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在歐美印度裔比華裔優秀,華裔則默默無聞
呵呵
這個問題啊,做好了可以做博士論文了。簡單說,有歷史原因,更有文化原因。
說歷史原因,印度曾是英國殖民地,從1757~1849年英國政府通過東印度公司進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戰爭,印度最後淪為英國殖民地。 印度正真獨立是在1947年,在這長達200年的時期,印度人全面接受的英國的文化,其國家機構、教育模式、政治體系等等,都與西方接軌。而美國,本身也是英國殖民地獨立出來的。所以印度人在美國,首先沒有語言障礙,也沒有思維模式的障礙,沒有政治體系障礙,等等一系列障礙,這使得他們很容易融入白人社會。相反,華裔移民就沒有這樣的優勢。其次,印度人移民美國,多是優秀人士,而華裔移民,早期多是去討生活的勞工,從所受教育水平上也差一大截。
再說說文化的原因:中國文化講究中庸之道,缺乏競爭意識,小農思想小富即安,只願意在自家一畝三分田中耕耘,合作做大事的意願很弱,這就導致華裔幾乎是一盤散沙,缺乏進入上流社會的渠道。等等。更重要的是,中國過去兩百年來一直受人欺負,華裔在美國缺乏自信,也難於出頭。
當然,隨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增大,新一代華裔移民的能力已經讓美國上流社會不敢小覷了,可以看到,再過100年後,華裔的成就肯定會超過印度裔,這不是人種問題,將是文化和思維模式的勝利。
B. 為什麼印度裔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
印度裔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有以下幾個原因。
1、印度裔多數為英國殖民時期官方後裔。印度獨立後,曾經為英國賣命的偽政府官員(中國指漢奸)大多逃往國外,如美英等國家。他們英語口語好,且在英殖民政府時期擔任過職務,與其官方交往頗多。有一定人脈,共識基礎。
2、英國統治印度兩百年之久,英國政府除武力入侵外,還加強了西化運動。普級英語,發展宗教勢力是其最主要的手段。這樣便於他的管理。因此印度官方語言,教學都是英語普級的。因此他的文化,口語都帶有一定西方色彩。
3、印度的殖民文化根深蒂固。生活文化帶有一定西色彩,且有意識的倒向西方。容易獲得西方人的好感。
4、華人無論到那裡都會有一個華人圈,東方文化濃厚,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且有一種葉落歸根思想。生活習慣上都有很深的東方色彩。一般三代以內還是會保留東方根基的。
C. 在美國,印裔人才基本碾壓華裔,這是為何中國人沒印度人聰明
因為中國人在外國被提防被壓制很難發展,但是回到中國有自己國家支持,真正有才能的人會一發沖天。
中國的世界五百強有哪些!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海油!民間大些的私企有熬過十年的嗎?對於私企來說,十年一個坎兒!發展好了會被兼並,發展不好也會兼並!外資企業也是掛靠大型國企才可以生存!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回到祖國創業,印度人剛好相反。另一原因,印度人長相相對中國人而言,更接近歐美人,加上美國長期的反華宣傳,美國人比較願意親近印度人,相信印度人,對華人則充滿戒備,動不動就誣為間諜,所以大企業不可能任用華人為高管。
國內的500強70%盈利是掙國內的錢,少數像華為70%是掙的國外的錢,這只能說明體量大,但根本沒走出去,就是自己嗨,就像聯想,掙著國內的錢缺大量補貼老美。印度人善於去交流,這是他們的優點。可世上沒有完美的人種,核心競爭力強大就好。相同的起點,我們處處被人遏制,印度總有西方幫助,可現在中印差距很明顯。
我必須承認,印度人小聰明比中國人歷害,人與人的交望,還是老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通常情況下,我不會通過一個賀卡,和服裝,來評價一個人,一般情況,人喜歡展示自己,恰恰說明肚子里沒多少東西,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你仔細觀察,一般都是含蓄,沉穩,內斂。
印度是把英語當官方語言的國家,被英國殖民幾百年,其文化嵌入大量英國元素,而美國又是英國的翻版,文化相近導致歐美幾乎對印度移民毫無防範,13億中出些高端人才供歐美無憂無慮的使用,何樂而不為,反觀中國人,我們有著自己的使命,註定多遭抵制,這是很正常的。
D. 美國亞裔群體中各國人的勢力分布是怎樣的
亞裔美國人,是指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公民,包括了華裔美國人、菲律賓裔美國人、印度裔美國人、越裔美人、韓裔美人、日裔美人或其他血緣來自於亞洲的美國人。據2015年,美國聯邦人口調查局數據,目前亞裔人口近200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6%,同時也是增長率最高的族裔。
第一名:華裔
華裔為亞裔中最大族群,人口約460萬,占亞裔總數的22%,主要分布於美國西部、新英格蘭地區和佛羅里達等地區,約佔美國總人口的1%。
4. 第四名:越南裔,人口約191萬。
5. 第五名:韓裔,人口約177萬。
6. 第六名:日裔,人口約143萬。
