的,而天皇下屬的參謀才是實際指揮作戰的組織機構。 它們之間的工作流程大概是這樣:參謀作為顧問只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情報來下達命令,且不用負任何責任。接著,參謀通過參謀本部再不負責任地把命令下達給各方面的軍隊,讓後軍隊再按命令實行…… 不過雖說這樣的組織容易形成決策混亂,但如果這中間若出現個別獨裁式的領導人物的話,那麼他所形成的的「 」氣場」,就很容易影響整個組織機構,從而改變其方略。而我們上文所說的牟田口廉也正是這樣的人。 但是,不重視客觀形勢,反而重視「 」必勝信念」的精神滿足,這勢必就會給軍隊帶來重大創傷。 英帕爾戰役 當然了,不考慮客觀形勢,而只是反復強調「 」預期」,這其實也不是牟田口的專利,它同時也是舊日本軍的主觀主義傳統在作祟。 雖然士氣會變得很高漲,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也是無法取得勝利的。要知道,當時的英軍可是日軍的兩倍,並且日軍還是翻山越嶺前來作戰的,英軍以逸待勞,自然能夠取勝。 綜上,便是日軍在「 」英帕爾戰役」中失敗的原因。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可歸納為5個小點: 日軍兵力不足; 日軍沒有補給保障; 英軍以逸待勞,而日軍則是長途跋涉; 日軍將領牟田口不重視客觀形勢,只是以「 」必勝信念」為主導。 日軍高層決策的混亂性; 資料參考:《安倍經濟學的妄想》、《英國通史》、《二戰全史》等;

❸ 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實力弱小,印度為何不大動干戈攻打巴基斯坦呢

首先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如果印度將巴基斯坦逼得太狠,那麼巴基斯坦估計會用核武器同歸於盡。

對於很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來說,核武器其實是最後的保命符,只要擁有核武器其他的國家就不敢真正的將這個國家滅掉。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有美國和中國進行援助,能不讓印度有所忌憚,因此印度也只敢和巴基斯坦小打小鬧。


❹ 古代中國實力這么強,為何很少攻打古印度

一、地區過於偏遠

當時我們國家的版圖已經很大,但是現今要經過西藏省雲南省一些與印度相近連接的省份才有肯能到達印度。但由於當時西藏、雲貴地區對於中原或者江浙沿海一系列我國曾經的朝代首都來說已經過於偏遠,更別說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到達古印度。

所以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古代實力這么強,依然很少攻打古印度。

❺ 中印戰爭中印度慘敗,為什麼美國和蘇聯這次都沉默了

中國和印度在歷史上一直是友好鄰邦,直至到了近代印度獨立後不僅不講道理的要求中方承認他們定下的領土劃分、還試圖侵佔中方領土。對於印度這種行為中方外交部再多次交涉後無效,且印度更加變本加厲。先後在西段邊境建立幾十個入侵點,強佔中方領土達四千多平方公里。

中印戰爭後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都沉默的原因不僅是他們與中國都已交過手,美蘇一時找不到新的理由打壓中國。連支持的印度也再次被中方打敗,使中方不僅贏了的了戰爭還宣揚了我國的仁道主義精神。因為他們的理屈再加上找不到借口所以只好保持沉默,而中方的退讓也為我國發展核武器贏取了時間。正是因為有革命前輩在那段特殊期里的堅韌,才為祖國贏來了和平和發展。

