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去過印度會得什麼乙肝

去過印度會得什麼乙肝

發布時間:2023-08-03 06:01:53

A. 印度尼西亞工作簽體檢查乙肝嗎

中國人中澳抗陽性的比率很高,從本質上來說,只要肝功能正常,這些人群都是健康的,不要有任何無謂的擔心。但是在出國留學體檢時,好多澳抗陽性的朋友都很擔心會不會因為這個指標的異常而影響到最後的出境,且因眾說紛紜,更加無所適從,以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現在我把我所知道的情況說明如下: 根據查乙肝五項指標的結果來判斷,這五項指標為:HBsAg(即澳抗)、HBsAb、HBcAb、HBeAg和HBeAb。 1、澳抗陽性,其他四項指標均為陰性。這種情況為正常,發給健康證。 2、澳抗陽性,但為小三陽,即第一、四、五項指標為陽性,且肝功能正常。
這種情況為正常,發給健康證。 3、澳抗陽性,但為大三陽,即第一、三、四項指標為陽性,且肝功能正常。這種情況其實也屬健康,但按我國衛生檢疫部門的規定,不發給健康證。 4、澳抗陽性,大三陽,肝功能不正常。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已患肝炎,最好先在國內先把病治好。
以上1、2、3種情況都不影響從中國出境,美國入境並不查看健康證。如果為第3種情況,沒有健康證,其實也無妨,可以用「國際旅行人員體格檢查記錄」這張表出境,沒問題的! 註:在北京體檢,澳抗陽性者須再做乙肝五項指標檢查。所以建議若體檢前已知道自己是澳抗陽性的朋友最好是在體檢時與醫生說,這樣就可同時做乙肝五項。
免得一星期後拿體檢結果時發現是時再做,就又耽誤了一個星期。 。

B. 為什麼印度的衛生條件那麼差,卻沒有聽說過什麼傳染病

每次提到印度這個國家,身邊的朋友都是忍不住搖頭說到:“太神奇了,開掛國家,我不去!”那麼,真實的印度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呢?


所以,不是印度沒有傳染病,而是印度的心實在太大啊!

C. 請問:乙肝是怎樣的一種病怎麼會得那種病

你好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據統計,全世界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HBsAg攜帶者)超過2.8億,我國約佔9300萬。多數無症狀,其中1/3出現肝損害的臨床表現。目前我國有乙肝患者3000萬。乙肝的特點為起病較緩,以亞臨床型及慢性型較常見。無黃疸型HBsAg持續陽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進行傳播。乙肝疫苗的應用是預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病原學】
[編輯本段]

