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熱騎什麼意思

印度熱騎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7-15 01:32:37

❶ 印度眾神關系圖

創造神梵天

梵天:印度教神話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創造者。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

創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話中的身份是祈禱神,而在印度教神話中正式得名梵天,並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聯系起來,一般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來自於梵天,而毀滅時又重新歸於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體現,在印度教神話中被認為是宇宙的創造者,也被稱為「世界之主」。但是實際上梵天受到的崇拜遠不及其他兩位大神,鑒於世界已經為梵天所創造,人們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轉移到了毗濕奴和濕婆亦即維護和毀滅兩種力量對於世界權力的爭奪上,另外梵天也因為一些所作所為導致其聲譽的降低和信徒的減少——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線有直接關系。在整個印度,毗濕奴和濕婆的神廟遍布各地,而專門供奉梵天的神廟卻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廟(Brahma
Temple)。神話中的梵天為紅膚色,四首,四臂,坐騎為天鵝,在被吸收進入佛教成為護法神後被稱為大梵天。

吉祥天女

釋迦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相傳為印度北部小國王子,後舍棄家庭,權位,獨自出走。七年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釋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說的大日如來。佛教中最為崇高的神。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即八部眾,說法見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過:「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即帝釋天為首的天神。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徵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

阿修羅:阿修羅是與天對立的一族。他們非常好戰,男的極丑,女的極美。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雙方常因此而互相爭斗,場面十分慘烈。「修羅場」的說法即從此來。阿修羅一族被視為戰神,他還有個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龍:龍無論在東西方神話,還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個非常歡迎的角色。以其獨特的外形,強大的力量備受喜愛。可以說一說到奇幻,人們就會想到龍,龍幾乎成了奇幻文學的代表。東西方的龍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頭部特徵,善飛翔,會從嘴中吐出物質攻擊等。這些驚人的巧合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否以前有此一類生物存在。龍的記載在我國由來以久,大量詳實,准確,生動的記錄貫穿著整個古代正史,有紀可考的記錄最後見於民國初年,讓人十分迷惑。但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說的是一種大蟒蛇。

乾達婆:擁有黃金之翼半人半鳥的精靈。天界的音樂家。

迦樓羅:中國人很熟悉的一種大鳥,傳入中國後演變成了金翅大鵬鳥。原型是種翅有種種庄嚴寶色的神鳥,一天吞噬一條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哪來這么多龍讓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後又從火焰中復活,鳳凰重生的傳說即來源於此。

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凈威音、勝慧庄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庄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

