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大洋的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四大洋的面積:
1、太平洋面積17868萬平方公里;
2、大西洋面積約9165.5萬平方公里;
3、印度洋面積約為7617.4萬平方公里;
4、北冰洋面積約1478.8萬平方公里;
(1)印度洋和南海哪個大擴展閱讀:
世界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是北冰洋,位於北極,終年冰封。北冰洋的面積約1475萬平方千米,大約佔世界海洋面積的4.1%,海水容積1806.9萬立方千米。因為北冰洋主要位於北極圈內,環繞北極,大部分是冰封的海洋,所以又稱北極海。北冰洋由多個島嶼環繞組成,最大的島是被厚厚的冰雪,覆蓋著的格陵蘭島。因為處於北極點附近,位於北極圈內的區域就會存在極晝極夜這一神奇的自然現象。北冰洋地區的冬季天氣非常寒冷,只有四個月高於零度。
❷ 中國 最大 海洋
中國最大海洋是南海。
人文歷史
名稱演變
明朝時期
南海名稱很早就出現於古籍。周朝詩經《江漢》記載:「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也就是說,南海自周宣王時期起,就是中國的。
民國時期
謝承《後漢書》說「交趾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出入」。東漢楊孚《異物志》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鐵錮之,至此關,以磁石不得過。」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志》稱:「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引三國吳康泰《扶南傳》:「漲海中到珊瑚洲」。
「漲海」之稱一直延續到南北朝,而《梁書》卷54《海南諸國列傳》:「干陁國在南海洲上」(干陁國故地在今蘇門答臘島),已開始使用「南海」名稱,至唐宋時期「南海」之稱漸多,初唐被流放越南的詩人沈佺期有「身投南海西」的詩句(《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以上引述說明,遠在1500年前中國人民已經認識南海和南海諸島,把南海稱為「漲海」、「南海」;南海諸島泛稱「漲海崎頭」、「珊瑚洲」;而以「磁石」指稱暗礁暗灘,其含意是南海暗礁暗灘多,來往船隻擱淺難脫,象被磁石吸住一樣。
《瓊州府志》在解釋「漲海」的含義時說:「南溟者天池也,地極燠,故曰炎海;水恆溢,故曰漲海。」 清初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也有類似解釋:「炎海善溢,故曰『漲海』。」反映中國古人對南海潮汐現象的認識。南海在古代除了稱為「漲海」、「南海」、「炎海」之外,還有「朱崖海」(晉郭璞注《山海經》:「(離耳國)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水中」;又唐李善對晉左思《吳都賦》註:「朱崖海中有渚……」)、「大洲洋」、「瓊洋」(《崖州志》:「州東接大洲洋,有千里石塘、萬里長沙,為瓊洋最險之處」,《瓊州府志》同此)、「瓊海」(清陳倫炯《海國聞見錄》:「至瓊海萬州,曰萬里長沙……」;《瓊州府志》:「則瓊之海,其漲海乎」)等。對南海諸島的稱呼,除了上述「漲海崎頭」、「珊瑚洲」之外,還有「木飲州」(前引唐李善對《吳都賦》「飲木」一詞的註:「朱崖海中有渚,東西五百里,南北千里,無水泉,有木斬之,以盆瓮承其汁而飲之」,按「飲木」當指飲椰子汁;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飲州,珠崖一州,其地無泉,民不作井,皆仰樹汁為用」)等。其中康泰《扶南傳》關於「漲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盤石,珊瑚生其上也」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對南海諸島珊瑚島礁成因作出的科學說明。
九段線
到了現代,中國在南海主權的最主要依據是傳統疆域線,即「九段線」。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時為國民政府)從侵略者日本手中收回了南海諸島。1946年,中國政府有感於南海海域地圖混亂,展開了南海劃界工作。當時負責劃界的一艘軍艦名為「永興」——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就因此得名。
1947年,當時的內政部完成了南海劃界,確定「九段線」。這條線最南到北緯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當代中國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黃岩島也在「九段線」中國領海范圍內。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另一個佐證是,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時,以東經118°劃界,以東為菲律賓領海;但是黃岩島的位置約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賓國土以外。在1947年劃界之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周邊國家一直沒有提出異議,這就在國際法意義上產生了歷史性主權。
南海爭端
南海爭端,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近海油氣資源的發現。此後菲律賓、越南等國非法控制一些地方,這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原則。
南海爭端的起源與當時的歷史因素也有關。當時,聯合國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長期對劃界原則定義模糊不清。模糊的劃界原則給了一些國家可乘之機。2015年5月,溫哥華舊貨攤出售一本1947年版本的《Collier'sWorldAtlas and Gazetteer》的地圖兼地理詞典,該詞典中收錄的一幅地圖由Rand McNally公司繪制,其題目為《中國、法屬印度、暹羅、及韓國的大眾地圖》。地圖將中國、越南、與泰國並列在一起,故此南海也包含在內。內中地圖對中國南海島礁有詳細描述,部分島礁更明確標明主權屬於中國。