乙型肝炎病毒(HBV)為專一的嗜肝病毒,近年由於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的進展,在肝外器官細胞也能檢出HBV-DNA。通過北京鴨乙肝肝病毒試驗研究提供了在肝外細胞復制的證據。人HBV也可能在肝外細胞內復制,有待深入研究。HBV感染者血清經電鏡檢查有3種病毒顆粒:①Dane顆粒(HBV顆粒),外殼蛋白為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②小球形顆粒;③管形顆粒。後二者為HBV復制過程中過剩的病毒外殼(HBsAg),不含核酸。
HBV基因組(HBV-DNA)由雙鏈不完全環形結構的DNA組成,含3200個核苷酸。由於其宿主范圍較小,體外細胞培養分離病毒尚未成功。近年隨著分子克隆技術的應用及體外培養細胞系轉染的成功,對HBV復制過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HBV-DNA分為負鏈(長鏈)及正鏈(短鏈)所組成。其負鏈有4個開放讀碼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①S基因區,由S基因,前S2(pre-S2)基因、前S1(pre-S1)基因組成。分別編碼HBsAg,pre-S、pre-S1及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體(PHSA-R);②C基因區,由前C基因和C基因組成。分別編碼HBeAg及HBcAg;③P基因區,編碼HBV-DNAp,並具有逆轉錄酶活性;④X基因區,編碼HBxAg,並具有激活HBcAg基因的作用。
HBV復制過程 HBV基因組雖為雙鏈環形DNA,但其復制過程有RNA逆轉錄病毒的特性,需要逆轉錄酶活性產生RNA/DNA中間體,再繼續進行復制。其過程為:①在由病毒和/或細胞來源的DNA-p作用下,正鏈首先延伸形成共價閉合環狀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②以此為模板,通過宿主肝細胞酶的作用轉錄成復制中間體。③再以此為模板,通過逆轉錄酶的作用,形成第一代和第二代DNA。此雙鏈DNA部分環化,即完成HBV-DNA的復制。
HBV突變株研究 由於HBV復制方式有其特殊性,即mRNA中間體進行逆轉錄過程中,由於缺乏校對酶(Proofreading Engymes)易發生HBV-DNA序列內變異。①S區基因突變導致HBsAg亞型改變及血清HBsAg阻性、HBV-DNA陽性乙型肝炎,使臨床診斷困難。一些人接種乙型疫苗後產生抗-HBs,但仍可被HBV的S區基因突變株感染,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應。②前C基因區突變與HBV感染後免疫及重型肝炎發病有關。一般認為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轉陰,抗-HBe轉陽,表示HBV復制活躍程度減弱,臨床症狀好轉。然而,一些患者當HBeAg轉陰後,仍有病毒復制及病情進行性發展,其血清中除檢出HBsAg和抗-HBe外,還可檢出HBV-DNA、抗-HBcIgM,肝內HBcAg陽性,排除其他致肝損害的原因,提示病情變化與HBV有關。其特點為不易自然緩解,常發展為肝硬化,抗病毒治療反應差。經研究表明,此類患者系感染了前C基因突變HBV突變株。③P區基因突變可致HBV復制減弱或停止。④X區基因突變可使HBxAg合成障礙。
近年發現一些HBV感染者抗-HBc始終測不出;有些恢復期患者也測不出抗-HBs,甚至有些患者HBV標志均陰性,但能檢出HBV-DNA,在肝細胞內和肝細胞膜上存有HBcAg和HBsAg。將這類患者血清感染黑猩猩可引起典型的肝炎表現。曾有學者稱之為HBV2。近年研究表明,這些患者的血清中HBV-DNA序列分析,發現S區、C區、X區有多個點突變,提示HBV2為HBV的突變株。
HBV基因突變株產生的原因,是病毒適應宿主細胞環境和抵抗其免疫反應一種選擇,可以發生於HBV自然感染、HBV疫苗接種,特異性免疫治療和干擾素治療過程中,或者開始初次HBV感染即為一種HBV突變株感染。特異性診斷指標及其臨床意義如下:
一.HBsAg及抗HBs
HBsAg 血清中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標志。本身具有抗原性,無傳染性。但由於HBsAg常與HBV同時存在,故認為是傳染性標志之一。但須注意,HBV-DNA可自X基因區終點起逆向與肝細胞發生整合,整合後的S基因表達較強,不斷產生HBsAg,整合的HBcAg基因組被抑制,不表達HBeAg、HBcAg,在這種情況下,即使HBV已從體內清除,而HBsAg仍可持續陽性,從理論上講,這種HBsAg陽性血液並無傳染性。急性HBV感染後,血清中首先出現HBsAg,整個急性期均可陽性,至恢復期可滴度下降或轉陰。如HBsAg持續陽性半年以上,稱為慢性HBsAg攜帶者(無症狀HBsAg攜帶者),可持續陽性達數年。一般認為HBsAg滴度與病變程度不成比例。肝功能正常,HBsAg滴度高,肝臟可重要病變,若HBsAg陰性及DNAp陰性,表示無重要傳染性。反之,肝功能異常,HBsAg滴度不高,肝臟可有明顯病變,如有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呈HBsAg陰性或低滴度。無症狀HBsAg攜帶者或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均可有相同的HBsAg滴度變化不能代表病情的輕重,因式分解此不能將HBsAg滴度的變化作為判斷病情輕重和葯物治療效的指標。
用免疫電鏡及免疫熒光法在肝細胞漿內證實有HBsAg,而血清中HBsAg陰性,其機制尚無確切解釋。已知原因之一是現用的RIA檢測法,其測試靈敏度為10-5,尚不能測出最低感染量(10-7),因此有10%假陰性,故對HBsAg的判斷,以陽性有診斷意義,陰性不能排除HBV感染。近年發現血清中HBV標志均陰性,而在白細胞或肝細胞內檢出HBV-DNA,說明確定或除外HBV感染不能單憑HBsAg是否陽性,應與其他標志結合判斷。
HBsAg有10個亞型,各亞型間存在不完全的交叉免疫。近年用亞型單克隆抗體研究表明,d和y、w和r決定簇可以同時存在於同一病毒抗原顆粒上,形成adwr、aywr、adyw和adyr復合亞型。其機制為①不同亞型病毒的雙重感染;②單一亞型病毒感染後,有的HBV-DNA發生點突變。臨床表現病情反復,肝臟損害較重,因而有的HBV感染者血清中同時HBsAg陽性、抗-HBs陽性。
抗-HBs 為感染HBV或接種乙肝疫苗後產生的一種保護性抗體。抗-HBs在初次感染HBV後6~23周出現,約20%在感染早期出現,進入恢復期在HBsAg消失後數月至1年抗-HBs。抗-HBs陽性表示已獲得免疫。定量檢測抗-HBs的效價,認為抗-HBs效價≥IUml表示有保護性。
二.pre-S1、pre-S2、及pre-S
1.pre-S1、pre-S2
二者均為HBV復制指標。
2.抗-pre-S
若檢測抗pre-S陽性表示HBV正在或已被清除。
三.HBcAg及抗-HBC
HBcAg 為HBC復制指標。外周血中無游離的HBcAg,當Dcne顆粒經去垢劑處理後,HBcAg可釋放出來,所以血清中一般測不出。存在於受染的肝細胞核和肝勻漿中。近年認為HBcAg在肝細胞中存在是引起免疫反應導致肝細胞壞死的重要靶抗原,抗-HBc有免疫效應。
抗-HBc 為HBV感染的標志。抗-HBc IgM陽性是急性或近期HBV感染的指標,提示有病毒復制。其效價高代表急性期,效價低代表為慢性HBV感染或無症狀HBsAg攜帶者。抗-HBc IgG陽性表示為既往感染HBV的指標。
單項抗-HBc陽性,見於下列情況:①HBV急性感染後的恢復早期(窗期),HBsAg消失,抗-HBs尚未出現。②獲得免疫後-HBs消失,或低於檢出水平。③HBsAg攜帶者,HBsAg在檢出水平以下。④抗-HBc被動由母體通過胎盤轉至嬰兒。
四.HBeAg 為HBV復制的重要指標。存在於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血液中。遇到HBsAg陰性而HBeAg陽性時,原因有:①檢測HBsAg的方法不敏感;②血清中類風濕因子(RF)的干擾;③HBsAg與已抗-HBs形成免疫復合物,測不出HBsAg;④在HBsAg消失或抗-HBs出現後,血清中仍有Dane顆粒,其外殼HBsAg被-HBs包裹,測不出HBsAg;
⑤試劑及操作等因素,可致HBeAg假陽性。
五.HBV-DNA及DNA-p
HBV-DNA陽性是表示HBV復制的最可靠指標。近年用多聚酶鏈反應(PCR)這一體外DNA擴增技術,使靈敏度提高100倍以上(10FGfg/ml),可測出極微量的病毒。HBV-DNA-p是HBV核心所具有的DNA-p,在病毒復制過程中起逆轉酶作用。DNA-p活性是表示HBV復缺點活力的重要指標。HBV-DNA及DNA-p檢測有助於判斷HBV感染者病毒復製程度及傳染性大小,較靈敏評價抗病毒葯物的療效。
總之,HBV標志出現的順序為
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抗-HBcIgG)、抗-HBc、抗-HBs,同時檢測以上各項可說明HBV感染所處的階段。

