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出了哪些名人

印度出了哪些名人

發布時間:2023-07-08 21:15:21

⑴ 在印度被稱為造星工廠的寶萊塢,迄今都出造出過哪些國際巨星

印度造星工廠寶萊塢有四大天王,分別是:沙魯克·汗、阿米爾·汗、薩爾曼·汗和赫里尼克·羅斯汗。其中,沙魯克·汗就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傳奇人物,因為他出身平凡,卻成為了寶萊塢近20年來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人物,沙魯克也曾被《時代》刊物評為“影響亞洲的人”。沙魯克在出道第二年就獲得了印度奧斯卡獎,又在21世紀初成為了國際巨星。

而在寶萊塢,除了上述“三大汗”之外,赫里尼克·羅斯汗是最成功的寶萊塢演員,他最令人驚艷的就是他在舞蹈上面的造詣和天賦,很巧合的是,他的第一個電影角色就是個跳舞的男孩。赫里尼克·羅斯汗憑借《這就是愛情》得到了印度民眾的廣泛關注和贊譽,《阿克巴大帝》則讓他在影壇的聲譽達到了與“三大汗”並駕齊驅的高度。

⑵ 印度聞名世界的人物

1、聖雄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稱「聖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甘地19歲時遠赴英國學習法律。1893年,甘地來到英國統治下的南非,領導南非印度人爭取權利。

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

「二戰」後,印度分裂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面對兩國的沖突,對雙方都有重要影響的甘地多次以絕食來感化他們,呼籲團結。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頑固教徒刺殺。

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2,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 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泰戈爾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啟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謝婉瑩等一代文豪,其中許多作品多次被譯成中文。 泰戈爾的《飛鳥集》影響冰心,使她寫出了《繁星·春水》。

3、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1965年3月14日出生於印度孟買,印度寶萊塢演員、導演、製片人 。阿米爾是印度「國寶級」人物,寶萊塢的「全能」演員。

8歲的時侯,阿米爾·汗出演第一部電影《Yaadon Ki Baraat》。後來練習打網球,獲得了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網球冠軍 。

1988年,阿米爾·汗放棄網球重回銀幕 。1989年,出演文藝片《灰飛煙滅》,飾演復仇男子。1999年,在《義無反顧》中出演印巴邊境的抗暴警察阿賈伊。2002年,阿米爾憑借劇情愛情電影《印度往事》獲得zee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 。

2008年,憑借導演 《地球上的星星》獲得寶萊塢人民選擇獎最佳導演獎。2009年,出演了勵誌喜劇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飾演Rancho。

2011年,阿米爾·汗製作真人訪談節目《真相訪談》,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印度區第三任大使。2013年,出演犯罪動作電影《幻影車神3》飾演Sahir和 Samar 。2014年,出演奇幻喜劇電影《我的個神啊》,飾演遺留在地球的外星人PK。

2016年,出演勵志運動電影《摔跤吧!爸爸》2017年6月,阿米爾·汗成為「2017年奧斯卡」新成員。2017年,出演勵志電影《神秘巨星》飾演音樂人夏克提·庫馬爾。

(2)印度出了哪些名人擴展閱讀: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⑶ 印度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一、阿育王(公元前272年—前242年在位)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國君,曾經建立起古代印度最大的帝國,版圖幾近南亞次大陸的全部。《阿育王經》等數部漢譯佛典中載有大量關於他的生動故事。他是通過激烈的爭權之戰弒兄而得王位的,後又於公元前260年(一說262年)發動了殘酷的征服羯陵伽國的戰爭,造成了數十萬人傷亡。

巨大的災難帶給他沉重的精神負擔,終於使他幡然悔悟,決定改行和平國策,宣揚「正法」。「正法」以少行不義,多做善事,慈悲、慷慨、真誠、純潔為要旨,集中體現了當時優良的宗教道德。執政中期,他皈依了佛教。

阿育王自己亦身體力行,廣泛會見不同派別的宗教領袖,並向他們布施。他甚至為被佛教斥作「邪命外道」的正命派開鑿洞窟,供其使用。他的正法政策為經歷了數百年動盪的印度社會帶來了30年和平,階級矛盾和宗教矛盾明顯減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活在穩定中有所提高。

二、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obíndronath Thakur) 1861年5月7日 出生於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泰戈爾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1913年 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941年8月7日 泰戈爾逝世於加爾各答。

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游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三、阿克巴(1556年—1605年在位)是莫卧兒王朝的第三代君主。該王朝在他的治下趨於鼎盛。若論文治武功,自13世紀初德里蘇丹國建立,至19世紀中葉莫卧兒王朝徹底覆亡,六百餘年,穆斯林統治者中能出其右的,沒有一人。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實行開明政策的結果。

