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殖民從什麼時候開始
了解世界 歷史 的人都知道,印度曾經被英國殖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殖民國家。那麼你知道印度的殖民時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答案。
印度殖民的開始時間
1600年,第一批英國人登陸印度。他們是獲得皇家授權,專事東方貿易事務的商人。莫卧爾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英國商人被允許在孟買開設貿易點,印度香料、樹膠和糖開始進入倫敦的商店。
和很多人以為的“殖民者蠶食鯨吞”無關,莫卧爾王朝衰落的歷史十分乏味:先是老皇帝死去,國內軍閥互相攻殺,民眾反抗,邊境伊朗人、阿富汗人開始一輪復一輪的進攻。東印度公司憑借巨大財力,通過收買、分化、攻擊,將大量土邦王公降伏。形勢發展大大超出最初構想,就連英國內閣也不能坐視不顧。1773年,英國人登陸印度一百多年後,首位印度總督才出現。這時英國僅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統治。又過了80多年,到1858年英國才真正將印度納為殖民地。
和暴興暴滅的騎馬帝國相比,英國人的“耐心”可謂驚人。其實這符合他們的邏輯。英國走上殖民之路似乎對領土 興趣 不大,一切為了貿易。即便佔領土地,也是出於貿易的便利。英國人很少在殖民地派駐重兵,監督民眾生活並要求歸化。他們只需要簡單的行政機構,一個利於貿易的和平秩序,這就足夠。
東印度公司官員常說的一句話是“要貿易不要土地”,這絕非偽飾之辭,它避免了英國人在某個殖民地泥足深陷。就連印度,他們似乎也沒有長住不走的意思。首任印度總督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在1818年就說:“總有一天,而且這一天不會太遠,英國將依照正確的原則,將在逐漸過程中無意取得的對這個國家的統治權奉還回去。”他沒想到,這個“不太遠的一天”竟是在一百多年後。
英國人給印度帶來什麼
征服者的作威作福、征稅貪斂是免不了的。東印度公司職員在收受賄賂、欺壓土兵方面劣跡不少,首任印度總督黑斯廷斯據說就是個橫征暴斂的傢伙。幸好英國政府對此有所警覺,撤銷東印度公司之後,他們還對黑斯廷斯發起彈劾審判,以此肅清殖民政府營私舞弊的劣政。從這時候起,印度開始成為下層子弟從政經商並藉以發跡的廣闊天地,上層社會則將它作為錘煉紳士品格的訓練場。
和殖民地官員相比,印度幾百個土邦的王公們簡直太幸福了。東方的皇帝、王公和酋長們在縱欲享樂方面是有天份的。他們不只熱愛大象老虎黃金寶石,還追逐現代文明創造的奢侈生活,其貪婪程度經常讓人吃驚。宮殿、豪華吊燈、勞斯萊斯 汽車 ,火車專列,不一而足。
從這點看,英國人的統治成本要輕得多。英國人對土邦王公的驕奢淫逸既有視而不見的一面(畢竟,英國人需要他們的合作),偶爾也會斥責,甚至廢黜一些“大逆無道”的王公。在英國的影響下,很多王公轉向開明,他們很多人 畢業 於世界名校,深受西方思想影響。他們興修公共工程,創辦大學,並對落後風俗進行改革。