【發病機理】
[編輯本段]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制很復雜,研究資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其肝細胞損傷不是HBV在肝細胞內復制的結果,而是由T細胞毒反應所介導。人感染HBV後,可引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並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及免疫調節功能紊亂。這些免疫反應對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及轉歸有重要意義。一.急性肝炎當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後,其細胞毒性T細胞(Tc細胞)攻擊受染的肝細胞,由破壞的肝細胞釋放入血的HBV,而被特異性抗體所結合,且干擾素生成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轉終歸痊癒。二.慢性活動性肝炎見於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調節紊亂者。感染HBV後,由於Tc細胞功能不正常,或特異抗體封閉部分肝細胞靶抗原而制約T細胞毒反應,致部分肝細胞損害。干擾素產生較少,HBV持續復制。特異抗體形成不足,肝細胞反復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此外,肝細胞膜特異脂蛋白(Lsp)因HBV感染而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細胞產生抗-Lsp(IgG型),在抑制性T細胞(Ts細胞)活性降低情況下,自身免疫性ADCC效應致肝細胞進行性損害。三.慢性遷延性肝炎和無症狀HBsAg攜帶者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在感染HBV,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致肝細胞損害輕微或不出現肝細胞損害。尤其無症狀HBeAg攜帶者,缺乏干擾素,不能清除病毒,以致長期攜帶HBV。四.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的發生,由於機體免疫反應過強,短期內T細胞毒反應迅速破壞大量感染HBV的肝細胞;或短期內形成大量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補體,致局部發生超敏反應(Arthus反應),造成大塊肝細胞壞死;腸源性內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應,使肝細胞發生缺血性壞死;加以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和白三烯等細胞因子由單核巨噬細胞釋放,促進肝細胞損傷。亞急性重型肝炎發病機制與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進展較緩慢。慢性重型肝炎的發病機制較復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病理改變】
[編輯本段]