❷ 印度風土人情

自然地理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南亞次大陸中心。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北與中國、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為鄰,東與緬甸和孟加拉國毗連,南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東南瀕臨孟加拉灣,西南面阿拉伯海,南連印度洋,北倚喜馬拉雅山。為亞、非、歐和大洋州海上交通樞紐。
印度南北長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約長1600公里),東西寬2977公里,海岸線長6083公里。按其地形特徵,全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北部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部德干高原區、中部恆河平原區、西部塔爾沙漠區和東西海域島嶼區。
印度河流眾多,按水源和地勢可分成三大水系喜馬拉雅山水系;半島高原區水系;沿海岸地區水系。主要河流有:恆河,次大陸最大河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岡戈冰川,全長2700公里,有支流10餘條,流域總面積達106萬平方公里,注入孟加拉灣。布拉馬普特拉河,全長1130公里,總流域面積為58萬平方公里,在印度境內段落為720公里。亞穆納河,恆河最大支流,全長1380公里。納巴達河,全長1310公里,流域面積9.8萬平方公里。哥達瓦利河,全長1400公里,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克里希納河,全長1400公里,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馬哈納迪河,全長858公里,流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8)塔普提河,全長約720公里,總面積為6.5萬平方公里。
印度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全國天氣可分為冷季(也稱冬季或涼季,1~2月),熱季(也稱夏季,3~6月),雨季(6月中旬~9月中旬),季風退縮季。冷季,北方氣溫最低為15℃,山區最低氣溫為-2.5℃,南部氣溫可高達27℃。熱季各地氣溫可高達40℃,德干高原可高達49~50℃,沿海則在29~30℃左右。雨季最低降水量為400毫米,最高可達3000~4000毫米。
印度土地遼闊,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煤蘊藏量1213.6億噸,其中褐煤20億噸,居世界第8位;鐵蘊藏量224億噸,居世界第4位;石油蘊藏量5.108億噸;天然氣蘊藏量590億立方米;銅蘊藏量5.78億噸,鐵礬土蘊藏量26.53億噸;鉻蘊藏量1.35億噸;錳蘊藏量1.279億噸;鎳蘊藏量26.53億噸:鋁土蘊藏量20億噸;石灰蘊藏量510億噸,等等。雲母產量則居世界產量的第一位。
植物資源約有3萬種,動物資源7萬多種,獅子、老虎為'國獸';象、牛和猴等為印度'聖獸';孔雀是印度'國鳥'。
森林面積佔全國領土總面積的22%,約7400萬公頃,原始林約占森林總面積的70~80%。
社會〔人口與民族〕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與獨立初相比(3.6億),人口翻了1.3倍,是世界上年人口增長率最大的國家。據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結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0%的人口居住於農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區,每平方公里達400~600人,孟加拉灣三角洲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達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拉賈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帶、喜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區,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區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獨立以來,印度人口由農村大量向加爾各答、德里、馬德拉和孟買等大城市移動。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幾十個,'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總數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和比哈爾部分地區。泰盧固族,佔8.6%,主要分布在泰來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佔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馬拉特族,佔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爾族,佔7.4%,主要分布在泰米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佔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納達族,佔3.9%,主要分布在卡納塔克邦及鄰近各邦。馬拉雅拉姆族,佔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鄰諸邦。奧里雅族,佔3.8%,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旁遮普族,佔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著部落民人數,約為38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6.94%。百萬以上的土著部落有9個,最少者,如安達曼部落只有幾百人。他們主要聚居在東北地區、喜馬拉雅山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南部地區和島嶼地區。