除此之外,印度人收獲最多就是現代工業了。英國土地狹小,當時最先進的鐵路系統在印度,里程數世界第一;孟加拉生產世界上最好的黃麻,這給英國的紡織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紡織機廣泛應用的成果是,到甘地發起“土布運動”的時候,印度人幾乎已拋棄了傳統的手紡工藝。孟加拉灣的加爾各答也因此成為英帝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倫敦。
英國人在印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文官和 法律 制度。東印度公司取消後,商人和行政職員被分開,循著不同的通道歷階而進。現代法院建立起來,實行人道主義的法律,廢除了諸如“剎蒂”的印度土法(即守貞女子隨死去的未婚夫火葬)。為印度宗教所允許的殺嬰溺嬰被宣布為犯罪。即便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英國人也無意認同。1850年,政府頒布《排除種姓無能力法》,宣布種姓權利必須服從於政府法令,不得因宗教信仰和種姓原因剝奪某些印度居民的財產及繼承權。1872年頒布的《特別婚姻法》規定,禁止童婚和多妻制,並承認逾越種姓的婚姻為合法婚姻。這些法令執行的效果雖然有限,卻是殖民當局標榜“文明與道德”的宣示。
英國人統治期間,印度國內實現了長久和平,信仰不同宗教的民眾相安無事。到獨立運動興起的時候,這一切成就都被抹煞了。印度獨立的三大領袖,甘地、尼赫魯和真納,他們都曾獲得英國律師資格,在 政治 文明比較方面卻被民族情緒蒙蔽,表現得非常低級。尼赫魯是蘇聯計劃經濟的崇拜者,真納是伊斯蘭主義者,甘地則更極端。甘地反工業文明,反科學理性,主張鄉村公社和 自然 蒙昧才是印度人幸福的源泉。在評價英國人的統治時,甘地曾說:“英國人統治印度本身就是罪惡”。按照甘地的方式治理印度呢,後果是什麼呢?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說法可以作為參考:“它(印度)會急速倒退幾百年,回到野蠻時代,並只能飽嘗中世紀的困苦。”
雖然沒有像丘吉爾說得那麼嚴重,印度獨立前後陷入到宗教仇殺、流離失所、戰火紛飛的境地中,這是不爭的事實。 民族主義 興起,殖民地紛紛獨立,這是大勢所向,民眾能否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和獨立”,卻是需要仔細辨別的。
英國能夠殖民印度的原因
印度畢竟比中國落後很多,稍微先進一點的文明就可以統治他們了。中國卻不一樣,在明朝時中國的 科技 文化 還基本上跟西方是一個水平的,只是後來清朝統治下的中國才衰落了。其實也不能說是中國衰落,我們是原地踏步,西方是大踏步前腳,這樣一比較,就顯得我們衰落了。
Ⅱ 印度曾經是完全淪為了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英國。
1849年3月,英國征服了印度旁遮普,標志著英國完全征服印度,印度全部土地都淪為英國殖民地。1849年2月,兩支起義軍在古吉拉特會師,並同英軍決戰.英軍用炮戰打敗起義軍.3月,英軍打敗阿富汗軍隊.3月29日,英國殖民者宣布把旁遮普省並入英屬印度領地,由印度總督直接統治.旁遮普的被吞並,標志著英國完成對印度的征服過程。
Ⅲ 最早對印度殖民掠奪的國家是哪個
葡萄牙,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將殖民掠奪的爪牙伸向印度,利用當地各個小國之間的矛盾,最終達到殖民印度的目的.
Ⅳ 印度後期開啟被殖民時期,第一個殖民印度的是哪個國家
印度後期開啟被殖民時期,第一個殖民印度的是哪個國家?