以肝臟病變最明顯,彌散於整個肝臟。基本病變為肝細胞變性、壞死、炎性細胞侵潤,肝細胞再生,纖維組織增生。
一.急性肝炎
①肝細胞有彌漫性變性,細胞腫脹成球形(氣球樣變),肝細胞嗜酸性變和嗜酸性小體;②肝細胞點狀或灶狀壞死;③肝細胞再生和匯管區輕度炎性細胞浸潤。
黃疸型與無黃疸型肝臟病變只是程度的不同,前者可出現肝內淤膽現象。
二.慢性肝炎
①慢性遷延性肝炎與急性肝炎相同,程度較輕,小葉界板完整。②慢性活動性肝炎較急性肝炎重,常有碎屑壞死,界板被破壞,或有橋樣壞死。嚴重者肝小葉被破壞,肝細胞呈不規則結節狀增生,肝小葉及匯管區有膠原及纖維組織增生。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可分兩型
(1)壞死型 以大塊肝細胞壞死為特徵。肝臟縮小,肝細胞溶解消失,僅肝小葉周邊殘存少量肝細胞。一般無肝細胞再生和纖維組織增生,殘存肝細胞及小膽管有膽汁淤積。
(2)水腫型 突出病變為肝細胞廣泛呈現顯著的氣球樣變,相互擠壓,形成「植物細胞」樣,尚有肝細胞灶狀壞死。
2.亞急性重型肝炎 可見新舊不等大小不同的亞大塊、大塊肝壞死,與肝細胞結節狀增生並存,匯管區結締組織增生。
3.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炎後肝硬化基礎上繼發亞大塊或大塊肝壞死。累及多個肝小葉,有假小葉形成,肝組織結構高度變形。

【臨床表現】
[編輯本段]

