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時醫院稱不給病人輸液是國家規定,這是真的嗎你怎麼看
在國外的很多國家就已經發現,輸液對於人體是有傷害的。所以很多國家從這些方面已經控制輸液的行為了,這是真實存在的事情。在國內有一些人的信息沒有那麼發達,所以依然會有更多的人在輸液。但是輸液這種行為,確實對人體會有一些傷害或刺激。人體是沒有辦法,完完全全接受這些輸液的液體的。所以有時候,為了這些副作用對人體的傷害,人們會控制輸液的行為。而且國家確實有規定說減少輸液,特別是某一些疾病是不能輸液的。
現在的病人總以自己所理解的那一點治病的常識,去要求醫生或者去責怪醫生。我覺得很多時候病人應該配合醫生,因為病人不知道疾病的狀況,而醫生他們是有專業知識的,他們是了解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別人要做的是相信醫生,而不是排斥醫生懷疑醫生的行為。
畢竟病人是想要得到健康,而醫生也是在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Ⅱ 印度村民不敢去醫院,無證醫生路邊給新冠病人輸液,這有什麼安全隱患
印度村民不敢去醫院,無證醫生路邊給新冠病人輸液,這有什麼安全隱患?
一、印度村民不敢去醫院,無證醫生路邊給新冠病人輸液是怎麼回事?隨著印度疫情的不斷發展,很多的印度民眾都身處在水深火熱的情況當中,醫院里邊幾乎已經爆滿,很多的人根本連進入醫院的條件都沒有,所以很多的民眾根本就不敢去醫院治療,因為很渴,在進入到醫院之後還會發生交叉感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一些無證的醫生就開始在道路旁邊給一些患病的患者們輸液,有一些輸液瓶直接掛在樹上,病人們之間也並沒有做任何的防護工作,這些普通的民眾害怕去醫院之後離死亡會更進一步,所以他們只能夠接受這樣的方式。
Ⅲ 你如何看待印度農村病人不敢去醫院躺在路邊輸液的這一行為
我覺得非常可憐,看到他們這樣真的覺得很悲慘,這個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滿足,作為一名中國人真的特別幸福,印度當地的疫情可以說非常嚴重,導致當地很多病人都不敢去醫院只能在路邊輸液;
而且他們很多人都根本沒有佩戴口罩,不得不說當地的醫療設備真的很落後;
這也是導致當地疫情如此嚴峻的主要原因,真的很同情當地的人。
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會覺得生在中國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中國在這方面一直都做得非常好,一直都把人民的生命和利益放在首位;
通過這次疫情真的可以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和溫暖,以前可能沒有這么深刻的感受;
還總覺得可以出國留學是一件多麼驕傲的事情,如今在國內發展才會讓人覺得無比自豪。
Ⅳ 誰有比較詳細的預防血液接觸等傳播疾病程序
玖玖泰豐,十年驗廠老品牌,助您一次性通過驗廠!以下資料由深圳玖玖泰豐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一.目的
為確保全體員工身體健康,預防和控制由於血液接觸而感染上疾病。
二.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於全體員工。(急救員、保安及其他有可能接觸到傷者的人
特別注意)。
三.職責
EHS委員會負責對血液傳播疾病的相關宣傳及處理。
四.工作程序
4.1急救員操作時需佩戴一次性手套。
4.2保安,宿舍管理人員等協助急救的人員事後需用大量清水沖洗手部或其他裸露部分。
4. 3沾有血液的醫療廢物不得任意丟棄,定期送至醫院統一銷毀。
4.4教育員工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
4. 5 當地防疫站及醫院電話號碼:
五.相關知識
5.1愛滋病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
5.1.1 定義及描述
艾滋病的醫學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英文縮寫"AIDS",是由人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綜合症.
大多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並能在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疾病的情況下生活多年.即使他們看起來健康,自己也感覺健康的時候,他們仍能夠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終生具有傳染性.
HIV 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可感染人類並導致AIDS.在實驗條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恆河猴,可導致病血症及血清抗體轉為陽性,但不能引起動物發病.從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腦脊液,唾液,淚液和其他體液中均可分離到病毒,不過目前尚無經淚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報道.HIV一般通過血液和精液和體液,
5.1.2 傳播途徑
(1)性傳播,通過性行為在男同性戀者之間及異性間傳播,也可通過人工授精傳播;
(2)血液傳播,通過接受HIV感染者捐獻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製品或與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針頭而被感染,此外,接觸HIV感染者體液或HIV培養物的醫務人員和實驗人員存在感染HIV的職業危險性;
(3)母嬰傳播,感染HIV者的母親,可在子宮內或在分娩時將HIV傳染給新生兒(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與人的一般接觸並不會導致HIV的傳播,對此不必過分敏感和恐懼.