❻ 為什麼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印度,在面對巴基斯坦時也不敢輕舉妄動呢

那倒不是,其實印度經常欺負巴基斯坦。只是打不了大仗而已。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離邊境不到400公里,而巴基斯坦有核武器的。
簡單的說: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核威懾是有效的,印度不敢對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但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常規威懾能力較弱,印度並不忌憚侵犯巴基斯坦的主權,但也不敢於引發大規模的沖突。
舉個典型的例子,今年2月份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發生軍事沖突,印度竟然敢於以12架幻影2000組成的大型機隊越境襲擊巴基斯坦,這種規模的軍事進攻在現在的世界上都是罕見。然而這么大規模的突然襲擊竟然遭受到了讓人感覺十分烏龍的失敗,而且巴基斯坦迅速的進行了有效的報復,最後印度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還製造了一場可笑的宣傳勝利。
也就是說,印度不怕跟巴基斯坦打一仗,但是打到這個程度它也就怕了,不敢再打了。也就是說,空軍出動到中隊的規模他們就占不到便宜了,再擴大沖突也不值得了。
從實力對比來說,印度的人口是巴基斯坦的六七倍,GDP是巴基斯坦的九倍,軍費是巴基斯坦的七八倍。國力差距十分懸殊,但是雙方的軍事力量差距就很小了。僅以空軍來說,印度擁有三代機300多架,而巴基斯坦是200多架,考慮到質量差距和中國對印度的牽制,雙方前線空軍的實力對比還真不一定誰強誰弱。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核武器上的實力半斤八兩,印度的核彈頭多一些,強一些。但是導彈部隊的實力事實上不如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導彈部隊的數量、質量和實際部署狀態都強於印度。然而地理條件決定了印巴雙方都沒有什麼戰略縱深,抗打擊能力都很弱。所以實際上是能夠確保相互摧毀的狀態。僅此一項就決定了雙方不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特別是核戰爭。在印度家大業大的情況下,打大仗,哪怕是常規戰爭,吃虧的都顯然是印度。
由於印度在國力上有絕對優勢,他們不怕消耗,而巴基斯坦就耗不起,只要不打成大規模戰爭,同樣的損失,也是巴基斯坦更吃虧一些。所以,印度敢於主動挑事,甚至故意挑事,通過不斷的與巴基斯坦發生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來消耗巴基斯坦的國力。這一點和中國對越南的兩山輪戰是相似的。國力弱小的巴基斯坦一般只能忍了,但是一旦暴起反擊,印度反而不敢讓事態擴大。
說到印巴之間的威懾關系,就不得不說說中印之間的威懾關系。
中印之間賬面上的GDP差距大約四五倍,但實際的國力差距大約在十五到二十倍之間,空軍賬面上的實力差距大概在三四倍的樣子(中國的三代機大約在1100到1300之間),實際差距也遠遠不止了。所以中印之間的實際差距比印巴之間要大得多。中印之間還有很實際的地理阻隔,所以問題更加復雜。
中印之間的戰略核武器差距是徹底的壓倒性的,因為雙方之間存在兩到三代的技術性差距。雖然印度擁有核武器已經有二十年,但直到2019年的今天,印度的戰略導彈都沒有達到可以戰略值班的狀態。所有試射全部在昌迪普爾的發射基地的場坪上進行,沒有發射井,沒有移動發射車,沒有洞庫,甚至連野外預設陣地都沒有。它的核力量威懾巴基斯坦都很勉強,對於中國來說就跟朝鮮對美國的威懾是差不多的。更何況中國發展起來的導彈攔截能力,攔截印度還是綽綽有餘的,中國的常規導彈和隱形戰機部隊也有能力在開戰後幾個小時內把印度的核武器全部滅在地面上。