HBV感染的特點為臨床表現多樣化,潛伏期較長(約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起病較甲型肝炎緩慢。
(1)黃疸型 臨床可分為黃疸前期、黃疸期與恢復期,整個病程2~4個月。多數在黃疸前期具有胃腸道症狀,如厭油、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腹脹、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熱或伴血清病樣症狀,如關節痛、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皮疹等,較甲型肝炎常見。其病程進展和轉歸與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數患者遷延不愈轉為慢性肝炎。
(2)無黃疸型 臨床症狀輕或無症狀,大多數在查體或檢查其他病時發現,有單項ALT升高,易轉為慢性。
2.淤膽型
與甲型肝炎相同。表現為較長期的肝內梗阻性黃疸,而胃腸道症狀較輕,肝臟腫大、肝內梗阻性黃疸的檢查結果,持續數月。
3.慢性乙型肝炎 病程超過6個月。
(1)慢性遷延性肝炎(慢遷肝)臨床症狀輕,無黃疸或輕度黃疸、肝臟輕度腫大,脾臟一般觸不到。肝功能損害輕,多項式表現為單項ALT波動、麝濁及血漿蛋白無明顯異常,一般無肝外表現。
(2)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活肝)臨床症狀較重、持續或反復出現,體征明顯,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肝臟腫大、質地中等硬,多數脾腫大。肝功能損害顯著,ALT持續或反復升高,麝濁明顯異常,血漿球蛋白升高,A/G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現,如關節炎、腎炎、乾燥綜合征及結節性動脈炎等。自身抗體檢測如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及抗線粒體抗體可陽性。也可見到無黃疸者及非典型者,雖然病史較短,症狀輕,但具有慢性肝病體征及肝功能損害;或似慢性遷延性肝炎,但經肝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為慢性活動性肝炎。
近年隨著HBV-DNA前C基因突變的研究進展,現有的學者主張按HBeAg及抗-HBe情況將慢性乙型肝炎分為兩種:①HBeAg陽性慢性肝炎(典型慢性乙型肝炎)由HBV野型株感染所致,其病程經過中有HBeAg陽性和抗-HBe陽性兩個階段。符合既往的看法,HBeAg陽性代表體內HBV復制活躍,血清中HBV-DNA陽性,肝功能損害且有肝組織的病理變化。當HBeAg轉陰,抗-HBe轉陽,代表HBV復制減弱或停止,血清中HBV-DNA轉陰,肝功能恢復正常,肝組織病變改善。②抗-HBe陽性慢性肝炎(非典型慢性乙型肝炎)認為由HBV前C基因突變株感染所致。其血清中HBeAg陰性、抗-HBe陽性,體內HBV-DNA仍進行復制,肝臟顯示進展的嚴重病變,易發展為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細胞癌。
4.重型乙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發性肝炎)起病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有高度乏力顯著消化道症狀,如嚴重食慾不振,頻繁惡心、嘔吐、腹脹,於發病後10日內出現肝性腦病。多數於病後
3~5日首先出現興奮、欣快、多語、性格行為反常,白天嗜睡夜間不眠,日夜倒錯,視物不清,步履不穩等。定向力及計算力出現障礙,進一步發展為興奮、狂躁尖聲喊叫,病情嚴重者可表現為腦水腫而致顱壓增高症,如血壓增高,球結膜水腫,甚至兩側瞳孔不等大,出現腦疝,因此預防和積極治療腦水腫,防止腦疝,對搶救患者有重要意義。黃疸出現後迅速加深,肝濁音區縮小及明顯出血傾向。一般無腹水或晚期出現,常於3內死於腦疝、出血等並發症。
(2)亞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與一般急性黃疸型肝炎相同,於發病後10日以後病情加重,表現為高度乏力、腹脹、不思飲食、黃疸逐日加深,明顯出血傾向為特點。至後期出現肝腎綜合征和肝性腦病。病程為數周至數月。本型易發展為壞死後性肝硬化。也可有起病後以肝性腦病為首發症狀,只是病史超過期10日,其他均似急性重型肝炎。
(4)無症狀HBsAg攜帶者 大多數無症狀,於體檢時發現HBsAg陽性,肝功能正常或部分有單項ALT升高。體征較少。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特點為起病較緩慢,自覺症狀輕與病情嚴重程度不一致。恢復慢,易慢性化,以重型肝炎及慢活肝發病率較高,其中以亞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較多見。