華人是美國亞裔中最大的族群,也是所有少數族裔中僅次於墨西哥人的第二大族群。華人總體經濟狀況在亞裔中處於中下水平,受教育程度明顯高於美國總體水平。在新老移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美華裔在工商、政治、文化藝術等各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E. 在美國 印度人和中國人的地位誰高還有亞洲人哪個國家地
你這個問題問的讓人沒法回答,到底是誰地位高,從來就沒有機構統計過,沒有確切答案!在這里給出答案的都是憑空想像或憑直覺判斷,都沒有依據!我這里給出一些參考意見,你自己看看,對比對比吧!(我自己比較傾向於印度人
)地位高不高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於本國是不是發達
印度的外包產業服務產業相當發達,而且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才湧入美國!印度的外包產業服務對象主要是歐美。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印度沒有語言障礙,英語在印度被視為第二母語。也是官方通用語言。可以這么說只要不是沒有受過教育的文盲,基本都可以用英語做簡單的交流。從小學到中學大學,學校都是用英語授課!所以語言為印度人走向世界或是美國掃清了第一道障礙。在這方面印度是走在中國的前面的。
再有就是在印度取得的學位,在美國是被承認的,這促使大量的印度人去美國留學就業
這樣培養出很多優秀的美籍印度裔人,著名的有印度鋼鐵大王克拉西米·米塔爾。還有MOTOROLA,可口可樂的CEO都是印度人
F. 移民美國是華人厲害還是印度人厲害
你好,海外華人不如印度人混得好?除了不服,還有更重要的事!
在美國矽谷有個段子,講的是「集成電路(integrate circuit)」的英文縮寫IC,代表著印度(India)與中國(China)兩個國家的英文首字母,有人用它來形容矽谷的現狀:1/2的工程師來自亞洲,中國、印度各佔一半。
然而,人數上的接近掩蓋不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二者在成就上的差距。
當我們為華人企業家在矽谷站穩腳跟而歡欣鼓舞時,Google CEO桑達爾•皮查伊、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Adobe公司總裁山塔努•納拉延等一大票印度(印度裔)高管已經在科技界呼風喚雨。
Google CEO桑達爾•皮查伊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政界。
當我們還在為譚耕成為首位具有中國大陸移民背景的加拿大聯邦議員而激動不已時,印度裔部長已悄悄占據了加拿大內閣中的4席,書寫了新的紀錄。
華人的勤勞和聰明有目共睹,然而在很多西方國家的舞台上,印度裔卻經常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當不少海外華人仍在抱怨不能融入主流社會時,印度裔卻已默默開花結果、四處蔓延。
海外華人真的不如印度人混得好?對於這個問題,無論您是表示認同,還是壓根不服,小僑(qiaowangzhongguo)請您不妨先看看下面的內容,看看印度人(裔)和海外的華人群體比起來,究竟有哪些優勢。看完之後,說不定您還會產生一些新想法呢!
語言有優勢
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人,想必都對主角之一—印度人Rajesh Koothrappali那一口地道的「印度式」英語發音印象深刻,並且常常以此吐槽。
但不知您是否注意到,無論Raj的口音多麼奇特,在和他的美國朋友溝通交流時,從來沒有出現過對方理解錯誤的情況。
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從小到大都接受英語教學,聽說讀寫自然不存在障礙,這是印度人(裔)融入西方社會的一大優勢。
不過更重要的是,印度人說英語時總是充滿自信、聲音洪亮。雖然他們「吧啦吧啦」的發音總是被嘲笑,人家自己全不介意——「聽不懂?那是你的聽力問題,不怪我的發音。」
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可貴的精神,畢竟,溝通是融入的一大前提。不敢張嘴、不敢表達,即使發音再標准也沒用。
這一點尤其值得海外華人注意。一直以來,我們都過於「內秀」了,很多想法沒有得到很好的表達。試想,如果你連主動溝通的意願都沒有,老闆如何敢把重任委託給你?投資人又如何敢為你的企業下注?你所在社區的居民們,又怎麼可能在選舉時投你一票?
適應能力強
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這個問題。
矽谷一家公司招了三名實習生,分別是中國人、美國人和印度人。美國實習生做事只求完成就好,一到下班立刻走人;中國實習生幹活最多,但不愛說話;印度實習生做的沒中國實習生多,但也不差,而且最愛提問,善於表達自己。
最後的實習評價是,學到東西最多的是中國實習生,但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讓大家都記住的,卻是印度實習生。
這說明,印度裔的思維方式更西化、適應能力更強,能夠迅速融入不同的環境。
其實,海外華人想做到這一點也不難,有兩個方面要格外注意:
一是要注意溝通時的技巧。 最基本的是面帶微笑、多寒暄、互致問候,在交流中多肯定對方,同時也表揚自己,不要太自謙,更不要抱怨;
二是別被面子牽著走,該拒絕就拒絕。 有的華人特別任勞任怨,集體主義精神爆棚,無論是不是自己份內的,礙於情面都會接受,慢慢成了其他同事的「使喚丫頭」,這樣就會在職場中處於很被動的位置。
「抱團」意識濃
有人說,海外華人也很「抱團」啊,在華人圈子裡大家都很活躍,為啥說印度裔就連這一點都比我們強?