他主動放棄了個人信仰的偏見,誠懇邀請各派宗教學者到他的宮廷上來,傾聽他們的說教。他還常將不同教派的領袖人物召集在一起,辯論和研究各種宗教和社會問題,以辨明同異,消除誤解,進而擺脫宗教矛盾,求得社會生活的和諧。無論伊斯蘭教、印度教,還是佛教、耆那教、祆教或基督教,乃至無神論者,他都一視同仁。

作為具體措施,他廢除了非穆斯林的人頭稅和香客稅,允許各宗教建立寺院,自由傳教,對於被迫改宗伊斯蘭教的人亦聽任恢復原來信仰,不加干涉。政府的職位向一切人開放,不問所宗。每遇重大的非伊斯蘭教節日,皇宮也和民間一樣,舉行隆重的慶典。1579年6月22日,阿克巴宣布自己擁有對伊斯蘭教所有問題的最高裁決權,進一步集帝王與教宗於一身。

1582年,他創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名為「聖教」。它是一種具有泛神色彩的一神教,力圖冶印度當時的所有信仰於一爐。他的這一嘗試終因信眾寥寥而失敗,但是他內容廣泛的宗教寬容政策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給印度社會帶來了普遍的和諧與繁榮。

四、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甘地(Indira Gandhi,1917年11月19日—1984年10月31日),印度政治家,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現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五、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甘地19歲時遠赴英國學習法律。1893年,甘地來到英國統治下的南非,領導南非印度人爭取權利。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二戰」後,印度分裂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面對兩國的沖突,對雙方都有重要影響的甘地多次以絕食來感化他們,呼籲團結。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頑固教徒刺殺。

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參考資料網路——泰戈爾

⑷ 印度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約公元前300~前232

阿育王也許是印度歷史上最重要的國王。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該王朝的創始人旃陀羅笈多之孫。旃陀羅笈多是一位印度軍事領袖,他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後的歲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區,由此在印度歷史上建立了第一個主要的帝國。

阿育王的生卒年不詳,也許是公元前300年。阿育王約在公元前273年登位。起初他沿著祖父的腳步向前行走,企圖通過軍事力量來擴大自己的領土。他在統治的第八年中,勝利結束了一場對印度東海岸上羯陵伽國的征服之戰。但是當他認識到他的勝利使人類慘遭傷亡時,就感到心驚肉跳。有十萬人喪失生命,甚至有更多的受傷致殘,阿育王在驚愕和懺悔之餘,決定不再用暴力來完成對印度的征服,並且放棄一切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他採用佛教作為他的宗教哲學,努力實踐「達摩」規范,包括誠實、仁慈和非暴力。

阿育王放棄了狩獵,開始食素。更有意義的是他採用了各種人道的政治方針,他建立醫院和政治保護區,緩和許多粗暴的法律,建築公路,興修水利。他還任命特別的政府官員──達摩官吏──來教導人們要虔誠,要相互促進友好關系。在阿育王的國土上,所有的宗教都允許實行,但是他特別注重發展佛教,因而佛教的聲望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佛教的傳道團體被派往許多國家,在錫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阿育王下令把他的生平和政策都雕刻在他的廣闊國土上的岩石和石柱上。這些紀念碑有許多至今尚存,它們的地理分布為我們提供了有關阿育王勢力范圍的可靠信息,上面的碑文是我們了解他的生涯的主要來源。還提上一句,這些碑文也被認為是傑出的藝術品。

阿育王死後不到十五年,孔雀帝國便土崩瓦解,此後從未恢復。但是佛教得到過阿育王的支持,他對世界的長期影響是巨大的。他登極時,佛教只在印度西北的一彈丸之地流行,但在他死去時,它的教徒遍及印度各地,而且迅速傳向鄰國。除了喬達摩·悉達多本人以外,阿育王對佛教發展成為一種主要的宗教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都大。

⑸ 古印度的重要歷史人物

古代印度,又譯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位於南亞次大陸地區的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哈拉巴文化。後來摩揭陀日益強大,統一了全印度。公元2-3世紀,一度被貴霜王國統治。古印度存在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其佛教、文學、哲學、藝術、科學等,對世界文化影響深遠。


  1. 阿育王 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頻頭娑羅王之子,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 統一印度定佛教為國教。

  2. 甘地 尊稱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印度國家大會黨領袖。他是現代印度的國父,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也是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ahimsa)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3. 阿克巴 是莫卧兒帝國的真正建立人和最偉大的皇帝。他在漫長的統治期間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並把帝國的版圖第一次擴展到印度南方。

  4. 佛教創始人。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他稱號有佛陀(覺者)、世尊、釋尊等。

⑹ 印度有哪些低種姓的名人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寶萊塢演員:johnny lever

種姓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半島,為了維護本民族的長期統治,膚色較淺的他們建立了種姓制度。他們編造了一個傳奇故事,說創世者梵天的腦袋變成了婆羅門,上肢和身軀變成了剎帝利,腿變成了吠舍,腳變成了首陀羅。

祭司集團屬於婆羅門,武士集團屬於剎帝利,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群體屬於吠舍,被征服的原住民就成了地位低微的首陀羅。

