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佛教祖師有哪些

印度佛教祖師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20 05:38:22

Ⅰ 達摩祖師的簡介誰能告訴我

達摩祖師原是南印度國的三王子,父王將王位傳給他而不是兩位哥哥,但當父王病危時,大哥卻派人暗殺已搶奪王位。後經般若多羅法師的指點,看破名與利,決心拜師潛佛。起初師父要達摩祖師自蓋自修室以表求佛之心,但這過程中不斷有考驗,蓋了又壞壞了又蓋,後來悟到佛在自己的心中。師父為達摩祖師惕渡,第一刀:斷除一切煩惱,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普渡一切眾生,更囑付達摩要等師父過世六十七年後才能到震旦(中國)弘法,不要操之過急。六十七年後正逢南北朝民不潦生、戰爭頻繁之際,達摩來到了震旦,此時當今皇上樑武帝大行佛道,人民生活小康,東林寺奉旨召待但因與梁武帝溝通不良便往北走來到少林寺,在千聖山一坐九年,在這當中有人懷疑嘗試要讓他分心,甚至拿針戳入身,梁武帝也派人要強行與之帶回,但他都不為所動,後來聖名遠播,許多善男信女都來拜拜,香火鼎盛。

在龍山寺有一位神光,作夢時夢到兔兒的指引,往南走去求法,於是路上真遇到兔兒,告訴他少林寺有一位不倒翁,朝南行去,在山洞中看到了達摩祖師在打坐,他也跪在洞口飽受風雪三天三夜,後來達摩祖師轉身,他求達摩為他安心,也以斷臂來表求佛之心。達摩祖師說:「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的是。」賜予神光為慧可。有一次強盜闖入寺中強奪香火錢,達摩坐下他們卻用火射箭,將他的軀體燒毀,達摩祖師雖驅體被埋藏,但他還將緞練身體及筋骨修練之法流傳。將依缽傳給慧可為「禪宗二祖」,及四卷愣迦經佛祖最高法要,之後攜一隻草鞋西行,後代將棺木打開真的只剩一腳草鞋,此時達摩祖師已達一百五十歲高齡。

Ⅱ 印度禪宗二十八祖介紹

東土祖師
【0035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者,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至本國受王供養,知師密跡,因試令與二兄辨所施寶珠,發明心要。
既而尊者謂曰:「汝於諸法,已得通量。夫達磨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磨。」因改號菩提達磨。
祖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當往何國而作佛事?願垂開示。」
者曰:「汝雖得法,未可遠游,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於日下。」
祖又曰:「彼有大士,堪為法器否?禾載之下有留難否?」
者曰:「汝所化之方,獲菩提者不可勝數。吾滅後六十餘年,彼國有難,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時,南方勿住。彼唯好有為功業,不見佛理,汝縱到彼,亦不可久留。聽吾偈曰:

路行跨水復逢羊, 獨自棲棲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又問曰:「此後更有何事?」
者曰:「從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難。聽吾讖曰:

心中雖吉外頭凶, 川下僧房名不中。
為遇毒龍生武子, 忽逢小鼠寂無窮。

又問:「此後如何?」
者曰:「卻後二百二十年,林下見一人,當得道果。聽吾讖曰:

震旦雖闊無別路, 要假兒孫腳下行。
金雞解御一粒粟, 供養十方羅漢僧。

復演諸偈,皆預讖佛教隆替。
(事具《寶林傳》及《聖胄集》。)