真正的「抱團」,不是指在自己族裔的小圈子裡閉門造車,而是步調一致地、將這輛「車」上的所有華人成員,一起帶到主流社會的大馬路上,齊頭並進向前走。
在這一點上,印度裔表現得尤為搶眼。
一個人移民,整個家族都能被移過來;公司招進一個印度裔,過不了多久就能再來一大幫;在一個行業站穩腳跟,很快就能批量發展,甚至形成壟斷。
如果一個印度裔和其他人起了沖突,公司里的其他印度裔絕對會無條件地站在他背後;一旦有了人事權,招聘時對自己的族裔也是處處「高抬貴手」。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個個印度裔團體陸續誕生;無論在公司內部還是更廣泛的社會領域內,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比單打獨斗更強。
「紮根」意願強
印度裔的家族觀念很濃,故土意識反而卻沒那麼強,似乎也很少聽說印度人「迴流」的情況。
有人說,這是因為印度太窮,實在是「心無可戀」,或者說無路可退。
事實並不盡然。有不少移居海外的印度裔,在故鄉的生活並不差,甚至還能養得起僕人。或許在他們的觀念里,「此心安處,即是故鄉」;只要來了這個國家,就把這里當作故鄉來建設、當作故鄉來「愛」,並以這個國家為傲。
反觀海外華人群體,似乎意識里總為自己留了一招「後手」;萬一混得不好,至少還有「落葉歸根」這條路可走。
也許,就是在有意無意間,受了這種想法的影響,做事情難以百分之百投入、對於融入的意願總也達不到強烈的程度。日久天長,同樣是作為少數族裔的兩個群體,在定居國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差距就這樣慢慢出現了。
有人總認為,海外華人難以真正融入定居國的主流社會,或許,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好好看看印度裔這個例子。
當然,並不是說海外華人處處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們做得確實更加出色。
可能看到這里,仍然有人心裡「不服」,不想承認印度裔在某些方面更勝一籌的現實。小僑想說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與其嘴上嚷嚷著「不服」,不如想想如何 「化不服為動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前進趕超對手。用事實證明自己的優秀,這才是海外華人應該為之奮斗的目標。
G. 為什麼印度人能夠在美國政商兩界占據主導地位,華裔卻不能
谷歌的皮查伊,微軟CEO薩蒂亞都是印度裔,印度裔的掌門人還能拉出一串:百事可樂CEO盧英德、德意志銀行CEO安舒、萬事達卡CEO阿賈伊等,所以,有人戲稱,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CEO的神奇國家。而在加州,矽谷,印度裔占據了大量的高管位置,相比之下,華裔則是鳳毛麟角……
這兩年,印度學生在美國高校登記注冊數量增加了71%,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2014年1月,有105426名印度學生在美國就讀,到2015年11月,這個數字增加到181051。印度學生在美國是價值尋求者,概括講,就是「教育成本最小化,潛在工作和收益機會的最大化」,看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留學教育和職業的。
1 選擇低成本的研究生教育
2015,有77%,也就是3/4的印度學生在美國讀的是研究生,而中國學生讀研究生的比例是30%。印度學生讀四年制本科學位的只有不到10%,而中國孩子是36%。
學制越長,花的錢越多,大多數印度學生的學費都是銀行貸款,而中國家庭絕大部分是自己掏錢,真金白銀。所以,印度學生多在國內把本科念完,然後到美國讀碩士,以最低的成本博取最大收益。
2 通過OPT獲得更長工作機會
絕大部分印度學生都學工程、計算機或者科技相關學科,簡稱STEM領域。這些專業就業崗位要明顯多於商科和人文學科,收入要高。此外,而美國針對這一領域有OPT(專業實習)延期政策。一般的OPT給予國際學生畢業後12個月的實習或者工作,但STEM領域,額外再加17個月(在美國國內,這個政策處於爭議中)。82%的印度學生都在STEM,能享受OPT政策,而中國學生只有38%。
3 選擇更多就業機會的地區
印度學生的就業目的地非常集中,主要就三個,2015年的數據,加州(30823人),德克薩斯(21590人)和紐約(17711人)。相比2014年,2015年,到加州工作的印度學生翻了一番,德州和紐約的就業人數增長也很快。加州和德州是科技工程產業扎堆的地區,是現在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也是工作機會最多的地區。
當然,影響一個族裔表現的有很多因素,譬如語言、文化、制度等,以上只是部分因素而已。但從經濟的角度看,留學教育都是一個家庭的投資,在美國留學需要大量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家長和學生要廣泛努力的搜集信息,評估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未來的職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