5.1.3 怎樣預防艾滋病
5.1.3.1
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還沒有治癒的葯物和方法,但可預防。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於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體液中,所以通過性接 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絕大多數感染者要經過五到十年時間才發展成病人,一般 在發病後的2-3年內死亡。與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如握 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工具、辦公用具等)不會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 電話機、餐飲局、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設施傳播,也不會經咳嗽、打噴嚏、蚊 蟲叮咬等途徑傳播。 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性途徑傳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1.3.2針對不同傳播途徑,科學家們建議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預防艾滋病的性傳播
潔身自愛,保持忠貞單一的性關系;
發生危險性行為時正確使用避孕套;
及時治療性病.
(2)預防艾滋病的血液傳播;
不使用未經檢測的血液及血液製品;
不吸毒,不與別人共用針具吸毒;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注射、使用沒有嚴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
穿耳或身體穿刺,文身,針刺療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膚的過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傳播危險.
(3)母嬰傳播預防
受病毒感染的懷孕婦女可透過懷孕,生產及喂哺母乳時將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初生嬰兒,機會約百分之十五至四十,艾滋病病毒可在懷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後的母乳喂養過程中傳播,所以懷孕婦女若懷疑自己受愛滋病毒感染,應及早求醫,以作適當的安排,另外亦不要採用母乳喂哺,以減低嬰兒受感染的機會。
a.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應避免懷孕,如懷孕應人工流產.
b.孕、產婦在分娩前,後使用抗病毒葯物,可降低母嬰傳播的幾率.
c.採用人工喂養,也可減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險性.
5.2預防非典型肺炎
5.2.1 定義及簡述
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舊稱非典型肺炎)已成為世界性流行性疾病。此次的疫情擴及全球,依據WHO統計,截至四月十四日止,全球SARS病例已累計至二十一國共3169病例,以及144人死亡。其中尤以中國大陸(1418例,64例死亡)及在香港(1190例,47例死亡)最多。
這是一個癥候群,而非特定性診斷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以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癥候群,必需先予以檢查及排除。
目前所發現的SARS病例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途徑,感染者多屬與病例有親密接觸的親屬,及負責照護的醫護人員。其主要症狀有發燒、乾咳、頭痛、肌肉痛以及呼吸道感染症狀。
5.2.2 SARS的臨床症狀表現
根據WHO公告SARS臨床症狀如下:大部分發生於25~70歲,極少數病患小於15歲。潛伏期通常為2至7天,但也可能長達10天。疾病通常先以發燒為前趨症狀(>38℃),通常為高溫,有時會發冷及寒顫;有時尚伴隨著其他症狀,包括頭痛、倦怠及肌肉痛。有些病人發病時會產生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通常並不會有皮疹及神經或腸胃道症狀,但部份病人在發燒時會發生腹瀉。3至7天後進入下呼吸道期,開始沒有痰的乾咳,或因呼吸困難而導致血氧過低。有10~20%的病人,呼吸道疾患嚴重到必須插管及使用呼吸器。合乎目前世界衛生組織SARS極可能及疑似病例定義者之致死率約為4%。
在潛伏期(2至10天)及疾病前期(1至2天)的傳染危險性相當低。當症狀完全出現時,才具有最強傳染危險性(下呼吸道期),尤其有厲害咳嗽、呼吸急促及低血氧時更為可怕。90%的病患在疾病期間約有6~7天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而後就完全康復。
5.2.3 SARS的傳播途徑
a. 透過黏液或其他體液的飛沫傳染 (Aerosol route)
CDC主管官員Julie Gerberding醫師表示,事實上大多數病例,都是經由在家中接觸病人,或是醫療人員與感染者或他們的體液有近距離而直接接觸感染,這表示SARS是透過黏液或其他體液的飛沫傳染。要辨識飛沫非常困難,必須要非常靠近飛沫,且有一定的散播范圍。為了安全起見,CDC建議醫療人員等人在與病患近距離接觸時,要戴上口罩,且根據治療指引,疑似SARS病患必須加以隔離。目前病例主要經由親密接觸已感染SARS者而得病。親密接觸表示處理或暴露在患者身體分泌物中(鼻黏液、尿液、糞便)。
b. 透過空氣傳染 (Air-borne)
可能傳播管道,與上述飛沫傳染只是距離遠近之分。
c. 透過口糞途徑傳染 (Fecal-oral route)
可能傳播管道,香港淘大花園社區病例的傳播可能與此有密切關系。
5.2.4 SARS的病原病因
美國CDC(疾病管制中心)表示,以細胞培養分離出「冠狀病毒coronavirus」,但其特性與已知之冠狀病毒科之其他三屬顯有差異,很可能需歸為第四屬(genus)。該病毒亦出現於非恢復期病人之肺及腎組織;並從三位可取得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之病人,分別證實「不存在」及「出現」抗體。這些證據相當支持新的冠狀病毒是SARS致病原的假說。