首現地圖
長沙國南部地形圖
1973年12月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古地圖,被歷史學家譚其驤命名為《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又稱《長沙國南部地形圖》,簡稱《地形圖》,這地圖畫在長寬各96厘米的正方形絹上,根據與該圖同時出土的一件木牘上 「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的字樣,可知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所以成圖時間當在2100年之前。《地形圖》是現存最早標繪南海的地圖。《地形圖》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從全圖看,主要區域繪制精確細致,其他部分則精度下降。從主區向上往南直到南海,這是西漢諸侯南越(南粵)王的轄區。這部分圖的比例尺變小,繪圖精度顯著下降,圖上畫有河流,海岸線象徵性地畫為半月形曲線。不管怎樣,2100多年前中國的地圖上就已經出現了南海 。到了唐代,中國古代航海家在「南海」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個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陸南部海域,還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應該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國本土為基準,以中國本土為觀察中心點,其地理坐標中心是中國,它們都是中國古代航海家——舟師命名的。
漢代就對南海諸島有過記載。元爪戰爭時期元朝海軍出行很遠。元代史料更是將「千里長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島)劃入海南島的管轄范圍。明代鄭和下西洋曾途經西沙和南沙,並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圖。
詩詠南海
南海·詩詞新調
李磊(詩詞新調創始人)
少小黃河入世,
今日長成巨龍。
豈任南洋騷亂,
魚鱉作浪興風。
看我整頓乾坤,
勝於信步閑庭。
四海家國萬里,
天高雲淡潮平。
地理主權
南海有兩個概念:南中國海是國際上的便稱型地理水域,南接爪哇海,西通印度洋;中國南海是九段線內的領海、是主權區域(中國海外領事館用此名介紹)。
1、南中國海(便稱名):
國際通稱:South China Sea。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范圍:指中國南方那個被陸地大體圍繞的整體水域,東北至台灣,西南至新加坡海峽而接緬甸海,南通爪哇海。
國際上便稱型命名規則:一些海域冠某國名或地名,是方便大眾記憶的地理標識(不是主權名稱):日本海、朝鮮海峽、中國海、東中國海(不等於中國東海)、菲律賓海、台灣海峽(不是台灣獨有的,大陸也有份)、巴士海峽(不是巴士島獨有的)、南中國海(不等於中國南海)、泰國灣、新加坡海峽(三國所有)、馬六甲海峽(不是馬六甲城市所有)、爪哇海(不是爪哇島獨有)、緬甸海、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阿曼灣、波斯灣。英吉利海峽、墨西哥灣也是便稱(稱英吉利—法蘭西海峽語言上不方便),英國和法國都有部分領海。緬甸泰國越南所在的東南亞半島,西方和國際上更是習慣性合稱為「Indochina(印度中國)」(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支那戰爭的支那china即中國)也是方便記憶。
群島:九段線內的四大群島,和線外的印尼納土納群島、阿南巴斯群島、淡美蘭群島、馬來西亞雕門島群島、越南崑山群島等。
2、中國南海(主權名):
中國的控制情況-明晰標識
名稱:The South Sea of China,或China' South Sea 。
范圍:九段線(國界線)內的是中國領海。
面積:九段線內的南海是210萬平方公里。
主權:中國確立九段線內島灘等及附屬海域的主權。
南海諸島:古稱長沙分為四沙,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漢代起稱漲海、沸海,明清習稱南海、石塘。宋代起海事發達、南沙群島入中國版圖。元爪戰爭時元朝海軍出行很遠。明清民時期用南沙和下南洋都是風氣。2015年10月28日公布的英美海軍航海舊記錄,以第三方立場證明:清代和民國只有中國漁民遍布南海各島礁,並在有的島上常年生活。
地理區位
南海是中國南方那個被陸地大體圍繞的整體水域:北靠中國大陸和台灣島,東接菲律賓群島,南鄰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
西接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南海東北部經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等眾多海峽和水道與太平洋相溝通,東南經民都洛海峽、巴拉巴克海峽與蘇祿海相接,南面經卡里馬塔海峽及加斯帕海峽與爪哇海相鄰,西南經馬六甲海峽與緬甸海相通。[10]從東海往南穿過狹長的台灣海峽,就進入南海了。東海的台灣海峽與南海之間的分界線為從廣東省南澳島南端至台灣島南端貓鼻頭的連線。南海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全球最大的海菲律賓海不是陸緣海)。南海位居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四周大部分為半島和島嶼,在經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面積最廣,約有35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6個廣東省那麼大。中國最南邊的曾母暗沙距廣東省約2000公里,