【輔助檢查】
[編輯本段]

1.肝功能檢查
包括膽紅素、麝香草酚濁度試驗、AST、ALT、A/G、凝血酶原時間、血清蛋白電泳等。
2.特異血清病原學檢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條件可檢測HBV-DNA,
DNA-p,Pre-S1、Pre-S2等。採用原位雜交技術檢測肝內HBV-DNA。

【診斷】
[編輯本段]

根據臨床特點,參考流行病學資料,排除其他相關疾病,確定診斷依靠病原血清學檢查。對臨床表現不典型者,應進行肝穿刺病理檢查。一.病原學診斷因無症狀HBsAg攜帶者較多,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時,由於HBsAg陽性易誤診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確定診斷時應慎重。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依據 ①HBsAg陽性;②HBeAg陽性;③抗-HBcIgM陽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陽性。

【鑒別診斷】
[編輯本段]

1.葯物性肝炎
特點為:①既往有用葯史,已知有多種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損害,如異煙肼、利福平可致與病毒性肝炎相似的臨床表現;長期服用雙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氯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銻劑、酮康唑等可致淤膽型肝炎;②臨床症狀輕,單項ALT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高;③停葯後症狀逐漸好ALT恢復正常。
2.膽石症
既往有膽絞痛史,高熱寒戰、右上腹痛、莫非征(Murphy征)陽性,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
3.原發性膽法性肝硬化
特點為①中年女性多見;②黃疸持續顯著,皮膚瘙癢,常有黃色瘤,肝脾腫大明顯,ALP顯著升高,大多數抗線粒體抗體陽性;③肝功能損害較輕;④乙肝標志物陰性。
4.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
常有家族史,多表現有肢體粗大震顫,肌張力增高,眼角膜邊緣有棕綠色色素環(K-F環),血銅和血漿銅藍蛋白降低,尿銅增高,而慢活肝血銅和銅藍蛋白明顯升高。
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多發生於妊娠後期。臨床特點有:①發病初期有急性劇烈上腹痛,澱粉酶增高,似急性胰腺炎;②雖有黃疸很重,血清直接膽紅素增高,但尿膽紅素常陰性。國內報告此種現象也可見於急性重型肝炎,供參考;③常於肝功能衰竭出現前即有嚴重出血及腎功能損害,ALT升高,但麝濁常正常;④B型超聲檢查為脂肪肝波形,以助早期診斷,確診靠病理檢查。病理特點為肝小葉至中帶細胞增大,胞漿中充滿脂肪空泡,無大塊肝細胞壞死。
6.肝外梗阻性黃疸
如胰腺癌、總膽管癌、慢性胰腺炎等需鑒別。

【治療措施】
[編輯本段]

