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舌尖上的印度,有哪些比較有名氣的特色小吃
學正宗小吃技術來西安冠香興,手把手教學,包學包會,學會為止。
提到印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貧窮、犯罪還是宗教?雖然這些確實在印度發生,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就像其他國家存在著各種美食一樣,印度也有自己著名的美食,如若你到了這里,那些食品的美味與香味也是會讓你禁不住流口水的,如果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的話,那你就更難抵擋住誘惑了。
Ⅱ 印度明星小老虎全部電影名字 注意 是全部哦
01.1996 Ramayanam
02.2001 Ninnu Choodalani
03.2001 Student No.1
04.2001 Subbu
05.2002 Aadi
06.2002 Allari Ramu
07.2003 Naaga
08.2003 Simhadri
09.2004 Andhrawala
10.2004 Samba
11.2005 Naa Allu
12.2005 Narasimhu 獅子王
13.2006 Ashok 阿肖克
14.2006 Rakhi
15.2007 Yamadonga 智慧之王
16.2008 Kantri 復仇者
17.2010 Adhurs 雙龍會
18.2010 Brindavanam 假戲真做闔家歡
19.2011 Shakti 守護神
20.2011 Oosaravelli 變色龍
21.2012 Dammu 半路傳人
22.2013 Baadshah 國王計劃/王中之王
23.2013 Ramayya Vasthavayya 復仇計謀/復仇計中計
24.2014 Rabhasa 破鏡重圓一家親
25.2015 Temper 任性
被翻拍的電影
2001 Student No.1的翻拍版:
2003 Student Number 1(泰米爾語)
2003 Simhadri 的翻拍版:
2004 Gajendra 泰米爾語版
2011 Kanteerava Kannada
2010 Brindavanam 假戲真做闔家歡
2012 Buk Fatey To Mukh Foteyna (Bangla語)
2013 Brindavana (Kannada語)
2013 Khoka 420 (Bengali語)
2011 Oosaravelli變色龍
2013 Rocky (Bengali)
Ⅲ 印度佛教小乘十八派分派
釋迦一死,佛教團體不斷分裂。統一的思想權威失去,指導修行解脫的途徑開始分歧。僅僅部派佛教就分出了十八部。理論差異之多令人無所適從。憑借理性的智慧解脫道簡直成了迷宮。
佛教本身是從數論派分裂出來的一個小宗派。釋迦摩尼明確被佛教承認是數論派弟子。在釋迦摩尼活著的的時候,第一次佛教分裂為他堂弟組織的釋迦族為核心的提婆派。釋迦一死,立刻佛教就分裂為迦葉為首的上座長老部和窟外集結的大眾部。
提婆五事,十事非法,大天五事後,佛教正式分部派。提婆派的看法是苦行,比如不吃肉。當年在印度佛教算是異端邪說。在中國受道教不殺生的影響卻廣泛接受此說。十事的意思是僧人必須無產,不可以有私人財富。這兩件事涉及戒律修行寬嚴。大部分佛教徒都自然達不到要求樂於接受寬松的法度。上座長老們都是修行好手,個個都擅長嚴格的戒律生活,自然提倡嚴格法度。兩派就此意見不和。從戒律生活實踐問題就慢慢轉到權威之爭。大天五事的核心思想就一句話,羅漢也是人,沒什麼了不起。從此大眾和上座兩派越走越遠。
上座分別說部:很簡單,釋迦摩尼的教導的解釋權由長老來掌握。佛說的話經長老解釋才為准則。