這要比廣州到北京的路程還遠。南海平均水深約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處達5567米,比大陸上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還要大。南海海水表層水溫較高從25℃到28℃左右,年溫差3℃到4℃,鹽度為35‰,潮差平均2米。
地理特徵
主要以大陸架、大陸坡和中央海盆三個部分呈環狀分布。中央海盆位於南海中部偏東,
南中國海地理區位
是大陸坡圍繞的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海盆,大體呈扁的菱形,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海底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其北部水深3400米,南部4200米,最深在西北部為5559米。大陸架沿大陸邊緣和島弧分別以不同的坡度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積最廣。在中央海盆和周圍大陸架之間是陡峭的大陸坡,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南海海盆在長期的地殼變化過程中,造成深海海盆,海盆內大部分地區比較平坦,可視為一個「深海平原」。雖稱之為「平原」,但它的地形很復雜,其上矗立著27座高度超過1000米的海山(其中不少高度超過3400—3900米)以及20多座400—1000米高的海丘。南海諸島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階上形成的。
❸ 中國四大洋是哪四個
中國沒有四大洋,中國的四大海洋: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世界上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太平洋總面積18134.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南美洲,18個中國,佔地球表面積35.6%,佔世界海洋面積近1/2,平均水深3940米,海水太平洋體積72370萬立方公里。太平洋佔世界海洋面積的49.8%幾乎一半。
東西最寬19900公里,南北最寬15900公里。北有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東有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西南印度洋海丘,托萊斯海峽,帝汶海等溝通印度洋。
大西洋:大西洋總面積9431.4萬平方公里,南北長15742公里,東西寬約6852公里,佔世界海洋面積的25.4%,平均水深3575米,大西洋海水體積33717萬立方公里。相當於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四洲面積的總和。
印度洋:印度洋總面積7411.8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海洋面積的21.1%,面積居第三位。平均水深384印度洋0米,僅次於太平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其最深處在阿米蘭特群島西側的阿米蘭特海溝底部,深達9074米。海水體積總計29195萬立方公里。
北冰洋:北冰洋總面積1225.7萬平方公里,面積最小。比南極洲1400萬平方公里小近200萬平方公里北冰洋。北冰洋最寬約4233公里,最窄處1900公里。
(3)印度洋和南海哪個大擴展閱讀
北冰洋的冰正在漸漸減少,多年來在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有季節性的破洞。北冰洋冰的減少會使地球的反照率下降,可能在全球暖化上有正回授的效應。研究發現北冰洋在2040年時會完全沒有浮冰,是人類歷史中頭一次出現這樣的情形。
北冰洋溫度的提高會造成大量的融冰水進入北冰洋,也許會破壞全球的溫鹽環流,可能會造成全球氣候的嚴重影響。若北冰洋浮冰減少及海平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在水域上的氣旋(例如2012北極大氣旋)效應會變大,海水也可能會破壞河岸上的植物,風暴潮也會更強烈。
❹ 我國有4大海,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其中哪個海最大
我國最大的領海是南海。
中國海:泛指中國瀕臨的海,如日本海、菲律賓海(兩個島鏈之間的海盆)、印度洋等一樣是國際上方便大眾記憶的稱呼。
分為東中國海與南中國海。南中國海區域相當於一般說的南海,東中國海區域包括渤海(中國的內海)、黃海(中國和朝鮮-韓國共有)、東海(周圍多國)。
中國海總面積493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領海(管轄海域)約300萬平方公里。
東海海域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黃海海域面積38萬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積7.7284萬平方千米。南海自然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海總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
❺ 我國最大的海洋是哪個海
我國最大的海洋是南海,它比渤海、黃海和東海加起來還要大。
南海位於中國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中國領海總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為中國近海中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南海南北縱跨約2000公里,東西橫越約1000公里,北起廣東省南澳島與中國台灣島南端鵝鑾鼻一線,南至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西依中國、中南半島、馬來半島,東抵菲律賓,通過海峽或水道東與太平洋相連,西與印度洋相通,是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閉海。