祖恭稟教義,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嘗廢闕。迨尊者順世,遂演化本國。
時有二師: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勝多,本與祖同學佛陀跋陀小乘禪觀。
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羅尊者,舍小趣大,與祖並化,時號二甘露門矣。
而佛大勝多更分徒而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無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無得宗,第六寂靜宗。各封己解,別展化源,聚落崢嶸,徒眾甚盛。
祖喟然嘆曰:「彼之一師已陷牛跡,況復支離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纏邪見。」
言已,微現神力,至有相宗所,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
彼眾中有一尊長薩婆羅答曰:「於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
祖曰:「一切諸相,而不互者,若名實相,當何定耶?」
彼曰:「於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
祖曰:「諸相不定,便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
祖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
祖曰:「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已變已往,其義亦然。」
彼曰:「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
祖曰:「實相不變,變即非實。於有無中,何名實相?」
薩婆羅心知聖師懸解潛達,即以手指虛空曰:「此是世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此否?」
祖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色中,不失色體。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
彼眾聞已,心意朗然,欽禮信受。
祖瞥然匿跡。
至無相宗所,問曰:「汝言無相,當何證之?」
彼眾中有波羅提答曰:「我明無相,心不現故。」
祖曰:「汝心不現,當何明之?」
彼曰:「我明無相,心不取捨。當於明時,亦無當者。」
祖曰:「於諸有無,心不取捨。又無當者,諸明無故。」
彼曰:「入佛三昧,尚無所得,何況無相,而欲知之?」
祖曰:「相既不知,誰雲有無?尚無所得,何名三昧?」
彼曰:「我說不證,證無所證。非三昧故,我說三昧。」
祖曰:「非三昧者,何當名之?汝既不證,非證何證?」
波羅提聞祖辯析,即悟本心,禮謝於祖,懺悔往謬。
祖記曰:「汝當得果,不久證之。此國有魔,非久降之。」
言已,忽然不現。
至定慧宗所,問曰:「汝學定慧,為一為二?」
彼眾中有婆蘭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祖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彼曰:「在定非定,處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
祖曰:「當一不一,當二不二。既非定慧,約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復然矣。」
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誰定誰慧?」
婆蘭陀聞之,疑心冰釋。
至第四戒行宗所,問曰:「何者名戒?雲何名行?當此戒行,為一為二?」
彼眾中有一賢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無染,此名戒行。」
祖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違背,不及於行。內外非明,何名為戒?」
彼曰:「我有內外,彼已知竟。既得通達,便是戒行。若說違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凈,即戒即行。」
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凈?既得通故,何談內外?」
賢者聞之,即自慚伏。
至無得宗所,問曰:「汝雲無得,無得何得?既無所得,亦無得得。」
彼眾中有寶靜者答曰:「我說無得,非無得得。當說得得,無得是得。」
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雲得得,得得何得?」
彼曰:「見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見不得,名為得得。」
祖曰:「得既非得,得得無得。既無所得,當何得得?」
寶靜聞之,頓除疑網。
至寂靜宗所,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誰靜誰寂?」
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
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
祖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
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
既而六眾,咸誓歸依。由是化被南天,聲馳五印。經六十載,度無量眾。

後值異見王輕毀三寶,每雲:「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於邪見,壽年不永,運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惡報應,皆因多智之者妄構其說。至於國內耆舊,為前王所奉者,悉從廢黜。」
祖知已,嘆彼德薄。當何救之?即念無相宗中二首領:其一波羅提者,與王有緣,將證其果。其二宗勝者,非不博辯,而無宿因。
時,六宗徒眾,亦各念言:「佛法有難,師何自安?」
祖遙知眾意,即彈指應之。
六眾聞雲:「此是我師達磨信響,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
即至祖所,禮拜問訊。
祖曰:「一葉翳空,孰能剪拂?」
宗勝曰:「我雖淺薄,敢憚其行?」
祖曰:「汝雖辯慧,道力未全。」
宗勝自念:「我師恐我見王大作佛事,名譽顯達,映奪尊威。縱彼福慧為王,我是沙門受佛教旨,豈難敵也。」
言訖潛去。至王所廣說法要及世界苦樂、人天善惡等事。王與之往返徵詰,無不詣理。
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
宗勝曰:「如王治化,當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
王曰:「我所有道,將除邪法。汝所有法,將伏何人?」
祖不起於座,懸知宗勝義墮,遽告波羅提曰:「宗勝不稟吾教,潛化於王,須臾理屈。汝可速救。」
波羅提恭稟祖旨,雲:「願假神力。」
言已,雲生足下。至大王前,默然而住。
時,王正問宗勝,忽見波羅提乘雲而至,愕然忘其問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
提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王心若正,我無邪正。」
王雖驚異,而驕慢方熾,即擯宗勝令出。
波羅提曰:「王既有道,何擯沙門?我雖無解,願王致問。」
王怒而問曰:「何者是佛?」
提曰:「見性是佛。」
王曰:「師見性否?」
提曰:「我見佛性。」
王曰:「性在何處?」
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
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
王曰:「於我有否?」
提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
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提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
波羅提即說偈曰:

在胎為身, 處世為人。
在眼曰見, 在耳曰聞。
在鼻辨香, 在口談論。
在手執捉, 在足運奔。
遍現俱該沙界, 收攝在一微塵。
識者知是佛性, 不識喚作精魂。

王聞偈已,心即開悟,悔謝前非,咨詢法要,朝夕忘倦,迄於九旬。
時,宗勝既被斥逐,退藏深山。念曰:「我今百歲,八十為非。二十年來,方歸佛道。性雖愚昧,行絕瑕疵。不能御難,生何如死?」
言訖,即自投崖。
俄有神人以手捧承,置於岩上,安然無損。
宗勝曰:「我忝沙門,當與正法為主,不能抑絕王非,是以損身自責,何神佑助,一至於斯!願垂一語,以保余年。」
於是神人乃說偈曰:

師壽於百歲, 八十而造非。
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雖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見諸賢等, 未嘗生珍敬。
二十年功德, 其心未恬靜。
聰明輕慢故, 而獲至於此。
得王不敬者, 當感果如是。
自今不疏怠, 不久成奇智。
諸聖悉存心, 如來亦復爾。

宗勝聞偈欣然,即於岩間宴坐。
時,王復問波羅提曰:「仁者智辯,當師何人?」
提曰:「我所出家,即娑羅寺烏沙婆三藏為受業師。其出世師者,即大王叔菩提達磨是也。」
王聞祖名,驚駭久之。
曰:「鄙簿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
遽敕近臣,特加迎請。
祖即隨使而至,為王懺悔往非。
王聞規誡,泣謝於祖。
又詔宗勝歸國。
大臣奏曰:「宗勝被謫投崖,今已亡矣。」
王告祖曰:「宗勝之死,皆自於吾。如何大慈,令免斯罪。」
祖曰:「宗勝今在岩間宴息,但遣使召,當即至矣。」
王即遣使人山,果見宗勝端居禪寂。
宗勝蒙召,乃曰:「深愧王意,貧道誓處岩泉。且王國賢德如林,達磨是王之叔,六眾所師,波羅提法中龍象,願王崇仰二聖,以福皇基。」
使者復命。
未至,祖謂王曰:「知取得宗勝否?」
王曰:「未知。」
祖曰:「一請未至,再命必來。」
良久使還,果如祖語。
祖遂辭王曰:「當善修德,不久疾作,吾且去矣。」
經七日,王乃得疾。國醫診治,有加無瘳。
貴戚近臣憶師前記,急發使告祖曰:「王疾殆至彌留,願叔慈悲,違來診救。」
祖即至慰問。
時,宗勝再承王召,即別岩間。
波羅提亦來問疾。
謂祖曰:「當何施為,令王免苦?」
祖即令太子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寶,復為懺悔,願罪消滅。
如是者三,王疾有間。
師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先辭祖塔,次別同學,後至王所,慰而勉之曰:「當勤修白業,護持三寶。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聞師言,涕淚交集曰:「此國何罪,彼土何祥?叔既有緣,非吾所止。惟願不忘父母之國,事畢早回。」
王即具大舟,實以眾寶,躬率臣寮,送至海壖。

祖泛重溟,凡三周寒暑,達於南海,實梁普通七年丙午歲九月二十一日也。廣州刺史蕭昂具主禮迎接,表聞武帝。帝覽奏,遣使齎詔迎請,當大通元年丁未歲也(普通八年三月改元)。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
祖曰:「並無功德。」
帝曰:「何以無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祖曰:「廓然無聖。」
帝曰:「對朕者誰?」
祖曰:「不識。」
帝不領悟。
祖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屆於洛陽。當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也。
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
每嘆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庄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
乃往彼,晨夕參承。
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
祖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光聞祖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於祖前。
祖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
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時,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佛國,一見更不再見。」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乃顧慧可而告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並授汝袈裟,以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可曰:「請師指陳。」
祖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後代澆薄,疑慮競生,雲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憑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卻後難生,但出此衣並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聽吾偈曰: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祖又曰:「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嘗自出而試之,置石石裂。緣吾本離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逾海越漠,為法求人。際會未諧,如愚若訥。今得汝傳授,吾意已終。」
(《別記》雲:祖初居少林寺九年,為二祖說法,秪教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慧可種種說心性,曾未契理。祖秪遮其非,不為說無念心體。可忽曰:「我已息諸緣。」祖曰:「莫成斷滅去否?」可曰:「不成斷滅。」祖曰:「此是諸佛所傳心體,更勿疑也。」)
言已,乃與徒眾往禹門千聖寺。