大眾一說部:佛說得明明白白,不用解釋。直接遵守就是。一說否定長老的二說。相當於新教改革把解經權從天主教士手裡拿回。言外之意就是人人平等。
上座部以長老權威為主,自然抬高羅漢地位,把佛算入僧團羅漢能增加自己權威。大眾部則抬高神化釋迦摩尼為佛神,架空了長老。故此兩派對釋迦摩尼的看法不同。當然榜樣是讓人學習的。兩派到底是做人還是成神,修行上也越走越遠。
上座部
迦葉死後兩百年,上座部分裂。原因是因為經論兩派爭執。主張經大的上座部弟子被趕走,成了雪山部。主張論大的弟子就是上座新部說一切有部。大概的意思是經論一切平等都可以當作權威說。實際重視論超過經。
薩婆多部的鼻祖是迦旃延尊者,也就是佛的十大弟子中,議論第一之摩訶迦旃延的兒子。
犢子部:號稱釋迦摩尼兒子羅睺羅所傳。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老牛自然就是釋迦摩尼了。權威性自然不容置疑。這派是佛教里的大異端邪說,因為提倡輪回有我說,和空無派對著干。其實別的部也提有我,但都害羞,不敢直接說。玩弄些偷換字句的技術而已。就這派敢直接說。此派從說一切有就藉助佛子的牌子硬獨立出來。
羅睺羅是舍利佛弟子。故此他們派的論是舍利弗毗曇。三百年 後, 犢子派又分出四派。
法上部
賢乘 賢阿羅漢之苗裔,故言賢胄。始人是世賢(音譯婆素跋陀),而此部乃是世賢的後代而得名。
正量;玄奘到天竺後的論戰對手。佛教在印最後時期小乘的代表,可以與大乘抗衡。契約論,業力不失。
自稱其說正確無誤而得名。
密林:上座部保留至今的宗派只有銅牒部和密林部。
化地部 此派祖師為婆羅門國師。將吠陀理論融入佛教創此一派。
法藏部:祖師自稱目犍連弟子,隨師父上天聽過說法。別部有三藏,這部有自創的五藏。其四分律是中國大乘正統。
飲光部:稱迦葉遺部。迦葉遺也是優婆毱多五大弟子中的一位,這五位弟子,對於佛教的律藏,各自具著不同的意見,而使律藏分為五部,迦葉遺所組合的,便是這五部中的一部。飲光為婆羅門姓,上古有仙,身金色,飲蔽餘光,故呼彼飲光。」就是說,部主為彼之後裔,故名為飲光;部主少歲因其性賢有德,所以叫做「善歲」。依慈恩的《述記》,飲光是佛弟子迦留陀夷的氏姓,彼幼年時皈佛出家受道故,名為善歲
經量:自稱我以慶喜為師。就是阿難之弟子。鳩摩羅多始祖。重視經,反小乘傳統。唯識論中觀論受此部影響,。四大部之一。
大眾部派。
一說部:佛說句句都真理。佛說的經大過羅漢的論。貶低上座長老的權威。類似基要派。一說部主張「心的本性清凈光明,不可能污染」 ,同時還主張「一剎那頃識一切」 。這應當聲後期佛教頓悟思想的根源
說出世部:主張世間法唯假名無實體,而出世間法則是實有非假名的,故得名為說出世。含義是聖俗兩分法,調和大眾上座矛盾。他們首次全面地收集了關於佛陀的傳記,包括很多傳說。他們認為佛在出世之前已經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確切地說新的神。
雞胤部 南傳學派中有一熱灰論的學派,主張一切無不是熱灰。阿毗達磨專家 下分多聞說假兩部。
多聞部:詞皮衣羅漢,就是奧義書最著名的哲人夜柔那落迦仙。這若是事實,那麼多聞部就為夜柔那落迦仙的門徒結成的一派,而不僅弘傳佛教,同時也弘傳奧書了。總之,此部確由廣學多聞得名。自稱有一未涅磐的羅漢為其祖師。
說假部:一切都是假名。類似基督教唯名派。
制多山部:山部,大天為主。 西山住部 北山住部均是分支。 討論問題是老的大天五事。
從佛教基督教的歷史來看。佛教份派別之迅速,在佛死後立刻發生。比基督教可猛烈的多。教條差異之大,遠非基督教內部派別可比。所優於基督教之處就是沒有爆發慘烈的流血沖突。頂多斗毆打架暗殺下毒。均非佛教正統做法所贊同。基督教略優於佛教在於大膽引進希臘哲學融匯希伯來式宗教。思想上比佛教開放。
觀佛教部派思想,和基督教神學頗多共同方面。和佛教交流思想,可以以此方面為切入點。教易展開良性討論。
Ⅳ 背景是印度神話的漫畫或者小說!最好有濕婆。浪漫傳說天竺奇譚人生若只如初見已經看過了求其他!