SARS風暴襲卷全球,既已證實是冠狀病毒變種所惹的禍,父母親應了解SARS病情會隨著冠狀病毒的變異程度而增減病情的嚴重程度,目前衛生署已向美國要檢測用對照病毒,只要完成基因定序與比對,即能對疑似感染的患者做出正確診斷,以消除對SARS的恐慌。日前美國CDC已完成SARS 病毒基因圖譜定序。
冠狀病毒大約有二萬到二萬七千對基因組,衛生署是以其中關鍵性的四百對基因組做為「引子」,發現SARS的冠狀病毒和普通人類冠狀病毒不盡相同,變異程度是三到四成,但是美國的報告則說變異程度達五到六成。
5.2.5 SARS的確診方法
SARS為一新興傳染病,其診斷系以流行病學資料、臨床及實驗室檢驗資料來綜合研判,並非僅以單一檢驗之結果為准。
1.胸部X光攝影:
在發燒前驅症狀,甚至整個病程,胸部X光攝影可能正常。不過在大部份的病患,呼吸道時期的特性為從早期的局部浸潤,進展到較廣泛性、斑狀、間質性浸潤,有些SARS晚期病人的胸部X光攝影,可見部份區域實質化。
2.實驗室檢查:
在病程早期,淋巴球數目通常會下降,整體白血球的數目一般為正常或下降。在呼吸道疾患最嚴重時,一半以上的病人會有白血球減少及血小板減少,或正常但稍偏低的血小板計數(5-10萬/微升)。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尚無任何檢驗方法可對SARS病例作最後之確認,且從目前國內外相關SARS個案之檢驗結果來看,部分個案呈現多種病原同時存在之現象,故在致病機轉尚未徹底明了前,暫不宜僅以冠狀病毒分子檢測之結果,當作「確定病例」的判斷,以及其防治措施之依據。
5.2.6 SARS的治療方法
絕大多數病例(96%)可順利渡過觀察期,無呼吸系統並發症而完全痊癒。治療方法包括各種治療已知細菌性非典型肺炎的抗生素。在許多地區,治療葯物尚包括oseltamivir或ribavirin等抗病毒葯劑,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亦曾與ribavirin及其他抗微生物葯劑並用,台灣也有使用免疫球蛋白之記錄。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死亡率約4%,尤其在40歲以上或有潛在疾病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氣喘以及慢性肺病),更易造成死亡。
5.2.7 需隔離人員及注意事項
只有曾接觸SARS患者的人士須在家中隔離,即使他們沒有出現病徵。他們應由接觸第一日起計開始在家中隔離,直至第十日後停止。
在家中隔離應採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留在家中,不要離開居所,不要讓任何人到訪你。除非家中有一名成員被診斷為SARS感染,否則家中成員無須進行隔離。
*當你與家中另一成員在同一個房間時,請戴上口罩。
*按照指示更換口罩,家中成員無須戴上口罩。
*請勿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例如毛巾、杯子或餐具。
*經常洗手。
*分開房間睡覺。
*在這十天內,用自己的溫度計每天測量體溫兩次。切勿與家中其他成員共用溫度計。
*如果家中任何成員發熱(超過攝氏38℃或華氏100.4℉)、肌肉酸痛、非常疲勞、乾咳、氣促、嚴重頭痛或感到不舒服,請即致電衛生署。
5.3 禽流感
5.3.1定義及描述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5.3.2 常見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
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 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已發現雞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5.3.3 禽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
1.世衛組織指出:糞便是禽流感傳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衛生組織(WHO)16日說,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過家禽糞便傳播,而非煮熟的肉。
3.據法新社報道,WHO說,病雞糞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把雞放在一層疊一層的窄小雞籠子中,很容易通過其糞便傳播禽流感。養雞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險。不過,WHO發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說,幾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雞肉而患病。他援引WHO專家的話說:「病毒被煮死了。」他強調說,在拔毛前就把雞煮了也能消滅病毒。
4.WHO警告說,人不管接觸什麼樣的病雞都同樣有危險。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倖存下來,而那些倖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內還會排泄含病毒的糞便。
5.世界衛生組織15日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調查報告說,目前在日本、韓國、越南三國發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
5.3.4 患病後的症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後,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線還會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治癒後良好,且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並發症而死亡。專家建議,病人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一旦被懷疑為H5N1病毒感染,應馬上住院隔離並報告疫情,防止病情惡化和傳染擴散。
5.3.5 易感人群
■最高危人群:密切接觸禽流感禽鳥者
與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需要特殊防護。特殊防護要求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層防護服(隔離衣),戴防護口罩、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穿長筒靴或可消毒的保護性腳套。