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楊炫之,早慕佛乘,問祖曰:「西天五印,師承為祖,其道如何?」
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
又問:「此外如何?」
祖曰:「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厭有無。於法無取,不賢不愚,無迷無悟。若能是解,故稱為祖。」
又曰:「弟子歸心二寶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適聽師言,罔知攸措。願師慈悲,開示宗旨。」
祖知懇到,即說偈曰:

亦不睹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就悟。
達大道兮過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與凡聖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炫之聞偈,悲喜交並。曰:「願師久住世間,化導群有。」
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萬差,多逢患難。」
炫之曰:「未審何人,弟子為師除得否?」
祖曰:「吾以傳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無此理。」
炫之曰:「師若不言,何表通變觀照之力?」
祖不獲已,乃為讖曰:

江槎分玉浪, 管炬開金鎖。
五口相共行, 九十無彼我。

炫之聞語,莫究其端。默記於懷,禮辭而去。
祖之所讖,雖當時不測,而後皆符驗。

時魏氏奉釋,禪雋如林,光統律師、流支三藏者,乃僧中之鸞鳳也。
睹師演道,斥相指心,每與師論義,是非蜂起。
祖遐振玄風,普施法雨,而偏局之量,自不湛任,競起害心,數加毒葯。
至第六度,以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不復救之,端居而逝。
即魏文帝大統二年丙辰十月五日也。
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

後三歲,魏宋雲奉使西域回,遇祖於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
雲問:「師何往?」
祖曰:「西天去!」
雲歸,具說其事,及門人啟壙,唯空棺,一隻革履存焉。
舉朝為之驚嘆。
奉詔取遺履,於少林寺供養。
至唐開元十五年丁卯歲為信道者竊在五台華嚴寺,今不知所在。

初,梁武遇祖,因緣未契。及聞化行魏邦,遂欲自撰師碑而未暇也。
後聞宋雲事,乃成之。代宗謚圓覺大師,塔曰空觀(年號依《紀年通譜》)。

(《通論》曰:傳燈謂魏孝明帝欽祖異跡,三屈詔命,祖竟不下少林。及祖示寂,宋雲自西域還,遇祖於蔥嶺,孝庄帝有旨令啟壙。如南史普通八年,即大通元年也。孝明以是歲四月癸丑殂,祖以十月至梁。蓋祖未至魏時,孝明已去世矣。其子即位未幾,為爾朱榮所弒,乃立孝庄帝,由是魏國大亂。越三年,而孝庄殂,又五年分割為東西魏。然則吾祖在少林時,正值其亂。及宋雲之還,則孝庄去世亦五六年,其國至於分割久矣,烏有孝庄令啟壙之說乎?按唐史雲:後魏末,有僧達磨航海而來,既卒。其年魏使宋雲於蔥嶺回見之,門徒發其墓,但有隻履而已。此乃實錄也。)

Ⅲ 佛教中印度八十四大手印成就者是哪幾位

出家修行的大成就者:
1 集密香底巴派創始人:香底巴
2 大乘八派祖師:龍樹菩薩
3 勝樂金剛印度三大傳規之一:那波巴
4 六嚴二聖之一:聖天菩薩
5 那洛六法傳承祖師:那洛巴
6 噶舉派第二祖師:帝洛巴
7 「偉大行派」傳承上師:寂天菩薩
8 超岩寺西門師:丹馬巴
9 勝樂金剛印度三大傳規之二:甘帝巴
10 寧瑪派傳承祖師:蓮花生
11 密教付法第四祖:龍菩提