印度歷史有一個斷層,就是歷史沒有完全傳承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是因為印度歷史上曾被外國人入侵,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印度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是孔雀王朝。這個孔雀王朝和中國秦朝是一個時代的,孔雀王是第一個統一印度的。
孔雀王朝覆滅後,印度被剩下的人民,塞爾維亞人,大岳人侵略。
大岳人作為游牧民族,最早生活在中國的河西走廊和祁連山。後來他打不過匈奴,只好西遷到阿富汗和印度次大陸,建立了歸商帝國。
Ⅳ 印度被哪個國家統治過
英國。
時間1600--1775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中世紀末西方國家熱慕印度的富庶,千方百計想到印度發財致富。發現好望角(1488)和繞過好望角直達印度西岸卡里卡特(1498)的都是葡萄牙人。他們收購印度的香料 (胡椒、生薑、肉桂、豆蔻)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但葡萄牙國弱民貧,只能佔領印度海口,不能深入內地,不能成為殖民主義強國。繼之而起的是荷蘭。荷蘭商人壟斷了香料貿易,抬高了產地收購價格,降低了西方的銷售價格。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英荷兩國商人劍拔弩張,武裝沖突一觸即發。到了1623年,英荷才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80年後,1689年孟加拉、馬德拉斯、孟買3 個管區形成。1651年東印度公司被允許在胡格利通商(見彩圖孟加拉胡格利港-葡、法、英殖民者先後在此建立商站)。1698年買下3個村子的包稅權,實際上等於買下3個村子的領土,其中的一個村子就是加爾各答。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就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其中清除法國勢力和培植親英勢力是主要因素。加爾各答原是偏僻荒村,從18世紀初起,商業開始繁榮。當地商人和錢商都大發橫財,出現了一股強大的親英勢力。這股勢力的存在為英國取得孟加拉政權創造了條件。普拉西戰役(1757)開創了英國統治印度的時期。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印籍人員負責辦理事務,但無實權。史書稱之為「雙層統治」。當時,統治者是一夥強盜,人民深受痛苦。從 1772年起情況有所改變,但「雙層統治」的格局卻持續很久。過去,東印度公司要從英國撥款來印度購買貨物運往國外銷售。自從1765年以來,他們就用孟加拉的稅收購買印度貨物,運銷國外,牟取厚利。但英國政府每年迫使東印度公司向政府交付40萬英鎊。當時英國殖民勢力霸佔市場,盛行強制買賣,生產者往往被迫按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自己的產品,因此英國大量收購印度貨物並沒有刺激印度的工業生產。
18世紀下半期,英國工業革命迅猛發展。英國工業資本家不遺餘力地迫使東印度公司增加英國工業品的出口。他們認為東印度公司壟斷貿易是英國工業發展的障礙。從1793年起,英國工業資本家對東印度公司及其商業特權發動猛烈攻擊。 自從東印度公司成立以來,英國新貴族海陸軍軍官為帝國擴張領土立下了□馬功勞,新貴族資本家在東印度公司的名義下積聚了大量財富並且集中了巨大權力。自從工業資本取得優勢以來,新貴族在東印度公司的權力和財富就逐步被轉移到代表英國資產階級總體的英政府手中。1773年,英國議會通過《東印度公司管理法》。其目的是使政府管理東印度公司在倫敦和印度的事務,使政府取得對英屬印度的政治指導權。1784年英國議會又通過《改善東印度公司和不列顛領地行政法》(即《印度法》),使政府享有政策上的管理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 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在52 年內(1766~1818)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定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最有成效的兼並方法是同土邦締結「補貼金聯盟條約」。這是利用盟國的經費供養英國軍隊。它把精兵駐扎在盟國要地,控制它的防務和外交。巨額的「補貼金」往往超過土邦的承受能力,迫使土邦財政破產,割地抵債。 1798年英國同海德拉巴簽定第一個「補貼金聯盟條約」,土邦解散原有的法國人訓練的軍隊,每年出24萬多英鎊給英國人並由後者訓練6個營的軍隊,要英國保證它不受馬拉特勢力的侵擾。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 和旁遮普(1849)。英俄兩霸的角逐遍及亞洲。19世紀的戰爭大多是為了侵略殖民地或是爭奪殖民地。英國慣於利用印度的人力財力對鄰國進行戰爭。除前一時期侵略尼泊爾戰爭(1814~1816)外,其他重要戰爭如兩次侵略緬甸戰爭(見英緬戰爭)、第一次侵略阿富□戰爭(見阿富□抗英戰爭)以及侵華鴉片戰爭(1840)都發生在這個時期。經過對錫克教徒兩次戰爭(1845~1846,1848~ 1849)占據了旁遮普以後,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它們的被兼並,與英國的紡織工業有關系。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19世紀30、40年代印度大興鐵路,50年代電報暢通。英國自信實力已經強大,可以不再依靠舊勢力的協助,用自己的力量單獨地統治印度。在這個時期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那格浦爾(1853) 和詹西(1854)。
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 1857 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行政制度不斷強化。《帝國立法參事會的法案》規定,印度由英王通過印度事務大臣進行管理。印度事務大臣接管了原屬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及印度事務管理局的全部職權。印度事務大臣是內閣成員,對議會負責。有一個顧問性質的印度委員會協助印度事務大臣管理印度。印度委員會的人員不超過15人,不少於10人,任期7年,由印度事務大臣任命,其中至少有 9人曾在印度任職(或居住)10年。