世界衛生組織還建議,這些人員要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工作前後徹底消毒、洗手等。
■次高危人群:偶爾接觸禽鳥者
除了上述人群外,還有很多喜歡飼養野禽、鴿子、鳥類等寵物的市民。在當前禽流感流行時期,為了安全起見,首先應該盡量減少與寵物禽類的接觸。如果無法減免,要注意消毒,對籠舍要定時消毒;如果自己雙手接觸到活禽鳥或被禽鳥分泌物弄污後,應該用肥皂及清水徹底洗凈,最好也進行適當消毒。
如果接觸後7天內出現流感樣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並如實告訴醫務人員接觸史,以便正確處理。
防治禽流感完全手冊之家庭攻略
兒童少去動物園
經常與家禽接觸的人如何防護?
「溏心蛋」莫吃蛋花湯照喝
預防禽流感必須准備哪些物品?
室內空氣暢通更重要
普通市民該怎樣預防禽流感?
預防禽流感有哪三大環節
防禽流感消毒十四法
為什麼說人類感染概率很小?
接觸感染動物後如何清洗和消毒?
■高危人群:經常接觸家禽者
經常與活禽密切接觸的人,包括從事養殖、分揀、運送、銷售、宰殺工作和死禽處理等的人員,以及對有關場所進行終末消毒的專業人員等。這些人員要穿防護服,佩戴口罩,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工作前後徹底消毒、洗手等;避免直接接觸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
專家建議: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有助於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和葯物,並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可增強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禽流感的發病過程非常快,很多家禽還看不出什麼症狀就死亡了。所以,如果懷疑自己飼養的雞、鴨患病或發現家禽不明原因突然死亡時,應該盡快上報動物防疫部門,由他們來診斷並採取必要的消毒等措施。
■ 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一旦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重組,從理論上說,就可能通過人與人傳播。屆時,這種病毒就會成為人類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樣。
兩種病毒的重組有一個生物學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發生了變異。但是禽流感對人類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傳播到何種程度會變異,誰也無法預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光峰教授表示,如果所有醫務工作者都保持深刻警惕,關注其發展,那麼找到它的流行規律、防治方法就並非不可能。
■ 人得禽流感後的病死率
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導致18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來已經被證實有8例確診,6例死亡,另外,還有2例死亡病例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達80%,遠遠高於「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僅在9%左右。禽流感已經對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為些我們特別推薦,以下防護措施,供參考:
5.3.6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防護方案
(1)使用防護設備:禽類的屠宰、運輸者應該使用防護服、橡膠手套、N95口罩(如果沒有N95口罩,應當使用標准手術面罩)、眼罩、橡膠靴。
(2)洗手:所有染病禽類的密切接觸者應當經常用肥皂洗手。
(3)消毒:應當對禽類屠宰場所環境進行消毒,禽類的屠宰、運輸者應當在事後對手消毒。
(4)監測:所有暴露於染病雞或者被監測農場的人員應當受到當地衛生部門的密切監測。此外,還要對禽類屠宰者、其他相關人員以及其家庭人員進行監測。這些人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匯報呼吸不適、感冒症狀或者眼部感染症狀。流行性感冒的高危人群,如60歲以上的老人,有冠心病、肺病的人等應當避免與病雞接觸。
(5)收集:收集染病家禽的全血標本、內臟等以用來分離可能的新病毒。
■普通市民:不接觸禽鳥者
一般市民感染禽流感的幾率微乎其微。從禽流感傳播情況來看,主要是流行於禽類之間,所以,人們對這個病不要恐慌。禽流感完全可以通過嚴格消毒、隔離、封鎖以及有效的預防等措施,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由於沒有相應疫苗,而冬、春季節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專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本病非常重要。
■要防禽流感先治人流感
雖然「人流感」和「禽流感」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一旦兩者之間的病毒發生基因轉換,產生新型流感病毒後,就會爆發大規模流感。控制住人流感,盡可能減少與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組的機會,才能降低人患病的機會,而9-11月正是接種的黃金時間。關鍵詞:推薦接種人群
通風狀況較差,人員又相對集中的所在單位人員,應當接種疫苗。此外,養老院、老年人護理中心、托幼機構的工作人員;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經常出差或到國內外旅行的人員屬於推薦接種人群。
關鍵詞:重點接種人群