全國約有180種語言,700多種方言 。分屬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佔82.7%)、伊斯蘭教(佔11.2%)、基督教(佔2.6%)、錫克教(佔2%)。此外還有佛教、耆那教、襖教和猶太教,信徒各佔1%左右。山區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是傳統宗教,源於本國,其餘為外界傳入的。〔民風民俗〕 婚姻與嫁妝 按著印度教習俗,提但早婚,實行種姓內婚,主張寡婦殉夫('薩提'制度)和禁止寡婦再嫁。大多數婚姻是父母作主,媒約之言。通常,婚姻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結合,而是家族、集團和財富的結合。在農村,理發師是傳統的媒人。
昂貴的嫁妝是印度人婚姻中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負擔累累,以至導致社會悲劇。1961年頒布了《禁止嫁妝法》,但傳統和習慣勢力使法律無法執行。
禮儀與習俗 印度人與友人見面很講禮節,通常是雙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時,對長輩宜高,對平輩宜平,對幼輩則低,以分別示以尊敬、對等和關懷。迎候佳賓則敬獻花環,
表示由衷的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贊同或同意對方意見時,往往是搖頭而不是點頭。 印度殯葬火葬:通常選擇聖河河畔舉行;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任其隨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屍體丟在野外或林中,讓禿鷹啄食或野獸飽餐,穆斯林則實行土葬。
社會重男輕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拋頭露面,更不與陌生人隨便交往,也不可同異性握手。婦女多在前額中央點上吉祥痣,喜歡佩帶項鏈、胸飾、耳環、鼻圈、戒指、腳鐲等飾物。
印度教節日 (1)杜爾迦節,孟加拉人最大的節日,每年約9~10月間舉行。(2)酒紅節,音譯'霍利節',每年2月底,3月初舉行。(3)燈節,音譯'迪瓦利節',印度教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0~11月間舉行,通常全國慶祝5天至半個月。(5)娑婆室伐底節,一譯'薩拉斯瓦蒂節',意為'知識女神節'、每年1~2月間舉行。(6)扎格納乘車節,每年6~7月間,在沐浴後的第15天舉行。(以上均為公歷)
伊斯蘭教節日 (1)開齋節,是伊斯蘭教兩大重要節日之一。希吉拉歷9月(公歷2月左右)。(2)古爾邦節,伊斯蘭教兩大節日之一,意譯'宰牲節'。希吉拉歷12月10日(公歷4月左右)。
錫克教節日 那納克誕辰節,公歷11月的第一個滿月。
耆那教節日 摩訶毗羅節,紀念耆那教創始人筏馱摩那(即大雄)的節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與世界基督教徒一樣,每當復活節、聖誕節以及少數佛教徒、襖教徒和猶太教的各自節日,也都要紀念或慶祝一番。
印度1947年獨立之際,生產力停滯落後,農業勞動人口佔80%。獨立前夕,印度的人均收入為198盧比,居於當時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國家之列。
為了盡快擺脫困境,政府把加速工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實現經濟多元化,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為此而制定和開始實行以公私混合經濟和計劃經濟(1951~1990,已實行了7個五年計劃)為中心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國民生產總值,已從1950~1951年度的1746.9億盧比增長到1988~1989年度的32704.9億盧比,38年來,約增長了18倍。1989年的人均國民收入達320美元左右,已大大超過獨立初約150美元的水平(1950)。199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5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4.5%,1991年11月份的外匯儲備增至27億美元,而6月份只有10億美元。1992年9月初,印度外匯儲備總額達63億美元。
獨立以來,印度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經濟恢復時期(1947~1956),制定工業化戰略和形成工業體系時期(1957~1966),調整經濟結構,重點發展農業時期(1967~1984);確立實現技術現代化,加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時期(1985~1990)。1991年6月拉奧執政後,經濟上採取了盧比貶值、降低赤字和調整工業政策等措施,使經濟有了起色。