(6)印度出了哪些名人擴展閱讀: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⑺ 古印度的數學家有哪些

UN近代史——第一百九十篇——古印度數學家的「寓數於音

文化問題:需要「原湯化原食」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文化上的問題只有用產生這個文化的土壤中產生出來的辦法才能夠解決。大概是因為這么做太艱辛了吧,我們寧願通過文化貿易的方式來解救燃眉之急……

海德格爾大概不知道中國人「原湯化原食」的說法,不然也許會引用一下。高見啊高見!我們的社會中至今仍有一批全盤西化派(盡管他們沒有公開打出這個旗號),他們最應該好好地聽聽西方的哲學家海德格爾是怎麼說的。

數學怪人的解釋

數學界有一些怪人,中國的陳景潤、美國的納什、匈牙利血統的美國數學家埃爾德什等均屬此列。為什麼會這樣呢?

俄羅斯著名數學家科爾莫哥洛夫認為,恰恰就在數學才能開始顯現的時候,一個人自身的正常心理發展就停止了。

當然,並非所有數學家都異於常人,但是,對於那些數學怪才,科爾莫哥洛夫的解釋也許可以聊備一說。

語音與數字

古代印度天文學家、數學家Aryabhata在公元499年即他23歲的時候,寫了一首韻文,其實是一張正弦表,文中的每個字母都表示特定的數。

印度人有「寓數於音(節)」的傳統。比如,用梵文中的25個分類(?原文為classified)輔音,即從k到m,來表示1到25;用8個未分類輔音,即從y到h,來表示10的30次方到10的100次方; 用9個母音,即a到au,來表示100的零次方到100的8次方。於是,khyughr=(4X1003 )+(2+30)1002=4,320,000。

為什麼印度文化不害怕大數?是因為印度人見慣了上萬米的高山嗎?是因為寬幾千米的大河奔瀉千里的景象不足為奇嗎?為什麼印度人有熱情去努力構造最短的片語來表示那些巨大而友善的數字呢?在古代印度,人們會這樣議論一位語法學家:若某一語法規則的表述能省掉半個音節,他會像得了兒子那麼高興。對於古印度人,聲音是神聖的,一個音節可以容納無窮大:最小化的語詞與龐大的數字是並行不悖的。

(Roddam Narasimha, Sines in terse verse, Nature, 2001, 414 (6866): 851)

我曾寫過短文「科學與音樂」(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72)、「隨音符跳動的科學人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39),簡單討論科學與音樂的關系。古印度人對數字與語音的關系的看法,為探討科學與音樂的關系提供了又一個視角。

我對Aryabhata了解不多,下面是香港一個網站對他的簡介。(http://www.edp.ust.hk/previous/math/history/3/3_97.htm)

阿耶波多第一[Aryabhata I]公元476—550,印度

他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印度數學家,是屬於拘蘇摩補羅學派。他主要有兩本著作:一本是《阿耶波多歷書》,成書於公元499年,包括「天文表集」、「算術」、「時間的度量」、「球」等部份。該書共4編,由121行詩構成,其中論及數學的有兩篇,並33行詩,內容包括算術、代數、幾何、三角等知識,而另一本天算書已經失傳。

他對數學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其中正弦表和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是他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他指出π = (104 × 8 + 62000) ÷ 20000 = 3.1416;而在製作正弦表方面,先把圓周分為360等份,而每份繼續分為60小等份,其特點更是計算半弦相當於現在的正弦線而不是全弦的長,這與餚臘人是不同的。

他建立了求一次線性不定方程by - ax = c[a,b,c都是整數]的正整數通解的法則,這項工作在當時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其法實際上是輾轉相除法。

阿耶波多在印度科學史上是有重要影響的人物,為了紀念他,1975年4月19日印度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便是命名為阿耶波多號。

閱讀全文

與印度出了哪些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在香港免簽多久 瀏覽:166
義大利房產稅怎麼算 瀏覽:920
preso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212
bpjs在印尼是什麼部門 瀏覽:572
為什麼法國義大利那麼多奢侈品 瀏覽:726
義大利漁民發現了什麼 瀏覽:309
巴厘島哪裡能換印尼盾 瀏覽:89
英國超市買到變質的怎麼辦 瀏覽:281
伊朗和德法英什麼關系 瀏覽:322
伊朗第一副總統是哪個 瀏覽:477
如何在國外登錄中國服務 瀏覽:151
英國大學在哪裡學英語 瀏覽:732
1000元印尼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19
中國味精大王在哪裡 瀏覽:708
湛江越南護照到期哪裡續簽 瀏覽:513
怎麼投稿義大利媒體 瀏覽:610
中國第一次排球比賽在哪裡參加 瀏覽:417
為什麼印尼汽油是藍色的 瀏覽:694
中國進口越南木材有多少 瀏覽:246
中國男人唱女生的有哪些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