Ⅵ 關於印度從被殖民時到現在的歷史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過程 15世紀末,隨著印度的新航路被發現,歐洲殖民者開始紛至沓來,先後有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國家來到印度,在印度進行殖民掠奪和瓜分,並發生激烈的斗爭。
到17世紀末,英法成為爭奪印度的最大對手。
早在1600年英國就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7~19世紀中期英國對東方(主要是對印度和中國)進行商業壟斷貿易和殖民擴張的組織。
全稱對東印度群島貿易的英國商人聯合公司。
總部設在倫敦]。
在同法國的殖民爭奪中,英國始終處於有利地位。
1757年英國在普拉西戰役中取得勝利,印度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英國擊敗了法國,取得了法國在印度的大量殖民地,法國則退守印度沿海幾個殖民據點,英國排除了阻撓其稱霸南亞次大陸的最大競爭者。
1764年,莫卧兒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薩爾戰役中投降英國東印度公司,莫卧兒王朝淪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名義上存在到1858年)。
從1765年開始,英國開始侵佔印度的大片領土。
英國殖民者先後侵佔了印度的孟加拉、奧德、邁索爾、馬拉塔聯盟、德里和信德等地,於1849年正式吞並了印度。
三、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一)英國東印度公司統治時期(1600~1858) 17~18世紀,(早期殖民掠奪)英國處在原始資本積累時期,需要大量的資本來發展本國的資本主義。
因此,這一時期,英國對印度的掠奪主要是:海盜式的搶劫、欺詐性的貿易、勒索戰爭賠款、強征賦稅和對部分商品實行壟斷貿易等。
英國從印度榨取的巨額財富成為英國發展的強大動力,為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提供了有利條件。
而印度的情況則進一步惡化,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昔日東方商品財富和工場手工業薈萃之地已不復存在。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工業革命正在開展,工業資產階級迫切要求開拓印度市場,以便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為此英國 *** 先後於1813年和1833年取消公司對印度和中國的貿易壟斷權,並於 1858年,撤銷東印度公司。
公司除股本外,其餘財產歸英國國家所有,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宣布結束。
(二)英國 *** 直接統治時期(1858~1947) 英國 *** 於1858年撤消了東印度公司,結束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
英國 *** 開始對印度進行直接統治。
英國內閣設印度事務大臣;印度總督改稱為副王,成為英國駐印度直接代表。
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加緊了對外擴張的腳步,逐步將印度淪為它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
從19世紀中期起,英國開始對印度進行資本輸出,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資本大量進入印度的工業部門,印度最終淪為英國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
印度的大量財富流入英國,史稱「財富外流」。
而印度的經濟則進一步遭到破壞,人民生活更加惡化,民族矛盾尖銳,人民起義不斷。
在19世紀中葉,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並得到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並登上了歷史舞台,成為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者,在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下,印度人民經過長期的斗爭,最終在1947年獲得了獨立,結束了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從此印度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Ⅶ 印度曾經有沒被哪個國家統治過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 後來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
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Ⅷ 印度的歷史就是被侵略的歷史,印度都被哪些國家侵略過
1498年達伽馬遠航至印度,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1616年,荷蘭在印度獲得了一地塊殖民地,蘇拉特,並建立起東印度公司,並曾一度控制馬拉巴東岸和泰米爾納德邦海岸;1660年,英王伊麗莎白一世宣布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1624年,英艦登陸,對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進行軍事滲透;18世紀,法國開始插手印度殖民,並一度佔領安得拉邦和奧里薩邦的大半印度領土;1770年,英法針對印度殖民問題發動英法戰爭,法國喪失其殖民地;19世紀初,英國的殖民勢力已滲透印度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