自50年代推行工業化政策,印度工業有了迅速發展。1950~1951年度全國工業產值僅為175億盧比,1985~1986年度已達1028盧比,增長了5倍多。1986~1987年度全國工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6%,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約6%左右。1990年工業生產增長7.5~8%,略低於1989年的8.3%的增幅。1991年印度工業生產增長率為0.1%,是最近10年來的首次。1992年工業生產增長率則為4.5%。
鋼鐵工業,在獨立初,印度僅有塔塔等3家鋼鐵公司,煉鋼能力為150萬噸。到1988年底,印度已建成煉鋼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廠比萊、杜加普爾、魯爾卡拉、波卡羅、印度和塔塔等6家鋼鐵公司。
能源方面,印度是一個貧油國家,石油主要靠進口,每年需花費外匯收入的70%左右去進口石油。1989年印度進口石油1990萬噸,年產石油3400萬噸。1991年年產石油3100萬噸。目前,以開采海上油田為主,海上油田產量佔印度原油產量的1/2以上。電力能源有水力、火力與原子能發電。獨立後,電力工業發展較快。核電力已有相當規模,目前已建成4座原子能發電站,設備能力為170萬千瓦。
化學工業始建於30~40年代,'一五'計劃後發展迅速,化學工業(包括石化產品)產品年平均增長率為8.7%,其增長速度,為全國各工業部門之冠,其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2%。
獨立後機械工業已成為印度工業中最大的生產部門,其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30%。屬於機械工業系統的大小廠家約佔全國登記廠家總數的1/3。印度在通用機械設備、電機電器、汽車、摩托車、火車頭、拖拉機、船舶和飛機製造等方面,已能自給,某些產品已成為出口創匯最多的工業部門之一。
輕紡工業主要有棉紡、黃麻、食品、造紙等,這些都是印度傳統的工業部門。尤其棉紡工業,孟買和阿默達巴德兩地區就集中了全國1/3以上的棉紡廠、2/5的沙錠和2/3的織造機。
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有耕地面積1.73億公頃,糧食作物面積1.27億公頃,其中灌溉面積約6200萬公頃,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約為5億人。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1990年農業生產增長3.5~4%,這一年的糧食產量為1%78億噸,比1989年增長8.8%,創了歷史記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豆類、玉米次之。水稻占農作物面積的30%,約佔世界水稻播種面積的27%,居世界首位。小麥播種面積約佔1991年農業增長率的1%,佔耕地總面積的11%,居世界小麥生產國前10名之列。
印度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約佔全部播種面積的1/5。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茶葉、煙草、橡膠、咖啡,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以及香蕉、芒果等。其中,棉花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0%,黃麻產量居世界第2位。花生種植面積多達700~750萬公頃,年產量在500~7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0%。目前是世界最大花生生產國之一。茶葉年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0%,居世界首位。此外,煙草、甘蔗、芒果、腰果、椰子、香蕉、核桃、柑橘、咖啡、大麻、蠶絲和橡膠等經濟作物的產量也十分可觀,均可居世界產量前10名之內。
印度的畜牧業產值在農業凈產值中約佔15%,牛的存欄數居世界第一。
國家財政預算來源主要是直接稅和間接稅。獨立以來,國家預算增長很快。1950~1951年度為40.6億盧比,1988~1989年度為3668.8億盧比。
國家資本預算來源主要是源於內債和外援,用於五年計劃和國防建設開支。40多年來,資本預算增長幅度1987/1988年度比1950~1951年度,增長了196.8倍。1990年印度外債總額670億美元。1991年外債總額則增為698億美元。1991~1992年度國際收支逆差為60.4億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39%。
印度最大的財團是:塔口財團、比爾拉財團、馬法特拉爾財團、辛哈尼亞財團和塔帕爾財團。他們的總資產均在40億~130億盧比以上。1991年印度通貨膨脹率已達12.5%。
獨立40多年來,印度對外貿易有了很大發展。特別從70年代開始,出口在國民生產總值所佔比例由1985~1986年度的4.7%增加到1988~1989年度的6.1%。但外貿長期存在逆差,1991年出口額193億美元,負額達89億美元。在進口商品方面,出口產品自70年代以來,過去名列前茅的紡織、茶葉和鐵礦石等傳統產品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工藝品、成衣和機械產品。在進口產品,過去居前列的糧食等消費品也退居第2位,取而代之的是石油、化工原料及其產品、食用油、化肥、紙張等。
1853年印度就建成了第一條鐵路--孟買至塔納線,全長32公里。現在,鐵路全長為61850公里,主要干線有20多條,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等大城市是全國的鐵路樞紐。1991年鐵路客運里程為26340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公路總長193.2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可通航的河道(包括運河)總長度約1.4萬公里,大小港口180多個,最大的港口有10個。十大港口全年吞吐量約為1.25億噸。全國約有66家海運公司,最大的海運公司是印度航運