應根據臨床類型、病原學的不同型別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總的原則是:以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選擇性使用葯物為輔。應忌酒、防止過勞及避免應用損肝葯物。用葯要掌握宜簡不宜繁。
一.急性肝炎的治療
早期嚴格卧床休息最為重要,症狀明顯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治療至症狀消失,隔離期滿,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經1~3個月休息,逐步恢復工作。
飲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脂肪不宜限制過嚴。如進食少或有嘔吐者,應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維生素C3g、肝太樂400mg、普通胰島素8~16U,靜脈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劑及10%氯化鉀。熱重者可用菌陳胃苓湯加減;濕熱並重者用菌陳蒿湯和胃苓合方加減;肝氣郁結者用逍遙散;脾虛濕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張黃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癒。
二.慢性肝炎的治療
主要包括抗病毒復制、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以及中醫葯治療、基礎治療及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因病情易反復和HBV復制指標持續陽性,可按情況選用下列方法:
1.抗病毒治療
對慢性HBV感染,病毒復制指標持續陽性者,抗病毒治療是一項重要措施。目前抗病毒葯物,效果都不十分滿意。應用後可暫時抑制HBV復制,停葯後這種抑製作用消失,使原被抑制的指標又回復到原水平。有些葯物作用較慢,需較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由於抗病毒葯物的療效有限,且僅當病毒復制活躍時才能顯效,故近年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傾向於聯合用葯,以提高療效。
(1)干擾素(Interferons,IFN)是目前公認的對HBV復制有一定作用的葯物。其作用機制為:①阻斷病毒繁殖和復制,主要通過抗病毒蛋白(AVP),導致mRNA裂解,阻止HBV復制;②誘導受感染肝細胞膜Ⅰ類MHC抗原表達。促進Tc細胞的識別和殺傷效應。目前臨床主要採用基因工程干擾素,包括干擾素α-1b、α-2a、α-2b。①重組干擾素α-2b(干擾能,Intron A):每次300萬U,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1周後改為隔日1次,療程3~6月。HBeAg及HBV-DNA轉陰率可達30~70%,抑制HBV復制效果肯定。但絕大多數仍HBeAg持續陽性,可能與HBV-DNA整合有關。②α1型基因工程干擾素(干擾靈):每次200萬~600萬U,肌肉注射,每日1次,療程2個月,近期HBeAg轉陰率55%。
干擾素的療效,各家報告不一,HBeAg陰轉率一般在40%~50%。為了提高療效,有用皮質激素撤除後再用干擾素,但需注意病情較重的慢活肝忌用,否則可使病情惡化。對認為 由前C基因突變的HBV感染者,即抗-HBe陽性、HBV-DNA陽性的慢性肝炎,採用大劑量干擾素,療效不理想。β及γ干擾素對HBV復制療效不如α-IFN。
影響干擾素療效的因素:①慢活肝優於慢遷肝;②女性較男性療效好;③ALT增高者療效優於ALT正常者;④HBsAg、HBeAg、HBV-DNA效價低者療效較好;⑤未用過抗病毒葯物和免疫抑制劑者療效較用過無效者好;⑥劑量與療程,大劑量與長療程者似較好。
副作用與療程長短、劑量大小有關。最常見是「流感樣癥候群」,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但繼續應用或減量後常逐漸減輕。多為一過性發熱,常見於首劑,未發現和療效的關系。也可引起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停葯後常自然恢復,不能影響治療。目前多認為與其他抗病毒葯或免疫調節葯聯用、可能提高療效。
(2)無環鳥苷(Acyclovir,ACV,國產阿普洛韋):此葯為核苷類似物,對各種DNA病毒有抑製作用,它在體內經胸腺嘧啶激酶(TK)活化轉變為具有抗病素活性的三磷酸無環鳥苷,後者具有抑制DNAp和中止病毒DNA鏈延伸作用,因此對具有TK的病毒如皰疹病毒作用較好,HBV不具有TK,故作用一般,多認為與干擾素合用療效較好。用法為每日15mg/kg,分上下午稀釋後靜脈滴注,持續2小時,每日1次,連用30日,然後停15日再用15日,療程為60日。國內報告療效不一,效果不如α-干擾素。
(3)阿糖腺苷(Ara-A)及單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兩者均為嘌呤類似物,能選擇性抑制病毒DNAP和核苷酸還原酶活性,阻止DNA型病毒復制。由於Ara-A、Ara-AMP副作用較大,近年已少用。
(4)聚肌胞(PolyI:C):為人工合成的干擾素誘導劑,國內應用較久,療效一直未能肯定。對慢乙肝療效不顯著。用法為4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療程3~6月。
2.免疫調節葯 目的在於提高抗病毒免疫。
(1)胸腺肽:通過影響cAMP而增強T細胞活性。用法為每日10~20m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療程2~3月。
(2)白細胞介素2(IL-2) 能刺激免疫效應細胞增殖及誘生γ-干擾素。用法為每日1000~2000U,肌肉注射,每日1次,療程28~56日。部分患者HBeAg轉陰。
(3)淋巴因子激活性殺傷細胞((Lymphokine-activited Killer Cell,簡稱LAK細胞),系用淋巴因子(如IL-2和γ-IFN)刺激其前體細胞而得。國內報告可使部分患者HBeAg及HBV-DNA轉陰。
3.保護肝細胞葯物
(1)益肝靈 由水飛薊草種子提取的黃體甙,可穩定肝細胞膜,促進肝細胞再生。用法為每次2片、每日3次,療程3月。
(2)強力寧 自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對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損害有效,對肝炎治療,以降酶作用較好,停葯後有反跳。現有同類產品甘利欣注射液,經研究降酶效果優於強力寧。用法為150mg加入10%葡萄糖液靜脈滴注,每日1次,療程1~2月,注意對心、腎功能衰竭、嚴重低血鉀、高血鈉症禁用。孕婦及嬰幼兒不宜用。
(3)齊墩果酸片:用法為80mg,每日3次服用,療程3月。聯苯雙酯,用法為15~25mg,每日3次服用,轉氨酶正常後減量維持,療程6月。均有降酶作用。
三.重型肝炎的治療
參閱暴發性肝衰竭治療部分。
四.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治療
凡有HBV復制指標陽性者,適用抗病毒葯物治療,首選α-IFN。
總之,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經葯物研究指出,其關鍵在於葯物能否抑制HBV的超螺旋共價閉合環形DNA(ccc DNA),而現有抗病毒葯對肝細胞核中病毒cccDNA無作用,故停葯後cccDNA重新工為病毒復制中轉錄的模板,病毒復制。近來肝炎的生物靶向治療有報道,反義核糖核酸可封閉病毒復制的關鍵編碼基因,這種基因水平的靶向治療可能給乙肝治療帶來新的希望。所以乙肝治療還需注重對症支持療法,中西葯物綜合治療。