❻ 中國最大海是什麼海
中國最大的海是:南海。
南海簡介:
南海,是中國以南的邊緣海,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唐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是亞洲三大邊緣海之一,南海是中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在經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南海是亞洲三大邊緣海之一。北接中國廣東、廣西,東面和南面分別隔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與太平洋、印度洋為鄰,西臨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為面積3,500,000平方公里的深海盆。四周較淺,中間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處達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灣和泰國灣兩個大型海灣。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國在南海中的重要島嶼有海南島和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以及黃岩島等。
南海是中國古代人的一個地理海域概念,不同歷史年代南海這個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圍是不同的,遠在古代,中國古代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國古代對各海區的名稱使用混亂。 在先秦時代,中國古代人的地理知識有限,但是,已經認識到中國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雖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環抱著陸地。那時的中國古代人已有了「南海」概念,即指中國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隨著航海活動增加,對中國周圍的海洋有了進一步認識。「南海」這一地理概念覆蓋的地理范圍更為廣闊,除了指中國南方海洋外,也指東南亞和印度洋東部海域。
到了唐代,中國古代航海家在「南海」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個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陸南部海域,還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 應該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國本土為基準,以中國本土為觀察中心點,其地理坐標中心是中國,它們都是中國古代航海家——舟師命名的。
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唐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
從東海往南穿過狹長的台灣海峽,就進入洶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中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在經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南海位於中國大陸的南方。南海北邊是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和台灣四省,東南邊至菲律賓群島,西南邊至越南和馬來半島,最南邊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島。浩溯的南海,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等,與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連。它的面積最廣,約有35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6個廣東省那麼大。我國最南邊的普母暗沙距大陸達2000公里以上,這要比廣洲到北京的路程還遠。南海也是鄰接我國最深的海區,平均水深約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處達5567米,比大陸上西藏高原的高度還要大 。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陸地面積與海洋相比,顯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於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於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海總是呈現碧綠或深藍色。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是我國海區中氣候最暖和的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高(25℃~28℃),年溫差小(3℃-4℃),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適於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諸島很早就為我國勞動人民發現與開發,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