6-35個月嬰幼兒;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特別是一線工作人員;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家庭中的孩子、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這部分人群在感染流感後期容易引發諸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也屬於重點接種人群。
關鍵詞:禁忌接種人群
雞蛋過敏或有慢性病正在急性發作期的人,急性傳染病患者,有精神病、嚴重癲癇和精神分裂症的人以及孕婦和正在發熱的病人最好不要注射。嬰兒注射需要先經過醫生的判斷。嚴重過敏體質者不要接種;12歲以下兒童不能使用全病毒滅活疫苗。
5.4 登革熱病因症狀及治療
5.4.1概述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5.4.2 病因
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5.4.3 症狀
一、典型登革熱
(一)典型登革熱
1. 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 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 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二)輕型登革熱 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熱: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 。
(一)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血濃縮,紅細胞壓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計數<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綜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5.4.4 檢查
血常規檢查 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低點(2×109/L),退熱後1周恢復正常,分類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可見中毒顆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減少,最低可達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腦脊液可輕度異常。
血清學檢查 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單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效價超過1:32,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效價超過1:1280者有診斷意義。雙份血清恢復期抗體效價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確診。中和試驗特異性高,但操作困難,中和指數超過50者為陽性。
5.4.5 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
二、對症治療
(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G-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症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
(二)維持水電平衡 對於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葯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雲南白葯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Ⅳ 如何看待印度農村新冠患者躺路邊輸液
印度的所有醫院都已經滿員了,醫院對多餘的患者已經沒有辦法進行收治了,所以印度的農村地區的新冠患者沒有更多的選擇。
在新冠疫情如此肆虐的情況之下,我認為在印度的農村反而會有更多生存的機會。印度的農村將會有更多的空間,而且他們也能夠呼吸到更多新鮮的空氣,並且會減少和其他人之間的往來,對於那些沒有得病的人來說,將會有更多的生存機會。
一、農村也將會進一步的淪陷。如果按照印度目前老百姓的行為來推算的話,農村地區也將會在未來進一步的淪陷的。如果印度的農村老百姓擁有足夠強烈的求生慾望,再加上自己有效的疫情防護措施之後,將會有更多的農村人不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的,顯然這些老百姓是做不到的。
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進入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顯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是他們現在已經得不到資源了。根據網路上的一些圖片,印度的農村地區的疫情也是比較嚴重的,但是並沒有大城市那麼嚴重。
Ⅵ 印度農村病人不敢去醫院躺在路邊輸液,他們為何不敢去醫院
他們不敢去醫院,因為那裡有很多人死亡。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失控,醫院人滿為患。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NDTV)6日報道,在中央邦農村地區,很多人不敢去公立醫院看病。在沒有氧氣和葯物等醫療條件的情況下,無證醫生正在用最簡單的方式“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我們可以想像,印度目前的情況已經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步,甚至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印度還有很多人不把它當回事,經常出現在交通流量大的地方。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印度人還是各奔東西,數百萬印度人聚集在恆河,甚至舉行了婚禮、遊行、選舉等一系列活動,他們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