常規力量方面的差距略小,但是也足以稱得上是代差了。戰斗機方面,由於中國的有源相控陣和主動中距彈、高性能格鬥彈的迅速普及,現在蘇35在中國空軍和國產三代機相比都已經被認為是非常落後的了。在陣風成規模以前,他們的主力戰斗機蘇30MKI實際上已經是沒得打的了。加上體系建設的代差和規模上的巨大差距。可以認為常規戰爭,雙方同樣沒得打。
然而,中印都不能搬家。青藏高原給了印度幾乎無解的巨大優勢。中國對於印度在邊境上的小動作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辦法,除非下決心滅掉他們。這就給了印度冒險的勇氣。
前年的洞朗危機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中國在西藏的陸軍只有三個旅,而且其中兩個還是輕裝的山地旅。而印度僅在東線就有四個軍。所以從一開始印度是想要撿便宜的,但是很快就發現撿不到便宜,因為東線全部四個軍加起來都是打不過解放軍一個機械化旅的。大部隊越境等於送死,所以大約兩三天之後印軍的大部隊就撤回了,留了一個排,四十幾個人象徵性的對峙。更能體現印度的恐懼心態的是,印度空軍戰斗機和機場數量雖然在當地具有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是仍然在對峙發生後緊急撤走了全部的三代機。可見真打起來是什麼下場,印度自己心裡也是有數的,陸軍還留了幾個人撐場面,空軍真的是連面子都不要了。印度又怕死,又不願撤,除了面子實在掛不住之外。他們也在賭,賭中國在這么邊遠的地區耗不起,而且機械化部隊也不可能越過喜馬拉雅山。一直到新疆的部隊調入西線,他們才完全撤回。由於西線的地形較為平坦,有利於機械化部隊的機動作戰,而且有巴基斯坦的配合,有兩三個旅就足以一舉擊穿印度的防禦縱深的,這才是最後讓他們害怕的。當然最終印度是虧到姥姥家了。不用看西方媒體替印度吹牛,洞朗危機產生了兩個後果,直接後果就是中國在當地實現了實際控制,間接後果就是加劇了不丹和尼泊爾脫離印度的傾向。小弟們都看出來了,老大吃相太難看,但是又打不過中國,那還不趕緊想辦法換隊伍?這才是最重要的。有人說中國丟臉了,但實際上中國在西方媒體上從來就沒有面子可言,印度在尼泊爾和不丹這兩個傀儡國當中丟的臉才是真的丟臉。不僅如此,這兩年還可以看到除了巴基斯坦這個傳統盟友之外,孟加拉、斯里蘭卡和緬甸軍隊都在迅速的中械化。這一切與印度在南亞的控制力迅速下降都是息息相關的。未來通過這些國家封死印度東西南三個方向的海岸都是可能的。
洞朗危機體現的就是印度實力的極限,他們在邊境挑事最多就到連一級的沖突。東線達到營一級我們就吃不了虧,就算東線打不過去,自保也是沒有問題,再說還可以從西線找回來。
但是中印沖突和印巴沖突又有本質的不同。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的沖突中雖然吃了虧,但是國力優勢明顯,所以後續是巴基斯坦主動求和,而印度卻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繼續挑事,因為他們通過沖突也測出了巴基斯坦的底線。而在洞朗方向,中國雖然給了印度一個台階下,但還是在當地建立了永久性哨所,印度方面是根本不提這茬的;不丹被控製得很嚴,但是他們的不滿仍然通過各種渠道捅到了國際上,只不過被西方媒體刻意忽略;本來被印度控製得死死的尼泊爾這幾年局面已經越來越控制不住,印度也不敢公開鎮壓。在洞朗吃的虧也就成了啞巴虧。可以想像,印巴沖突未來會連續不斷,印度會在一定限度內不斷的蠶食巴基斯坦的利益。而中印沖突則會被壓縮在一個更小的規模上,他們會不斷的刷存在,會不斷的搞點小動作,但是規模上也就到此為止了,也不會敢於真正觸碰中國的利益,當然已經佔了的東西也不會退回來。

❼ 中印戰爭印度為何損失那麼慘

1、准備不足。

印度一直認為中國在沒有得到美蘇首肯的情況下不會貿然發動反擊,所以其部隊並未認真備戰。爭議地區絕大多數都是無人區,所以印軍的「蠶食」很多時候就像在做登山運動,以至於遭解放軍反擊時准備不充分。甚至很多部隊連冬裝都准備不足。


2、部隊訓練不足。

印度的部隊雖然算是「精銳」,但是大多都沒有受過山地戰訓練。山地作戰是一種遠遠脫離公路的作戰模式,補給、作戰方式都發生徹底的變化,印軍卻不會如何山地作戰。

而中國邊防軍一直在進行山地戰訓練,解放軍長期也擅長脫離公路作戰。

在補給接近斷了,經驗又不足的情況下,印軍士氣掉得很快。


3、指揮脫離實際。

例如,熟悉瓦弄地區的拉其普特人被派往對於他們而言非常陌生的區域,無計劃的徵召以及對原有軍隊編制的打亂削弱了印度軍隊的戰鬥力;而坐鎮德里的總參謀長居然在情形不明的情況下向前線下達了佔領扯冬(印度稱之為Dhola)哨所東北1000碼處的一個中國哨所的命令,實際上那裡的中國軍隊處於優勢地位。

