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班牙大流感
從1918到1920年,一場大流感突襲人類。得了這種病的人,會出現頭疼、乾咳、發燒等症狀,有的患者會窒息而死,活下來的也會留下抑鬱、心臟病、精力匱乏等後遺症。
因為西班牙最早公開了疫情,所以這場席捲了全球,造成5億人感染,至少5千萬死亡的流感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流感」。
一、
1917年,美國威爾遜總統宣布參加一戰。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一種未知流感出現了。1918年2月,堪薩斯州的醫生發現有病人得了一種未知流感。他們趕忙將上報,政府因為忙著動員年輕人參軍,沒有注意這件事。
這年3月,來自各地、各階層的年輕士兵集中到軍營,只等一聲令下,開赴歐洲。這時,福斯頓營地里一位名叫阿爾伯特•吉徹爾的隨軍廚師得了一種未知流感,最終造成1100人染病,84人死去。幾乎於此同時,駐扎在新澤西州的78師指揮官休•斯科特少也將向衛生局報告了與之症狀相似的疫情。
遺憾的是,他的報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
1918年春,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他們調集上百萬兵力,三千門大炮,准備在美國人到來之前打垮英法聯軍。而面對咄咄逼人的德國軍隊,損失慘重的英法唯一的指望,就是美軍趕快到來。
雙方都沒有想到,美國人的到來,會帶來一個無形之敵。
美軍登陸後,疫情迅速在歐洲大陸蔓延開來。英國陸軍醫療服務隊的索爾陶將這種病命名為「三日熱」。因為它「三天潛伏、三天發熱、三天康復」,是一種感染率高,死亡率並不高的大號流感,完全沒必要擔心。事後證明,他錯得離譜。
病毒同樣襲擊了德軍。德軍統帥魯登道夫每天都能聽到總參謀長匯報的患病人數。前後共有90萬德國士兵感染。他們一方面極力隱瞞疫情,一方面控訴是對方製造了病毒。
直到疫情擴散到中立國西班牙。1918年5月,馬德里出現了一種古怪的傳染病,先後竟有800萬人患病,就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感染了。在西班牙公開報道了疫情後,公眾這才知道,歐洲在經歷一場不亞於黑死病的大瘟疫。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交戰雙方都指責是對方製造的生化武器,還有人猜測是華工將病毒帶來的。在西班牙公布疫情後,人們誤以為西班牙是病毒的發源地,就將它命名為「西班牙流感」。對此,西班牙官員們非常不滿,他們說如果這種流行病擴散到美國全境,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種疾病稱為 「美國流感」?。
三、
這場大流感,讓各國士兵無心也無力作戰,從而提前結束了一戰。
戰爭結束後,民眾紛紛走出家門,激動地在擁擠的街道擁抱親吻,和返家的士兵一起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規模的人群聚集,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良機。
於是在1918年下半年,第二波感染潮到來了。
大流感造成了無數的人間慘劇。在美國費城,死去的人太多了,以至沒有墓地掩埋能安葬死者,殯葬人用完了所有棺材。市政府只好用蒸汽鏟挖出一個個巨型墓坑掩埋屍體。在南非,大批死去的礦工會被直接從火車上扔下,鐵路兩側到處是屍體。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死去的會不會是自己。疫情還引發了一波自殺和謀殺潮。在倫敦,碼頭工人詹姆斯用小刀殺死自己的孩子,然後自殺。
恐慌的老百姓,試圖尋找各類偏方。有人說,檸檬能治病,就有人搶購檸檬;有人說洋蔥能預防,洋蔥就會被搶購一空;有人說威士忌最管用,威士忌的價格就會暴漲。甚至連煤油都會有人去搶著買。
商家則推波助瀾,借機大發橫財。在那段時間,《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紙上經常刊登制葯商的廣告。比如有一則廣告聲稱,只要服用大劑量的奎寧,就能治好這種病。《諾丁漢日報》告訴讀者,「奧克索(一種濃縮牛肉汁)能強化人體免疫力,抵抗流感侵襲」。 殯葬公司更是漫天要價,要人們支付比平時多六倍以上的錢。
謠言更是滿天飛。有傳言說病毒是狗身上的,就有人殺掉自己家的寵物狗。
沒受過教育的民眾寧願相信新鮮的空氣中有毒。一個叫布林克利的美國農民相信,疫情期間,呼吸戶外空氣是致命的。於是他把全家六口人都鎖在一個密封的房間里,一待就是七天。直到火爐點著房子,他們才逃出屋子。義大利也有一名婦女,她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結果被活活悶死。
1919年春,第三波感染潮開始。這一次的死亡率比第二波少。到1920年初,病毒消失了。
四、
大流感期間,最獨特的景象是市民們普遍佩戴口罩。這是政府、醫生、民眾共同配合的結果。比如,在舊金山出現疫情時,當地衛生局局長哈勒斯倡議市民們戴口罩出行。市長羅爾夫附和:「誰忘了戴口罩,誰就會死。」
此話一出,大多數居民戴上了口罩。但還是有少數市民無視警告,選擇不戴口罩上街。這些市民或被處以5美元的罰金,或被警方拘留數日。對那些沒有戴口罩的市民,紅十字會的醫護人員會在指定地點向他們分發口罩。
當瘟疫來襲,同樣有人性的光輝閃現。經歷過此次流感的紐西蘭人佩姬•克拉克回憶:
疫情最嚴重時,一名自稱是醫生的男子來到醫院,他忙前忙後地照顧病患。多年以後,她才知道,這個人是從監獄里逃出來的逃犯,而且完全沒有從醫資格。
在倫敦,胡德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同樣在奮戰。病人不論貧富,都能接受他們的治療。不少護士被感染,她們像保齡球一樣倒下。由於缺少醫護人員,胡德每天都要工作16個小時,過量的工作,讓他的身心極度疲憊,甚至需要扶著牆走路。
除了歐美,流感還波及到亞非拉地區。在印度,有至少1700萬人死於此病;在日本,有39萬人死亡;在伊朗,流感造成了至少100多萬人死亡,城中的屍體堆成了山。在非洲大陸的埃及、肯亞、南非坦尚尼亞、迦納,也有成千上萬的民眾感染,僅僅在迦納,就有十萬人死亡。俄羅斯處於動亂,死亡數字未知;這場大流感同樣襲擊了中國,首例病人在上海被發現。隨後,北京、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廣東、重慶等地也發現了病例。只是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
『貳』 關於世界歷史上幾次大流感的問題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稱此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
歷史
流感期間 Camp Funston 的緊急軍事醫院。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 Funston, Kansas),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然而在當時的說法則指出,這波流感是源於中國南部,由1917年中國支援歐戰的勞工所傳播,但並無相關證據。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西雅圖的電車服務員拒絕沒有口罩的乘客搭乘。1918年8月剛離開西非國家獅子山的英國船上發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該船抵達英國之前,75%的船員被感染,7%的船員死亡,另外多艘船隻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另一說第二波的源頭是當時蘇聯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麥什德(Meshed)便發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據說是由阿什哈巴德所傳出,但因俄國內戰而無法確認[1])。