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有幾千萬高產階層人口嗎
印度中產階級達到6億 占人
口一半
08-01 14:53 益盟操盤手 /查看原文
印度的中產階級正在迅速膨胩。
Quartz報道稱,孟買大學經濟學家們進行的一次研究發現,新興的中產階級一一每
人日均消費2美元到10美元之間的人群
一一從2004年到2012年間翻了一番,達到了6億之多。換言之,印度12億億人口當中,中產階級已己經占據了半壁江山。
所謂中產階級,往往又分為上中產和下中產兩個階層。前者日均消費2到4美元(2美元以下為貧困人口)。
㈡ 帕塔尼在印度是什麼階級
印度的社會結構是『葫蘆型』,這個『葫蘆』有三層,相互之間完全割裂,互不交叉,不存在中間過渡層,也許會有人從底層社會進入上層社會,但他會立刻切斷與原有階層的聯系。」處在最頂端的是人數只有數百萬的社會精英,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著體面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生活非常奢華;第二層是中產階級,人數大約2億多,在大中城市擁有一份工作及住房是其最明顯的標志;處於最低端的是8億貧民階層,他們生活在農村和城市的貧民窟里,每日為生計發愁。
富豪喜歡英國貴族式生活
新德里南部有一小片「富人區」。這里許多住房都是相當氣派的三到四層歐式別墅,外加一個大大的草坪庭院,房屋外牆和地板全使用大理石材料,每家都有兩三輛豪華轎車,私人保安、僕人、司機、花匠、雜工、廚師等一應俱全。
中產階層:21英寸彩電就是大件家電
印度社會對中產階層的界定非常寬松,記者在新德里街頭采訪時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是「中產」,他們的工資收入每月5000盧比到4萬盧比不等,居住條件更是千差萬別。在他們看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住處便叫做「中產階層」。按照這個標准劃分,傑亞·蘇吉什是典型的中產階層。
貧民階層:一日三餐靠的是市場上收集來的爛菜葉
在印度富豪家庭里,僕人可以分為廚師、打掃屋裡衛生的、打掃院子衛生的、花工、司機和保安。他們之間也有等級劃分,如打掃院子衛生的人絕對不允許進廚房,他見到廚師要表示尊敬或讓路等等。曾經有一個在印度的中國企業僱用了一個全日制的保安,這位保安每天就搬個椅子在門口坐著。企業老總看到後說:「你在那裡為什麼老是待著,沒事去把院子打掃一下。」結果這位保安很不滿,表示打掃衛生是低等級的人乾的活,他做了會被別人看不起的,是對他的「侮辱」。而僕人乾的活,主人也是絕不應該做的。大多數低種姓民眾對這樣的不平等也能安之若素。很大程度上,正是對等級觀念的認同保證了印度社會的穩定。
㈢ 在印度有1000萬盧比算有錢人嗎
在印度有1000萬盧比算有錢人。
一千萬盧比在印度算是中產階級。每個月6萬盧比,基本上可以過上特別逍遙的日子了。但是到了建設壓過上海50年,宇宙第一城市孟買之後,那就是另外一個世界。
簡單的說,就是把齋普爾的物價乘以5倍。最誇張的是我們幾個同事去一個看起來還差不多的餐廳吃了頓飯,人均將近200。這消費水平也就跟我現在所在的崑山差不多了。
㈣ 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什麼
印度種姓制度來源於印度教,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種姓制度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從表面來看,種姓制度好像與階級有關,比如婆羅門、剎帝利是上層階級,吠舍、首陀羅是中下層階級。可事實上,種姓與階級卻不能完全劃等號。
斯利尼瓦斯教授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但也有一些印度專家認為,種姓的核心其實就在於「潔凈」與「不凈」的宗教觀念。許多人稱「達利特」為賤民,可達利特的真正定義是「不可接觸者」。如果僅僅是身份低賤,那麼從事低賤職業應該沒什麼問題,可達利特被高種姓認為是無比骯臟、嚴禁接觸的人。假設一個婆羅門出身的人身陷絕境,如果有一個乞丐對他施救,那他應該心懷感激。可如果對方是一個有正當職業的達利特,那麼這個婆羅門就該寧死也要拒絕施救,否則他就會被達利特所污染,自己也會成為達利特。
進入現代社會後,印度早已在法律上明文規定廢除種姓制度。然而留在人們心中的種姓觀念卻至今仍難以徹底改變。
參考文獻:《種姓與印度教社會》
㈤ 印度人:在中國,才感覺是個人,印度種姓制度究竟多可怕
我覺得印度人的姓氏比較奇怪,也不懂是怎麼來的,就光一個姓由很長的文字組成。有些人出生就是貴族,而有些人出生就是奴隸。
現在的印度,雖然接觸外來文化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努力擺脫傳統種姓制度的束縛,追求改變命運。
㈥ 印度分為哪4個等級分別有什麼權力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6)印度有什麼中產階級擴展閱讀:
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屬於高低種姓,從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來看,根據印度人的一些特徵是可以分辨出他們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1、根據皮膚顏色分辨高低種姓
早些年根據膚色分辨種姓高低很容易,因為白皮膚的雅利安人屬於高種姓人,而平民則都是棕色肌膚,同時統治者明文規定高低種姓禁止通婚,若有違反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氣候和生活習慣也影響人種的基因變化,當年煞費苦心想出種姓制度的入侵者一定會傻眼,因為不同種姓人的膚色在接近,最終都向棕色靠攏。現在印度街頭的白皮膚人已不再是雅利安人,而是英殖民者的後裔。
2、根據是否會說英語分辨高低種姓
世人都以為英語是印度的常用語,其實只有高種姓人在說,也是他們身份的象徵,大部分低種姓人和賤民則壓根不會說,因為沒有學習英語的機會。可見一個印度人會不會說英語,基本上就可以判斷他屬於高低種姓的哪一邊。
3、根據職業分辨高低種姓
高種姓人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和教育機會,他們中許多很多人前往發達國家學習,練就一口地道的英語,做著收入高體面的工作,是人們眼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那種人。
低種姓人就很悲催,壓根沒有受教育的可能,為了生活只能從事伺候高種姓人的工作,收入勉強維持生活。賤民最慘,蝸居在衛生條件極差的貧民窟,平時都不能出入高種姓人的家裡,更別說有個體面的工作了。
乘坐印度航班的親都有所聞,印度空姐膚色普遍偏淺,基本都來自高種姓,許多低種姓的印度乘客都不敢讓她們為自己服務。看來種姓制度雖然滅亡,可是深植印度人心中的階級觀念一時半會難以化去。
總的來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充滿了階級歧視和不公待遇,在歷史前進的洪流中勢必被淘汰出局,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身處底層的平民和所謂的賤民覺醒反抗。當他們開始不再虔誠卑微的仰視高種姓人時,種姓制度才會從真正意義上徹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