第四軍指揮官考爾中將(B。M。Kaul)也是被指責的對象,他奉命率軍將中國軍隊從塔格拉山脊上趕走,而實際上考爾基本沒有指揮類似行動的經驗。不僅如此,他還經常無視軍隊的指揮系統,官方歷史指責他越級直接與陸軍總參謀長接觸,有時也越過中級軍官直接向下級軍官發布命令。


4、印度空軍未參戰。

前空軍少將特瓦里(A。K。Tewary)曾在《印度防務評論》上發表文章表示,如果印度使用了空軍,潰敗的一方可能會變為中國,他譴責了當時的情報局負責人穆里克,因為後者認為一旦使用空軍會導致印度城市遭到中國轟炸機的報復。



以上四點就是根本原因。

還有一個情況,我是聽參加過那場戰爭的前輩口述的。

他說,印度人都是雇傭兵(可能是因為其作戰表現造成的誤傳,在此我僅原話轉述),作戰決心很差。當時印軍向我們山頭發動進攻,火力很猛。他和另外幾個人從山崖爬到印軍後面,槍聲一響,印軍就像炸了鍋一樣,估計以為被包圍了,馬上全跑回去了。

❽ 本人歷史和軍事.地理不好,問一個無聊的問題,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印度,菲律賓為什麼沒人打

不是石油方面的問題。
首先,那些國家政治民主,人們生活安康,言論自由,西方列強沒有借口去打他們,師出無名啊,而且這樣的國家,民族感肯定很強:祖國對我們這么好,我們一定要保家衛國,所以他們的戰鬥力也很強,想打他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其次,東南亞的大部分國家,是親美派的,本來就和西方列強穿的是同一條褲子,那裡有歐美很多的經濟利益,而歐美打卡扎菲不是因為什麼狗屁石油,更多的是卡扎菲反對西方列強,跟美國叫板,影響了歐美在哪裡的利益,所以美國要打他,推翻它,扶持一個親美派的領導人上台,維護西方國家的利益;
再次,那些國家很多都與中國有沖突,對於歐美來說,敵人的敵人可以做朋友,美國如果打它們,國家有難,它們可能就會和中國、俄羅斯等聯合起來,美國如果不打他們,它們就有功夫去反對我們了,我們要意識到這一點。

❾ 印度未來軍事發展方向是怎麼樣的

武器裝備采購渠道多,自研能力逐步增強,太空技術,計算機技術十分先進。戰略思想是先控制印度洋,成為地區性的強國,然後逐漸轉變為亞洲強國,最後轉變為世界性的強國。由於宗教信仰,有較強的凝聚力。現在國際中的地位次於中國,但試圖想要超越中國。中國和印度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現實中的最佳比較。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打不成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在印尼開廠子交多少稅 瀏覽:236
伊朗發什麼了 瀏覽:496
自衛反擊越南中國犧牲多少人 瀏覽:385
印尼買的生牛肉乾怎麼吃 瀏覽:894
蘇有朋英國留學多久 瀏覽:590
英國金史密斯語言班押金怎麼交 瀏覽:511
中國的電用什麼 瀏覽:767
古代英國帆船沒有風了怎麼辦 瀏覽:324
印度擦鍋麵包一天能吃多少 瀏覽:175
越南的西瓜多少錢1斤 瀏覽:366
中國有多少種牛 瀏覽:506
葉門和伊朗哪個國家有發展 瀏覽:861
英國八喜壁掛爐用的什麼循環泵 瀏覽:432
北京英國簽證中心發生什麼事件 瀏覽:183
康康在義大利買什麼 瀏覽:147
伊朗11月有什麼特殊節日嗎 瀏覽:458
伊朗石油什麼時候用 瀏覽:792
中國巨幕多少錢 瀏覽:552
印尼虎怎麼養視頻 瀏覽:388
中國的黑石材有哪些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