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執行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長期以來,印度始終堅定不移地執行「控制印度洋」的戰略目標。90年代後,其海軍也確立了相應的「沿海防禦—區域控制橡輪—遠洋進攻」的發展思路,提出發展一支大型遠洋艦隊,逐步實現從「區域性威懾和控制」向「遠洋進攻」的戰略轉移。但隨著其作戰任梁掘信務的改變,現有海軍裝備已不能滿足未來新時期的作戰需求。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制定了一系列新型艦艇的建造計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印度自研的「德里」級驅逐艦和向俄羅斯定購的「塔爾瓦爾」級護衛艦。如何降低坦克紅外輻射?
紅外輻射是坦克被紅外探測器發現並被紅外製導武器摧毀的根源。減少紅外輻射的主要措施是:研製並採用效率高、熱損耗較小的發動機;改進發動機燃燒室結構,減少排氣中的紅外輻射成分;燃油中加入添加劑,使排氣的紅外頻譜大部分處於大氣窗口之外;改進散鏈通風和冷卻系統,降低坦克溫度;降低發動機排氣的溫度等等。
『貳』 印度的大國戰略是什麼
印度作為南亞老大,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科技發展水平上,都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素來有掌控南亞、輻射周邊和躋身一流的大國志氣,其「東進」戰略更是傾注了其幾代國家領導人的心血和努力。究近年印度大國戰略的操作路徑來看,唯我獨尊的老大作派和挾洋自重的功利心態暴露無遺。
一是在南亞奉行「周邊第一」,推行印度版「門羅主義」。莫迪政府上台以來,提出了「周邊第一」的外交政策,尋求進一步將南亞鄰國與印度「捆綁」。印度素來擔心外部大國染指南亞,特別是周邊國與域外大國發展全方位合作關系,抱定排斥而非合作的心態,總是先入為主假設域外大國的一切做法都是與印度為敵,其實是對自身實力和影響的不自信。經濟上控制、政治上打壓和軍事上威懾,便成為印度對南亞鄰國的家常便飯,經常忽視鄰國有對外發展的正當需求和獨立自主的正當訴求。
『叄』 中國和印度軍事對比
1。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但不是很大
2。如果沖突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甚致演化大規模戰役的話,印度是敗多勝少。
3。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
原因:以下三點
一、多少年來在對外軍購方面,印度所處的環境一直都好於中國。印度可以輕松購買到的先進的武器,中國則必須付出很大政治代價才能得到,而且品質上還不如印度買到的同類武器,有些甚至我們得不到。這造成了中國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上比印度差。一但打起來印度可以憑借他在尖端武器上的優勢取得一定的戰爭上的優勢,所以如果小規模的沖突,持續時間不長的話印度勝利的幾率比較大。
但為什麼又說不是很大呢?原因有四
1、雖然印度在尖端武器上優於中國,但優勢也並不大,沒有絕對的優勢也就無法起決定性的。
2、中國比印度也就只差在尖端武器上,大量的中端和低端武器我們並不比印度差,甚優於印度。
3、即便是在尖端武器方面總體不如印度,但也不是所有的尖端武器都不如印度,中國某些尖端武器放在全世界都是很先進。比如在彈道導彈方面,中國和俄國美國在研究上幾乎是同時起步,連美國都不敢說在這方面比中國先進多少,(題外話:中國在巡航導彈方面就比美國差多了,但也比印度強。)
4、在武器裝備上印度由於全是進口不能自已造,數量上不及中國,在後勤保障上也不及中國,一旦戰爭持續時間長了中國可以憑借強大的後勤軍工使武器裝備在數量上取得很大的優勢來彌撲技術上的劣勢,而印度的軍工無法作到這點。
二、說來也是一種諷刺,正是因為在對外軍購上印度比中國有著得天獨厚優勢使兩國在軍事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多年來印度軍隊越來越依賴於進口武器造成國內的軍事工業幾乎是停止不前,中國則是被迫走上了自力根生的道路,所以中國現在已經擁有了完備的軍事工業,而印度則沒有。對軍事工業了解的人都知道,武器這個東西特別是大型的尖端武器比如飛機、戰艦都是越造越強。關建是要造,造完一代馬上整和經驗技術研究製造下一代,這樣才能不停的成長,武器才能越來越先進。這個過程一旦停下來技術人和技術力量就會大量流失,想要再開始就困難了。軍工不強大其後勤保障能力就不強,現代戰爭是高消耗的戰爭,勤保障能力不強就無法持久
從三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印度軍方現在的尷尬局面,
1、鳳凰衛視報道了前不久印度從美國進口了一批大口徑榴彈炮部署在中印邊境上,實際上印度連榴彈炮這種只能算中低端科技含量的武器就不能自已造而必須進口,而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產的 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產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2、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沖突,印度便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是何等的低下
3、印度目前在研的LCA飛機啟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而與它同時起步的中國的殲10都已經裝備軍隊了,印度軍方認為今後LCA即使推出也會落後於中國的殲10,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中國每進口一類先進戰機就會憑借自已擁有完備軍事工業成功的仿製出同樣的國產型號從而實現國產化,例如中國仿製俄國蘇27的殲11B,而沒有完備軍工的印度妄自進口了那麼多先進戰機卻無法仿製一架自已的戰機。
通過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一旦中印開戰,印度在尖端武器不佔絕對優勢,數量又比不上中國的情況下只能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其實中國軍事工業為了不影響經濟建只展開了不到四分之一,一旦中印開戰中國軍工全面開足馬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補足損耗。而印度的尖端武器一旦損耗,自已又不能製造只能外購,加上其種類凡多根本無法作到迅速補充。即便是自已能造的中低端武器,脆弱的軍工也無法長時間支持其損耗。所以印度無法與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持久作戰。
三、中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就連美國都承認如果在陸地上正面對抗這樣龐大陸軍對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來說都將是一場惡夢。近十年中國更是加快了陸軍建設,裝備了如T96式、T98式、T99式坦克等在世界上都是先進的武器,可以說在陸軍裝備上印度已無法中國抗衡了。而且在汶川抗震救災和後來的跨越2009大型軍事演習中可以看出,中國陸軍已擁有跨地區大量兵力快速投送的能力。面中國和印度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如果印中戰爭持續時間長了,印度將面對中國內地源源不斷開來的龐大陸軍,更不要說在四川還有連美國都感到頭痛的二炮部隊。因些說中印開戰戰爭規模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印度戰敗的幾率就越大。
『肆』 哥倫布1492年的航行路線是什麼
哥倫布1492年的航行路線:
始於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船員87人,分乘3艘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出發。
10月12日到達並命名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
10月28日到達古巴島,誤認為這就是亞洲大陸。隨後來到西印度群島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今海地島),在島的北岸進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如圖所示:
『伍』 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四個國家的軍事戰略是什麼
美國的軍事戰略最明顯不過了,就是打著解放全人類,實現全球民主的旗號,實現自己的霸主地位,掠奪資源霸佔別國領土。俄羅斯、日本、印度沒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有那就是擺脫美國的遏制,達到自己統治世界的目的。一句話:都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