公司和莫卧兒海運公司。
印度擁有兩大國營航空公司:1953年8月成立的印度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內與南亞領國(孟加拉國、尼泊爾、巴基斯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和阿富汗)的地區性航線。1972年成立的印度國際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際航線,航線遍及世界五大洲。
城市
印度都市產生較早。獨立後發展迅速。據統計,印度30萬人口以上的都市有57個,100萬以上的大都市有10個。其中新德里(古都德里)、加爾各答、孟買和馬德拉斯是印度最重要的城市。此外還有亞格拉、阿拉哈巴德、班加羅爾、科欽、果阿、海德拉巴、齋普爾、勒克、馬杜賴、西姆拉和瓦臘納西等。
新德里 印度共和國首都,位於亞穆納河畔西岸,面積1485平方公里,人口573萬(連同德里),新建於1911年。全市以兒童公園廣場為中心,街道成輻射狀,伸向四面八方。在現代化的宏偉建築群中,聳立在市中心的西側,中亞風格建築的國會大廈 ,半球狀穹頂的總統府。
坐落在國會大街琴倫盤陀公園內由4座造型奇特的建築物組成的古天文台(1710),為這座古老而現代化的城市增添了誘人的光彩。西端的康諾特廣場,呈半圓盤形,分內外三層,是新德里最繁華的商業區。
德里也是文化教育中心。這里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紀念館、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著名的尼赫魯大學就位於市郊。
德里 享有印度'七朝之都'之稱譽。地處次大陸的中心,位於亞穆納河北岸。
德里有孔雀王朝時代興建的舊堡遺址和著名的阿育王石柱。近郊的顧特卜高塔,建於13世紀初的顧特卜高塔,高72米,分5層,宏偉壯觀。始建於1638年的古宮紅堡,是著名的伊斯蘭建築之一。與紅堡遙相呼應的是賈瑪-馬斯扎特大清真寺(也稱'賈瑪寺'),全用紅砂石建成,長75.5米,寬24米,佔地面積117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000名穆斯林祈禱。
市郊還有胡馬雍陵等宏偉建築。
舊德里的月光街或銀子街,歷史上曾是世界最富庶的大街之一,今仍為德里商業中心,露天市場。
加爾各答 印度最大的城市。西孟加拉邦首府。瀕臨孟加拉灣,位於恆河三角洲的胡格利河左岸。
市區以大賀胥廣場為中心,邦政府辦公大樓,邦議會大廈和高等法院等均設於此。市中心的'喬靈奇廣場'集中了全市的大旅館、大飯店、大商店以及大的娛樂場所、十分繁華。
加爾各答工業發達,主要有紡織、鋼鐵、機械、化學、造紙、皮革、印刷、服裝、陶瓷等,工業,又是黃麻工業中心。全國的1/3貨物由這里的港口吞吐。作為印度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咖爾各答有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和原子能研究所等,印度教徒的活動的中心,迦梨女神廟也在這里。
孟買 印度第二大工商業城市、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全國最大的港口之一。位於印度西部,瀕臨阿拉伯海,為一天然良港。1991年建造的拱門形的印度門,薈萃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建築風格。孟買也是西印度文化教育中心。孟買大學設在這里,許多著名的電影製片廠也在這里。作為工業中心之一,全市紡織廠約佔全國紡織廠數的40%,全國紗錠和織機的30%。棉紗遠銷國內外。機械、汽車、石化、造紙、電子、造船、化肥、醫葯、食品等工業也較發達。孟買還是印度西海岸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全國最大的機場--桑塔克爾斯國際機場就設在這里。
馬德拉斯 南印度交通樞紐,泰米爾納德邦首府、印度第四商業城市和最大的人工港。地處庫姆河河口,瀕孟加拉灣。面積128平方公里。城市以聖喬治堡為中心,向南、北、西3個方向伸展。舊城(聖喬治堡)以北是商業區,臨海一面為港口;舊城以南是住宅區,內多歷史建築。僅寺廟即有120座。其中位於城南60公里的海濱有被稱為'七塔城'的馬哈巴利普蘭,以巨大岩石神廟而聞名。馬德拉斯設有全印最早成立的大學馬德拉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教堂聖托馬斯教堂。馬德拉斯港年吞吐量達700多萬噸,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紡織、皮革、化工、機械、橡膠以及電影工業都很發達。
旅遊
古堡陵園 主要包括紅堡、胡馬雍陵、泰姬陵和甘地陵。紅堡是印度最大的古宮。位於德里城東北部亞穆納河畔。建於1638~1648年,為莫卧兒帝國沙·賈汗皇帝的王宮,全部用紅砂石砌成。故稱紅堡。胡馬雍陵,莫卧兒帝國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亦位於德里東郊亞穆納河畔。1565年建成。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屹立在亞格拉近郊亞穆納河畔南岸,其華麗和磅礴之勢,堪稱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陵長583米,寬304米,紅砂石牆。整座陵墓佔地17萬平方米。甘地陵,位於德里亞穆納河畔某地遺體焚化之處。其它還有若干佛教聖地、對跡,如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五舍城、舍衛城、那爛陀寺、桑奇佛塔,以及阿旃陀石窟、埃羅拉石窟、埃里芬達石窟、阿姆利則金廟、卡傑拉霍神廟群、科爾廟格神廟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去處。
旅遊季節最佳時間為每年10月至翌年2~3月間。