8月27日,流感傳入美國,並在波士頓的碼頭工人間傳播,而法國的布萊斯特(Brest)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流感;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並發症而導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12月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冬季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亞,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2]。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2]。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青壯年免疫系統較好,在消滅外來病毒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發燒、發炎現象也較嚴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會導致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storm),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個月內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編輯] 最近研究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 Wilson Smith 、 Christopher Andrewes 及 Patrick Laidlaw 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由於人們是到後來才知道致病原因,以及當時絕大多數的死者遺體為防傳染都已經焚毀,加上重新合成病毒的危險性,此後數十年,人們對於該流感病毒所知一直很有限。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周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來源請求]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 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Brevig Mission 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據2001年10月英國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正力圖根據10名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倫敦人的遺體,找到引起這場流感的病毒樣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組特徵,研究它為什麼具有這么強的殺傷力和傳染性。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學》雜志報道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糖蛋白),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2005年在亞洲發生的H5N1病毒與1918病毒有些地方類似,但是目前很難變成人傳人。
[編輯] 死亡人數
目前的死亡人數尚無定論,最保守估計是2000餘萬人。由於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爭剛結束時期,因此大部份的國家都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
國家及地區 時間 死亡人數 死亡率
(每10萬人) 備注
北美洲
美國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548,452 527 [3]
加拿大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約43,500 約500
墨西哥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約300,000 約2,300
瓜地馬拉 1918年 43,733 約2,200 [4]
其他北美國家 – 約140,000 約1,000
南美洲
阿根廷 流行期間 約10,200 約120
烏拉圭 流行期間 約2,050 約140
巴西 流行期間 約180,000 約600
智利 流行期間 約35,000 約1,100
其他南美國家 流行期間 約100,000 約500
歐洲
英格蘭和威爾士 1918年6月23日–1919年5月10日 198,000 640 [5]
愛爾蘭 1918年–1919年4月 18,367 404 [6]
蘇格蘭 1918年7月–1919年4月 16,917 416 [7]
丹麥
冰島 1918年7月–1919年4月 約12,374 約350
瑞典 1918年7月–1919年4月 約24,780 約420
瑞士 1918年7月–1919年4月 23,277 600
德國 1918年 約225,330 約370
奧地利 1918年7月1日–1919年7月1日 20,458 300
法國 1918年5月–1919年4月 約166,000 424
西班牙 1918年5月–1919年5月 約170,000 約830
義大利 1918年 約375,000 約1,060
俄羅斯 1918年–1919年 約450,000 約500
其他歐洲國家 – 約462,800 約400
亞洲
日本 1918年8月–1919年7月 257,363 425 [8]
日治台灣 (日本) 1918年末–1920年2月 44,700 約1,200 [9]
英屬印度 (英國) 1918年–1919年 約12,500,000 約4,000
海峽殖民地 (英國) 流行期間 約3,500 420 [10]
其他亞洲國家 1918年–1919年 約3,000,000 約600
大洋洲
澳大利亞 1918年9月–1919年9月 13,320 266
紐西蘭 1918年 (歐洲人)5,550
(毛利人)1,130 500
2,260
夏威夷 (美國) 1918年–1919年 1,559 600 [11]
菲律賓 (美國) 1918年11、12月 936,686 890
荷屬東印度 (荷蘭) 流行期間 約800,000 約1,600
南太平洋群島 – 約50,000 –
非洲
南非 1918年8–11月 139,471 2,280 [12]
馬達加斯加 (法國) 流行期間 113,957 3,500 [13]
其他非洲國家 1918年 約1,100,000 約1,000
--------------------------------------------------------------------------------
紐約、倫敦、巴黎和柏林在1918年6月至1919年3月的死亡率。單位:每千人。洲 死亡人數[14]
北美洲 107.6萬
南美洲 32.7萬
歐洲 216.3萬
亞洲 1575.7萬
大洋洲 96.5萬
非洲 135.3萬
全世界 2164.2萬
資料來源:Epidemic Influenza- A survey, p.228 &229, Edwin O. Jordan, 1927
[編輯] 參見
瘟疫
傳染病
禽流感
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2009年豬流感爆發
[編輯] 參考書目
Niall Johnson: Britain and the 1918-19 Influenza Pandemic: A Dark Epilogue.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6. ISBN 0-415-365600
Jordan, E.O., 1927. Epidemic influenza: a survey. Chicago: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