作品相關 《蓮花》背景設定:
每一個時代之初,一望無際的鹹海上,守護神毗濕奴卧在千頭大蛇阿南塔的身上,凝視著無望虛空,他的肚臍中長出一朵蓮花,當蓮花盛開時綻放出照遍整個宇宙的光芒,當中出現了創造神梵天。
世界出自梵天之手,而到了時代終結之際,毀滅神濕婆會跳起坦達瓦之舞,發動劫波破壞一切,梵天吸收了風入睡,當他再次從蓮花中醒來時會創造新的世界——在三連神的支配下,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這個故事發生在第七個時代,三連神將其命名為「永恆」。
無論在哪個時代,世界都會被劃分為三部分,天神的居所叫「須彌」,人類的領域叫「摩訶」,而阿修羅——須彌和摩訶的墮落者——所聚集的地方,叫做「帝拜」。
阿修羅們不斷地發起戰爭,企圖入侵須彌,它們義無反顧地湧向天神之王帝釋天的善見城,為的是能踏上善見城的最高點親眼目睹三連神的光輝,傳說任何見到三連神的阿修羅,能實現一個願望,然而從來沒有一個阿修羅能抵達善見城,所以這僅僅是一個傳說。
天神和阿修羅的戰爭永無休止,然而須彌在一千年前面臨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危機,作亂者並非阿修羅,而是五位誤入歧途的天神,他們自稱明王,擊敗了所有接受他們挑戰的天神,追隨他們的人越來越多,明王大軍逼近善見城,直指敗衫無往虛空——三連神的領域,帝釋天察李腔和四天王率領諸天與之展開血戰,鮮血染紅了善見城,激烈的能量沖撞甚至印象到了摩訶和帝拜,三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最終在三連神的親自干預下,加上明王內部的分裂,這場可怕的混亂才得以平息——叛亂的明王及其追隨者全部遭到鎮壓,史稱「明王戰爭」。
一千年後,須彌的天神們開始使用機械化身在人間活動,人造人體在摩訶風靡,越來越多的人類接受了機體改造,而與此同時,一些來歷不明的危險武裝機械體開始在人間出沒,能力各異,破壞力強大,摩訶的警察和軍隊對它擾禪們一籌莫展,關於這些謎一般的機械體眾說紛紜,而其中一種,認為它們就是傳說中的阿修羅。
四天王之一北方毗沙門天王被三連神召見,並被指派了一項任務。
三連神要求他即刻動身前往摩訶,尋找並保護一個身上有黑色蓮花印記的女人。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聖傳》,一部從1983年開始連載的漫畫,是日本著名漫畫家組合CLAMP的處女作。曾經風靡萬千漫畫迷的《聖傳》在1991年時期改編成tv動畫,裡面那無法忘懷的故事、令人神往的人物、和那動人的一幕幕悲劇演奏成華麗的傳說,在聖傳迷心中已是永恆的經典。《聖傳》其中兩段劇情曾經被改編成兩部OVA:《冰城炎獄篇》和《雙城炎雷篇》,不過動畫與漫畫內容有部分不同。《聖傳》的人物原型源自古印度神話《梨俱吠陀》和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說的天龍八部。
Ⅳ 印度街頭小吃有哪些
印度街頭小吃:
一、印度脆球
印度脆球是印度街邊常見的小吃之一,它可以用油炸,亦可以用沙炒,製作好後是空心的球,吃的時候商販會用手指按壓出一個坑,在裡面加入干豌豆、熟土豆、鷹嘴豆等食材。然後澆上一種印度特有的料汁,這種汁有幾種不同的口味,最後加上印度人鍾愛的瑪莎拉等醬汁,小泡泡就製作好了,味道濃重,一般人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