❸ 成吉思汗打下了半個亞洲,為何不打下整個印度

一說起成吉思汗,不少的亞洲人都熟悉他。不僅僅是亞洲人,歐洲人也熟悉他。因為他曾經征服過半個歐洲,他發跡於蒙古高原。從蒙古高原一路西征。征服西亞近200個國家,屠殺了幾千萬的人口。令所有的歐洲人都膽寒。可是我們會發現,成吉思汗那麼能打?為什麼沒有徵服鄰近的印度呢?

馬和大象不一樣,馬適應不了炎熱的氣候,大象卻可以。產馬的地方絕大多數都是北方,大象適合於南方炎熱的氣候。倘若成吉思汗沒有退出印度,或者用火進攻大象,也許印度真的會打下來。

❹ 印度人的風俗習慣

印度人有4大傳統儀式,分別是出生、葬禮、婚姻和普迦儀式。

❺ 印度排燈節英文版介紹

印度排燈節的介紹:

1、印度排燈節英文版介紹:

Diwali, also known as the Lantern Festival, Indian Lantern Festival or demon slaying Festival, is a Hin, Sikh and Jain festival that drives away darkness with light and defeats evil with goodness.

Held in October or mid November every year, some Buddhist believers als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Because of its influence over other festivals, it is often misunderstood as Indian New Year's festival by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2、度排燈節中文釋義:

排燈節,又稱萬燈節、印度燈節或者屠妖節,是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

於每年10月或11月中舉行,一些佛教信徒也慶祝這個節日。由於其影響力蓋過其它節日,故往往會被新馬一帶的華人社會誤解成印度人的新年節日。

(5)印度熱騎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排燈節雖然屬於印度教節日,但對耆那教與錫克教來說也算大日子,印度人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重要性就像聖誕節與新年一樣。

由於排燈節是象徵人性光明打敗黑暗,在印度教中屬於最友愛,最愉快的慶典之一,就連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靠近世仇巴基斯坦的邊境都充滿愛的氣氛,雙方的邊境守軍難得卸下武裝,握手擁抱還交換甜點。

不過排燈節的重頭戲還是在晚上。無論在印度或巴基斯坦,甚至在杜拜,只要是印度教的廟宇,都大排長龍,善男信女都來點燈祈福,交換禮物,到處施放煙火,氣氛熱鬧,就算不是印度教信徒,也以開放的心胸參加這場盛會。

❻ 印度的人坐什麼去上學

垂鹼土金屬棕糙熱量律

❼ 元朝蒙古人有沒有徵服印度

元朝時候沒有主要原因1.蒙古大軍長途遠征,功列印度以前剛剛經歷了和中亞大國花剌子膜的戰爭,為了追趕敵人才進入印度的,沒有做好充分准備.

2.蒙古人長期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區,印度炎熱的夏季使的蒙古人士兵和馬匹全部被炎熱,毒蟲,和疾病困擾,未戰先亂.

3.當時的印度雖然沒有強大的王朝,但是當地民眾在內戰和對抗阿拉伯人進攻的歷史過程中養成了驍勇善戰,不怕艱險的性格,成功的利用地形和數量優勢打敗了蒙古.

4.當時有個傳說, 印度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後來有人想到以前對付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騎兵時使用過的戰象, 利用戰象另蒙古騎兵的馬不敢前進,自亂陣腳, 經過幾次吃虧後,蒙古大軍被迫撤退.

但是, 成吉思汗的一個後代帖木兒在中亞建立強大的蒙古族政權後,逐漸適應了氣候和地形, 逐漸向印度地區挺進. 過了200年後, 帖木兒的後代巴布爾帶領已經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騎兵再次進入印度,並且打敗了當地人而建立了莫卧兒王朝, 最後還是讓蒙古人統治了印度長達331年.

閱讀全文

與印度熱騎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最遠航站樓在哪裡 瀏覽:8
義大利古城有哪些 瀏覽:257
為什麼伊朗新增為負 瀏覽:571
中國海關怎麼考 瀏覽:42
哪個銀行可以轉賬到義大利 瀏覽:439
義大利和哪些國家接攘 瀏覽:692
伊朗為什麼封微信 瀏覽:46
越南車牌是哪個 瀏覽:901
越南怎麼去河口自治縣 瀏覽:687
日本修士和中國考研哪個好 瀏覽:658
今年中國富豪有多少破產 瀏覽:659
娶個伊朗的女人需要多少錢 瀏覽:26
中國居民手機多少部 瀏覽:27
義大利和澳洲哪個留學好 瀏覽:933
伊朗奧運金牌升什麼旗幟 瀏覽:122
中國有多少人住在平原 瀏覽:7
印尼工業營業執照翻譯多少錢 瀏覽:57
中國人一般可以活多久 瀏覽:236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廣州 瀏覽:758
義大利的白松露是什麼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