在家修行的大成就者:
12 高貴的享樂主義者:黎拉巴
13 騎虎國王:宗比巴
14 大手印法門始祖:薩惹哈
15 喪妻的大成就者:吉嘎力巴
16 魚腹中修行12年:米那巴
17 牛的守護者:果阿嘎
18 被繼母迫害的王子:卓朗卡
19 琵琶師:韋那巴
20 年邁的織布工:登底巴
21 得天神幫助的鞋匠:札馬力巴
22 獲寶劍成就的小偷:嘎卡巴
23 經常說謊的人:達卡那巴
24 屍林中修行的「狼人」:夏力巴
25 持書行乞的人:札查巴
26 富有的婆羅門:巴查巴
27 用破布做衣服的人:杜甘帝
28 無用的胖子:阿卓基
29 身材美好的瑜伽士:嘎拉巴
30 獲大成就的洗衣匠:多畢巴
31 戴金手釧的國王:甘嘎那
32 舂米的大臣:丹吉巴
33 財神中尊貴者:班德巴
34 散盡家財的賭徒:當底巴
35 脖子上長瘤的農民:古吉巴
36 狂妄自大的人:瑪希巴
37 聽聞佛法卻不知修行的人:達瑪巴
38 貪財的木材商人:阿津達
39 從水中得到牛奶的人:巴巴希
40 金剛乘的創始者:因渣菩提
41 挖藕為生的人:那力那巴
42 眼球充血的宗師:梅果巴
43 疲憊的鐵匠:甘巴力巴
44 無家可歸的農民:多傑巴
45 持燃者:雜蘭達熱巴
46 返老還童的大成就者:拉呼拉
47 拿著容器的人:多卡力巴
48 帝洛巴的傳承上師:瑪當吉
49 疲倦的農夫:梅帝尼
50 獵鳥者:葛魯拉
51 因痛苦而獨居的人:魯吉卡
52 貪睡的人:札魯吉
53 供養多瑪食子的人:札雅南達
54 毫無德相的人:尼古納
55 親見觀音的乞丐:巴札力巴
56 因花而得名的國王:贊巴嘎
57 乞食的人:畢夏拿
58 富甲一方的油商:帝力巴
59 陶器工:古巴力巴
60 變人為石像的大成就者:札巴力巴
61 窮困的裁縫師:甘大力
62 被放逐的高聲談話的人:嘎拉嘎拉
63 編結草繩的人:達忽力
64 妻子皆亡的平民:嘎巴拉
65 飛行大成就者:鄔笛力巴
66 暴食者:沙瓦巴嘎
67 好戰者:吉拉巴拉
68 做娼妓僕人的國王:達力嘎巴
69 製作鈴鞋的工匠:巴拿哈
70 在芒果園中享樂的國王:過卡利巴
71 傲慢的美男子:阿南科
72 黑誓願金剛:小黑行者
73 長生不老的大成就者:加利巴
74 採珠人:薩木札

四方行腳的大成就者:
75 勝樂金剛印度三大傳規之三:盧伊巴
76 道果傳承祖師:毗瓦巴
77 山丘之人:夏瓦日巴
78 帝洛巴四大語旨傳承之一:拉瓦巴
79 喜愛狗的人:古古力巴
80 四處朝聖的平民:卓吉巴

女性大成就者:
81 家庭主婦:瑪尼巴札
82/83 姊妹大成就者:梅卡拉與嘎拿卡拉
84 俱生乘創始人:拉克希米迦羅

Ⅳ 古印度佛教的最厲害的祖師是誰,是否是六聖二庄嚴

最厲害的當然是釋迦牟尼佛了,其次就是釋迦牟尼佛座下十大弟子:
徒:頭陀第一:摩訶迦葉
徒:多聞第一:阿難陀
徒:智慧第一:舍利弗
徒:解空第一:須菩提
徒:說法第一:富樓那
徒:神通第一:摩訶目犍連
徒:論義第一:摩訶迦旃延
徒:天眼第一:阿那律
徒:持戒第一:優婆離
徒:密行第一:羅睺羅

閱讀全文

與印度佛教祖師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現在在幹些什麼 瀏覽:783
美國和伊朗有多少個民族 瀏覽:653
mk印尼製造什麼意思 瀏覽:598
為什麼加入中國人保 瀏覽:868
印尼打工一般工資多少錢 瀏覽:106
中國人在印度檢測核酸在哪裡 瀏覽:850
用什麼學習越南語比較好 瀏覽:889
越南中部食物有哪些 瀏覽:476
疫情中中國承擔了什麼 瀏覽:974
什麼事印尼紅燈期 瀏覽:895
中國當年為什麼支持越南 瀏覽:869
中國有多少人願意購買文創產品 瀏覽:645
到越南飛機什麼時候飛 瀏覽:286
英國穿衛褲有什麼感覺 瀏覽:869
越南有多少密切接觸者被隔離 瀏覽:564
和代購買的東西怎麼在中國海關查 瀏覽:700
泰國蜘蛛膠和越南哪個好 瀏覽:569
印度宗教為什麼比較多 瀏覽:472
長方形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96
快遞到伊朗怎麼收費的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