祝你健康;

D. 為什麼不能去印度旅遊

其中有7方面原因。

1、天氣原因。印度天氣極其炎熱,一年中有一半時間不能旅遊。每年5月到10月動輒50度高溫,別說旅遊就是坐著都如同桑那一般。印度人這時如在戶外只能靜靜坐在蔭涼處,頂多活動一下腿腳做個瑜伽什麼的。



我去印度沒通過旅行社也沒住大酒店,住的都是小旅館。感受可能和旅行社安排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應該一致,我在印度十多天里沒吃到過豬肉牛肉。這讓喜歡吃肉的國人到了印度恐怕非常不適應。

閱讀全文

與去過印度會得什麼乙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筆記本電腦上安裝越南語 瀏覽:996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勸酒 瀏覽:441
英國碩士論文怎麼補救 瀏覽:818
深圳英國森斯瑞教育課程怎麼樣 瀏覽:195
中國新生代6怎麼才可以報名參加 瀏覽:921
伊朗一瓶礦泉水賣多少 瀏覽:764
越南大米苗多少錢一隻 瀏覽:687
中國書法字體有多少種 瀏覽:654
英國房子屋頂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瀏覽:367
伊朗美元匯率多少 瀏覽:105
中國的地界怎麼劃分 瀏覽:508
如何用英語稱呼英國人 瀏覽:1
印尼辦商務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160
怎麼搞到印尼女人 瀏覽:652
英國人為什麼會有地毯 瀏覽:429
伊朗為什麼拒絕美國援助 瀏覽:196
印度人殺了牛怎麼辦 瀏覽:79
去義大利讀哪些書 瀏覽:935
印度如何挽回感情 瀏覽:694
英國教育提出4個卓越包括什麼 瀏覽:912